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中州勤政殿內,帝國皇帝秦七世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一雙眼睛不斷地掃射着下面的大臣。
大殿中迴響着帝國政務大臣何中興的聲音,“目前東南四郡情勢還算穩定,一些暴民看到了帝國的公告,紛紛投降,可以說,我們的方案第一步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而且其他幾郡也紛紛開倉放糧,民衆的情緒明顯好轉,這就是近些時候東南四郡的整體形勢,其他各郡相對安穩,沒有腐爛的跡象,派出的調查官員已經有了些眉目,正在尋找有力證據。”
衆大臣聽到帝國政務大臣何中興一番話語,原先那顆忐忑的心又漸漸的放了下來,他們現在最怕的就是帝國皇帝秦七世詢問有關東南四郡的平叛進展,一旦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會遭到秦七世的無情痛罵。
秦七世聽得何中興的奏摺,卻是平靜的點點頭,道:“何愛卿辛苦了,葉愛卿,最近帝隊整備的怎麼樣?”
“陛下,帝隊已經整合完畢,指揮官人選定爲張合將軍,預計動用十五萬帝國正規軍。”葉問天出列,向秦七世施禮後不急不慢的說道。
“哦?這麼快?恩,不錯,葉愛卿,這段時間還要多辛苦你,繼續盯着東南四郡的一舉一動,朕就不信,那羣野猴子能翻了天。”秦七世嘴角有了絲微笑。
“陛下,這野猴子再能蹦達也沒用,它怎麼也翻不出如來佛祖的五指山,臣觀何大人,葉大人等衆大人都是帝國棟樑,加上陛下的英明神武,東南四郡暴亂的平息指日可待。”說話額度是帝國財政大臣易趣。
秦七世笑笑道:“易愛卿,你張嘴可真夠甜的,好了,有事早奏,無事就退朝吧,朕今天還想去後花園陪愛妃們散步呢。”
聽到秦七世如此語氣,衆大臣也頗爲高興,自然不想在這個時候再遞上奏摺,破壞秦七世的好心情,正待太監宣佈散朝的時候,門外卻是傳來帝國白玉府府首岳雲求見的消息,帝國皇帝秦七世和一干大臣也想見見這個早已經被中州民衆所推爲帝國英雄的年輕人,畢竟好奇心人皆有之。
“臣岳雲,叩見陛下,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岳雲進殿後立即撩袍便拜。
“愛卿,平身!”秦七世微笑着道。
岳雲這才站起來,只聽得秦七世的聲音道:“愛卿,朕不是讓你在合適的時候回中州述職麼,怎麼這麼快就來了?”
“陛下,此前臣是不得已而爲之,現在白玉府的危機已去,臣當回中州述職,對於帝國法律,臣還是知曉的!”岳雲不卑不亢的道。
“好,愛卿,擡起頭來給朕瞧瞧,前些日子,朕就尋思着愛卿是什麼樣一個人,能夠將哈薩族的騎兵擊敗,還迫使對方留下買路錢,這份戰績至少在朕登基以後從未有人做到過,愛卿是第一個人!”秦七世笑眯眯的說道。
岳雲當然不敢違抗秦七世的口諭,只得擡起頭來,秦七世又命岳雲上前幾步,細細的打量着岳雲,只見自己眼前的這個眉清目秀,神情頗爲恭謹的年輕人絲毫不像一個粗鄙的武夫,可是結果卻恰恰就是這個年輕人給帝國挽回了顏面。看到岳雲如此年輕,卻取得如此成果,秦七世十分高興,笑着道:“愛卿果然是國家棟梁之才,如此年輕,當得上年輕有爲四個字。”
岳雲忙低下頭表示不敢,不過秦七世卻沒有放過他,笑呵呵的對着大殿中的衆人道:“何愛卿,葉愛卿,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才,你們覺得嶽愛卿是否年輕有爲?”
衆大臣一聽秦七世的話音,哪裡還不知道秦七世的意思,帝國財政大臣易趣上前道:“陛下慧眼識珠,臣佩服,佩服。”
何中興和葉問天也不住的點頭,表示同意易趣的言論,其他大臣也不住的點頭。
見到帝國皇帝秦七世如此高興,岳雲內心也很興奮,連忙朝各個大臣作揖,更是向何中興請示述職事宜,何中興當然不能不同意,不過秦七世卻是揮手道:“嶽愛卿不忙,先跟各位愛卿打個招呼吧,這裡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乃是漢唐帝國的棟樑所在。”
岳雲當然不會違背聖意,一個一個的和衆大臣打着招呼,衆大臣也沒有平常在自己屬下面前那樣板着臉,都是笑呵呵的。
當岳雲整個一圈拜下來時,衆大臣都對這個年輕人有了印象,有些中立的大臣更是對岳雲的謙恭表示欣賞。可能他們見慣了那些趾高氣揚的豪門子弟,對於他們那種虛僞的盛氣凌人很是反感,對岳雲的不卑不亢的態度甚是欣慰,帝事副大臣耿志剛更是親熱的拍拍岳雲的肩頭,表示很滿意。
岳雲站在大殿中央,口若懸河的將白玉府保衛戰的前前後後全部敘說出來,更是將早已經整理好的材料恭敬的遞給帝國政務大臣何中興和帝事大臣葉問天,何中興和葉問天絲毫不逗留,將材料立即轉呈給帝國皇帝秦七世。
岳雲的演說和遞上的材料均已經被蕭何和張良潤色過,整個大殿一片寂靜,只有岳雲的聲音在迴盪,岳雲講得是口乾舌燥,衆大臣聽得也是十分用心,期間,何中興和葉問天倒沒有提出什麼疑問,不過議諫官包瑞,帝國法務大臣蔡京,帝國財政大臣易趣等人卻是紛紛提出了有關疑問,岳雲表現的很是得體,先是恭維了對方一番,然後才一一的逐條解釋,清楚的語言,恰到好處的馬屁,讓衆大臣感覺很是舒服。
在岳雲的演說下,衆大臣均感覺白玉府保衛戰的勝利來之不易,更是感覺自己好像莫名其妙的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當然對於後者,衆大臣都不會開口表示反對,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自己還真的和白玉府保衛戰的勝利能扯上那麼一點關係,他們當然不會自己找抽的說出來,不過對於岳雲的好感卻是更進一步,謙虛,不貪功,冷靜,年輕有爲等褒義詞紛紛在衆大臣的心中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