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小君一行人來到鄭國邊鎮,所有的諸侯國與他國相鄰的邊鎮都是軍鎮,守門的就是邊將。
馬車要進去要先出示通行證,車中的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戶籍證明,說明自己是什麼地方的人,又是爲什麼離開家鄉到這裡來。
理所當然的,喬小君這一行人都被攔了下來。
喬小君被單獨“關押”,很快,一個老熟人來見他了。
“小君,一別多年,你還好嗎?”進門來的不是穿甲帶刀的將軍或士兵,而是一個披髮的文人。
鄭國的文士到現在都還很難改掉被先王養成的習慣:披髮、敞懷、不穿鞋。
不是因爲被先王給影響了,而是這樣實在很方便!修仙啊,要不爲外物所困擾啊。父母子女尚且要拋下,又怎麼能爲扎不扎頭髮,剃不剃鬍子而操心呢對不對?
所以先王這麼搞,很多嚐到甜頭的人就放飛自我了,等先王沒了以後,大家還是改不掉這個習慣。
“何必,原來是你。”喬小君既驚訝,又不太驚訝,嘆了口氣道:“你是來這裡等我的嗎?”
何必是曾跟喬小君同殿爲臣的人,也是鄭王的一員大將。但他的性格有點不好,喬小君不喜歡。
就像現在,何必不肯留在鄭王身邊幫鄭王出主意共抗趙王,而是跑到外面來堵他。這兩個選擇輕重一目瞭然,但對何必說,後者比前者省勁,升官還容易,也一樣能讓鄭王記住,感動。所以他就選後者,而不是前者。
喬小君認爲何必對鄭王並沒有他表現的那麼忠誠,但他太會僞裝了,鄭王其實更信何必而不是喬小君,因爲何必總是“雪中送炭”。鄭王曾對身邊的侍人感嘆,如果他落到絕境,他相信何必會助他,而喬小君不會。
喬小君聽到鄭王的這句話後,不是生氣,卻對鄭王的眼光感到失望。
鄭王太……淺薄了,纔會被何必這種人矇騙。
在鄭王這裡,乾的好的,遠沒有會說話的人更受他的看重。
以前喬小君會對鄭王的這個毛病不喜,但現在他卻覺得這其實沒有那麼糟。
只要仙姿能做到何必的一半,她就能說服鄭王,照他的計劃辦。
何必坐下,命人上酒菜,彷彿只是舊友相聚。
喬小君也不在意,痛快大吃之後,何必問:“魯王不喜?”
喬小君答:“勃然大怒。”
早在選擇喬小君爲出使人選時,他就知道這裡有個很大的隱患,就是喬小君自己。
他可是剛剛在鄭、趙兩國人的面前出了個大丑啊!
送嫁這種事,去的人身份越高,名聲越好,才越能給婚事增光添彩。喬小君以前是不錯,現在卻不行,他去就是給這樁婚事抹黑。
魯王脾氣暴一點,當場把鄭姬趕回來都有可能。
現在這樣也不算太好,因爲鄭姬那麼小,身邊沒有鄭人,她日後能記得鄭國嗎?就像趙王以前那個魏王后,不是叫趙王給養成傻子了嗎?
所以才送那麼多陪媵去。
顯然魯王也不傻,他要與鄭結盟,卻不想鄭姬身邊有鄭人。他想要一個心裡只有魯國的王后。
何必點頭:“大王也早就料到了,特意讓我在此地迎你。”他放下竹箸,嘆氣,“小君,你不能回鄭。”
鄭王派他到這裡來就是來等喬小君的。如果喬小君沒回來,那皆大歡喜。如果他回來了,何必就要攔住他,讓他轉回魯國去。
鄭國大夫“逃走”的事其實早就是街知巷聞了。但如果這是在鄭王的授意下逃走的呢?
這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喬小君的走,一定要顯得不是鄭王故意的。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人家回來了,你不能不讓他回啊。
這種密事,非心腹不能託。所以何必纔來。
喬小君道:“鄭姬到了魯國就生了病,魯王以爲是鄭人侍候不周才導致此事,就讓我把人都給帶回來了。”他看何必,“還請賢弟把他們送回去。”
何必擺手:“不必管這些閒人。你日後有什麼打算?”
魯王這麼討厭喬小君,連見都不肯見他,就更別提喬小君想在國宴上公然向龔大夫或其他什麼魯國大臣挑戰了。
說起來魯王也挺聰明的,早早的把人趕走,什麼事都沒有。
何必覺得鄭王就是顧忌太多了,因爲先王太不着調,他就特別想做給天下人看,搞得什麼都要依禮而行,這才着了趙王的道。他這個毛病不改,日後吃的虧更多。
叫他說,都當上大王了,正是可以肆無忌憚的時候,結果當大王比以前規矩更多,那這個大王當的還有什麼意思?
何必不太想繼續服侍鄭王,打定主意找到機會就溜。他看喬小君,也早就沒了以前事事與他爭風的意思,還帶了一點可惜與憐憫,給他出主意:“其實大王也未必真需要你去魯國。你啊,可以去任何地方,到一地,做一點轟動的事,傳揚一下名聲,叫人知道你是誰,然後趕緊再走,如此幾次後,大王就可以外人面前說你因爲輸給趙人,自覺心灰意冷,所以出去遊學了,大王跟你呢,情深誼厚,得知此事時你已經走遠了,他攔不了你,只好在心裡祝福你,這大夫之位呢,他給你留着,這不就成了君臣相得的佳話了嗎?”何必吃了口小菜,道:“這一拖就是幾年,看那獨孤蘭能等幾年!”
拖下去,鄭國的困局自然而然就解了。
喬小君:“這是你給大王出的主意吧?”
何必並不否認。
喬小君:“讓大王送我去魯國出使,也是你的主意吧?”
如果當時鄭王直接告訴喬小君,去流浪吧,十年八年沒個準,熬到獨孤蘭走了或死了就可以回來了。
那喬小君肯定不願意,他一定會想辦法拼死一搏的。必要的時候,殺掉獨孤蘭也是一個辦法,只是那是下下策,除非萬不得已,他不會這麼幹。
可如果鄭王選讓他出去流浪,那就是他的萬不得已。
只是那麼做,對鄭王來說就是大麻煩了。
不過鄭王讓他去魯國,給他描繪的是讓他輔佐鄭姬,或者說輔佐魯王的未來。
魯王身邊並不太平,權臣環繞。他,喬小君,雖是鄭人,卻是孤身到魯,等於是沒有絲毫倚仗。如果魯王肯看在鄭姬面上用他,喬小君就可以得到魯王的信任,魯王想對付龔氏等權臣,他甘爲利刃。
現在想起來,這也像是何必的行事。
何必沒有否認,只是給喬小君倒了一杯酒,說起了別的事:“大王在還是個公子的時候,收留了魯國來的一家人,你還記不記得?”
喬小君記得,還是魯國八姓之一的趙氏。
“如今大王身邊已經有了三個趙家人。”何必舉起兩隻手指,“內宮中有兩個趙女,婉麗多情,頗得大王喜愛。”再舉起一根手指,“望仙台上也多了一個趙薈,目前……哦,前兩天剛聽人說,已經成了新任的御史大夫。”
喬小君險些蹦起來!御史大夫?在大王身邊的座次是第三位!一個魯人怎麼能任這麼高的官職?
“宮中無人反對?”喬小君大怒。
何必道:“王后因爲趙王這次的舉動,威信大減,大王也已經有多日不見王后了,跟隨王后而來的趙臣也多被貶斥。雖然他們本來就沒什麼用,坐在那裡填位子而已。”他道,“這個趙薈跟你不同。趙氏以前是蓮花臺八姓,底蘊是足的,而且他們家當時真是得罪死了魯王,聽說還有個魯王是死在他家手裡的,逃出來後就不可能再回去了。大王對他們施以援手也有十幾年了吧?他對趙家,該是有幾分自信的。”鄭王自信能拿捏得住趙家,或者說,他相信趙家對他的忠心,所以才選在此時提拔趙氏。
何必繼續說:“趙薈在望仙台畢竟沒什麼資格,所以他上臺以後就好像只是大王放上來的一個擺設,從不多話,這纔沒人反對。”他突然笑了一下,“但此人心計頗深,他只會把他的主意告訴大王,大王就再找人去辦,還覺得他很可靠,很有用呢。”
所以趙薈一路升上去,從一開始只是列席,慢慢做到了御史大夫。但他這個大夫封得也很順利,因爲到現在望仙台的人都以爲他是個不愛說話,不愛摻和事的老好人式人物,這種人坐在御史大夫這個官位上不是很好嘛!
何必陪喬小君說了一通鄭王身邊的事後,表達了“其實我也對大王很失望,鄭國現在一團亂,兄弟你離開得早是很走運的!所以你如果對大王有怨氣,千萬不要怪到我頭上”這個意思後,答應會把仙姿等人送走,至於喬小君,他不想走,他就天天來陪他喝酒好了。
反正他不能踏進鄭國一步,軍鎮外的這個小窩棚還是可以供他暫時棲身的,怎麼樣?他很夠朋友吧?
喬小君只要求在送仙姿等人離開前,讓他再跟他們告個別。
他必須要把趙氏兩女和趙薈的事提醒仙姿!
何必都沒問原因就替他行了這個方便。
他命人帶來仙姿,轉身就出去了。
走到荒野中,他裹緊皮裘,對身邊的從人小聲嘀咕:“我就知道,喬小君此人是個麻煩!你等着瞧吧,他肯定要在鄭王身上下功夫,就是不知道他想幹什麼?他都回不來了,還打算做什麼呢?”
屋裡,喬小君對仙姿又叮囑了一遍,道:“你記得對大王說樂城外的流民多的一眼都望不到邊……”
鄭國多糧,所以如果能以糧食來換取魯國的支持,那遠比一個鄭姬能達成的盟約更令鄭王放心。
過年是送禮的好時候。雖然平時也能送禮,但逢年過節總是更特別一點。
今年摘星樓前更添光彩。
幾乎整個蓮花臺的人都到這裡來了,侍人、宮女、侍衛,他們有的還爬上了宮殿屋脊或宮牆上,就爲了看一看在摘星樓前走來走去的四隻神鳥。
“居然真的有神鳥!”一個侍衛眼睛都不會轉了。
“看,它的羽毛在發光!在發光!”
“那是什麼?!”
波浪般的驚呼滾滾而來,摘星樓前的四隻孔雀陸續展開尾翅,在階前空庭上來回漫步。
姜姬在二樓,拉住姜武不許他走:“難得太陽好,它們肯出來了,多看一會兒!”
不一會兒,太陽被雲彩遮住了,孔雀們怕冷就都鑽回去了,周圍的人才依依不捨的散開。
“嘎!”伴隨着一聲不太好聽的叫聲,一隻最大的綠羽孔雀飛上樓梯,飛到二樓來,落到姜姬面前,很不客氣的向前衝。
姜姬立刻讓開,躲到姜武身後,這些孔雀比以前大多了!也兇多了!而且被人喂習慣了。餵它們的都是下人,所以喜歡“欺負”人來獲得食物,幾乎形成了一個條件反射。
姜武從盤子裡拿起一條鮮肉扔過去,這隻綠孔雀一口就吞了。
“它也太能吃了!”她都想不起來以前這些孔雀是不是這麼能吃。
這是姜武從鳳城的蔣家宅子中搜出來的,可能早年是蔣彪想把她抓過去後,送給她的禮物。
她以前以爲這幾隻孔雀早就死在樂城郊外的野林子裡了,現在看到它們活得這麼好,這麼健康……強壯,她才依稀、彷彿想起來,好像孔雀……是一種猛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