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

景王趙湍一行人會在襄城留宿,等到明日清晨就動身南下,但爲了儘早趕到襄陽,景王趙湍身邊僅有數百騎兵護衛。

雖說赤扈人此時還沒有將攻伐的重心放到京畿以南來,但許州、蔡州境內還是有小股虜兵斥候活動。

爲確保景王趙湍南下萬無一失,徐懷入夜之前就率領楚山騎馳出襄城,連夜沿着汝水兩岸鋪開,確保沒有小股虜兵滲透到汝水以南的舞陽、西平等地。

而包括襄城在內的汝州諸屬縣,將劃入河洛行營的防區。

鄭懷忠長子鄭聰也將河洛行營左軍統制兼知汝州的身份,坐鎮襄城坐鎮。鄭懷忠還特意遣趙範追隨其子鄭聰先趕來汝州,確保接管汝州防禦等事不出紕漏。

景王趙湍,以及第一批扈隨南下的將臣周鶴、高純年等人,都直接在州衙後宅住下。

更深漏盡,胡楷、楊麟、劉衍以及鄭聰、趙範等人告辭離開州衙後宅,景王趙湍讓錢尚端、張辛代他相送。

胡楷、楊麟、劉衍等人走出州衙後宅,朝錢尚端、張辛拱拱手,就翻身上馬,往西城軍營馳去——胡楷率部進駐襄城,也一直與將卒同進退、共寢食。

鄭聰翻身上馬,待要往東城的臨時駐地馳去,趙範卻沒有急着上馬,坐在窄巷裡,擡頭看了看夜空,圓月當懸,照得積有殘雪的鋪石長巷一片明澈,頗爲感慨的嘆道:

“想徐懷向來算無遺策,二次伐燕傷亡無算,唯楚山騎分毫無傷,而汴梁陷落,朱府、王府人等都能悉數接出,纓雲郡主也安然無恙回到殿下身邊,卻奈何在世妃、世子身上棋差一籌——或許這就是天意弄人,又或者說是人算不及天機!”

鄭聰不知道趙範說這些沒用的廢話作甚,有些不耐煩的轉頭看了趙範一眼,催促他快快上馬離開。

錢尚端、張辛作爲王府近臣,以往在汴梁也多有機會在世妃、世子身邊伺候,初聽趙範這話,他們心裡又被勾起一片惆悵、傷感,但轉身回宅子,卻越琢磨越不是味兒。

張辛與錢尚端過往甚密,示意左右侍衛各自忙去,壓低聲音問錢尚端:“趙範這話是什麼意思?是說徐懷有意在世妃、世子事上沒有盡心?”

錢尚端眉頭微微皺起,朝張辛搖了搖頭,壓低聲音說道:

“不要管趙先生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們都要當沒有聽過!你先去歇息,我去看看殿下此時有沒有睡下!”

錢尚端心裡很清楚,殿下在襄陽登基,他也沒有資格跟周鶴、高純年等人爭宰相、執政等相位,但他與張辛的優勢乃是追隨殿下多年的嫡系近臣。

因此,景王趙湍及纓雲郡主的起居之事,理應作爲內府典事的喬繼恩負責,錢尚端卻也會不厭其煩的將所有細節處都關照一遍,以免什麼地方出錯漏。

錢尚端走進景王、纓雲郡主所住的院子,心裡還琢磨着趙範剛纔那句話,卻見堂上燭火還沒有熄滅,走到廊下,朝裡看過去,說道:“殿下還沒有睡下?”

景王趙湍坐堂上,朝錢尚端微微頷首,說道:“身子是乏了,卻沒有睡意,看纓雲夜裡坐廊前還怨我剛纔責罵她了,便與她說會兒話……”

景王趙湍又接着跟纓雲說道:

“……非是爲父不體諒你思念阿孃、阿寶的傷心,也非是爲父一定要當衆訓斥你。難道爲父就不思念你阿孃、阿寶嗎?但是此值山河傾覆,生靈塗炭,爲父更是心思惶然難安啊。你只是太過關切,無心多問這一嘴,但劉衍他們會不會誤會你在指責他們救助不力?你知道你無心這一問,會引起多少驚憂嗎?”

“我哪天有機會找劉衍將軍道歉便是。”纓雲說道。

“你心裡就沒有服氣,但這也不怪你,”

景王趙湍輕嘆道,

“爲父雖然身爲皇子,但仁明殿得寵以來,爲父二十年來每日都如履薄冰,對‘伴君如伴虎’這話,比誰都感受深刻——所以,你就算不能體會,也不要忽視我今日對你的告誡。現在情勢惡劣成這樣子,稍有差池,不要說力挽狂瀾了,你我父女都會像你娘、阿寶那般淪爲胡虜的階下囚。你說說看,倘若這時候就君臣相疑,怎麼可能指望將卒用命守禦山河、力挽狂瀾?你阿孃、阿寶他們可能是凶多吉少了,爲父身邊只有你這一個女兒,你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

次日凌晨在林中裹着氈毯小憩兩個時辰,徐懷睡過來見天色已亮,簡單洗漱、吃過乾糧,又與王舉、陳子簫等人在諸侍衛的簇擁下重新翻身上馬,沿着汝水南岸東行。

這時候朝陽從東邊的樹梢升起來,照耀在汝水兩岸蒼茫的原野之上,乳白色的薄霧從河水之上升騰而起,往兩岸擴散。

汝水與潁水、蔡河、汴水皆是淮河左岸的主流支流。

汝水發源於伏牛山北段,流經伊陽、郟城、樑縣、襄城等地,雖說已出伏牛山區域,但兩岸還是丘嶺起伏,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河淮平原區。

不過,汝水兩岸的村寨屋舍已漸密集,也不時能看到逃難民衆衣衫襤褸的露宿丘野,滿臉悽惶。

徐懷他們一路東行,沿途不時接到遭受到小股虜騎的通報,但赤扈人往汝水沿岸派出斥候,主要還是偵察京畿西南地區的兵馬集結情況。

北面的許州以及東面的陳州境內,目前還沒有大股虜騎集結的跡象。

雙方斥候即便遭遇,也都是逮住機會,搶射一通,就迅速拉開距離。

“很顯然,太原一役,令赤扈人不敢再輕易忽視側翼的威脅。在輕易奪得汴梁後,他們就將騎兵主力重新調回到黃河北岸,配合降附軍攻奪河東、河北等地未陷的城池——”陳子簫說道,“雖說這會夯實赤扈人在黃河以北的佔領、統治,卻也爲我們在淮水上游鞏固防線,爭取更多的時間……”

“是啊,但願我們時間上還能趕得及……”徐懷感慨道。

奔襲太原一役,雖說並不能避免汴梁陷阱的悲劇,但很顯然已經極大的影響了戰事後續勢態的演變。

歷史的軌跡從這一刻,應該是徹底偏離既定的方向。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是,即便歷史走向已偏離既定的方向,卻也完全沒有往好的方向扭轉,而是拐向另一個壞的、並不值得樂觀的方向而已。

當然,此時想這些有的沒的沒有意思,徐懷目光往汝水眺望過去。

汝水往東南方向斜向流入上蔡北部,兩岸平闊起來,從伏牛山東麓山嶺發源的沙河這時候匯入汝水,以更大的傾角繼續往東南方向的曠野流淌,一直到新蔡以東,匯入發源於青衣嶺等山的吳寨河之後,最終於光州固始縣北部匯入淮河。

楚山行營的防區往東也是截止於汝口,然而從桐柏山道入唐州泌陽縣的西隘口算起,楚山行營從西到東的防禦面寬達四百餘里。

就算舞陽、上蔡等地不失,楚山行營西部將位於舞陽、上蔡守軍的遮閉之下,沒有接敵的機會,但就算從確山南面的青衣嶺算起,往東偏南到汝口,也足足有三百里縱深的防禦面。

這麼縱闊的防禦面,絕大多數還是平原地區。

而昨日在討論防區調整時,胡楷則主張將青衣嶺以北的確山、以東的淮川、新蔡都劃入楚山行營。

這麼一來,楚山行營在淮河北岸就有確山、真陽、新蔡、淮川四縣,在淮河南岸有楚山、信陽、潢川、光山、羅山、固始、商城七縣以及位於桐柏山與淮陽山之間的九里、平靖、武勝三關。

如此縱闊的防禦面,這麼多城塞關隘,就算將六七千人馬掰碎了去填,也必然是漏洞百出。

徐懷到蒲阪參見景王,對其他事都很少發表意見,除了他要謹守此時的身份與地位,不搶周鶴、高純年等人的風頭,更主要的他主要心思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守住淮河上游河段。

將晚時,徐懷在諸多侍衛的簇擁下行至新蔡北部,這時候斥候馳來稟報景王一行人已經一早從襄城出發,已經午後順利進入唐州方城縣境內。

徐懷這時候則下令集結人馬,連夜往青衣嶺馳去……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十七章 縣政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章 屠城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六章 獻策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一百章 風起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十四章 敵至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