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

站在一旁聽父親與徐懷所言,劉仁美這才徹底知道諸多事背後的一切根源所在:

說到底就是在京西、河洛敵軍的牽制下,京襄能從汝蔡前線抽調的精銳戰力太有限了——淮西一戰已經能決定大越的死生存亡,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殘酷現實,因此不管之前對峙作戰給京西、河洛造成多大的損失,曹師雄、嶽海樓一定會咬牙在汛季來臨之前進行更大規模的動員,說不定鎮南王兀魯烈已經又趕到許昌或洛陽坐鎮督戰了;淮東路主力又被牽制於楚州無法脫身。

徐懷善用奇兵奇謀不假,但奇兵奇謀只能用於一時,只能用於虜兵有明顯缺陷的防線或戰線上,還必須速戰速決,不能讓虜兵主力反應過來。

千里奔襲太原一戰,徐懷實際就是趁當時鎮南、平燕宗王府兩路虜兵主力都合圍汴梁城下,虜兵在並嵐代忻及雲朔等州,總計僅數千精銳外加四五萬軍心並沒有真正穩定下來的降附兵馬,於太原側翼守禦嵐州的曹師雄、????????????????曹師利,當時又被楚山軍殺得心理陰影都來了。

而太原一戰,徐懷除了直接統領的四千精銳之師,當時的顧氏、契丹殘部看似直接出兵參戰很有限,但顧氏在府州有萬餘兵馬、契丹殘部在府州以北有萬餘兵馬存在,本身就是對虜兵進行有力的牽制。

這恰恰是顧氏及契丹殘部的存在,迫使當時坐鎮雲州的中路虜兵副都元帥木赤親率援軍主力趕往嵐州,而非經雁門關南下直赴太原。

當時的太原軍民雖說已經虛弱之極,但最後還是直接參與了對李處林等部降附兵馬的大反攻,甚至充當了進攻的主力,才最終斬獲大捷。

汝穎會戰之初乃是徐懷率部潛襲防禦空虛的汴梁,但真正斬獲大捷,還是建繼帝御駕親征,令左右宣武軍、左右驍勝軍以及一部分神武軍參加對被大水圍困於汝潁之間的敵軍的圍攻。

因此絕大部分情況,都不要指望奇兵突襲,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特別面對赤扈人這麼強悍的對手。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

虜兵這次突襲建鄴,是獲得極大的戰果,但其戰線拉得太長,沒有辦法不受限制的往南岸增派更多兵力,渡江虜兵在長江南岸其實是處於劣勢的,僅僅是楊茂彥、汪伯潛、魏楚鈞以及他們背後的紹隆帝等無能鼠輩不敢戰而已。

這才叫徐懷抓住渡江虜兵的短缺處,悍然發動突襲,一舉殲滅渡江虜兵大部。

這是劍走偏鋒、兵行奇路所在。

不過,這遠遠沒有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

待渡江虜兵縮回到對岸淮西,平燕宗王府所轄的東路軍主力,對廬江、壽春、舒城等城的合圍以及外圍的攔截狙擊,已經部署完畢。

更關鍵是合肥的輕易丟失,令虜兵獲得大量積儲於斯的糧秣及戰械等物資,大幅解決虜兵補給線太長的難題——合肥乃廬州州治所在,也是淮南西路第二道防線的核心,乃是建鄴西北門戶,戰前駐有右驍勝軍一萬精銳及三千府軍。樞密院做好合肥被圍的準備,城中積粟可供十數萬軍民足足食用一年,也有大量的箭矢、兵甲以供守軍不缺。

虜兵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合肥城,僅合肥積粟、兵械儲備就可供其東路大軍一年所耗。

而建鄴水師的覆滅,導致他們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失去對長江中下游的控制權。

在這種情況之下,徐懷還有辦法靠一兩萬偏師奇兵去解開整個戰局的死結嗎?

倘若他手裡不掌握一定規模的攻堅兵力,接下來要如何去解淮西之圍?

諸路勤王兵馬畢至,可能會集結十數萬人馬,但能真正充當攻堅主力的,除了有限的京襄精銳外,恰恰就是被楊茂彥、汪伯潛等人束之高閣的宿衛禁軍。

徐懷孤身奔赴建鄴,那時他想要取得宿衛禁軍的節制權不難,但問題在於,在宿衛禁軍高層將領都爲潛邸舊系所掌握,執掌軍紀軍法的監軍????????????????使院、馬步兵院都皆是潛邸系人馬,他能夠,或者說他敢指望宿衛禁軍能與京襄援軍承擔起來攻堅主力的重任來嗎?

劉師望到這時候其實也看得清楚,徐懷完全掌握宿衛禁軍的調度權柄,是大越半壁江山不至於直接分崩離析的關鍵;相比較虜兵此時在淮西的絕對優勢,徐懷率部強襲秦淮河口大營、斬殺其萬夫長兀赤,只能算是小捷,還遠遠不足以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

劉師望年少時行走江湖,年近三旬纔回到老家鞏義,借家族之勢謀得縣獄武吏的差遣,爲人任俠好義、通達權變,得建繼帝信任,委以執掌皇城司,不僅他能幹在鞏義諸將之上,聲望甚至都在張辛、錢尚端之上。

韓圭也知道京襄想要掌控宿衛禁軍,劉師望纔是最關鍵之人,卻不想他登門拜訪被拒門外,劉師望卻最終爲徐懷悍然強襲敵營所打動,甚至也能完全理解這邊推波助瀾鼓譟宿衛將卒的不得已之處。

韓圭這時朝劉師望揖手行禮,表示前幾天強行登門拜訪,是有些小看了他,說道:“此時還請劉軍侯速速前往京中復旨接受任命,使君可是指望着劉軍侯統領宿衛禁軍呢!”

劉師望起復任命也是禁軍廂都指揮使,他與餘珙、周述、陳縉以及即將被召回京中的餘整、凌堅、韓文德等將,暫時都沒有一人被直接任命爲統制或都統制。

不過依照慣例,徐懷可以指定一人代爲節制宿衛禁軍,保證宿衛禁軍能保持獨立的建制,作爲後續淮西戰局的核心戰力使用。

從各方面看,劉師望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師望朝徐懷拱手道:“若是統兵作戰,餘珙、周述、陳縉三將,都比我勝任一籌,非師望不可替代,請使君對他們三人也儘可放心任用。師望若說有些自得的地方,或許可與韓郎君一併襄助使君軍務……”

要解淮西之圍,以京襄援軍及宿衛禁軍爲攻堅主力不假,但諸路勤王兵馬依舊不可或缺,而諸路勤王兵馬除了規模極大、戰鬥力參差不齊外,協調指揮的難度更大。

荊南、荊北的州府軍在建鄴帝於襄陽登基之後,經過改制,基本都淘汰掉孱弱不堪的廂軍,以州府兵馬都監司徵募鄉勇健銳爲主,同時也以路兵馬都部署司爲核心,形成統一的指揮體系;在經過長期的輪戍與進剿洞荊湖匪作戰後,也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然而除開荊南、荊北兩路外,江南東路、江南西路以及兩浙東路、兩浙西路乃至更爲遠遙的廣南西路、廣南東路、西川路,地方兵馬就複雜了——這七路僅有少量的禁軍駐紮,約兩到四千餘衆,受諸路兵馬都部署司直接統制,而州府所轄則有廂軍及團練鄉勇,受各州府兵馬都監司管轄,與上一級路兵馬都部署司並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

這也是大越立朝一百多年來爲了防止地方官員擅權,搞出來的地方兵馬制衡體系。

雖說勤王兵馬都明確要求以諸路爲單位進????????????????行組織,但實際上指揮體系都是臨時湊成的,不值得信賴。

並非劉師望覺得韓圭或者京襄其他誰能力會有欠缺,實際是要將九路勤王軍協調、調度好,同時還要協調解決好諸路勤王兵馬的後勤補給,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困難。

同時他也覺得這是徐懷最需要投入精力與注意力的一個地方,畢竟諸路各出一萬兵馬,總計就得九萬人馬用於淮西戰事,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便自告奮勇分擔此事。

“好!”徐懷拍案說道。

京襄嫡系兵馬,徐懷是計劃用範宗奇、烏敕海二人統領,徐憚、蔣昂等人充當統兵將領,同時也會使範宗奇擔任前線指揮;傅樑、陳肅、程嘯三將則協調史琥統領牛首山義軍。

在接下來的戰事裡,除了董成將與鄭屠留在京中協助王番協調糧秣錢餉之事,而牛首山義軍將充當京畿及附近地區的基礎防禦,在即將踏足的淮西戰場上,也恰如劉師望所言,真正的難點並非京襄嫡系兵馬或宿衛禁軍的統領與指揮,而在於九路勤王兵馬如何協同並進上。

第一次淮南會戰,朝廷抽調增援的主力乃是神武軍及左右宣武軍及左右驍勝軍,都是自成體系的精銳戰力,胡楷作爲樞密使督戰,遠沒有現在這麼困難。

徐懷目前計劃以是範雍、張雄山爲首,將陳鬆澤、姜平等軍情司武吏集中起來,設立一個臨時的衙署專司其事,但猶感不足。

京襄是有更合適的人選,比如徐武磧、徐武江、史軫,但史軫需要坐鎮泌陽,徐武江需要坐鎮南蔡,徐武磧與王舉、潘成虎、郭君判需要盯住汝蔡及申州防線,目前京襄北面所承受的軍事壓力絕對不輕。

徐懷甚至還考慮邀請劉衍主持其事,但徐懷又更希望劉衍能前往巢湖以東的巢縣,統領右驍勝軍殘部及廬州尚堅持抵抗的地方兵馬。

劉師望自告奮勇,正好解決徐懷正爲之頭痛之事,如何不欣然允之?

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七章 臘月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七章 撤離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九十章 猜忌第三十二章 失守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十一章 襲寨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三章 難民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十一章 刀第六章 危急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二百零七章 歸京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十三章 辭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三十章 西進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