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
張鶴齡的變化,帶來的是整個京城勳貴圈子的變化。因爲張鶴齡現在頭上的親軍都督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了,勳貴們不管是開國系、靖難系等老牌勳貴;還是外戚們的戚貴系、或者是靖難後纔是出現的新興勳貴,以及那些沒有世爵而有着世職的外戚們;他們都是有着野心的。家族如何延續是勳貴們最注重的問題,與國同休也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即便爵位在,待遇也是有高有差的。
有世爵的家族想要權力與地位的雙贏,沒有世爵的家族想要一個可以世代延襲的爵位,有世職沒有爵位的人想要一個可以更是光耀的爵位,沒有世職的人更是想要一個能夠使家族榮華世代的世襲職位。
這都是人性,都是人心。
但是人心與人性是沒有底線的,誰都是想要最好的。
誰不想自己頭上頂着個爵位?說出去多好聽?
文人們想幾元及第想想中狀元,武人們想一戰成名想封爵,那麼本身就是在這個圈子裡的人就是更想了。
所以,他從張鶴齡的改變之中,似乎看到自己未來的方向。楚王好細腰有時候也是一條良策,就是看你會不會使了。朱厚照現在願意做這個楚王,同時也希望張鶴齡能夠扮演好這個‘細腰’的角色!
勳貴們的變化不說,現在朱厚照需要注意的是,朝堂上面官員之間已經慢慢露頭的‘朋黨’苗頭了。弘治朝其實最尷尬,大明什麼問題都在這個時候出現,也同時在這個時代萌芽。就比如說嘉靖時的‘倭寇’,萬曆時的‘朋黨’多多少少現在都是有着萌芽的。即便是崇禎時期的‘小冰河’現在也是一樣。
細究下來,‘中興’真的有點笑話的成分在。還是那句話,朝廷上君子多了,也是個麻煩事!
畢竟都是君子的情況下,僞君子就是數不勝數!
朝廷對於西北動作頻頻,但隨着弘治十三年的到來,新內閣正式輔政的第一年,朝堂之上各方勢力也是漸漸凸顯。以文報還有文刊爲中心的文人世界,也就是所謂的士林之中,現在已經是派系分明。文報以及文刊還有新聞出版署等等朝廷控制手段的出現並沒有之前那種‘阻塞言路’的情況出現,反而是讓文人在表達上更加專業。
什麼意思?
這其實也之朱厚照的初衷之一,那就是文人就是應該好好的談論文化文學詩詞歌賦或則上升一下高度,說一些思想、儒家正統什麼的。別沒事找事的成天對於國家政策指手畫腳,一張嘴就像放屁噗噗個沒停。
這就是專業,專注於己業。
至於‘阻塞言路’這個罪名並沒有被人聯想到三報以及新聞出版署之上,畢竟這種‘讀書人不議政’的做法說來也是祖宗制度,而設立報紙還有新聞出版署就是朱厚照遵循祖宗制度的一種體現,所有人都是不能說什麼。
你反對,就是違反祖制。對於太子這種一直將祖制掛在嘴上,並且事事都是以祖製爲藉口的行爲。無論朝堂還有民間都是隻能受着,因爲你在怎樣你敢和祖宗作對嗎?
可以說,亙古至今沒有人敢和自己祖宗開玩笑的。
三報還有新聞出版署的越來越專業,文人們也是被引導的更加專業,讓朱厚照在與文官就輿論制高點的爭奪取得了勝利!並且的取得的他自己對於控制文人計劃的第一步勝利!
三報已經是成爲了太子以及皇家的喉舌,而新聞出版署就是朱厚照的鐵齒銅牙。
而文人們的這種對立或聚衆在官場之上就是被稱爲‘朋黨’!這個‘朋黨’表達很廣,指一切官場之上的聚衆行爲。而‘朋黨’也很多其他的的別稱,但是不管如何變它都是不被接受的,是亂國的前兆。
他們最簡單直接的理解就是三種,曰清濁之流,曰鄉黨,曰朋黨。
所謂清濁之流,就是以對立的清流還有濁流劃分;清者可以爲清高,可以爲清廉,可以爲忠臣。濁流可能是貪婪之人,可能是烏合之人,也有可能是奸邪諂媚之人。當然這樣的劃分是很可笑的,完全就是清流自己的劃分還有定義。清流就清?濁流就濁?
除此之外清濁之分還是涉及到官場上一種歧視鏈,就是進士出身爲官是清,進士未及爲官則是爲濁!由此看後來的海瑞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濁流!可是,他濁否?
而鄉黨,則是很簡單的以故鄉、地域或者爲官之地聚在一起的;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的人他們在任何時候‘同鄉’的名義,都是會讓他們有着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尤其是在官場之上,做官千里行哪裡都是要去,所以這個時候的同鄉就又是多了一種‘他鄉遇故知’感覺在其中了。
這種以地域而聚集在一起的行爲,在如今大明因爲南北而形成的紛爭實在是太多了,簡直是數不勝數。前端時間的‘南北之爭’波及之廣,到現在也是沒有完全停息。只是朝廷給強硬壓下來了而已,現在朝堂之上‘南黨’‘北黨’也就是其中最爲突出的變現了。
至於朋黨,他們就是更加簡單了,他的相互之間以朋友、友人、同年、同學、親屬或者其他某種關係爲紐帶聚在一起的!
而除此之外朝堂之上還是有着其他的分類的,比如常常可見可以知道的‘主戰派’‘主和派’‘實幹派’‘理想派’‘改革派’‘守舊派’。從古時到今天這些有的,只是可能因爲處於的時期不同他們的主張不同,理念不同罷了。
這些派別其實不在簡單的‘朋黨’之內了,‘朋黨’可以將他們視作利益集團,而這些派別就是到了政治主張的範圍了。
當然,不管是什麼樣,這些‘聚衆行爲’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尤其是不能被皇帝接受。而朱厚照同樣也是不能夠接受,甚至是連一點容忍度都是沒有了,雖然說水至清則無魚但是做人有時候沒有必要那麼理智,要保持憤怒。我就是容不下這個啥子,你能夠怎麼滴?
當然現在的這些所謂的‘派系朋黨’在明面上都是沒有的,因爲沒有人傻到說自己是某某的派系。如果真的有那麼恐怕也是已經進了錦衣衛的大牢了,但是現在的朝堂之上以及慢慢顯露這種勢頭了。
弘治皇帝注意到了,朱厚照也是注意到了。還是要說回到科舉之事,本來已經是漸漸不了了之的南北之爭又是因爲科舉一下子爆發起來,雖然沒有上一次嚴重。
雖然朱厚照一直是用‘故衣社’問題意圖壓過南北之爭,但是沒有想到即便是有着‘故衣社’事件的出現,還有程敏政被閒住,也是沒有能夠有效的阻止南北之爭,反而是有種越壓着越強烈的感覺。
因爲‘北榜’還有‘南榜’的問題讓科舉幾乎每一屆都是如同如履薄冰,這次因爲這個又是將原本還沒有完全消去的南北之爭再次復來。讓朱厚照還有弘治皇帝都是十分頭疼!
進士名單剛剛已公佈就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爲本來就是有着南北榜的存在,讓即便是這科南方進士更多也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因爲泄題案一發生,又是有來自南方的考生還有考官卷入其中,以及狀元是南方人這就是讓北方的士子們感到不滿了。
所以到現在,京城之中還有大批的北方舉子貢生滯留京城!
一遇到這種情況朱厚照本來是想着當鴕鳥的,想着弘治皇帝過不久就是會還政到時候他會處置,所以不願意面對。但是弘治皇帝根本就是沒有出手的打算!
朱厚照明白了,當鴕鳥沒用了。只有自己出手了,所以他先是命令滯留京城的北方舉子們都是免費到了福生書院中安置,繼續讀書不耽誤學業也是最重要的。
之後又是與內閣還有詹事府緊急商議,但是不商議還好,一商議一討論確是讓朝堂之中隱藏南北之爭頓時就是凸顯了出來。
真的有些東西就是不能重視,稍微重視或者多問了一句,就是使得問題越來越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