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再次出征

懷着無盡的慚愧,武清告別了一個個大着肚子的女人和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幼子,三日整軍五萬,而後便踏上了征途。

武太后難得地在端門前斟酒送行,武清等諸將下馬躬身飲酒拜別,一如當年薛仁貴出征西域一般。

五萬將士身披戰甲,騎着戰馬,手握長槍,緩緩而行,隨即便唱起了軍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依依惜別情,滴滴離人淚。

送別的人都哭泣不止,看到自家的郎君,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拴在身上,搭在馬上。

武清的心中很沉重,這一去,這五萬士兵還不知道有多少能夠歸來。他打馬而行,心中竟也升起了一股悲壯之感。

縱使是大唐盛世,也依然遭受着邊患的侵擾,動不動便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沉重的責任,如果由他來主導這個國家,他相信他可以讓這個國家在百年之後屹立於世界之巔。如今,他只不過是一個正三品的將軍而已。

朝中繼續告密,人人不安,納言王德真流放象州,裴居道爲內史拜相,冬官尚書蘇良嗣爲納言拜相。

在此之前,武清也終於得到情報,洛陽李老頭聯合其族中人吞沒資財兩百萬貫。王修更是是聯合本家以開分店的名義開別店兩千家,並擠兌老店,使得老店虧本不說。還吞沒三百萬貫。武清沉思後,終於下達了清理門戶之共濟令,總共有利益糾葛的一千六百三十一口全部滅殺。這件事情武清交給了鴉九和顏如玉。他相信他們能夠辦好。鴉九成婚家眷都在府中,顏如玉成了他的女人,他還擔心什麼呢。

至於留下的那些市場空當就暫時留着,生意大家賺才能長遠發展,像王修和李老頭,這樣兩個很早跟隨自己的人,走到今日卻只能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他的內心深處是非常不願意的。

半月後。大軍來到了忻州,經過五臺山,武清很意外地上山拜了文殊菩薩。並捐了香油錢。

如今的五臺山可不像前世那般垃圾滿山,修建了太多了東西,五臺山多自然風光,從文殊寺往下往上看去。有許許多多的寺廟隱於山巒之間。風光頗爲秀麗。

武清下了山後便向代州行去,一路不斷有逃難的百姓,還有倒斃在路旁的死屍。直到見到一個亂墳崗,才知道是淳于處平的十萬唐軍被殺了三萬,後來逃難到這裡的百姓掩埋的。看着那七零八落的墳包,武清一股怒氣直竄腦際。

大軍行至代州,淳于處平和代州都督竇懷愆迎了出來。武清官職遠高於二人,所以二人趕緊躬身行禮。

“下官見過大將軍。”

武清一揮手。說道:“不必多禮,來人。把淳于處平斬首祭旗!”

淳于處平一哆嗦,說道:“我是武三思的人,是你武家的人,你不能殺我!”

武清冷哼一聲,說道:“三萬將士的命,你扛得起嗎?斬!”

“大將軍,你不能殺我啊!我家中還有......”隨即被親兵拉出去只聽得一聲慘叫再也沒聲了。

武清對着諸將,冷冷地說道:“爲將者,就應該懂些兵法,要有勇有謀,如此懦弱無能之輩,靠賣官粥爵當上了將軍,害得是士兵的性命,如此之人不殺不足以對得起死去的將士,你們可明白?”

諸將沉聲答道:“末將明白!”

竇懷愆一陣哆嗦,趕緊說道:“大將軍,下官已經準備好酒宴,爲將軍接風洗塵。”

“酒宴免了,準備好糧草,還有給我找個熟悉地形的嚮導,到軍中伺候。”武清吩咐後,便命令大軍城外安營紮寨。

武清先到原先剩下的六萬敗軍中巡視一番,問了錄事參軍一些情況後便基本上了解了個大概。

突厥去歲天降大雪,凍死不少的牛羊馬屁,這才趁着黃河枯水期前來大規模劫掠,前幾日剛從代州城下而過。

大軍休整一日,第二日便出了雁門關。

一出雁門關便看到了一片荒蕪,田地無人耕種,長出了蒿草,路邊留着腐爛的屍體和森森白骨。

不多時,有斥候來報,“稟將軍,前面村中有突厥人駐留的痕跡,馬糞還是熱的。”

武清問道:“可查得有多少馬匹?”

“稟將軍,馬匹蹄印雜亂,看不真切,但應該三百到五百騎之間。”

武清沉聲道:“誰願意領兵滅了這夥突厥兵?”

中郎將郭知運立馬拱手道:“將軍,末將願往!”

武清大聲叫好,說道:“本將軍與你一千騎,給我全部滅殺了!”

郭知運沉聲道:“若放跑一人,末將提頭來見!”

“好,出發!”武清頓時下了命令。

郭知運帶着一千人馬向前狂奔而去。武清領大軍緩緩而行,二十多個斥候小隊也放出三十里地,尋找突厥人馬。

原本駐守朔州的薛訥,因爲王方翼連坐而被貶爲藍田令,這還是武清向太后求情的結果,畢竟還有樊梨花的一層關係,更何況曾經薛訥也救過自己,更是一起並肩殺敵的兄弟。不救他還是人嗎?

但如此一來,朝廷派來駐守朔州將領官員除了勒索錢財外,幾乎一無是處,突厥人來了便緊閉城門,走了繼續逍遙快活。如此不過數月,朔州和雲州等地,民生凋敝,無隔夜之糧,路有凍死之骨,連着武清的石灰和煤炭開採也受到了影響。

武清的心情很沉重,在這樣的情況,對於大唐來說可真不是什麼好事情。要不是大唐以前那些名將打出的赫赫聲威,到現在還震懾着各族,估計如今的情況會更遭。

果不其然,在武清殲滅了幾股東突厥小隊後,依舊是找不到突厥大軍,數日後,得到朝廷奏報,鐵勒同羅、僕固等部落反唐依附東突厥,東突厥聲勢大振。

此時,武清軍中糧草開始不濟,他鬱悶到了極點,便領大軍回雲州休整,並向朝中問詢。(未完待續。。)

第101章 命不該絕第309章 天下祥瑞第184章 出征(九)第128章 他鄉遇故知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272章 與師姐談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382章 回師第101章 命不該絕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390章 來俊臣之死(二)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284章 娶妻素娥第107章 丐幫出手第325章 武周大統誰來繼第23章 得衣鉢第364章 吐蕃議和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34章 人走茶涼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231章 少林寺(四)第337章 守孝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274章 到宮中第59章 武敏之獸血沸騰第370章 後突厥末路(上)第478章 一代帝王(十六)第225章 宣泄精力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223章 整軍建言(二)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104章 傳授第280章 改革從科舉開始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18章 亂世如狗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213章 醉香樓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332章 西域策略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126章 出遊第495章 一代帝王(三十三)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絕唱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23章 得衣鉢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頌德第269章 收官第354章 勢掠如火第107章 丐幫出手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絕唱第341章 薛懷義邀寵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67章 洛陽城中思第三百二六章 魏王的偉大事業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163章 又成了好事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239章 油墨第310章 宗室造反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288章 揚州平叛(三)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5章 國公之後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307章 內相上官婉兒第19章 李績收徒第240章 銅活字第52章 非常之事第367章 夜襲吐蕃營寨第400章 廬陵王風波(二)第309章 天下祥瑞第460章 出征之前(三)第173章 立家法(續)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231章 少林寺(四)第257章 花家田產案第256章 由吳氏殺夫案引起的一場風暴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201章 早朝第356章 女皇的心思第314章 麗景殿中怒斥武承嗣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210章 絕美的出塵姑娘第157章 理學之爭第407章 廬陵王風波(八)第1章 狗血式穿越第311章 向宗室伸出的屠刀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279章 陛下您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