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

朝廷發往地方監司以及皇帝頒傳臣子的詔令,草擬、通傳都有定規:

一般說來,皇帝直接下達的詔令,由翰林學士擬寫,中書門下省詔令則由中書舍人或知制誥擬寫,然後通過中書門下省所轄的通奏院傳達下去;一些比較特殊的、或賞功、賞爵、以示恩寵的手詔,通常由內侍省宦臣攜詔前往目的地宣佈。

這封密詔從道理上來說,也應該是從內侍省指定一名大宦攜詔前往楚山,交到靖勝侯徐懷手裡。

然而現在這一情況,誰都知道這封密詔是燙手山竽。

不,簡直就是一座隨時會爆發、會將自己燒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的活火山。

陛下病危,生死難卜,而皇子年紀、才牙牙學語,淮王趙觀又早就定下皇太弟的名份,照理來說當由淮王趙觀監理國政。

如今這封密詔卻成了最大的變數。

倘若這封密詔是交給別人的,或許還沒有那麼大的威力,朝廷未必就需要遵照密詔行事。

大越立朝這些年來,皇帝手諭有違祖制或不合時宜,不知道被中書門下省及臺諫理直氣壯封駁多少了,也不差這一封密詔。

然而難就難在這封密詔是給靖勝侯徐懷的。

靖勝侯徐懷手掌數萬楚山精銳,即便面對赤扈鐵騎都未嘗一敗,則是這封密詔背後最大的倚仗——到時候,誰敢輕易出頭封駁這封密詔,不怕落後身滅族亡的慘烈下場?

更關鍵這封密詔寫的到底是什麼,除了纓雲郡主外,誰都沒有來得及看上一眼。

倘若這封密詔中途出了什麼意外,沒有傳到靖勝侯手裡,靖勝侯也必然不能善罷甘休。

最終聲勢或許不會搞得那麼大,但傳詔出岔子這口黑鍋,絕對不是誰都能背得住的。

而從淮王進宮得知密詔存在之後都能擰出水來的臉色裡,誰敢保證密詔在傳往楚山途中一定不會出什麼岔子?

喬繼恩首先就提出密詔當交由楚山行營進奏官鄭屠保管,由鄭屠快馬加鞭馳歸楚山交到徐懷手中;朱沆、胡楷等人也贊同此議,他們也擔心這封密詔落到別人手裡,會被偷樑換柱。

周鶴、高純年、顧蕃等人即便都希望淮王監理國政,卻對傳詔之事也未置可否,畢竟建繼帝還睜眼躺在牀榻之上不是?

這其實也是他們所掌控不住的大變數,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臨到最後,周鶴索性將指揮兵馬護送一事都交給胡楷去安排。

胡楷則建議將密詔封匣,由內侍省、中書門下省各遣一人與鄭屠共同監管,由御營使司點檢一隊騎兵護送,直至送到靖勝侯徐懷手中不出一點紕漏。

…………

…………

救治沒有起色,不可能所有大臣都在福寧宮乾等;又由於密詔這一變數的存在,也決定了沒有誰願意出頭倡議淮王監國。

淮王府一系的大臣,還是需要避嫌,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下瞎倡議,不然太容易被抓把柄了。

最終商議了許久,羣臣決定嚴格封管建繼帝病危之事,暫由周鶴、胡楷、淮王趙觀三人統領羣臣議決國政,等再救治一段時間看有無起色再議其他。

“密詔所書何事,確定宮中沒有一人看到隻言片語,喬繼恩也沒有瞧見什麼?”

回到淮王府,趙觀神色陰戾陰的盯着一名中年宦臣問道。

“昨日午前,陛下是清醒過來了,但衰弱不堪,又吐血不止,當時大家都手忙腳亂的圍着太醫,又傳詔周相、胡相進宮。當時應該僅有纓雲公主伺候在陛下身邊,即便是鄭貴妃也被遣開,密詔最後還是由纓雲公主用璽之後收入袖中——除纓雲公主外,確實沒有看見密詔寫有什麼,但聽福寧宮伺候的小宦說,密詔寫到最後,陛下已無力握筆摔倒下來……”

“汪公,你覺得密詔有可能寫下什麼?”趙觀蹙緊眉頭,看向樞密副使汪伯彥問道。

“密詔除了纓雲公主見過,其他人都未見隻言片語,只知有這麼一道密詔存在——其實密詔裡面到底寫了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汪伯彥說道。

淮王趙觀臉色越發陰沉。

密詔是可以僞造的,建繼帝的筆跡也是可以模仿的。

羣臣只知道有這封密詔存在,卻不知道里面寫有什麼內容,倘若徐懷最後拿出一封僞造、內容全非建繼帝所寫的密詔示人,恐怕連纓雲公主她都沒有辦法指認是假。

更爲關鍵的,除了淮王趙觀之外,鄭貴妃新誕下皇子,而皇子背後是鄭懷忠、鄭聰父子,是淮南東路(淮東大營)八萬精銳,徐懷倘若持密詔與鄭家聯手擁立幼帝,淮王府真有與之抗衡的實力嗎?

到時候朝中士臣或許會站到他這一邊,但是執掌西秦大營、東川大營的高峻陽、顧繼遷以及禁軍三將張辛、劉衍、鄧珪會做怎樣的選擇?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坐於一旁的中年武將說道,“殿下此時下決斷,還有機會將密詔截下!”

建鄴城除了御營使司所轄的宣威軍、建鄴水師以及建鄴府所轄的府軍外,淮王趙觀身爲皇太弟,也掌領三千甲卒護衛,乃是淮王府在建鄴直接掌握的嫡系精銳。

也就是說,淮王趙觀真要下決心截下密詔,並非沒有把握。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趙觀搖了搖頭,說道。

他已不是當年在暖香樓被胡姬冒犯後就下令殺人泄憤的衝動少年了。

赤扈南侵,他先至魏州督戰,待汴梁南下,他率大軍倉皇南下,一路也是顛簸坎坷,吃盡苦頭,這也促使他成長起來。

要不然的話,汪伯彥、楊茂彥、葛伯奕、韓時良等將臣又豈會甘受他節制,緊緊以淮王府爲核心凝聚成一團?

如汪伯彥所言,整件事的本質並非密詔之中到底寫了什麼,而是楚山與淮東聯手,有借密詔壓制淮王府的實力。

而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皆已知曉密詔的存在,同時也有纓雲知曉密詔的內容。

密詔被劫,他們能說服高家、顧家以及張辛、劉衍、鄧珪三將與淮王府站到一起,聯手對抗楚山與淮東嗎?

趙觀不能忽視高峻陽、劉衍與鄭懷忠同出西軍一脈,也不能忽視顧繼遷與楚山關係頗近,而張辛、鄧珪皆是建繼帝從微末之中一手提拔起來的,更大可能只會盲目的遵從建繼帝的遺詔。

還有一點,他不得不考慮,那就是他那個同父異母的兄長,是不是真就病危到完全不能言語、徹底不能握筆的程度?!

淮王趙觀對此是有所懷疑的,他甚至懷疑所謂密詔,是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給他下的圈套。

很顯然,建繼帝真要覺得自己身故之後該是他這個皇太弟來繼位,就完全沒有必要留什麼密詔給楚山。

留密詔必然是要阻止他繼大位。

然而朝中士臣又都站在他這邊的,淮王趙觀對此很是清楚。

除了他有皇太弟的名分外,更關鍵是當下的局勢,朝中士臣誰會希望年幼完全不懂事的幼帝在外戚的扶持下登基繼位?

他的兄長想要破除這個障礙,私心將皇位留給自己的兒子,最好的手段就是誘使他們提前輕易妄動,坐實他們的罪證,然後順理成章廢掉他這個皇太弟。

雖說在建鄴城,淮王府有三千精銳甲卒,但趙觀卻還不敢奢望與他的兄長抗衡——他知道這些年他兄長在將臣之中的威望有多高,這是他不能比的。

“殿下,不能再猶豫不決啊,密詔到了那楚山狐手裡,我們就被動了啊!”雖說劫下密詔有很大的風險,但堂下衆人猶覺得密詔到靖勝侯徐懷手裡風險更大。

難不成等到徐懷持密詔擁立幼帝,他們要起兵抗詔嗎?

“或許可以遣人秘往楚山見靖勝侯!”汪伯彥沉吟片晌說道。

趙觀眼睛一亮,敲着腦袋:“汪公所言甚是,不愧是我的謀師啊!是啊,鄭家能給楚山,我一樣能給,未嘗不能說服楚山忘了密詔這事!”

“那還等什麼,殿下着誰前往楚山?”有人迫不及待問道。

“倘若楚山是能說服的,就無需急於一時,也指不定楚山會待價而沽,”

趙觀想透這節,渾身輕鬆起來,負手而立說道,

“再說了,時間還是在我們這邊的。他們真要扶持幼子登位,誰敢保證等他長大成人十數年時不發生一點意外?我們還是要更有耐心才行啊。再說那位沒有最後嚥氣,我也始終放不下心來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二百章 京中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章 京師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五十章 編軍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