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篷海灣地區的中心,鐸比安。港口依山而建,灰色的城牆從上自下將城區分爲三個區域,因爲建築材料多選用附近山區盛產的花崗岩與青灰石的緣故,城市呈現出整體的灰黑色,廣場、街道、層層疊疊的平房、教堂無一不帶着這種單色調,像是一副厚重的黑色版畫。
城市中熙熙攘攘擠滿了人流,黑色的人流正在緩緩向南流動,向着鐸比安的南門與東南門前進,人流的一部分已經出了城,出現在鐸比安南方的平原上,人流中裹挾着大大小小的馱獸與車馬,一副逃難的景象。
雖然市政廳中一場談判正在進行,但無論如何,斗篷海灣的大遷移都是必然的事情,貴族們尚未公佈消息,但下層的平民卻對於戰爭的氛圍無比敏銳,早早便嗅出了風雨欲來的氣息。
鐸比安市政大廳的拱頂之下,雙方的談判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夜,清晨已經降臨了濱海地區,陰沉的海面上空,遠處天邊孤零零地懸浮着三四艘風帆護衛艦。
大廳中,爭執聲正愈演愈烈
德蒙神父幾乎已經同意了哈澤爾人的一切要求,包括臨時的同盟、讓艦隊服從哈澤爾人的統一指揮,甚至連撤離計劃都必須要納入對方的整體計劃當中,與之相對應哈澤爾人要拿出的唯一代價是,他們必須要加入與斗篷海灣的軍事同盟。
你並沒有看錯。是斗篷海灣與哈澤爾人的軍事同盟,因爲斗篷海灣無法代表整個帝國,在無法與帝都方面取得聯繫的情況下,這是他們唯一自救的方法。
但雙方爭執的焦點,卻圍繞在是否要固守鐸比安這個核心問題之上。
“先知閣下。雖然克魯茲人與哈澤爾人之間的仇恨曾經延續了數個世紀之久,但今天,我們同樣來坐下來談判,這是因爲我們系出同源,我們都是智慧生靈的一員。或許數千年之後,帝國會化爲飛灰,而哈澤爾人自然也無法逃過時間的審判。可我們的智慧、歷史與我們所創造的文化。卻會在帝國滅亡之後依舊爲後人所傳承下去。”
德蒙神父的聲音在市政大廳的拱頂之下回響着,顯得慷慨激昂:
“無論是克魯茲人的文明,還是哈澤爾人的文明,它同樣都歸屬於我們的世界。無論你我願不願意承認,但即使是這數百年來,我們兩國之間仍舊深刻被相互所影響你們的魔導技術,我們的藝術與文化。我們彼此學習着對方的長處,國家的界限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模糊,也許今天克魯茲人的一切,明天會成爲哈澤爾人寶貴的遺產,反過來,也是一樣。”
“鐸比安擁有悠久的歷史,它從混沌紀元的花穗之年便已經建立,距今已經有七百年的歷史,七百年之前,一羣商人來到此地建立了簡易的城牆。只爲方便他們臨時囤駐貨物所用。後來這座城市便拔地而起,成爲了斗篷海灣的中心,它是克魯茲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帝國海軍的搖籃,它的每一寸土地有數不清的傳說與故事,城市中還擁有著名的鐸比安大聖堂,那是克魯茲人的瑰寶。也是整個人類世界的瑰寶,是建築藝術的最高傑作。”
“這些,今天或許屬於克魯茲人,但明天,它們就屬於整個文明世界。今天如果我們輕易遺棄了它們,明天我們會不會遺棄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並非貪生怕死,但我只想說,先知閣下,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東西是值得用生命來保護的。”
大廳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這位位高權重曾經身爲炎之聖殿權杖主教的神父大人身上,克魯茲人無不爲這番話而驕傲。但即便內心再怎麼驕傲,肯爲了這番話而留下來獻身的人,也寥寥無幾。
神父話音剛落,大廳中便響起了嚶嚶嗡嗡的討論聲。
德蒙深深地皺起眉頭,他明白自己的話連克魯茲人的貴族們都無法說服,更不用說哈澤爾人。他只能寄希望於那位先知閣下是一位真正睿智的大師,而不是這些留下來想要看看哈澤爾人態度的鼠目寸光的貴族。
哈澤爾人的使節團的談判代表是兩個人,負責指揮攻擊西鐸斯要塞的前線指揮官,與他的精神導師先知薩爾瑪。
哈澤爾人的先知,就類似於克魯茲人的隨軍主教與牧師,不過他們的權力更大,這些先知們往往也身兼軍事主官的精神導師一職,他們只向國王陛下與大先知負責,這聽起來十分荒謬,但哈澤爾人是受智慧之龍水晶所庇護的王國,他們的先知往往是睿智而博學的人物,淡泊名利,他們的這種傳統在歷史上從沒有出過任何紕漏,反而讓他們的敵人感到無懈可擊,焦頭爛額。
德蒙身爲權杖主教時期曾隨軍前往帝國前線視察青之軍團,那時候他恨不得自己對面哈澤爾人的先知是個昏聵的蠢貨,但眼下,他卻無比希望這位薩爾瑪先知是個真正德高望重富有智慧的人物。
這兩人當中,哈澤爾人的前線指揮官並不認同他的意見,對方即便願意留下來防守,也是出於爲撤離拖延時間考慮,而不是真正要守護這座城市。
按照哈澤爾人的話來說,他們不應該爲了一座城市而放棄更多的人寶貴的生命,尤其是那些戰士精英們,它們將是未來哈澤爾人與克魯茲人共同的寶貴的力量。
他們非但不願意留下來固守鐸比安,反而要求克魯茲人也必須將眼下的佈防撤離,只留下必要的,可以拖延晶簇大軍前進步伐的守備力量。
這樣的建議非但德蒙無法接受,就是他背後的克魯茲貴族們同樣也不能認同。
不過這倒不是說這些貴族們對於這座城市有多麼深厚的感情,他們在意的是哈澤爾人的態度。
正如德蒙神父所說,若是哈澤爾人輕視他們的歷史與傳統,甚至因爲歷史的原因仇恨這座城市因爲克魯茲海軍曾經數次重創過哈澤爾人的艦隊。
設身處地的說,反過來在同樣的情況下克魯茲人肯定也不願意爲了哈澤爾人的海軍立碑樹傳。
但這樣的態度卻讓克魯茲人感覺不到安全感,因爲若是他們接下來不得不把命運交到哈澤爾人手上,那麼他們至少首先要感到哈澤爾人的誠意。
貴族們的意見淺顯而明白,因爲這與他們的切身安危息息相關。
但對於德蒙神父來說,他考慮的卻遠不止於此,他同樣要看到哈澤爾人的態度,但這種態度不僅僅是針對克魯茲人的。
因爲他很清楚他們所面對的敵人,在這樣的敵人面前,僅僅是保命,是遠遠不夠的。
雙方因爲這樣的問題爭執不下,時間也一分一秒的過去。
德蒙神父發表完自己的演講,便坐了回去,再沒有開口。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克魯茲人或者哈澤爾人某一方要作的抉擇,對於雙方來說他們都必須作出這個抉擇,否則接下來的大遷移只能是一句寫在紙面上的空話。
要麼同歸於盡,要麼互相信任,這一刻對兩個有着數個世紀仇恨的對手來說,顯得有些難以抉擇。
而對於談判桌上的另一方來說,哈澤爾人同樣感到時間的緊迫。
兩個月,確切的說是三個月之前,自從‘天火’降臨之後,克魯茲人發現他們的老對手克魯茲人忽然之間在西線上消失了,幾個從魯施塔逃回來的情報人員帶回的消息,描述了那一日發生在克魯茲帝國的事件。
大先知與星月之塔的占星術士們根據黑月的墜亡,預言那個‘偉大的預言’已經降臨,哈澤爾人必須按照預言所描述,帶着‘智慧的火種’離開他們的故土,他們必須前往南方,由一位‘真正偉大的人,帶領他們去尋找希望。
但鐵之王夏爾馬對於這個預言與大先知的勸告充耳不聞,反而認爲這是一個徹底終結數百年以來仇恨的機會,是時候給予克魯茲人致命的一擊了在那之前只需要擊敗那支在帝國邊境徘徊的、動向不明的‘水晶怪物’大軍。
夏爾馬集結了哈澤爾人最強大的軍隊前往夏山山脈北方,在羣山之麓與黃昏的爪牙展開決戰,那場戰爭打了三天三夜,打得昏天黑地,最終的結果是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夏爾馬本人與他的長子也戰敗身殞。
哈澤爾帝國爲了與克魯茲人決戰而準備了數十年的菁華力量,從此十不存一。
噩耗傳回國內,夏爾馬的次子臨危受命,繼任王位,在統一了元老們的意見之後,這位年輕的王子決定聽從大先知的安排,帶着國民離開故土,去尋找預言中所描繪的那個希望。
但哈澤爾人的南下,首先就要面對它們的老對手克魯茲人。斗篷海灣下面的西鐸斯要塞在數百年中從未陷落過,鐵之王夏爾馬不止一次打過它的主意,但沒有一次成功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