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一個故事

這個問題提得很突然,也很犀利,直接把陸立海給問懵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

藍一珉看他一眼,往前走了一步,說道:“這是我們一致決定的,這也是我們遁世博物館最大的特色。”

“那恕我冒昧問一句,有什麼必要要這樣做呢?增加了建築難度,也沒有達到更好的效果。”記者又推了推眼鏡,繼續追問。他的問題雖然犀利,但是表情卻很溫和,並不是在刁難,而是真的非常認真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的。

一時間藍一珉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是遁世博物館的主題,也是它最大的特色和賣點,要說的話建館之前方案設計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好了。但是賣點也就是噱頭,本質不具有實際的意義,相當於一個符號,藍一珉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這確實也是許問一直以來在思考的問題,他安靜了一會兒,正想說兩句話,榮顯卻舉起了手。

他的右手伸得筆直,像是一個小學生一樣,滿臉寫着點我點我。

記者看見了,愣了一下,然後才說:“這位是榮少爺吧,您請說。”

“大家好,我是遁世博物館的業主榮顯。”榮顯站了出來,很古香古色地向周圍抱了一個羅圈揖,自我介紹。

然後他轉向記者問到:“請問貴姓?”

“免貴姓羅。”記者回答。

“羅記者你好,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我也一直在想。”榮顯的聲音清亮亮的,依舊帶着他少年般的感覺,周圍所有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隨着時代的發展,技術一直在進步。新技術一定是比舊技術要更加高明的,畢竟後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看見了更遼闊的世界。”他說得非常有詩意,在這麼多人面前,仍然毫不畏懼,侃侃而談,充滿少年人自信揮灑的風度。

紀女士站在榮老爺子旁邊,有些驚訝地看着自己的兒子,好像第一次見到他一樣。

榮顯並沒有看自己的母親,他的表情非常認真,帶着一些思考,是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出的回答。

“單就技術層面來說,新技術在絕大程度上是好過舊技術的。尤其是傳統手工藝,雖然也有一些現在技術還達不到,只能靠手工來完成的情況,但大部分時候,尤其是像遁世博物館這樣需要恆溫恆溼的儲存與展出條件,新技術肯定更加完善,可選擇餘地更多,完成難度更小。”

聽見他的話,周圍其他人紛紛點頭。他們來自於各行各業,當然也很清楚,這話說的是真的。

全手工打造,聽上去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詞語,但手工一定好於機器嗎?人力一定強過科技嗎?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就是個用來裝逼的詞。說得更直接一點,全手工打造,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享受的不是製作後的工藝,而是製作過程中有人全心全意爲自己服務的感覺。

這當然也不是不行,但是手工藝製品本身,難道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嗎?

“各位請跟我來。”榮顯看着周圍各人的表情,微微一笑,轉身道。

說完他也沒有理其他人的反應,徑自向着旁邊一座建築走去。

榮老爺子首先跟上。紀女士表情複雜,扶了他一下,陪在身邊。

其他人也陸陸續續跟上,最後只剩陸立海、藍一珉和許問。

陸立海重重摸了一把自己的臉,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之前說要有人來講解的時候,我本來說是藍總來的。藍總說這是一個給我們宣傳一下的好機會,讓我來試試。我做了好多準備,結果獻醜了。”

藍一珉笑着說:“也沒有,你前面講得很好的。這些東西你來講跟我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再說這個問題提得確實刁鑽,不是也有榮少爺給你接住了嗎?別擔心。走,跟過去看看,聽聽他會怎麼說,學習學習。”

三個人一起跟上了人羣,旁邊的這個建築剛纔陸立海大致介紹過,名叫留香閣。

這個香指的是書香,在規劃與設計裡,這裡是用來收藏古書和各種典籍的。

榮顯的聲音從前面傳來。

許問從後面看着他,他一隻手插在口袋裡,另一隻手貌似輕鬆地甩着,面對這麼多人,看上去一點也不緊張。

但許問注意到,他放在口袋裡的那隻手,手臂肌肉緊張,明顯握緊了,顯然所有的輕鬆都是裝出來的。

“紙張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所以書籍的保存主要就是要防老化,和防蟲。

“紙張的老化主要是因爲其中包含的酸性,所以要預先進行處理。防蟲就更麻煩一點,除了恆溫恆溼清潔乾燥通風良好,牆壁和地板都不能有裂縫,書籍還要時常翻動。”

榮顯的聲音倒是一點也不顫抖,完全聽不出異樣。

“爲了滿足這些條件,在一開始制定博物館設計方案的時候,六器公司和班門就已經建立了嚴格的制度,做了很多規劃。當時的我什麼也不懂,真的是不明覺厲。”

周圍的人發出小小的善意笑聲,都以爲他接下去會介紹這些制度,展示博物館設計得有多麼周全,結果他閉上了嘴,走到了前面的一扇門跟前。

“各位請看這扇門。”他說。

衆目睽睽之下,他向着門走了過去,距離它一米左右的時候,門自動打開了。這個距離,就算榮顯伸手也碰不到它。

一開始大家還以爲是後面有人開門,結果怎麼看,門邊都空空蕩蕩,一個人也沒有!

榮顯繼續向門裡走,門也一直開着,等到他走過去之後,門才自動在他身後合攏。

“自動門?”一陣竊竊私語。

沒一會兒,門又打開了,榮顯再次走了出來。可以看出來,這次他也沒有用手碰門,它還是自動打開的。

自動門當然不稀奇,但配上之前的對話以及榮顯此時的展示,大家都能猜到,它不是用電子之類的現代技術實現的,而是傳統手法。

但就像記者先前問的那樣,明明可以用新技術做到的事情,爲什麼一定要用老技術呢?

“這道門,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它叫沐陽門。製作它的方法,名叫沐陽法,是我們在古書裡查到的。”

榮顯再次開口,扶着門給大家介紹。

“沐陽,就是沐浴陽光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曬太陽。這背後有一個故事。

“相傳兩百年前,有一對母子。這婦人的命很不好,丈夫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死了,她一個人又下地幹活又養孩子,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發現他天生腿腳不靈便,根本站不起來走路。

“做母親的忙着幹活掙口糧,只能把孩子託付給鄰居家的奶奶,但奶奶年紀大了,不可能照應得非常周全。有一天,母親回家的時候,孩子對她說,今天太陽很好,他想去曬曬太陽。

“屋子裡很暗,門是關着的,孩子出入很不方便。母親想了很久,給孩子做了帶輪子的椅子,又製作了這扇沐陽門。門可以自動開關,只要輪椅滑過去就能開門,兩面都可以開,出入都很方便。

“這樣一扇門,這樣一個技術,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

榮顯完全沒有介紹這技術有多高明,是怎麼實現的,就這樣簡簡單單給所有人講了一個故事。

但聽完之後,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榮顯的故事是答非所問嗎?當然不是,它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闡述了榮顯自己的理解,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當初遇見的那個少年,不僅外表,內心也是真正的長大了啊……

許問看着榮顯,真心地微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