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話題

(三妻四妾不過是個比喻,這個名詞好像春秋的時候就有了,形容的就是一夫多妻制度,明清之後規定嚴格了起來,但遵守的也沒幾個,一正妻,二偏房,至於妾室,規定很仔細,但其實願意娶多少都看自己,在這個上較真沒必要。

三妻四妾不過是個成語,形容的是妻妾衆多的意思,這是古代的一個時代特徵,一夫一妻是中國受西方自由民主理念的影響,纔在民國時候規定的,但直到解放後,才真正實現了一夫一妻制度,請不要在社會高度去理解這個問題,那太嚴肅了,阿草寫的是網絡小說,只想自己寫的東西儘量合理,,既不想生搬硬套,也不想挑戰什麼道德底線,沒必要那麼認真,呵呵。。。。。。。。)

迎了一行人入城,城內的景象也不用多提了,亂匪入城的那場混亂至今還能看出許多痕跡來的,加上接連被圍,百姓死傷慘重,那比城外還要悽慘上三分的景象,讓初來的衆人都是咋舌不語,心裡除了震驚就是惻然。

除了初見時齊子平有些失態之外,其他都算得上的中規中矩,兩人都不忙着敘那故人之情,齊子平還客套了兩句,說什麼城中戰後百姓傷亡過重,善後種種皆要他親力親爲,所以未能遠迎,還請恕罪云云,多少顯得有些生分,遠不如在城外見面時那等熱烈。

不過這都是官場故事,趙石也未在意,只是見到城中這等景象,多少有些吃驚,對於利州攻防之慘烈在認識上又深了一層,也沒拿這裡和漢中相比,漢中畢竟兵馬多了許多,張承和郭猛又處置妥當,戰後也是那等的慘象,更何況利州城這裡了。

利州城迭經變故,守將更是在初時便遇刺身死,能守到現在是真不容易。

齊子平看上去也是變化頗大,一臉的風霜,眼睛中滿是血絲,人也黑瘦黑瘦的,額頭上還有些烏青,胳膊活動不便,應是受了傷患,和景王府時已截然兩樣,看來苦是沒少吃了,於是他這裡着實安慰了兩句。

不過齊子平這裡也是不停的打量於他,心中也滿是物是人非的唏噓感嘆,當年那個鄉間的冷厲少年,如今看上去卻是氣度儼然,沉穩的就像一座大山,言談之間也不在讓人有多少疏離淡漠的感覺。。。。。。。。。

本來心裡還有些埋怨,援軍到了這許多日子,卻不來利州城,難道是在等他們這些百戰餘生之人前去拜見?不過此時趙石只帶少許護衛兵卒就急急趕來,這些話就怎麼也說不出口了。

交談間,一行人已經來到府邸前面,將衆人引入府內,其他人等都留在了外面,入得廳堂的卻只有四個人。

齊子平詫異的瞧了一眼趙石身後亦步亦趨的嬌小少女,種七娘雖然認識他,他卻幾乎已經不認得這個只見過一面的小丫頭了,對於他這樣的謙謙君子來說,別人家的女兒都好像洪水猛獸,看一眼還成,看第二眼就會內疚,第三眼就能形成不小的心理陰影,若一直盯着看,沒準回去就能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來,可想而知,這要是還能將人認出來,那才叫個奇怪呢,最多也只是有些眼熟而已。

趙石這裡也瞟了一眼齊子平身旁的江善,年紀不是很大,瞧軍服就知道是個都尉,最少在軍中應該是任職參將,若是實職的話,已能單領一軍,就像種遂,也只是個都尉參將,但打起仗來,卻能獨領一萬人馬,比起個偏將副將來都不差,其實就看是不是得主將看重了。

一眼瞧過去,趙石已經八成認定,此人應該就是齊子平能守住利州城的關鍵了,不然以一個文文弱弱的文人,又非是利州的地方官,怎麼可能在數十萬亂匪以及數萬蜀軍的環圍之下,堅持到現在?

坐定之後,趙石笑着引見,“這是我的中軍官,種七娘,大人在金州應該見過纔對,她父親是現在的金州按察使,還是我這大軍的隨軍轉運使,更是現在的利州安撫使種從端,種大人。”

齊子平一拍額頭,連連點頭,“原來是將門虎女,對,對,金州時是好像見過一次,竟然隨軍來了蜀中,果然是種家女兒,巾幗不讓鬚眉。。。。。。。。。”那邊種七娘連連謙遜,世家子弟,應付這種場面自然是駕輕就熟,讓人挑不出一點錯來。

讚了兩句,轉首看向趙石笑道:“別什麼大人,小人的了,京師一別,已有年餘,今日一見,賢弟風采更勝往昔,愚兄這裡卻是落魄如此,真真是愧見故人啊,來來,賢弟,我也給你引薦一下,這是江善江君慈,延州鎮軍參將,君慈,還不來見過我等的救命恩人。”

“末將江善,見過趙將軍。”一個標準的軍禮,江善大聲道,不過心裡也在嘀咕,就算在齊子平那裡知道此人年輕,不過見過之後,還是有些吃驚,所以難免心裡嘀咕,也不知此人有幾分真本事。

趙石也在上下打量,這江善三十多歲年紀,身材適中,看上去很是強壯,眼神銳利,只是氣色看着不是很好,一身上下,都散發着典型的軍人氣息,不由微起好感。

“不必多禮,守城這些時候,當非常人可比。。。。。。。。城中還有多少人馬?”

江善擡頭看了一眼,不過立即回道:“還餘一百零九人,前兩日,又有幾人重傷不治。”

那邊,齊子平並不言語,如此鄭重的將江善引見給趙石,他不信趙石會駁了他這個情面,江善乃大將之才,現正國家用人之際,跟在自己身邊,實不如跟在趙石身邊有用武之地,只看這位故人是否能用得好了。

趙石這裡還能看不出來這二人的親近?多數是守城時結下的交情了,這個人情到是好說,只要此人有才幹,無非就是給此人些機會罷了,之後戰事還多,安排個人還不是輕而易舉?

想了想便接着問起這幾個月來的守城之戰,這可就有的說了,從亂匪圍城,內憂外患不絕,到亂匪入城,秦軍這裡以百姓爲壑,硬是將亂匪幹出城桓,接下來蜀軍又來,城中上下一心,總算沒讓蜀軍破城。

趙石這時纔算真正明白守住利州城的各個細節,當真是一波三折,驚險殘酷到了極點,怨不得城內是那麼一副景象,原來如此,對眼前這位江參將也是刮目相看。

說話間,已經到了晚飯時候,雖然利州城打的慘烈,但這節度使府中的一些丫鬟僕人還留下了十餘人,飯菜上的也麻利,只是簡單了些,但在場的幾個人都沒在意,客套一番,趙石還是讓齊子平坐了上首,四人圍坐一桌,接着敘談。

吃個半飽,齊子平這才放下筷子問了一句,“賢弟,還沒問呢,你怎的到了這裡?金州那裡情形如何?當初二十餘亂匪圍城,退兵都往北邊去了,金州乃我糧草重鎮,現在可還安否?”

這話他也是憋的久了,其實知道援軍來了,就應該知道金州現在無事纔對,但他還是問了出來。

趙石用筷子一點種七娘道:“你來跟齊大人說說,不要誇大其詞,簡短些就好,我這餓的很,齊兄別見怪啊。”

齊子平哈哈大笑,拍了一下桌子道:“我與賢弟相識日久,卻頭一次聽賢弟說笑,好好,種將軍,就勞你說來給說說,我這裡洗耳恭聽就是。”

種七娘矜持的笑了笑,哪裡能看出平日裡半的刁鑽古怪?不過她口舌便給,吐字清晰,從二十餘萬亂匪齊聚漢水之畔開始,到朝廷下旨,任趙石總攬蜀中戰事,又到在三十里坪一戰潰敵,接下來援軍畢至,整軍入蜀,到秦軍破天蕩,定軍兩座大營,與亂匪激戰於陽平關下,一戰而下陽平關,然後衆軍急進,連破亂匪,一直到漢中城下,兩面夾擊,十餘萬亂匪土崩瓦解,解漢中之圍。。。。。。。。

種七娘說的是神采飛揚,齊子平,江善兩人聽的是如癡如醉,直到種七娘說到回軍漢水,整兵渡河,來到利州,五萬兵馬,轉戰數百里,破敵三十餘萬,俘獲亂匪不計其數。。。。。。。。。。

直到種七娘說完,兩人半晌都沒說出話來,江善蹙着眉頭,眼中驚異之色久久不散,待不信吧,卻是言之鑿鑿,挑不出什麼錯來,相信吧,卻真真有些讓人難以置信,這連番大戰,幾乎以一己之力,將戰局扭轉過來,讓蜀中戰事也生出一線轉機,這等本事,這等年紀,若非親見,又如何能取信於人?

齊子平激動的站起身來,來回走了兩圈,最後也只憋出一句話來,“賢弟果然乃我大秦棟樑之才,愚兄等差之遠矣,還是陛下有識人之明,不然今日之局,又有誰能力挽狂瀾?”

趙石連連擺手,微微有些尷尬,不過心裡也有些自得在的,能到今時今日之局面,完全是他自己努力而來,從慶陽府兵變,被徵入運糧軍,一直到今日領兵征戰蜀中,一樁樁一件件,其間經歷了多少陰謀詭計,生生死死,終是闖了過來,這纔有了今日之地位,旁人也許會說是因緣際遇,這才倖進如此,但他自己卻不這麼認爲,若非他自己這裡把握住一次次機會,又如何能有今日?所以,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裡那些許的自傲卻也難免。

拉着齊子平的胳膊,讓其坐下來,他這裡卻是轉開了話頭,問起了正事兒,“齊兄今後有何打算?”

齊子平慢慢從激動中冷靜了下來,卻是苦笑道:“不瞞賢弟,愚兄這裡能有什麼打算?最終還不得看朝廷諭令?”

趙石笑笑,“齊兄不會想回長安安心靜養吧?那樣的話,我這裡立即便可派人護送齊兄回去。”

齊子平搖頭失笑,誰也能聽得出其中的挽留之意,“都說書生百無一用,往昔在長安還不覺得,但自從來了蜀中,才知以前見識短淺,才幹更是不足,回長安豈不正好?一來無性命之憂,二來卻也可以靜下心來,做些旁的,見識了殺伐之慘,子平心裡着實有些倦了。。。。。。。。。”

聽了這話,種七娘歪了歪嘴,暗道了一聲酸腐,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更上凌煙閣,做個書生萬戶侯,男兒大丈夫,就應志存高遠,搏個公侯萬代出來,這人氣虛膽弱,也不知爲何卻能得他青眼。

不同意的可不只是他,那邊的江善也急了,“大人此言差矣,好男兒志在四方,蜀中烽煙未散,正是我等男兒爲國出力之時,大人若如此不顧而去,又如何對得起戰死在利州城頭的將士?”

齊子平心中難過,只是搖頭嘆息道:“我本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在這疆場之上,又能有多少作爲?”

趙石這時已經吃飽,推案而起,這等灰心喪氣的言語也只有眼前這位說出來纔不會讓他氣惱,這人生性本就有些恬淡,做什麼事都是無可無不可,這話到也合乎他的性情。

不過他這裡已經打定主意將齊子平留下,於是不得不勸道:“我還記得,齊兄回京述職之時,曾力邀趙石來蜀中建一番功業,而今趙石來了,齊兄卻一意回京,這怎麼成?不若這樣,以往齊兄專管大軍糧草,現如今金州諸事都由陳祖,種從端兩位大人在忙着,齊兄不如回金州修養一段時日,順便幫種大人掌糧草軍資事,還能將陳大人換過來,你說陳大人一個軍前巡閱使,硬是被拖在了金州,這怎麼行?

齊兄就當幫小弟個忙,千萬不要推辭,齊兄不會是急着回京師去見嫂夫人吧,那可不成,齊兄應該知道,小弟新婚沒有多久,就被派來了這裡,算起來,也已經有大半年了,你說苦也不苦?而軍前將士多是如此,齊兄身爲朝廷命官,又怎能回京去享清福?”

這下卻是將齊子平給逗樂了,“是啊,去歲我這裡還記着賢弟的婚期,讓人送上了些蜀中土產,只是沒能親自回去恭賀賢弟佳期,心裡多有遺憾,後來被圍在這利州城裡,不怕賢弟笑話,愚兄只爲性命擔憂了,其餘之事皆都忘了個一乾二淨,唉,都說文人儒士有浩然正氣,風骨嶙峋,可不畏生死,愚兄以前還深以爲然,今日看來,愚兄以前的聖賢書都白讀了,生死關頭,可是怕死的緊呢。”

這一下,桌上的三個男人都是哈哈大笑,只有種七娘往嘴裡扒拉了幾口米飯,惡狠狠的嚼着,像是在嚼誰的肉似的,這又是新婚,又是恭賀的,聽在她的小耳朵裡,可是和針扎似的不痛快。

不過齊子平到底是景王府長史出身,不會一味的酸酸溜溜下去,幾句話算是默認了趙石的決定,這時卻是問道:“現在長安情形如何?陛下那裡可還安好?”

他雖然說的簡單,但話裡的意思趙石一聽就明白,“蜀中戰事不絕,陛下怎能安心?不過我這裡已經顧不上那許多了,兵只五萬餘,大多還都是團練,已不可能速戰速決,若年內能將蜀中全境平定下來,就是邀天之幸,而這還要看之前入蜀大軍到底剩下幾何。。。。。。。。

也不瞞齊兄,以我看來,就算年內結束了戰事,之後數年間,蜀中也安定不了,敗兵,亂匪,蠻族,往大山裡一鑽,誰能找的見?加之後周,南唐都盯着這裡呢,以後如何治理蜀中夠朝中大臣們頭疼的呢。

不過這事現在跟咱們沒多少干係,我只管領兵作戰而已,現在最要緊的是,劍門是一處,而最後決戰,肯定是在成都城下,這都是惡仗大仗,就我現在麾下這點人馬,也不知成還是不成?”

這話題雖說推心置腹,但卻也沉重的讓人透不過氣來,一時間,幾個人都沒了談話的興趣,趙石轉轉眼珠兒,挑了個輕鬆的話題,“等這一仗打完,我與齊兄一起回京,也該是回去看看我那兒子了,嘿,親生兒子一歲多才見到他爹,就這份忠心,朝廷也該多多賞賜纔對。。。。。。。。”

“兒子,什麼兒子?”先出聲的既不是江善,也不是齊子平,反而是一旁的種七娘,這時她等着一雙眼睛,有些吃驚,有些惱怒,更有些不可置信,神色複雜的讓人瞅不清,辨不明,不過隨即便覺失言,一張小臉刷的一下紅的像塊紅布,迅速低下腦袋,差點一下埋進碗裡。

趙石翻了翻眼皮,心道,你個小丫頭一驚一乍個什麼勁兒?又不是你兒子,不過從一路上的種種表現,他也能隱約的察覺到小丫頭的心事,心裡不由有些尷尬。

其他兩個人卻都是過來人,在種七娘臉上繞一圈,回到趙石這裡,江善別過臉去,不欲在上官面前失禮,而齊子平則只當未見,年紀輕輕的領兵大將,有才幹,而又前程無量,有點風流韻事何足爲奇?只是這種家的女兒可不是那麼好撩撥的,到底是淳淳君子,不來取笑,反而有些擔心。

第182章 爲官第463章 洞房第1060章 殺人第820章 天妖第842章 風浪第82章 突破第328章 鏖戰(二)第410章 獎懲(二)第263章 拜會(一)第1033章 相爭第925章 部衆第1388章 兄弟(二)第680章 相遇(三)第1315章 封賞第450章 操琴第1119章 盟約(十四)第329章 鏖戰(三)第219章 詰問第1264章 韋州(十)第261章 府中(一)第70章 打鬥第345章 入山第1046章 來人第1250章 陸相第1182章 權爭第501章 雲涌(一)第1013章 女眷第921章 死戰(四)第1563章 變故第938章 走馬第978章 使者第833章 平靜第1375章 大夫第298章 夜襲(一)第1214章 財富第1382章 騎兵第286章 探子第1401章 歸程第17章 血戰(四)第580章 戰後(一)第410章 獎懲(二)第593章 自污(三)第66章 佈置第559章 寨子(三)第848章 巾幗第1349章 文武第863章 收官(二)第398章 獎懲(三)第1133章 盟約(八)第912章 行程第31章 內亂第78章 操練第314章 異數第1517章 簡字第1403章 女人第694章 慾望第1253章 突擊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1039章 自信第1463章 亭會第771章 鏖兵(四)第1385章 寺廟第1388章 深謀第1465章 家宴第1013章 女眷第14章 血戰(一)第522章 戰報(二)第1394章 交底第398章 獎懲(三)第851章 父子第953章 狎妓第758章 糧草第372章 襲戰(一)第1020章 安達第1254章 突擊(二)第634章 人來(七)第1546章 挑撥第572章 進退第452章 條陳(一)第1392章 不滿第1394章 交底第767章 燒糧第123章 頑劣(三)第290章 弒君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335章 消息第1128章 安置第1101章 中心第1232章 匪類第811章 駙馬第1523章 太子第171章 厚禮(一)第96章 計劃第1026章 收降第1171章 年禮第1375章 大夫第1358章 考量第1048章 變化第378章 豪傑(二)第903章 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