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舊部

乾元殿內。

成武皇帝李全壽正在接見外臣。

利州宣撫使折沐任滿,回京述職,此時正恭恭敬敬立於殿下,回稟着任內諸事。

皇帝陛下今日興致不錯,和顏悅色,已經與其談了有小半個時辰,問的話於利州軍政皆有涉及,折沐知無不言,只是也小心翼翼的拿捏着分寸,許多事情都不敢妄答。

折沐如今也已年近五十,他出身羽林衛,曾在大將軍趙石麾下效力,身上也有平蜀大功,當年雖大將軍趙石挾平蜀之功回京,大將軍趙石轉任羽林中郎將,羽林左衛漸漸衰落。

大將軍趙石的這些舊部後來紛紛被調離出京,旁人不去說它,而作爲折家子的折沐那時有些爲難。

折家大將軍折木清與趙石本有半師之誼,於折家來說,本是一個不錯的助力,但自折木清去後,折家衆人多對大將軍趙石不滿,其實,除了瞧不起這個寒門子出身的大將軍外,最重要的還是意氣之爭。

後來大將軍趙石迎娶了種家七娘,與折家更是漸行漸遠,折家數百年大族,那時估摸着多數人覺着,也沒什麼。

再說,折家與種家那會就差反目成仇了,所以那會雖說大將軍趙石功勳卓著,卻也沒有人想着拉攏什麼的,尤其是折匯等人,私下裡對其人還多有輕蔑,不好聽的言語屢屢傳入折沐的耳朵。

而曾在大將軍趙石麾下效力的折沐也是左右爲難,最終。趁着調離出京的機會,疏通一番。徑自去了蜀中。

他年歲漸長,當初的一腔雄心壯志也消磨的差不多了,有了平蜀大功在身,覺着資歷已夠,便也絕了在疆場上取富貴的心思,一心在蜀中經營。

當然,這裡面也有避開朝廷紛爭的意思,他算是瞧出來了。大秦各個世家門閥,在當年征伐西夏一役當中皆受重創,經過這些年,漸漸元氣恢復,年輕子弟多有志向。

就拿折家來說,族中兄弟子侄因種家衰敗,折家開始在軍中獨樹一幟。多是目中無人,聚攏在折匯等人身邊,沒事便說說這個,編排那個,大有指點江山,意氣飛揚的意思。。。。。。。。

但真要去看。族中子弟真正以軍功晉身的反而不多,漸漸的,竟然有人開始拿他在大將軍趙石麾下效力的事情來說事兒,着實讓人可惱可恨。

他在京中呆的也不舒坦了起來,入蜀中任事。也算是他千挑萬選,給自己將來定下的出路。家族將來興衰,他看不清楚,自己的榮辱卻要自己惦記不是。

那時蜀中方定,可以說是滿目瘡痍,他也不管那麼多,一心帶兵在各處剿除殘匪,剿匪功勞雖微,但積累下來,也讓他官職連年升遷。

後來齊子平離任,種從端入京,利州宣撫使的位置也空了下來,他琢磨了一下,趁機回京走動了一番,終是履任利州宣撫使,到底是折家出身,在宦途之上,比旁人要順利的多的多。

這些年下來,蜀中漸漸元氣大復,雖然呆在蜀中,陰雨連綿,當年身上傷患總是隱隱作痛,有許多不舒坦的地方,但勝在一個越來越是清淨,加之山高皇帝遠,朝堂紛爭,多數波及不到這裡,他這日子過的可算是有滋有味了起來。

不過一直到長安大亂的消息傳到蜀中,蜀中官場震動可是不小,王氏也是百年大族,門生故吏遍佈大秦,尤其是在蜀中,多有王氏門人任職各處,一時間,也是人心惶惶,折沐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

蜀中上下,提心吊膽,折沐也不例外,等到新帝登基,聖旨果然也接二連三的來到蜀中,眼瞅着那些以成都府知府爲首的王氏門人一個個被鎖拿入京,剩下的人也不免兔死狐悲,噤若寒蟬。

不過終於風波漸息,蜀中天府之國,總沒鬧的一塌糊塗,折沐當年在羽林左衛人緣很是不錯,加之與楊勝是多年兄弟,書信往來,從來不曾斷絕。

折沐打探了一番,終於知曉了其中情形,也是慨嘆不已,何苦來哉,這麼爭下去,弄的個身死族滅,值當的?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折家在其中可也是興風作浪,已經被人惦記上了。

等到折沐待罪回京,又被打發去了西北,折思廉等人因爲東窗事發,掉了腦袋,折沐這裡聽到消息,才悚然而驚,多少年了,折家世代忠良,除了死在疆場上的折家人,何曾出過這等事,當年京中折府中種種,也慢慢浮上心頭。

這是折家衆人落錯了棋子,在大將軍趙石身上撞了個頭破血流的結果啊,想想當年那些兄弟們圍在折匯身邊,嬉笑言談,絲毫也沒將人家放在眼中的往事,而今呢,折家子弟的血,白白就這麼流在京師,首善之地。。。。。。

折沐驚悸之餘,也是滋味難明,不過他是越發的不想回京了。

但任期一到,還是得回京述職,這個是免不了的,回京途中,路過長安縣,與此時已爲殿前司禁軍副都指揮使的楊勝兩個相聚了一次,兩人都是世家子,出身羽林衛,年輕時都不怎得志,一個混跡羽林衛,終日混吃等死,一個曾是城門官,也是族中可有可無的小人物。

而兩人又同時發跡,跟隨大將軍趙石南征北戰,立下軍功無數。

兩人不但是生死弟兄,而且還算得上是知己,這一次相見,兩人說起當年隨軍征戰,金戈鐵馬的日子,都是大呼痛快。

說到羽林左衛星流雲散,如今卻已經不成樣子,兩個又皆唏噓不已,黯然神傷。

之後兩個人談起的就是如今各人都在何處任職,比如李存義在國武監任個閒職,齊子平過的逍遙,他日子也過的不錯,本來以爲就這麼清淨下來了,卻被大將軍抓個正着,很是訓誡了一番,現在正死命的在國武監折騰呢,有時候連國武監祭酒齊子平都敢頂撞,很有些當年的風采。

又比如當年左衛那幾個領兵大將,毫無疑問的,還數杜山虎最得大將軍賞識信重,也最爲出彩,現在鎮守河中,麾下領的河中鎮軍,官階算來也已經是大將軍了。

再有就是張鋒聚,現在還隨在大將軍的身邊,鎮守大同,官階堪堪也摸到了大將軍的邊兒。。。。。。。。。

之後又說到譚行林,當年並不比這前兩人稍差,很得大將軍看重,各人紛紛被調出京師,只有他留下成了羽林左衛副都指揮使,守着大將軍京中班底。

奈何此人後來不甘寂寞,死活調出了京師,去了潼關,不過大家夥兒說起此人來,都道其被官位迷了心竅,若是當初留在京師,即便不很快活,但能時時在大將軍面前露臉,多好的機會。

但此人硬是折騰去了潼關,大家也都知道,此人失了大將軍信任,來往也就多數斷了,不過此人在潼關現在還只是個偏將,孤立無援,廝混的頗爲淒涼,不過誰也不敢去幫上一把,畢竟當初辜負了大將軍一番信重。

大將軍本人沒鬆口,旁人誰也不敢伸出援手就是了。

胡離,張嗣忠兩人先後戰歿於太原府,蔫狼辭官會了老家,王覽現在隨軍在大同,赤魔那小子卻是在平蜀之後,便不知所蹤了,後來到是從張鋒聚處聽聞,此人去了吐蕃,這個傢伙本就是吐蕃人,到也不算奇怪。

不過歸義王李匪率吐蕃低地內附,兩人現在一琢磨,便曉得大將軍在吐蕃早有佈置,不然赤魔也不會跑到歸義王麾下去。

這樣的大事,以當年兩人官階,並不能參與其中,由此可見,大將軍之高瞻遠矚,實非其他人可以想象。。。。。。。。。。

李金花李將軍嫁給了大將軍,如今已經產下一女,算來已經兩三歲了,說到這個,折沐也是苦笑,自己還沒來及備下賀禮,長安就亂了套,之後心驚膽戰的,也沒再上去添亂,他到是帶了些禮物回來,想要送到定軍侯府的,但到如今,他還不知道大將軍對於他這個避在蜀中,多年不曾相見的舊日部下,是個什麼態度,不免有些擔憂。

楊勝出身楊家,雖然楊感已經歿去多時,楊家再不復往日興盛,而且可以說衰落的很快,但京中情形他還是知道的清楚的。

見折沐神色,便知道他在想什麼,連連勸慰,不過大將軍和折家間隙已生,對於日後會鬧成怎麼一副模樣,他心裡也沒底,所以勸歸勸,卻也無法說到點子上,只能說大將軍最重舊情,不管怎麼說,都不會忘了當年羽林左衛的老兄弟云云。。。。。。

兩人最終喝的酩酊大醉,第二日折沐便辭別了楊勝,回了京師,如今站在乾元殿上,這心可是提着的呢。。。。。。。。。。。。

(昨天有事,只更了一章,都沒來得及跟大家說一聲,就出去了,晚上回來倒頭就睡,太累了,大家見諒啊。)(未完待續。。。)

第1章 聚會第965章 長遠第50章 定軍(三)第503章 雲涌(三)第101章 捉賊(五)第861章 回府第1381章 進軍第1112章 盟約(七)第673章 長街第1041章 對戰第1124章 盟約(完)第1101章 中心第1362章 開監第1378章 埋伏第469章 貴客(二)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98章 軍營第492章 風起(一)第261章 府中(一)第152章 熟人第1553章 戰前第188章 開始第1287章 繳獲第379章 豪傑(三)第1354章 開端第1508章 將來第1549章 降人第1242章 西涼(六)第92章 少年第93章 應答(一)第185章 太液第1163章 下風第828章 小人第773章 鏖兵(六)第764章 入甕(二)第50章 定軍(三)第1047章 狂勝第1562章 大軍第779章 議和(一)第425章 軍務第971章 忽難第440章 演武(二)第74章 夜戰第62章 追蹤第255章 變起(一)第1315章 封賞第1375章 烏澤第1010章 螟蛉第167章 揚威(一)第295章 解州第845章 牢獄第224章 馬匪第1349章 文武第478章 圍城第776章 鏖兵(九)第566章 謀算第1511章 婚姻第905章 獻計第1348章 彩頭第794章 抽絲第752章 大火第691章 新鮮(五)第1425章 問話(二)第1412章 明遠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786章 議和(八)第274章 開拔(四)第216章 年關(九)第888章 故地第1474章 大案(二)第1480章 討饒第326章 盜匪第449章 笑語第551章 夜戰第130章 先生(一)第818章 南宮第902章 勇烈第112章 遷陵第1274章 白晝第1135章 私軍第1395章 虎牢第439章 演武(一)第420章 明尊第1110章 盟約(五)第227章 進京(二)第593章 自污(三)第290章 弒君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617章 家族第1435章 驟聞第289章 戰略(二)第1431章 整編第627章 衆謀第452章 條陳(一)第1402章 糾結第1405章 發飆第862章 收官第159章 騎戰(二)第1421章 建軍第1353章 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