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席捲之飲食風暴

有高宗一朝,是大唐歷史中對外最爲強盛的時候,對內也是最爲寬鬆的階段。面對各方強鄰,高宗皇帝依然秉承太宗之志,四面出擊,滅高麗,拒吐蕃,徵突厥,使得大唐的版圖擴張到了最大,西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東至庫頁島、臺灣等海域,北至貝加爾湖一帶,南至海南島,各族或臣服或依附。文治武功達到了鼎盛。

只是此時的吐蕃實在太過強大,加上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後,竭力發展農耕,並加深與大唐的關係,還有大唐的軍隊不適應那高寒氣候,始終不能完全消滅吐蕃。只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爲此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武清不知道文成公主是否心中願意,但就和親一事,也成爲了大唐帝國被後世詬病的一點原因。直到幾百年後的大明王朝,對外族的態度是前所未有之強硬,天子御國門,更是長我族之氣勢!

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和親未嘗不是一種政治策略,更何況大唐的皇帝很多都好大喜功,要萬邦來朝,普天同慶的盛況,一個女子又何足吝惜?更何況從歷史來看,這是促進多民族融合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近十多年來,自高宗皇帝即位後,天災不斷,有賴於朝廷上下一心,高宗雖無雄才大略,但卻能聽進忠言,加上武后全心全意輔佐高宗,天下總體來說還算安穩。

只是高宗皇帝多年來頭風病時有發作,久病之下,加之酒色傷身,身體也逐漸不行了。可謂活一天賺一天,所以對於元日這個節日很重視。已經下旨教坊司準備除夕宮廷夜宴,並要求必須要有創新,不然後果自負。

這樣毫不客氣的聖旨,也讓武清有些驚訝,看來高宗皇帝對歷年來的宮廷燕樂真的是深惡痛絕,好在自己早有準備,不然他這個第一代教坊使也太丟人了。而且他還想着後人給他冠以最偉大的藝術家頭銜呢!

搞藝術的,就要到生活中去體驗,坐在官署裡可是沒有創作靈感的。武清決定等此間事了,便辭了這官職,遊歷天下一番,把自己前世從未到過的地方,好好遊覽一番,感受一下超級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到底是何種感覺,沒有門票的擔憂,也不會擔心被宰客,更不會擔心看個石頭還要幾十個“大洋”。

跟雲韶樂正們最後定下了《越人歌》和《霓裳羽衣曲》的歌和舞后,武清這纔算是長出了一口氣。

爲了更好地表現視覺效果,武清奏請高宗皇帝訂做上百套霓裳羽衣,當然草圖是武清畫的,雖然似是而非,但加上武清的詳細解說,尚衣局的奉御還是明白了,在有聖旨的情況,保證在除夕之前拿到全部的霓裳羽衣。

武清還訂做了摺扇,他公私兼顧,給合夥人胡新春送去了兩百把每把一貫開元通寶的十六檔的竹骨大扇,扇面用的是大紅的蜀錦綢緞。這是武清根據前世那些古典舞的記憶所畫,總之當武清把這份訂單遞給胡新春後,胡新春是樂開了花。

在年終盤點之後,武清分得紅利達到了兩千兩銀子,而且新春扇行的摺扇幾乎是脫銷的行情。就連高宗皇帝也派人訂做了一把以金銀爲骨架的摺扇,上面是閻立本親手畫的仕女圖。如果放在後世,這把扇子那將是價值連城。

也正因此,長安的貴介公子們幾乎是人手一把,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請閻立本作扇畫,閻立本的地位也因此暴漲,被高宗皇帝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算是進入宰相行列了。

當接到武清的訂單加草圖之後,胡新春心思更加機靈,他明白武清不僅給他送來了訂單那麼簡單,那就是這摺扇還可以用絲綢做扇面。

儘管武清有很多東西都可以提前拿出來,但還有一種情結阻止他這麼做,那就是他的大唐情結,他希望歷史不應該被自己所改變,只能是在自己的引導下大唐更加強盛。讓吐蕃人、党項人、回鶻人、突厥人、契丹人等等逐漸消亡或是納入大唐的懷抱,讓那些往後的遼人、蒙古人、女真人不再出現。而要做到這些,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艱鉅的路程,但這條路,他必須得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身在大唐,就應該有擁有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地大唐之魂,爲了這個民族,當有荊軻刺秦的義無反顧之勇氣。

扯遠了。

如今管理武清生意和財務的是徐小櫻王修老李頭等三人,秉承武清的意志,如今冰糖葫蘆店鋪改名青記冰糖葫蘆和青記茶坊。生意雖沒有以前好,好在青記推出了桂花糕和桂花酥,這也是武清沒辦法的事情,不然生意冷淡,他的富豪夢該如何實現?但畢竟桂花糕的出現都已經是幾百年後了,這讓他有點慚愧。好在桂花糕作法不難,憑藉超強記憶,總算是慢慢地一點點地回憶起了作法。

桂花糕的出現,也徹底打破了大唐麪餅和胡餅壟斷飲食文化的局面,半個月來,有些坊裡不僅出現了桂花糕,甚至出現了桃酥,核桃酥、芝麻酥等等,一時間竟掀起了一股飲食風潮,這些麪點無論做工和味道雖然與後世沒法比,但已經有了雛形,相信用不了幾年,勤勞的大唐百姓將會作出更加美味而精巧的麪點。

不得已之下,武清便推出了大包子和小籠包,甚至更是推出了油條和豆漿,還有煎蛋,這一下更是風靡長安。

爲此老李頭和王修在各大坊裡開了十多家分店,至於磨豆漿的方法大唐已經成熟,武清只是加入了其他東西,比如綠豆、枸杞、並加入了砂糖。使得豆漿變得非常好喝。特別是油條泡豆漿的吃法更是讓長安上至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爲之瘋狂。

一時間長安的豆類糧食大漲,高宗還以爲糧價又漲了,讓監察御史調查一番後,才知道長安民間的飲食出現了大風浪。高宗皇帝令尚食局買來之後,品嚐之下,大感興趣。便下了聖旨到青記學習,並賜下千貫金錢,三十匹雲錦等等。武清自然大樂!

從此長安達官貴人們以吃油條喝豆漿爲榮,因爲這是聖上每日必食的東西。

與此同時,武清因爲泡菜早已出現在大唐的食案上,便推出了稀飯包子泡菜,這一組合擺在了長安平民們的眼前,如此吃法更讓長安百姓對青記有了神一般地看待。每日早晨起來平日裡不是胡餅就是湯麪,如今卻有兩種吃法,豆漿油條煎蛋和包子稀飯泡菜。

如此,一場席捲整個大唐的飲食風就此拉開了序幕,而清心館也正式開始對大唐的民生有了風向標的作用。

第295章 神都週報誕生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289章 揚州平叛(四)第25章 有個女孩兒叫婉兒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142章 竟是鹽幫第63章 武后的心思第87章 流放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149章 蘭陵蕭氏第422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三)第390章 來俊臣之死(二)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228章 少林寺(一)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52章 到任第438章 帝王之路(九)第4章 艱難生活第181章 出征(六)第81章 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第82章 天后手段第81章 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299章 第一男寵第241章 臨幸第42章 無品之官第444章 帝王之路(十五)第111章 珠算第84章 情何以堪第239章 油墨第480章 一代帝王(十八)第169章 賜婚第266章 有女玲瓏第172章 立家法第491章 一代帝王(二十九)第34章 人走茶涼第213章 醉香樓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206章 羽林衛(四)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390章 來俊臣之死(二)第119章 清學漸起第122章 海船試航第379章 草原的夜很黑第467章 一代帝王(五)第264章 夏侯夢婷第445章 帝王之路(十六)第91章 江寧倉中主薄的秘密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446章 帝王之路(十七)第三九十五章 來俊臣七第242章 太子妃韋氏第313章 吉頊獻妹救父第443章 帝王之路(十四)第282章 太后駕臨書院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28章 婉兒是個女漢子第480章 一代帝王(十八)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第399章 廬陵王風波(一)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59章 武敏之獸血沸騰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347章 張昌宗入宮第87章 流放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372章 後突厥末路(下)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頌德第90章 縣衙風波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315章 夜宿美人殿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70章 一擼到底第327章 統兵大都督第272章 與師姐談第332章 西域策略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8章 買牛第394章 來俊臣之死(六)第383章 太平公主的情與愛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242章 太子妃韋氏第454章 帝王之路(二十五)第30章 生意是逼出來的第45章 教坊歌舞顯盛世第378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六)第455章 帝王之路(二十六)第129章 邀請王勃第195章 上陽宮夜宴第246章 天皇駕崩第10章 生意地三百五十章 到臨洮第42章 無品之官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335章 玲瓏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