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盛會

大秦成武七年秋末的大秦京師長安,非常之熱鬧。

除了有大秦朝政開始漸漸平息的原因在裡面之外,一些潛移默化的東西也開始開花結果。

一家蜀商劍南會館,開在了長安朱雀大街上。

聽上去並不算什麼大事,但這卻是第一家在長安開辦起來的商人聯合會館。由十三家劍南大商主持,其中半數,皆爲皇商,而這裡面還有蜀中劍南蠻族的影子。

這也是商人集團,漸漸登上大秦政治舞臺的開端。

因各條商路的開通,商業漸漸繁盛,富有的商人們開始有意識的爭取更有利的政治地位。

這樣一間開在京師皇城之外的商人聯合會館,使得劍南路的商人們可以同氣連聲,不但在行商當中,能夠減少內部競爭,可以在與其他地方同行的競爭中佔據明顯優勢,而且,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的雛形。

已經升任劍南路布政使,並在此時來京述職的前成都知府寧向嶽,便服到場,也讓劍南路的商人們歡欣鼓舞,對未來充滿了自信。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同樣引出了自大秦立國以來,第一個貪腐大案。

而他們現在自然想不到這些,劍南路的商人們,都在想着在將來,同心協力之下,能於皇家供奉之中,佔據更多的份額。

而西域商路,同樣對他們中的一些人充滿了難言的誘惑力。 wWW ◆t t k a n ◆C○

可以說,大秦成武七年。蜀人在政治上遭遇了很大的挫敗,但在商業上,卻呈現了欣欣向榮之勢。

當然,這中間到底有多少權貴在推動,他們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大秦終於和後周又一次定下了和議。

鄭州方向的戰火,也終於平息下來。秦軍不再進一步謀求整個鄭州戰線的控制權,而是回到了虎牢,滎陽一線,保持對後周京師開封的威脅,卻也不再輕易挑起戰端。

糾纏了這麼久,癥結之處,其實不在於歲幣多少。各自疆界的進退等等。而在於一個名義。

大秦要求後周稱臣納貢,後周卻在此事上寸步不讓。

換句話說,就是卡在了稱臣之議上。

他們可以向契丹人俯首,也可以做女真人的兒皇帝,就是不願在秦人面前低頭。

聽上去很可笑,但事實就是如此。

其中緣故,也不用再做贅述。。。。。。。

另外,大秦要求後周斷絕與河北李任權部的交往。收回李任權之官職,並進一步要求,在大秦出兵懲罰叛臣的戰事到來的時候,後周要出兵相助。

這事兒後周同樣不肯答應,自掘墳墓之舉,後周自然不可能允之,最終,以歲幣加倍爲補償,大秦這邊才勉強鬆了口。

實際上。很快後周君臣就後悔了,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在這裡不用提起。

總的來說。大秦佔據了極爲明顯的主動,這是以國力爲依託的和議,即便後周不情不願,也是無可奈何。

和議即成,成武皇帝陛下在宮內宴請了後周使臣。

其間脣槍舌劍,勾心鬥角,不用細說。

成武七年八月初,後周使臣踏上歸途,回到開封,使臣對攝政王言曰,西秦君明臣賢,不可勝也,然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說了等於沒說,秦人用二十多年時間,內革朝政,外卻強敵,如今已是強盛的讓人不敢逼視,自然君明臣賢,也自然野心勃勃。

但就是這樣的廢話,傳出去之後,又讓後周朝堂動盪了一番,和戰兩派,相互攻訐不休。。。。。。。

好在,攝政王殿下如今無心於此,纔沒有在此事上大動干戈,不然的話,這番黨爭,又將產生不少悲情故事纔對。

而在大秦成武七年秋末,萬衆矚目的杏林盛會,在長安城西,承恩湖畔的桃林中如期舉行。

與會之人,皆爲一方妙手。

實際上,在成武七年下半年中,長安百姓算是有福了。

各地名醫紛紛入京,雖說讓始作俑者香侯府的上上下下越來越是頭疼,但這些名醫進京,爲展現自己手段,陸續到長安各大醫館坐館行醫,卻讓長安百姓得了很多實惠。

名聲漸次傳開,也順便讓這次杏林之會變得人盡皆知了起來。

之後杏林會的舉行日期一推再推,也爲長安百姓多了許多談資。

今天這個名醫發了脾氣,明天那個名醫有了相好,後天,又有名醫治療治了什麼疑難雜症,等等等等,弄的長安市井之間和過節一樣熱鬧。

等到晉國公趙石回京,晉國公府和香侯府聯名邀請名醫赴會,也終於將杏林會的舉行日期定在了八月初六。

這麼一來,京師長安之中,又掀高潮。

和大考時差不多,百姓們關心的,再也不是哪個名醫醫術高明,哪個名醫脾氣不好等等了,他們現在關心的是,誰能最終參加杏林會。

這個時候的聲勢,可就不是之前能比得了的了。

朝廷下了旨意,太醫署主辦,由晉國公府和香侯府協助,份量上已是截然不同,如此,方顯盛會端倪。

而牛氣了幾個月,傲慢王侯,糞土金銀,在長安大城中意氣風發的名醫們終於發現,悄然間,他們已經開始有點身不由己了。

請柬,還是請柬。

這是杏林會到來之前,最重要的一個詞彙,長安上下,無論權貴之家,還是平民百姓,都在談論着這個。

代表着認可的請柬,散發着無比誘人的光芒,卻也能刺的你遍體鱗傷。

名醫們成了高考的士子。不同之處只在於,士子們求的是文榜上的一個名字,而他們,在意的只能是一張有着晉國公府和香侯府署名的燙金請柬。

這代表的是名聲,同樣也散發着權力的味道。

因爲之後隱隱傳聞,朝廷欲厚賜與會名醫,說不定,還能於宮中賜宴。此時,與士林華選已經是越來越像了。

這由不得人不動心,除了那些真的清心寡慾,或以救治天下生民爲己任的大醫,其餘諸人,又怎能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而聲勢一旦起來。身不由己之處。也只有當事之人能夠真正體會了。

利益當前,有些人還在猶猶豫豫,有些人卻已經眼睛紅了起來,於是,大家終於開始各施手段。

但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能夠影響到晉國公府的人不少,卻不是他們能夠輕易求上門的。而香侯府這邊兒,更別提了,女人心眼小,之前弄的人家焦頭爛額,有些人還曾出言不遜,此時主客易位。。。。。。。想在香侯府這裡討情?還是省省吧。。。。。。。。

不過,到底還算有些效果。

因爲太醫署這邊兒頂不住了。

名醫之所以是名醫,資本必然也不會太少。

地方上的關係不用想,來回不容易。但京師這麼多的權貴,這些日子。不少大夫在京師行醫問診,權貴之家欠下他們人情可不算少。

再加上。大家誰沒幾個師兄弟,徒子徒孫更是一大堆。

找來找去,還能找不到太醫署頭上?

於是,在太醫署這裡討情的人是越來越多,求的也不是旁的,就是一張杏林會的請柬,其他都成了細枝末節。

因爲誰也不想千里迢迢進京,到最後卻灰溜溜回去。

其實歸根結底,是請柬的數量太少。

進京的各地名醫有數十人,加上供奉於長安權貴府中的大夫也有志於此,而請柬定下的數量,只有區區十五之數。

沒人敢說晉國公府和香侯府不厚道,將大傢伙招來,卻將大多數人排除於杏林盛會之外。

但這名額多上一些,也許還有些希望。

所以,太醫署這裡熱鬧了起來,也許自太醫署成立至今,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也從來沒有這麼吃香過。

求情的人多,太醫署的人卻不過情面,這裡畢竟是皇城之下,太醫署也不是一個能夠傲視王侯,多強勢的衙門。

於是,太醫署的人開始奔走於晉國公府和香侯府之間,晉國公府這邊兒到是痛快,直接告訴他們,去問香侯府的主意,那邊定了,這邊也沒問題。

在香侯府中不知陪了多少笑臉,說了多少好話,又請香侯府中幾位貴人說話,這纔將名額定了三十。

香侯府的女人們揚眉吐氣,順便佔了幾個名額,得了實惠,連香侯府府主陸飛翼,在歡喜之餘,也說了一句,晉國公爲人大氣,咱們這個情欠下的可不小。

可見,這次香侯府出的風頭着實不小。

之後,長安之內,也就越加熱鬧了起來。

誰家獲得了請柬,是誰誰誰送過去的,又是誰誰誰接的,送去的人又得了多少賞錢等等,都成了人們的談資。

你瞧,這和大考之後,有多相像?

而到了正日子,關注的人是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反而動靜小了不少。

只因爲地方選在了長安城西,承恩湖畔的桃林之地。

那是什麼地方,滿長安打聽打聽,沒有人不知道的。

那裡是大長公主府的地盤,靠着國武監,雖說常年不禁遊人,但卻是長安附近,鮮有的清淨之地,誰也不敢在那樣一個地方放肆。

到了那裡,王公下馬,百官除轎,幾與皇宮內院無異。

這樣的地方,自然不會有人想去圍觀什麼。

事實上,有羽林左衛把守,國武監生員巡弋左右,這次杏林會,能得親眼目睹的,寥寥無幾,大家也只能琢摸着,過後聽聽消息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承恩湖畔的閒雜人等,可一點都不少。

並不是說此次杏林會真正牽動了多少大人物的心。

而關節之處在於,能夠在杏林會上揚名的人,必定是生死人而肉白骨的醫中聖手無疑。

若能得一位如此人物到府中坐鎮,說句不好聽的,大家也能多活幾年不是?

所以,在承恩湖畔左近探頭探腦者,無疑都有着不凡的來歷。

有的人呢,已經得了承諾,等到杏林會一結束,就趕緊把人迎回去,別讓旁人斷了道,有的呢,則想看看哪位不錯,有着真本事,也好事後相請時,有的放矢。

當然,其中幾位翹楚人物不提,那根本不是旁人能夠惦記得了的,估計過後不是進太醫署,就是要被晉國公府或者香侯府延攬而去,甚至公主府這邊也有可能。

這些地方,都是世間一等一的門戶,又佔了先機,想在他們手上搶人,就算長安李氏最興盛的時候,估計也要三思而行,何況旁人了。

不過這次杏林會別看前些時弄的這般熱鬧,但實際召開的時候,還是出乎了人的意料之外太多太多。

首先,當杏林盛會開始的時候,聖旨也到了。

皇帝陛下隱隱切切,勉勵有加,一下就讓此次盛會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市井當中,是一樁佳談不錯,但在真正的大人物眼中,卻又不同。

這些不用細說,之後,又有靖佳大長公主親臨,旁聽諸位名醫論學,一下又爲此次杏林盛會添加了無數旖旎的色彩。

好在,大將軍趙石和香侯府府主陸飛翼都沒過來,算是給太醫署留足了顏面,不然的話,太醫署這邊到底還能有多少存在感,真的難說的很。

而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杏林之會,一開就是近二十天。。。。。。。。

名醫們進了桃林,便好像消失了一般,再沒露面。

若非從第三天開始,每日有人出桃林,傳書回太醫署,從太醫署又傳出消息,誰誰誰又拿出了什麼方子,誰誰誰又有了多新穎的建樹,或者誰誰誰發現了多珍貴的藥材,不然的話,大家說不定就會以爲,這些名醫都一去不回了呢。。。。。。。。

實際情況,其實比外間人的揣測更多了幾分精彩之處,只是爲了照顧這些名醫的顏面,有些消息沒傳出來罷了。。。。。。。。。。

(阿草再次小聲求點月票,這個月是換新約的最後一個月,收入應該能多一些,因爲漲價了嘛,呵呵,不過阿草其實更希望看到下個月的收成,新約的效果應該就完全出來了,唉,度日如年啊。)(未 完待續 ~^~)

第35章 支使第1253章 突擊第1421章 建軍第155章 祝壽(五)第552章 接戰第86章 風雲(四)第1528章 大勢第1004章 所見第570章 融洽第504章 雲涌(四)第118章 試探第1015章 舊部第1433章 謀算第1438章 舊情第1141章 家宴第262章 練兵第1415章 區別第887章 靖佳(二)第772章 鏖兵(五)第32章 紛亂第953章 狎妓第507章 雲涌(七)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145章 出行(四)第1164章 惱火第421章 明尊(二)第515章 雲涌(十五)第626章 任命第1163章 下風第1561章 碰撞第1109章 盟約(四)第317章 少君第887章 靖佳(二)第1044章 北遷第999章 箭雨第1370章 旅程第1278章 猶豫第1081章 平胡第1398章 戰爭(二)第1220章 詐城第448章 武學(一)第953章 狎妓第936章 權勢第410章 獎懲(十四)第565章 關內第1009章 功勞第1233章 山匪第721章 開端(十)第1535章 議戰第1454章 老僧第523章 戰報(三)第240章 血夜(八)第469章 貴客(二)第44章 麻衣第1217章 左廂第1227章 恨意第607章 夜談(二)第1166章 人情第786章 議和(八)第1550章 享受第1346章 聚會第1322章 年關第64章 京官第746章 春來(二)第1408章 商人第1391章 洛陽第461章 草包第956章 二月第1464章 難題第522章 戰報(二)第588章 君言第930章 忠誠第934章 論賞第309章 兩帥第565章 關內第921章 死戰(四)第620章 陛見(二)第530章 艱途(六)第485章 種氏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1065章 戰歌第1310章 君臣(二)第1399章 戰爭(三)第1419章 借人第1323章 家宴第1110章 盟約(五)第1043章 決戰第250章 小方第370章 遭遇第1312章 君臣(四)第845章 牢獄第1134章 晚間第170章 狀元第244章 國議(一)第691章 新鮮(五)第651章 教武第814章 內衙第640章 國武(四)第92章 少年第898章 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