第640章 國武(四)

“大人,您看此事到底該如何應對,還得儘快拿出個章程來才行。。。。。。”

李敢當與武文成兩人離了羽林中郎將衙門,並騎而行,良久,武文成才深有憂慮的開口問道。

李敢當此時也是緊鎖雙眉,滿腹的心事,聞言,眉頭皺的更深,讓臉上的溝壑顯得更加深邃了幾分,武文成見了,心裡也是暗歎,指揮使大人到底是老了啊,再一想到之前那位意氣風發,旁若無人,侃侃而談的少年大將軍,難免又生出幾分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唏噓出來。

半晌過後,才聽李敢當反問了一句,“你怎麼看。。。。。”

武文成隨即搖頭苦笑了一聲,“咱這裡也瞧不準。。。。。。。不過以卑職觀之,無非有人耐不得寂寞罷了。。。。。。。。想中郎將大人領兵軍前,一言九鼎,回到。。。。。。。。回到京師,卻。。。。。。。卻是這般,哪裡甘心得了?”

“你是說,他想借機成事?”

“卑職也是亂猜的,就覺着吧,咱們都是領兵之人,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在外邊大權在握久了,若忽然手底下沒兵沒將,哪裡受得了?那。。。。。。什麼國武監就算再改,又能做出什麼大事來?還不是想借着這個由頭。。。。。。。不過卑職以爲,咱們雄武軍斷不能就這麼任人揉捏,就拿這些年來說吧,京師出了多少變故?咱們雄武軍上下誰不明白,若非大人您。。。。。。。也還不是如羽林軍左右衛那般,弄得面目全非?

大人早也不是曾經說過?在京師這地界爲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就成了,卑職是深以爲然的,咱不瞅着左衛眼紅,也斷不能落到屯衛那般落魄了去,您說是不是?”

他是李敢當一手提拔起來的,說話也就少了幾分顧忌,李敢當卻是若有所思的搖了搖頭,“若事事皆如此簡單明瞭,卻要多省心?不過,他就算有這個心思,也不會將事情做絕,這個到是可以放心的。。。。。”

武文成點了點頭,李敢當話裡的意思他明白,“大人說的是,不過咱們還是得小心爲上,那位的手段咱又不是沒嘗過,劉忠國那小子帶人隨他入蜀,過後怎麼樣?不聲不響的就將人趕回來,兵卻全給留下了。。。。。。。現如今,羽林左右衛幾乎就在人家手裡掌着,若一起擠兌咱們雄武軍,恐怕。。。。。。。。”

“這樣。。。。。”李敢當緊抿着嘴脣,“今日之事,據實報於兵部,文書由你來做,瞧瞧兵部的意思再說,國武監的事不急,先放一放,還有,這些時日軍中頗有懈怠,回去之後,招集衆將,練兵一月,無故不到者,軍法處置,對了,今日之事。。。。。。跟衆將也說說,聽聽他們怎麼講。”

武文成知道指揮使大人的習慣,這幾乎就是軍令了,在馬上立即低頭抱拳,連連稱是,最終才問了一句,“那大人您。。。。。。”

李敢當淡淡道:“本官偶感風寒,要在家中休養幾日。”

武文成呲了呲牙,這招數都用出來了,看來指揮使大人也是個沒奈何。。。。。。。。

。。。。。。。。。。。。。。。。。。。。

與此同時,羽林中郎將衙門中另有一番深談卻在繼續,不過時間不長,王虎,何青原兩位指揮使大人也便先後辭了出來。

王虎臉上多了幾分喜色,出來衙門,便急匆匆的招呼護衛騎馬走了,而何青原何大人走的時候神色間卻有些陰晴不定,在門口處順便叫上被嚇的手足無措的副手,徑自離去。

未幾,兵部呈文樞密院,言道恩科在即,國務日冗,鑑長安街市屢有不靖,請以羽林右衛及左右屯衛助長安令尹衙門鎮之。

雄武軍素爲京軍精銳,忠心耿耿,向鎮外城,及各處城門要道,今調其部與羽林左衛一同宿衛宮禁,及各處官衙值守事。

這就是要調整京軍駐防了,沒有樞密院的簽押以及皇帝陛下用印,此事是成不了的,不過也沒有多奇怪,隔上兩三年,必定有這麼一次調防,只是這次隔的時間久些罷了,算不得什麼大事。

但這一次味道還是有所不同,雄武軍和羽林左右衛向來是一內一外,由你來宿衛宮禁,另外的便會駐守外城,這幾乎已成了一個慣例。

如今卻是將羽林左右衛拆了開來,而且是用最精銳的羽林左衛以及雄武軍來衛護皇城,積弱已久的右衛以及左右屯衛來駐守外城,還掌了些民事,這麼一來,相互掣肘的味道也就濃了起來。

京軍數部人馬,從大秦開國到現在,鬧出了不少驚天動地的變故,幾乎每次皇位傳承,每一場權力博弈,都有京軍的影子在裡面,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京軍權責極重,又不可或缺,權力更迭之時,自然少不了他們的身影,這根本不是由某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事情。

若是在幾年之前,這樣的調撥一定能惹出軒然大*出來,但現在嘛,陛下英明神武,朝政平穩,衆臣漸漸歸心,所以在此時,這樣的調防也就算不得什麼大事了,無非就是羽林軍中內部的些許爭競而已。

時光匆匆,景興四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太多,,羽林軍的調防就好像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轉眼間就被人忘了個一乾二淨。

接下來,先是祭天大典,若是往常,此等大典不過是祈求上天護佑,使大秦來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而已,但景興四年的祭天大典對於大秦的意義可並不止這些,這是一次功績的展示,更昭示着新氣象的開端,野心勃勃的帝王,藉此良機,告知朝堂上下,甚或是黎民百姓,他的志向並非只蜀中一地,他的目光將更長遠,也將更加廣闊。

權力,野心,志向,功績,等等糅合在一起,成就了景興四年這一場浩大的盛典。

祭天大典過後,又是秋後的開科論才大典,各地舉子羣聚長安,使這座古城終於恢復了些許盛唐時節的繁華盛景,不過稍微令朝廷遺憾的是,蜀中雖平,但遠遠未到萬民歸心的地步,蜀中士子來長安趕考的寥寥無幾,使景帝登基以來,第一次科考白璧微瑕,顯出了那麼一點遺憾。

不過不管怎麼說,接連兩場盛事,不但將景帝的威望推上了自登基以來的巔峰,更使得民心士氣都有了顯著的不同。。。。。。。。。

就在這些朝廷大事的遮掩之下,已經改爲國武監的武學,悄無聲息間,各種籌措事宜也慢慢接近了尾聲。

到得八月間,朝廷開科取士之時,承恩湖畔已然開始按照趙石已經靜心預備很久,又由工部派來的匠人陸續補充而成的建築規劃,大興土木了。

事情很是順利,工部官員到是很好打交道,派出的人手也頗有能力,其中還有兩個員外郎就常駐在了承恩湖畔,讓趙石也很有好感的是,工部無論官吏還是匠人,都很務實,和其他各部官吏相比,少了許多虛華。

當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部爲六部之末,實權少的可憐,多數都是跑腿的差事,想要虛華也虛華不起來不是?

事情雖然順利,工部的人幹起活來也很得力,但讓趙石有些糾結的是,工期卻是出人意料的有些漫長了,當他最終問起工期的時候,兩個主事的員外郎幾乎異口同聲,至少需要三年,還是在人手充裕,天氣許可的情形之下,若是有了意外,耽擱了工期,時日還要長的多。

尤其讓兩人有些抱怨的是,武學本來建的已經有了些模樣,但此時卻要大部拆除,着實要費許多功夫的。

三年?別說三年,兩年趙石都覺得長了,不是他心急,他費了多少的心思才略略完善了此事,又費了多少脣舌來說服皇帝陛下?之後人事上的事情又下足了功夫,這幾個月來,真真是殫精竭慮,將能用的人都用了,將能使的手段都使出來了,爲此,甚至連當初欲要握住京軍兵權的打算都拋在了一邊,尤其是在羽林左衛的人事調配上面,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不然的話,就算如今他已不是羽林左衛都指揮使,但要想架空了王虎,也只是一句話的事情罷了。

左衛是他起家的班底,就算杜山虎等人不在了,但左衛上下將校,哪個不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如果他不鬆手,就算換上多少任指揮使,左衛依舊還是他趙石的左衛,誰也別想在那裡興風作浪。

但就爲了這國武監,他已答應了王虎,左衛諸事,輕易他不會再行過問,更對王虎講,之後在左衛推薦入國武監的人選上,王虎可以自行定奪,這也就意味着,之後入國武監的,肯定多數都是他趙石的舊部,結果也就不用說了,所生職缺,王虎自然會以心腹之人補之,換句話說,左衛的兵權,他幾乎放手了一多半兒,這爲的是哪般?還不是爲了讓國武監可以儘快成型?

而且,更深更遠的一步棋卻在左右屯衛上面,這個先且不提。。。。。。。

但做了這許多準備,卻要等三年?三年之後,誰他孃的知道會是如何一個情形?其他的不說,皇帝那裡等不等得起纔是最重要的。。。。。。。。

這個自然不成,趙石打算強行縮短工期,但兩個員外郎都是連連搖頭,表示,人手就算再多,工匠也是有限,一些精細活計馬虎不得半點,就拿規劃之中最宏偉的那座四層講武堂來說,其中就算是一根楔子鬆了,過不了個三五年,那可是要出大事情的,一旦樓塌了,砸不砸死人,他們也都是要掉腦袋的,事關身家性命,馬虎了怎麼成?

兩個員外郎的辯解有力且很專業,聽的趙石有些頭昏腦脹,所謂術業有專攻,對這個他還真沒多少發言權。

他這人雖然一直保持着軍人式的蠻橫,但他最大的好處就是,從來不會聽不得旁人說話,只要他覺着有理,一般情形之下,很有些不強人所難的自覺,相反,若是他覺着你是敷衍塞責,那就兩說着了,很唯心,但自信而又有權力的人,多數都是如此,性格上的缺點在保證了他們的強勢外,也能使他們所做的儘量保持正確。

閒話少說,考慮到自己規劃中最重要的建築恐怕有坍塌的危險,趙石也不得不讓步了,只略微一想,解決的方案也很簡單,立即將工程分爲了幾期。

三處校場,一處營房,兩處園林,還有一處闊大的飯堂必須在一年間建成,之後,還有數片宅子,其中有連在一處供生員選擇居所,和營房不同的是,這裡是第二年生員可以選擇居住的所在,有的獨門獨院,有的如同客棧,還有的臨湖而建,不但風景絕佳,卻還要顯示出一定的奢華來,層次分明,一如大學生宿舍和研究生宿舍的區別,這卻是趙石最擅長的,劃分等級,讓上者知榮,下者知恥,如此才能用最直觀的方式催人奮進,這些卻要在兩年之內必須完工。

而其中最耗時日的幾處建築羣體,趙石卻是放寬了限制,可在三四年間陸續建成。

其實,按照趙石所想,這幾年間,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說國武監的圍牆,他要圈出一處大大的地方來,連承恩湖他都不想放過,如果可能,他甚至想將西山行宮都弄過來,那可是皇帝住的地方,什麼都有,相當於一座小城市,就算不能住人,也是訓練巷戰的最佳所在,可以想見的,他心目中的國武監,到底是怎麼樣一番浩大的工程了。

其實按照他的設想,幾年功夫,也不過是將國武監的基礎打牢罷了,如果時間許可,他甚至要用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時間,將這裡建設成爲一座市鎮,等到國武監名揚天下之時,這些便是國武監私產,至於這是留之後世的怎樣一筆財富,就不在他設想之列了。

不過以一國之力,建設這樣一處地方,並不是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1360章 陰暗第606章 夜談(一)第1014章 戰報第1347章 緣由第504章 雲涌(四)第279章 血流第527章 艱途(三)第505章 雲涌(五)第252章 決定第518章 雲涌(十八)第1343章 碰撞第1041章 對戰第1428章 夜談(二)第458章 童生第37章 開拔第1390章 等待第316章 來意第153章 相抗第174章 壽筵(一)第1332章 對議第688章 新鮮(二)第1163章 下風第934章 論賞第459章 親家第732章 決斷(三)第1108章 盟約(三)第328章 鏖戰(二)第66章 佈置第84章 風雲(二)第622章 紅鸞第1171章 年禮第974章 商議第909章 人心第599章 皇子第1026章 收降第1387章 兄弟第203章 嚴苛(五)第52章 春光第581章 戰後(二)第628章 人來第563章 蠻兵第1142章 禁軍第1105章 商人(八)第1529章 相議第633章 人來(六)第286章 探子第977章 乃蠻第1251章 陸相(二)第1411章 遷徙第814章 內衙第373章 氈帳第1213章 攻城第194章 故人(四)第40章 陰謀第242章 勸語第1458章 北上第779章 議和(一)第1164章 惱火第175章 壽筵(二)第1435章 驟聞第1449章 隨行第1392章 佛會第12章 行路第1265章 韋州(十一)第1527章 心結第1362章 開監第89章 較技第216章 年關(九)第822章 天妖(四)第1530章 學問第902章 勇烈第264章 拜會(二)第231章 父子第224章 馬匪第1221章 奪門第1308章 獻捷第475章 大戰(一)第九十一章第723章 偏師第1365章 滑頭第156章 比鬥(二)第1081章 平胡第404章 獎懲(九)第827章 王氏第271章 開拔(一)第580章 戰後(一)第1222章 殘暴第570章 融洽第776章 鏖兵(九)第820章 天妖第112章 夜宴(三)第565章 關內第726章 解州第672章 勘議第221章 校場(二)第1533章 登門第1437章 殷切第408章 親族(三)第231章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