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應對之策

對新隋朝廷而言,大朝會很少舉行,一般舉行都是進行一些儀式,比如新帝登基和攝政王冊封,再比如新年、遷都動員等等,一般是由太后主持,象徵意義濃厚,至今爲止新隋只舉行過三次大朝。?.

而小朝會纔是真正的軍國議事,由攝政王主持,從三品以上高官參加,同時也包括一些掌握實權的官員,比如吏部侍郎、戶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代表軍方的高級文官等等。

小朝會並沒有固定時間,一般都是臨時舉行,半個時辰後,在內史省巨大的議事帳內,數十名高官濟濟一堂。

座位呈‘回’字型擺設,內外兩圈,內圈則是核心大臣的座位,張鉉的位子在正北主位上,旁邊是內史令和納言兩位相國,其他六部尚書和內史、門下侍郎以及軍方長史,一共九人分坐東西南三面,他們十二人組成核心內圈,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張小桌子。

外圈則坐在各寺府監以及御史臺的主官,另外吏、戶、兵三部侍郎以及張鉉的記室參軍杜如晦也坐在外圈,另外,各軍將軍也有資格列席小朝會,但今天參會的將軍只有尉遲恭、李靖和徐世績三人,其他將軍都有事無法參加。

大帳內議論紛紛,這時,有侍衛大喊一聲,“齊王殿下駕到!”

衆官員紛紛起身,只見張鉉從側門小門快步走了進來,他已洗漱完畢,洗去一夜奔行的疲憊,換一身朝服,重新變得精神抖擻。

張鉉走到自己座位前,擺了擺手,“各位大臣請坐!”

衆人又重新坐下,大帳內變得鴉雀無聲,張鉉對蘇威點了點頭,示意讓他主持議事,這也是慣例,作爲攝政王,張鉉只在關鍵時刻開口,一般主持議事不由他來做。

蘇威咳嗽一聲,緩緩道:“長安發生的事情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李淵開國登基,雖然說在意料之中,但它也會造成對我們不利的影響,會造成天下人的迷惘,尤其長安已決定和我們同時舉行科舉,這就是向我們挑戰,所以殿下建議開一個朝會,和大家一起商議對策,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羣力羣策。”

大帳內還是很安靜,沒有人說話,這時候就需要有人拋磚引玉,張鉉看了一眼裴矩,笑道:“裴相國應該已有考慮,不如裴相國先說一說吧!”

裴矩微微向張鉉欠身,對衆人道:“這次李淵登基其實時機並不合適,沒有水到渠成的感覺,而是一種強行作爲,一方面固然是他急於想消除東征失敗的陰影,另一方面我覺得也是關隴貴族集團施壓的結果,想必李淵自己也明白,所以他用科舉來振奮人心,吸引天下士子前去效力,至於和我們在同一個時間舉行科舉,這是他在戰場的失敗後,想用官場上的勝利來彌補。”

“裴相國的意思說,李淵在刻意向我們挑戰嗎?”兵部尚書李景問道。

裴矩點點頭,“的確如此!”

有了裴矩的牽頭,大帳內漸漸活躍起來,工部尚書崔煥道:“我也贊同裴公的思路,科舉其實已經成了我們兩家較量的新戰場,它已經不在侷限於科舉本身,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贏得這場科舉之戰的勝利?首先是拿什麼吸引士子前來中都參考,是否可以擴大錄取人數?”

崔煥話音剛落,蕭瑀便笑道:“我覺得不應該從人數上做文章,文人相輕,讀書人都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就算我們只錄取十人,每個讀書人都會覺得自己有希望,所以應該從授官上做文章,如果考中者能授縣丞乃至縣令之職,想必對每個讀書人都會有致命的吸引力。”

“那麼錄取人數呢?”

崔煥有些不服氣地追問道:“我們預定錄取一百二十人,錄取名額都已經張榜傳遍天下,可我們哪有一百二十個縣令縣丞給他們?”

“不一定非要每個人都當縣官,朝官也可以任命,我們低品朝官還遠遠不足,原本不就是想錄取士子來出任朝官嗎?考得好的士子可以獎勵縣官,只要授二十名縣官,這就會引起很大的轟動了。”

吏部侍郎來弘笑道:“蕭侍郎說得有道理,我們可以宣傳出去,讓士子們都知道這一點,而且我們還可以預先把中原各縣的官職作爲名額,這樣授官範圍就擴大,另外針對貧寒子弟,我們可以進行補助,比如可以提供免費食宿,再提供往返路費,這樣對很多考生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我來說兩句!”

衆人一起轉頭望去。原來是禮部尚書盧倬,他長期擔任國子監祭酒,和士子打交道多年,士子需要什麼他最有發言權,衆人安靜下來,等待盧倬說話。

盧倬這纔不慌不忙道:“在生活上替士子考慮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我知道上一次科舉,很多貧寒人家士子都是借錢去洛陽,生活非常窘迫,但又一心想讀書考取功名,貧寒人家子弟大概佔三成左右,我們可以由此建立太學生制度,比如挑選五千名優秀士子入太學讀書,稱爲貢生,在太學讀書不僅食宿免費,朝廷每月還會補助錢糧,讀書幾年後便可推薦爲吏員,優秀者還能提拔爲官,當然也可以繼續參加科舉,這對貧寒人家子弟會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們應該大肆宣揚,應該張榜讓天下士子明白這些好處,衆多貧寒子弟就會選擇中都,而不會考慮長安。”

這時,張鉉笑着讚許道:“盧尚書不愧是國子監祭酒出身,考慮得很周全,這樣吧!我們再聽聽軍方有什麼想法。”

張鉉向房玄齡使了個眼色,意思讓他發言,衆大臣這才意識到,其實去軍營爲文職軍官也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選擇。

房玄齡自然有他的想法,其實這件事他和張鉉商討過對策,張鉉顯然是讓自己來代表他發言。

房玄齡笑道:“大家說得都很好,很有建樹,作爲軍方代表,我的想法和大家也差不多,只是略有一些不同的見解,我覺得吸引士子來爲新隋效力不僅僅要利誘,同時要激勵他們的愛國之心,前來中都參加科舉是爲民族爲國家效力,他們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只要他們胸中的熱血被點燃,何愁他們不認同我們?”

“房軍師具體是指什麼呢?”蘇威不解地問道。

“戰爭!”

房玄齡緩緩道:“我們需要一場和異族的戰爭。”

張鉉暗暗點頭,房玄齡說到自己的心坎上了。

長安,太極宮武德殿,這是以唐朝年號命名的宮殿,同時也是皇帝李淵的御書房所在地。

書房內,李淵正和裴寂、劉文靜以及自己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商議軍情。

李世民在弘化郡擊敗了樑師都的進攻,穩住了隴右局勢,同時,李孝恭也在成都壓制了巴蜀的離心亂潮,使巴蜀重新效忠朝廷。

但關隴的壓力依舊很大,薛舉、李軌、樑師都三大軍閥不斷挑戰關隴,劉武周也攻破婁煩關,殺進了婁煩郡,威脅到了太原的生存,日趨嚴峻的局面大大牽制住了唐朝的國力和軍隊,迫使李淵不得不以極其昂貴的代價贖回自己的三萬戰俘,一共三十萬兩黃金和六十萬石糧食,這實際就是一次戰爭賠款。

“朕剛剛得到消息!”

李淵語氣十分緩慢地對衆人道:“張鉉在三天前召開了小朝會,商議針對我們的科舉之策,他們提出的方案和劉相國之前提出的方案大同小異,但他們提出用對異族的戰爭激勵國人士氣,朕估計就是對高句麗之戰,朕想問問大家,我們有什麼對應措施?”(。)

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76章 粗眉大漢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934章 首戰爆發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1025章 党項騎兵第582章 營救人質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28章 初見蕭後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1224章 巧奪散關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68章 北上大湖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27章 半年籌謀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69章 人蹤乍現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1089章 夜攻虎牢(中)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689章 血戰柳城(一)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893章 奇襲並北(二)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38章 反戈一擊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405章 婚期將至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893章 奇襲並北(二)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21章 三家獵楊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391章 楊慶出兵第857章 呂平之策第1114章 遷都之議第972章 太原戰役(十三)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512章 立場不同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1091章 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