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

歷史上楊廣繼位皇太子,其實並不複雜,整個過程還是挺順利的。

說穿了,主要還是因爲楊勇沒有嫡子,東宮但凡有嫡出,楊廣連奪宗的念頭都不會有,他要敢有這個念頭,楊堅夫婦第一個弄死他。

正如朱標不死,朱棣也不會有造反一樣。

這就是命運。

元妃過世,已經註定了東宮易儲是必然結局,也許在此之前,楊堅還曾猶豫不定,但現在,沒什麼好猶豫的了。

正如楊麗華說的那樣,自古以來就沒有庶子繼承家業的,宗室公卿如此,貴族商人如此,百姓家裡也如此。

楊勇即位,名正言順,但是他的兒子呢?

如果將來由庶長子長寧王楊儼繼承大統,楊昭楊銘這類血脈正統,會不會反?秦王、蜀王、漢王家裡的嫡子,會不會反?

他們會認一個從骨子裡就瞧不起的庶子做皇帝嗎?

到時候,諸王皆反,這天下會亂成什麼樣子?

獨孤加羅因長女的表態而心情大好,不過她也奇怪,爲什麼麗華會對銘兒說這些,而不是直接對我說呢?

她狐疑的望着身邊的孫子,陷入沉思。

楊麗華曾經有過交代,不準楊銘將他們之間的約定告訴任何人,楊銘當然會做到,但是他也很苦惱。

因爲楊麗華給了他好處的同時,也給了他一個異常艱難的任務。

保楊勇,能保住嗎?保不住的,楊廣絕對不會讓楊勇活着,甚至不會讓楊勇任何一個子嗣活在這個世上。

這一點,誰也攔不住。

而當時楊銘的表態,說的也很清楚:盡全力保全。

出力肯定是要出的,爲了完成自己對楊麗華的承諾,但結果無法改變。

至於早點就藩,不用楊麗華提醒,楊銘早早便有這個念頭了,自己想要爭奪儲位,必須等到六年之後楊昭病故,在此期間,他沒有任何機會。

因爲楊廣繼位的話,楊昭就是天下公認的未來儲君,既嫡且長,地位不可撼動。

既然如此,他呆在京師幹嘛?還不如早點就藩,養精蓄銳。

再者說,老爹楊廣也未必會然他呆在京師。

當晚,楊銘就住在芙蓉園,看獨孤加羅的架勢,估摸着還要在這裡住幾天。

昏暗的寢室內,阿樓又令人點了幾盞燈,光線這才明亮不少。

在獨孤加羅的示意下,阿樓退出室內,將屋門關上。

房間裡,就只剩下獨孤加羅母女兩人。

獨孤加羅道:「我聽銘兒說,你會支持我?」

楊麗華低頭擺弄着手指甲,語氣冷澹道:「有條件的。」

獨孤加羅禁不住笑道:「從小到大,阿孃什麼事情沒有滿足你?就算如今,你那些兄弟姐妹中,我與你阿爺,也還是最向着的你,說吧,什麼條件?」

楊麗華擡起頭來,望着遠處燈中撲閃的火焰,道:

「讓楊銘就任荊州總管。」

….

「什麼?」獨孤加羅驚呆了,她完全沒想到,女兒會跟自己提這樣匪夷所思的要求。

荊州之地何其重要,大隋開國初設四大總管,荊州便是其一,下轄二十二個郡,權力之大,僅次於揚州和幷州,在益州之上。

楊銘就封荊州總管,自己另外兩個兒子楊秀和楊諒會怎麼想?

此事的根結在於,銘兒才十二歲,怎麼能坐鎮如此重地?豈不是兒戲?

獨孤加羅臉色肅然道:「你不是在跟我說笑吧?」

「你覺得呢?」楊麗華第一次直視乃母:「難道你不明白我做此安排背後的深意?」

獨孤加羅一愣,將手中佛珠擱在一邊,手指在幾桉上緩緩摩挲,她是聰明人,心知越是聽起來離譜的事,越是有貓膩。

半晌後,她試探着問道:

「你是怕昭兒與銘兒兄弟相爭?這是不可能的,銘兒是三子,怎麼跟長子爭?」

楊麗華澹澹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會不會爭?你都要做最壞打算,史萬歲搶功一事,就是他在背後周旋,史萬歲都敢頂撞阿爺,卻被這小子壓住了勢,硬生生被拉去給楊素低頭,」

「楊素事後對這小子讚不絕口,稱其爲少年偉才,賀若弼也曾在人前讚揚他有洞若觀火之勢,他太厲害了正如你說的,他才十二歲,但是他乾的哪一件事,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能幹得出來?」

「我也不瞞你,栽贓劉居士,就是這小子找我提出來的,他認定楊暕的事情是我在背後指使,以此要挾我,至於楊約,不過是給他跑腿的,朝會上硬懟元旻,以至於一個左衛大將軍被免,你是看在眼裡的,他爲什麼針對元旻,還不是因爲他給老三求情的時候,元旻跟他唱反調嗎?」

「有多少人爲老三說情?我又在私底下求過你們多少次?爲什麼偏偏就他說的話,得到所有人認可,讓你們改了主意呢?」

楊麗華一提起楊銘,似乎有說不完的話,直把個獨孤加羅說的目瞪口呆,

但她還沒說完呢:

「封了郡王,也才半年多吧?人家都把蕭摩訶帶去河東了,先後安排李靖、房玄齡兩人往河東任職,這還沒就藩呢,就已經擇選良才了,這小子做事有條不紊,謀定而後動,都能與楊素這類人坐而論事,就任荊州,只欠威望,不過威望是要慢慢積累的。」

獨孤加羅一臉呆滯,很久都沒有從震驚中回覆過來,

楊麗華也不着急,靜靜的看着獨孤後發呆,反正阿孃不答應這個條件,她這邊是不會妥協的。

許久後,獨孤加羅嘆息一聲:「不能等到他成年再說嗎?」

楊麗華搖了搖頭:「既然你們已經屬意阿摩,那麼便是昭兒襲爵,可將楊暕調任揚州總管,將楊銘調任荊州總管,封地不變,老三老四若是不滿,我來打發。」

….

獨孤加羅沉吟半晌後,說道;「此時容我與你阿爺商議一番,再做定論。」

她的主要癥結在於,楊銘年齡太小,而且還未成親,尚未立家,就任如此要地,實難讓人放心。

至於楊暕就任揚州總管,就容易許多了,畢竟成年了,也成親了。

楊麗華知道需要給母親時間考慮,所以不再逼迫,於是起身道:

「反正這兩個位置已經空下,總不能交給外姓,如果擔心楊銘短時間無法鎮住荊州,尋一輔左良臣即可。」

說罷,楊麗華直接走了,獨孤加羅一頭亂麻,她本就睡眠不好,今夜更是別想睡好了

三天後,獨孤加羅返回皇宮,五女一孫各回各家。

楊銘要開始準備給李靖的賀禮了,首先,不能太寒酸。

他好歹是郡王,禮物如果比不得別人貴重,會很丟份的。

於是他將手裡留存的于闐玉邊角料,令王府的玉石匠人做成了一對鐲子,一把梳子。

梳子有結髮的意思,寓意白首偕老,這玩意是大隋恭賀新婚的必備之物,至於貴重與否,全看是什麼材料做的。

于闐玉做成的,肯定不實用,比不得木梳,拿來梳頭的話幾下就斷了,但它貴重啊。

【推薦下,@

楊銘也是真下血本了,對方要不是李靖,他可捨不得,這下好了,手裡剩下的于闐玉邊角料,就三塊了。

果毅郎將龐牛,也來王府報到了,來的時候領着十名禁衛,這十個人在他手底下好多年,用着順手。

他是宮城禁衛,自然早就得到風聲,曉得晉王將來貴不可言,所以來給楊銘當護衛,他非常樂意,甚至已經開始展望未來了。

這次去河東,楊銘不打算帶上陳淑儀,乾脆讓她住進晉陽樓,去和她的新閨蜜高玥作伴去吧。

反正自己也不會在河東呆多久,最多半個月也就會回來。

楊茵絳那邊也要打聲招呼,畢竟這姑娘平時找自己找的太勤了,出於禮貌,他也該知會對方一聲。

這是楊銘第一次離京,所以楊廣和蕭妃不太放心,讓麻老六跟着,並加派人手,組成了一支全副武裝的五百人騎隊。

楊廣知道楊銘的此行目的之後,雖然驚訝,但還是讓人準備了錢一萬貫,算作賞給李靖的。

這個叫賞,不叫賀,因爲李靖不夠格讓楊廣賀。

開皇曆,八月初一,

五百騎士護送着六駕馬車,離開王府,走朱雀街,然後會從明德門出。

如果走渭水的話,路途更近,而且安穩,在船上睡上幾覺就到了,但正因無趣,所以楊銘想走一趟陸路。

一路上只有一家驛站,在馮翊郡(渭南市大荔縣),然後過蒲津渡,就是河東了。

蒲津渡是關中與河東地區必經的兩大渡口之一,另外一個是龍門渡,沒有風陵渡,風陵渡是唐朝才設立的。

蒲津渡鋪設有浮橋,能不能過橋,完全看黃河水位如何。

水位高了,浮橋就被淹了,過不去,那就需要轉至潼關,那裡有一座官渡,可以乘船渡河。

河東就是山西運城地區,距離大興,也就是西安,非常近,後世乘坐大巴車,應該也就三個小時的路程。

當然了,大隋交通不便,走陸路去河東,順利的話都要五六天左右,眼下又是夏季,雨水較多,黃河水位一會一個樣。

是的,一會一個樣,因爲黃河上游任何一個地方下大雨,下游必漲水。

古人看天吃飯,也看天出門。

圓盤大佬粗

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753章 重在民部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750章 名字不好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664章 滎陽之圍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770章 大步前行九六章 頂包第556章 改換門庭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第749章 君臣相合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490章 非大不可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第749章 君臣相合六八章 入山剿匪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四十章 爽約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653章 江淮羣賊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722章 吾不忘矣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第566章 以牙還牙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第634章 東西聯盟第八章 蘭陵蕭氏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17章 楊老八四四章 說和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四四章 說和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737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659章 將功贖罪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二五零章 武士彠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669章 大冢宰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一一九章 撮合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第588章 豪放派第559章 條件第639章 舉個例子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