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

當田裡的禾苗開始返青的時候,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同意《關於在社港進行取消農業稅試點的報告》的批覆正式行文,下發到社港,楊志遠懸着的心就此落了下來。

楊志遠把報告交給湯治燁省長後,一連數月,此報告隨同省長一去不復返,直到夏收結束,也無下文。楊志遠有些鬱悶,不明白省長此舉是何意思。難道是省長將報告放到兜裡,一時大意,忘了,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等同於零;又或者是省長考慮此事事關重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社港先行,其他縣市怎麼辦,經濟強縣自然可以緊隨其後,但那些貧困縣呢,每月財政收入杯水車薪,朝不保夕,至今有如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天到晚就指望省裡市裡那爲數不多的扶貧資金,一旦也如社港一般,取消農業稅,那就無異於釜底抽薪,省長對此不可能沒有考慮。楊志遠心想,這才省政府遲遲沒有下文的關鍵所在,現在看來自己當初還是有欠考慮,取消農業稅一事,還是應該先斬後奏,悄悄進行爲宜,取消農業稅爲大勢所趨這是遲早的,如果是自上而下,肯定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同下來,但自下而上,就複雜得多,省長他得站在省政府的角度去全盤考慮。他楊志遠把報告一遞,實際上是把一個複雜的難題交給了省長去解答,可事已至此,還能怎麼辦,只能是等。

夏收之時,孟路軍爲此事特意跑到楊志遠的辦公室,問楊志遠該怎麼辦,往年與夏收一同進行的,是上半年農業稅的徵收,今年情況不同,縣人大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農業稅,但省政府卻遲遲不見批覆,何去何從,下面的鄉鎮不好操作。

楊志遠言意簡潔,一個字:拖。既然縣人大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農業稅,鄉親們都已有所耳聞,心裡已有預期,難道就因爲省政府沒有批覆,就失信於民?讓鄉親們失望?不應該,既然上不能上,下不能下,那就拖。對下直言農業稅就此取消,上面問起,就言農業稅一時收不上來。雖然社港現在縣富民強,農業稅收不上來一說有些牽強,純屬託詞,但自上而下,要的不過就是社港方面的一個態度,沒有誰會對此刨根問底,一窺究竟。屬心知肚明的事情,如果較真,就很沒意思了。

但久拖不決,畢竟不是辦法。楊志遠猶豫再三,在此期間還是有些唐突地給湯治燁省長去過一次電話,還好省長對他楊志遠記憶猶新,一聽秘書告之是楊志遠的電話,很是爽快地接了,楊志遠和省長通話,自然不會如羅亮、付國良那般隨意。倒是省長笑呵呵的,很是隨意地說,志遠同志啊,是不是問那報告的事情啊,別急,有幾個錯別字要改,很快就有結果。

交給省長的報告,行文措辭,改了又改,層層把關,會有錯別字?怎麼可能?但楊志遠還是從省長的這寥寥數語中聽出了諸多信息。第一,省長對報告一事很是上心,並沒有過後即忘;第二,省長態度不錯,笑呵呵的,錯別字一說,調侃的成分居多,這說明省長從心裡認同社港方面的做法,目前尚無明確的答覆,是因爲省長還有些後續工作要做;第三,省長已經明示,事情已有定論,很快就有結果。

那還說什麼,等唄。還真是,在楊志遠和省長通過電話沒多久,省政府同意社港先行取消農業稅的批覆就到了,楊志遠至此方纔鬆了口氣。

此時晚稻已經返青,長勢喜人,稻田養殖也已全面鋪開,科技人員都已下鄉下村,各村各戶都已按規劃放養完畢,蟹苗魚苗泥鰍苗,林林總總,所有適宜於此季養殖的品種,都由縣農業信息公司統一協調議價,質優價廉,服務周到,自然比農戶自行採購合算,農戶照例可以賒銷,登記在冊,只待秋後算賬。

諸事安排妥當,只需各家各戶好生餵養,到金秋收獲之時,計算錙銖,總結得失即可。楊志遠這些天除了上田間去看看,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他早經謀定的了。社港現在諸事已定,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政風前所未有地清廉,基層幹部,整天套鞋雨具沉在一線,及時瞭解農業生產情況,及時爲鄉親們排憂解難,很是務實。羣衆到各職能部門組成的政務中心去辦事,工作人員態度熱情,一副笑臉,讓人如沐春風。

社港農業科技園日趨繁忙,隨着入園企業的日趨增加,除了與農業有關的公司希望進入園區,也有其他行業的企業要求入園,楊志遠自然不能簡而拒之,這其中必定有諸多優質的企業,社港自然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基於此,農業科技園在現有的基礎上,又成立工業園。對入園企業,楊志遠原來都有把關,但現在也用不着楊志遠親自過問了,因爲農業科技園已經按楊志遠的佈署成立了環評委員會,聘請各行各業的人士爲環評委員會委員,並且邀請市民積極參與討論,企業入園,環評持一票否決權,只要是對社港生態有影響的項目,項目投資再大,也不允許其進入社港。楊志遠此舉意在長遠,靠長官意志只是爲一時權宜之計,他楊志遠自律,幾十年以後呢,那時的書記縣長,是不是也是如此,那麼成立環評委員會就顯得尤爲重要,畢竟書記縣長多爲匆匆過客,社港居民纔是社港真正的主人,世代生息於此,對環境的保護肯定不會掉以輕心。環評委員會的成立,就成了制約權力的緊箍咒,雖然此舉不能就此杜絕權力衝動下的不智之舉,但至少會讓權力有所顧忌,唯有如此,社港的青山綠水,藍天碧瓦才能世世代代的保存下去。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社港現在諸事已定,只要大家各司其職,大家各管各事,楊志遠現在還真是沒什麼可做了。

楊志遠這天中午從縣委招待所出來,沒有去縣委,而是讓魏遲修直接上張溪嶺。因爲吳建平今天已於省城到達張溪嶺隧道。

張溪嶺通車在即,一條筆直的大道從縣城直通張溪嶺隧道的入口,此時張溪嶺隧道已經全線貫通,正在進行最後掃尾工作。楊志遠的車一路通暢,經崗亭,直接進入張溪嶺隧道,隧道里橘黃色的燈光暖暖地照在地上,車行駛瀝青鋪就的路面上,不顛不簸,隧道雙向,四車道,旁邊另有一條應急車道,砌有隔離護欄,爲緊急情況下使用。張溪嶺隧道也是以數字排列,從社港往古城方向,依次排列。汽車穿過1、2號隧道,就到了張溪嶺主峰3號隧道之中,3號隧道爲5個隧道中最長的一個,全長2.5公里,車行沒一會,魏遲修於3號隧道的中部停車,因爲吳建平的車已經從古城入口先行到達,奧迪車打着應急燈,於3號隧道的中部不停地閃爍。

楊志遠走下車,吳建平笑意盈盈地迎上來,與楊志遠有力的一握,此情景有如兩軍會師,只是聲勢遠遠不及兩軍會師那般浩大,但對社港而言,兩車相會,同樣極具歷史意義。因爲這寓意着張溪嶺交通瓶頸就此打通,天塹已經變成了通途。

吳建平笑問:“楊書記,感覺如何?”

楊志遠笑答:“一路通暢,無比暢快!”

吳建平說:“公司員工這兩年零兩個月加班加點,沒日沒夜,總算不辱使命,提前完工。”

楊志遠真心實意說:“謝謝!辛苦大家了。”

吳建平笑,說:“你我之間,用不着客氣。”

楊志遠笑,說:“你我今天也算是一個試通車吧。吳董,現在張溪嶺隧道各方面都已進入掃尾階段,你現在是不是可以給我一個準確的通車時間。”

吳建平笑,說:“現在通風設施已經安裝完畢,從這兩天的調試情況來看,一切運轉正常,只有些小問題有待處理,而監控設備,不日就可完工,我想不出還有什麼需要完善的地方。我看不用二十天,張溪嶺隧道就可通車了。”

楊志遠一算,如果如吳建平所言,那麼張溪嶺隧道最遲於10月10號就可通車,楊志遠一笑,說:“那好,張溪嶺隧道的通車儀式就暫且定在10月10日這一天,吳董,你看如何?”

吳建平笑,說:“我這沒問題,用不着‘暫且’?”

楊志遠笑,說:“現在看來10月10日能不能舉行通車儀式,其實問題不在你,也不在我。”

在於誰?吳建平是老交通了,一聽就明白,張溪嶺隧道一旦通車,對張溪嶺以西的社港臨江以及其他縣市的發展,意義不言而喻,張溪嶺一通,西部各縣,皆會由此受益,張溪嶺隧道可以說是一交通樞紐性工程,儀式不可能簡單,楊志遠此言暗示儀式當天,應該有重量級的領導要來。領導的時間不由楊志遠和他掌控,所以10月10日能不能通車,就看領導的時間怎麼安排。

吳建平笑,說:“誰會來?書記還是省長?”

楊志遠笑,說:“一切皆有可能。”

楊志遠當天於張溪嶺隧道還做了一件事,此事屬楊志遠臨時起意。

楊志遠和吳建平於張溪嶺3號隧道中段握手之後。兩人上車,出隧道,來到位於社港一端的張溪嶺隧道交通指揮中心,該指揮中心爲三層大樓,磚木結構,很有特色,與張溪嶺的自然風景融爲一體,後面則爲三室一廳的宿舍,張溪嶺一旦通車,張溪嶺交警中隊也將移師下山,成爲張溪嶺隧道交警中隊,楊志遠之所以同意於指揮中心後修建宿舍樓,因爲此舉既可以就此解決張溪嶺交警中隊小年輕們的住房問題,也可以讓交警們在張溪嶺隧道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隨時支援,工作生活兩不誤,屬一舉兩得。

此時指揮中心的大型顯示牆尚有待安裝,信號指示燈也在調試,知道楊志遠到了隧道,胡曉光已經從張溪嶺主峰上下來,侯在隧道指揮中心大樓前。

楊志遠一看胡曉光,笑,問:“曉光同志怎麼來了?”

胡曉光笑,說:“楊書記的車一進隧道,就有交警通報,知道楊書記來檢查工作,曉光豈能視而不見。”

楊志遠笑了笑,倒也沒有責備胡曉光因爲他而擅離職守,楊志遠說:“這三年多來,張溪嶺交警中隊的小夥子們風餐露宿,夜不能寐,因爲他們的努力,張溪嶺這三年多來,沒有發生一起車毀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小夥子們辛苦備至,功不可沒。現在眼看張溪嶺就要通車,曉光同志有必要提醒同志們,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在最後關頭,掉以輕心,致使這三年來之不易的傲人成績,毀如一旦。尤其是過些天,就是國慶節了,社港又將迎來回鄉潮和旅遊高峰期,張溪嶺的交通壓力愈發加重,你可要提醒小夥子們,千萬要給我穩住。”

胡曉光說:“請楊書記放心,現在小夥子們都憋足了勁,繃緊了弦,嚴陣以待,就等張溪嶺隧道通車了。”

楊志遠見胡曉光信心十足,就是在那一刻,楊志遠動了檢驗社港各方快速應變能力的想法。楊志遠一笑,說:“曉光同志如此篤定,要不然我們試上一試?”

胡曉光笑,問:“怎麼試?”

楊志遠指示張穆雨,立即撥通110報警電話,告訴110指揮中心,張溪嶺3號隧道發生了車輛自燃的事故,希望指揮中心馬上指揮交警和協調消防,到現場進行疏導和滅火工作。張溪嶺隧道還未通車,何來車輛自燃,爲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楊志遠讓張穆雨直言相告,此次報警爲演習,目的就是檢驗各方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

張穆雨按楊志遠的要求報完警,大家就站在張溪嶺隧道指揮中心的前坪靜候。10分鐘後,離張溪嶺最近的交警巡邏車就趕到了現場,再過5分鐘,消防車也呼嘯而至,趕到前坪向楊志遠報到。在沒有刻意安排的情況下,大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趕到也屬不易。楊志遠對此感到滿意。

楊志遠在表揚的同時,不忘提醒,張溪嶺隧道一旦真的通車,肯定不會像今天這般容易,車輛一旦真的發生自燃,怎麼實行即時的交通管制?怎樣疏散人羣?怎麼才能讓消防車順利到達事故現場,而不會因爲交通混亂,而只能望火興嘆,無計可施?等等這些,對社港的交警消防部門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必須提前做好應急準備,防範於未燃,不能臨時抱佛腳,到時如果手忙腳亂,望火興嘆,那就是對生命的漠視和懈怠。

楊志遠說:“曉光同志,張溪嶺隧道交通指揮中心一旦開始運行,作爲未來的中心主任,這些你都有必要提前加以考慮。”

胡曉光點頭,說:“楊書記放心,我會組織人員拿出一套完整的應急方案出來。”

楊志遠說:“好,我將拭目以待。”

此時夏天的酷暑已成強弩之末,張溪嶺青山綠水,站在張溪嶺下,只覺涼爽無比,有如深秋。吳建平看着離去的消防車和巡邏車,笑:“楊書記,這是未雨綢繆?”

楊志遠笑,說:“事無鉅細,早經考慮,越是周全,越是細緻,能做到未雨綢繆自是最好不過,未雨綢繆肯定比出事後,再舉一反三要強百倍千倍。”

吳建平說:“我現在終於明白張溪嶺這個交通事故多發點,爲什麼在楊書記的任上一直風平浪靜,其實就是兩個字:責任。”

楊志遠點頭,說:“責任重於泰山,‘責任’兩個字不是掛在嘴裡,而是應該時時刻刻放在心裡才行。”

吳建平看了楊志遠一眼,心想這麼多年了,楊志遠還是如以前一般,心地坦蕩,一心爲民,真是不易,難能可貴,註定將堪大任。

第15章 事發突然(2)第4章 先謀後定(1)第15章 事發突然(2)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8章 新春團拜(4)第10章 漁翁得利(3)第45章 花開蒂落第16章 天網恢恢(2)第10章 漁翁得利(2)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9章 韶華依舊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25章 洽談周(1)第9章 國慶長假(1)第23章 蓄意阻擊(4)第31章 情深意切(4)第15章 舊地重遊(4)第41章 車輪滾滾(2)第16章 天網恢恢(1)第26章 尋根之旅(1)第40章 蓬蓽生輝(2)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37章 獻禮華誕(1)第8章 張溪嶺(2)第11章 勿忘歷史(4)第26章 願賭服輸(1)第5章 書記蒞臨(5)第6章 有情翩翩(4)第24章 稻田養殖(2)第18章 民生民憂(1)第12章 張憫沈協(3)第20章 欲罷不能(2)第29章 刮骨療傷(2)第8章 張溪嶺(2)第31章 又見北京(1)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29章 意外當選(2)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10章 新春福到(4)第12章 春暖花開(1)第1章 空降社港(2)第29章 意外當選(2)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16章 天網恢恢(4)第10章 前所未有(3)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11章 陳年舊案第41章 車輪滾滾(1)第30章 責無旁貸(4)第16章 天網恢恢(2)第21章 遠山如黛(2)第17章 吉祥號碼(5)第21章 務虛務實(4)第25章 洽談周(3)第29章 意外當選(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43章 一語定盤(1)第26章 尋根之旅(3)第2章 捨我其誰(3)第17章 吉祥號碼(4)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11章 新年快樂(2)第42章 人生之幸(3)第5章 大智若愚(3)第16章 天網恢恢(2)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8章 市長調研(4)第32章 人大議案(3)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5章 魚苗事件(1)第43章 一語定盤(1)第5章 魚苗事件(2)第25章 洽談周(2)第35章 心情愉悅(3)第6章 沿海調研(1)第12章 張憫沈協(2)第27章 競逐風流(2)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37章 更上層樓(3)第3章 嘔心瀝血(4)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23章 至關重要(1)第1章 北京再見(1)第17章 水落石出(1)第6章 交通局長(1)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11章 勿忘歷史(5)第23章 蓄意阻擊(5)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1章 空降社港(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33章 初具雛形(2)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3章 權力快感(3)第2章 成竹在胸(3)第27章 競逐風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