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聚飲(五)

其實,話不用說的這麼透徹,只要說清是晉國公的意思,這裡大部分人的阻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頂⊙

黃三想都沒怎麼想,就笑嘻嘻的道:“大帥用的上咱,是咱老黃家祖上積德,咱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啊。。。。。。。。。”

一聽就帶着些匪味兒,但在座的人都沒什麼反應,國武監粗魯的傢伙多了,沒什麼好奇怪的。

一直坐的筆直的獨臂教頭,也乾淨利落的道:“咱也沒什麼好說的,咱身上都是些殺人奪命的本事,大帥既然瞧得上,咱這裡都掏出來就是了。”

宋人逢也當即點頭,道:“宋某受大帥大恩,正愁無以爲報,正好有這麼個機會,又怎能甘於人後?”

這位在晉國公府中呆的久了,跟人學習槍術不算,連說話也比當年斯文了許多,不過,怎麼也帶着股綠林豪傑快意恩仇的氣息。

那邊陸晨平靜的接過話頭,“醫術本爲濟世之學,吾輩不敢藏私,當示之以人,以濟盛事。”

來到瑪麗安娜這裡,這位左瞅瞅右瞅瞅,罕見的露出些羞澀來,訥訥道:“我。。。。。。我懂的可不多,也能出力?”

同爲女人的陸晨拍了拍她的手臂,安慰道:“你懂的旁人不懂,便可佔一席之地。。。。。。”

但說這話的同時,她細長的一雙眸子,卻微微的瞟了瞟崔老夫子,顯然,香侯府現在是晉國公府最堅定的盟友之一。

晉國公所堅持的修訂國武監操典的理念。天然的。很合香侯府的胃口。

實際上。往深層次挖掘的話,隱隱間,在座大部分人,都在對抗着儒家門徒訂立下來的條條框框,並試圖在某一方面,突破之。

這其實並不奇怪,諸侯割據,烽煙四起的亂世。本就是儒家影響力陷入低潮的時候,在此期間,不管文人們怎麼粉飾,都儒家門下,只能在天下承平之後,纔會再次興盛起來。

尤其是在北地,尤其是在大秦這樣一個漸漸強盛的國度,儒家的影響力,已經跌至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

朝堂上的文臣,其實是首先感覺到這一點的羣體。所以,在景興末年。一直到成武初年,大事藉着各種因由接二連三的爆發出來。

這裡面最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就是聖人門下,不斷的在試圖穩固自己的地位,卻又屢屢遭受重創。

武人集團,作爲既得利益者,也是反抗最激烈的一羣人,所以衝在了最前面,景興鼎革,長安之變,如今的文武之爭,其實無一不根源於此,武人們也都堅定的佔在了鼎革一方,他們天然便希望能夠通過打破舊有的窠臼,來穩固自身的利益。

只是沒有一個人,包括晉國公趙石,擁有有那樣超越時代,居高臨下的眼光,能夠在此時此刻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罷了。

其實,在另外一個時空當中,儒家學派崛起於漢時,用了數百年的時光,終於排除了其他學派的影響,並在漢家民族形成凝聚力的同時,在世人中得到大規模的傳播和認同。

到了兩晉南北朝戰亂的時候,儒家在北地只能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但在偏安一隅的南方,卻來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一個令大部分人不滿,卻又有些絕望的極端。

其實,直到唐時,開放的風氣以及活躍的政治氛圍,才讓儒家學派再次展示出它的活力,並漸漸興盛起來,但大唐作爲當時整個亞洲的中心,多元化的文化交雜在一起,讓文人士子們眼花繚亂。

那個時節,正是文人們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文人們多數自認孔子門下,但卻並不將儒家學說當成金規玉律,而文人中最傑出的那一部分人,更是以尋找孔子學說中的漏洞爲樂事。。。。。

在那個時代,創新纔是主題,灑脫不羈,不拘一格者,得享盛名,墨守成規者,自受鄙夷厭棄,而佛道之流,趁勢而起,更讓那個時代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令後人嚮往不已。

而在另一個時空中,唐末亂世來臨,諸國紛爭,外族入侵,如此經過數百年,天下思安,有識之士求治之心大切。

於是,儒家學派在大宋立國之初,便得到了明確的承認,整個宋代,皆成儒家一派之言,再無其他。

許多人都說宋代是華夏文風最盛的一個時代,也是漢家一個黃金時代,這麼說其實沒錯,但在另一個方面看。

宋代也是繼漢唐之後,最保守的一個時代。

除了一小部分聖人門下能在這個時代活的逍遙自在以外,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們,就沒那麼有趣兒了。

軍人在這個時代是最爲悲慘的一個羣體之一,被文人揉搓的沒了一點血性,世人在漸趨保守的儒家學說教導之下,也開始變得唯唯諾諾,到了最後,盜匪從來沒有這麼多過,土地兼併也從來沒這麼嚴重過。

軍人從來沒有這麼軟弱過,皇帝也從來沒這麼好說話過,文人們從來沒這麼快樂過,漢人國家也從來沒這麼卑躬屈膝過,半本論語治天下,也正是這個輝煌而又悲哀的時代的寫照。。。。。。

到了明朝,其實就更不必說了,在宋時便被譽爲最爲保守的理學儒家學派成了明時上下推崇的主流,於是,道學先生遍地成了這個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人們的思想,也徹底被禁錮於一個小圈子當中,此時,可以說儒家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以,也可以這樣說,儒家始於春秋亂世,興於漢,盛於唐,在宋代來到巔峰,而沒落於明,流毒於清,最終走向消亡。

說的有些遠了,而此時此刻,在唐末亂世延續至今的大秦,說的再多,其實也不得不承認,儒家學說,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了人們的方方面面。

只要能夠自稱一聲讀書人的,都可以說是教門弟子,影響力的消退,也不過是相對於南唐,後周那裡的情形而言罷了。

而起於秦地的大秦,卻秉承了許多唐時的遺風。

以晉國公趙石爲首的將領們,在戰爭中逐漸成長了起來,並得到了巨大的權力,而大秦的帝王,也在雄心勃勃的欲要重現漢唐盛世,做個人人稱頌的開國明君。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許多人自覺不自覺的靠攏在一起,隱約的挑戰着既定俗稱的那些舊有框架。

而遍觀天下,實際上也沒有比國武監這樣的地方更合適作爲戰場了。

可以說,趙石並沒有那樣遠大的眼光以及謀略,更沒有想要就此動搖儒家統治的基礎,只能說是身爲軍人的他,敏銳的抓住了這個人心思變的時機,來穩固軍人的地位,踏實軍隊的基礎。

還是那句老話,無論其出身還是經歷,無論主觀和客觀產生了怎樣的偏差,在他的主持之下,國武監的方方面面,必定會是一個極力排除文人影響力的地方。

而國武監操典的出現,更爲這一切做了一個完美的註腳。

香侯府的女人,權力慾也許並不算太過旺盛,也許行事之間,依舊受到許多儒家學說無形的制約,但她們卻是最爲希望得到承認和尊重,也是最看不慣文人說教嘴臉的那一羣人。。。。。

若有若無的挑釁一下,也就在清理之間了,可惜,老頭兒雖然心裡明白,對於在青樓那樣的地方之外,女人能大大方方坐到桌上,同男人共飲十分的看不慣,但秉着惟女子小人難養也的聖人教誨,只做不理罷了。

只是瑪麗安娜受到鼓勵,咯咯咯的笑了起來,還摟了陸晨一下,“那就好,我只怕做的不好,惹了。。。。。。。。。嗯,他不高興。。。。。。。。先說好啊,我可也不識字的,那些字,太難學了。。。。。。。”

陸晨滿臉無奈的將她推開,漢家女子,可不慣與人這麼親近,女人也不成,只是心裡卻也有些高興,因爲對面那老頭兒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黑了下來,因爲這又是個不識字的。。。。。。

其他男人,臉上神色也多古怪,只是這兩個女人的身份實在特殊,讓人不好取笑罷了。

說來確實有些好笑,國武監操典必定還是會成於文人之手,只是即將換上來的這些主修之人嘛,大部分也只是識字而已,遠遠談不上有什麼學識。

而之後編修漢胡篇語言文字一門的胡娘,卻不識幾個漢人文字,就真的只能成爲一樁笑談了。

Wωω✿ тt kΛn✿ ¢o

吳小妹聽的津津有味兒,又能時不時喝上幾口好酒,對於她來說,今天的際遇,足以讓她回憶上很多年了。

胡烈哼哼了幾聲,沒敢露出什麼多餘的神色來,就勢將目光轉到那竹竿相仿的中年人身上。

“關。。。。。。。。夫子,你怎麼說?”

(中間一段有些囉嗦,大家別見怪,寫的也不過是阿草個人的一點見解,阿草也自覺沒資格去評論古代先賢的短長,只是書寫到這裡,必須說的明白一些而已,大家別噴啊,呵呵。)(未完待續。。)

第1435章 驟聞第1681章 來歷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535章 小勝第855章 中書(三)第1336章 努力第1501章 護衛第1539章 豪傑第161章 殿議第1119章 盟約(十四)第373章 氈帳第93章 應答(一)第947章 借力第510章 雲涌(十)第704章 亂子(四)第151章 殺人第503章 雲涌(三)第1424章 相交第417章 家事第708章 戰略(一)第999章 箭雨第1482章 人事第47章 剷除第1章 少年第1373章 局面第580章 戰後(一)第1031章 交戰(四)第1394章 交底第460章 原委第155章 祝壽(五)第1406章 目的第979章 見面第640章 國武(四)第152章 熟人第990章 決定第1359章 結親第1101章 中心第1157章 拜會(七)第648章 完工第1407章 夜宴(三)第337章 遇敵(二)第968章 洪流第1561章 碰撞第900章 請戰第1406章 夜宴(二)第631章 人來(四)第76章 波瀾第1213章 攻城第1108章 盟約(三)第673章 長街第1343章 大事第1466章 參劾第196章 音境(二)第1479章 張承第720章 開端(九)第671章 伴駕第978章 使者第551章 夜戰第941章 刺殺第820章 天妖第1291章 大事第1081章 平胡第279章 血流第1362章 開監第1254章 突擊(二)第1358章 考量第384章 來客第178章 壽筵(五)第149章 心意第129章 判斷第302章 斬獲第749章 攻城(二)第721章 開端(十)第807章 玩笑第414章 山林第1214章 財富第1369章 聚飲(四)第239章 血夜(七)第458章 童生第1492章 過往第1522章 長亭(四)第590章 要命第1343章 碰撞第1055章 宴請(二)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1378章 埋伏第1506章 滅遼第1061章 王罕第1449章 隨行第1550章 享受第651章 教武第1203章 訓誡第76章 波瀾第1172章 聯姻第613章 哭了第647章 用心第900章 請戰第1288章 思鄉第725章 過河第1126章 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