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得衣鉢

高宗皇帝頭風難以醫治,武后以爲這是洛陽太過炎熱的緣故,便返回了長安的大明宮。

大明宮,原本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爲高祖皇帝所建,後來高祖皇帝死後,便停止了修建。直到高宗皇帝即位,再次修建擴建,如今但凡在長安,高宗皇帝便和百官都在大明宮處理朝政,至於原來的太極宮因宮室陳舊潮溼而逐漸廢棄,宮殿也只派了些太監和官奴按時打掃。

坐落於龍首原上的大明宮不論從規模還是建築風格上盡顯大唐大氣雄壯的風格,站立龍首原上,從含元殿望去,整個大唐長安城盡收眼底,彰顯帝王君臨天下之氣勢。

武清一早起來之後,便去拜見師父李績,沒想到人家早就去上朝了,武清沒有去大明宮瞻仰一番機會,只好回到了鄰芳居。沒過多久有僕役送上早飯,不過幾碟鹹菜和三碗稀粥,還有一盤胡餅。對於胡餅,這可是聞名整個大唐的食物。自西漢之後,隨着絲綢之路傳到中原的西域諸國飲食繁多,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這胡餅。

說到大唐飲食,武清不得不感嘆一番,大唐很繁華,文治武功達到了巔峰。飲食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炯、煮、燒、烤、烙、燙、炸、蒸、脯、醃等技藝上有了很高的造詣,唯一遺憾的是炒菜沒有普及,還沒有發展起來。炒菜要到宋朝纔會大規模出現。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爲煉油技術落後,這個時期雖然重視農業,可產出實在低下,吃飯都是問題,怎麼可能大規模種植油料作物呢。

大唐,要想更加強大,需要改變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啊。

不過這對於武清來說,似乎又是一條發財的機會,只要自己把煉油技術搞起來,而後再抄幾道**絲菜,不難改變大唐達官貴人的飲食習慣,這將會是一場餐飲界的偉大變革。

一個上午武清便在這鄰芳居中想事情,實在太無聊了,他便繼續寫他的《三俠五義》。沒辦法,想要成爲富豪,想要泡到優質的大唐妹子,就得從各方面抓起,特別是這種庸俗小說之類的,那可是平民最喜歡的東西了。

至於那些士大夫,武清根本就沒考慮在內,實在是那些大爺們代表着這個時代的潮流,引領着大唐文化的走向,對於庸俗小說還有以前幾十年前的志怪小說都稱之爲“亂力怪神”而逐漸被摒棄。導致如今的辭賦詩歌成爲了天下文壇的主流。從某一種方面來說,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果由自己之手,把這庸俗文學也給整出來,那要傳到後世,自己的頭銜是不是應該一定得加上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呢!

太宗皇帝曾說過百姓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卻從來不關心老百姓也是有文化需要的。

平民百姓的文化需求,他武清包了,可以預見將來他會遭到多少文人騷客的抨擊和打壓,但他義無反顧,爲了“偉大的XX”他不怕任何嬉笑怒罵。

午飯時間,李績回到了府中,上朝的時候,李績突感不適,高宗皇帝便放他回府休息。

七十五歲高齡的李績如今受到了高宗皇帝和武后的敬重,所以在聽完了文水平亂報告後,便讓他回府養病了。李績回到府中,便喚來武清。

武清走進李績書房,拜了一拜,說道:“今日師傅喚徒兒來是否有新故事要講了。”

李績笑道:“新故事沒有,倒是聖上和皇后娘娘聽了我收了徒弟,不禁大爲奇怪。說要見你,你可得做好準備,過幾日便是中元節了,聖上要求各寺舉盂蘭盆會,會有法會,我正好帶你在身邊,也順便讓聖上見見。”

武清眼中一亮,這個年月,見皇帝可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那光宗耀祖啊,更不要說是被皇帝點名的。

“徒兒知道了。”

李績看着這個人小鬼大的徒弟,笑道:“你好似不是很歡喜?”

武清一驚,對皇帝不敬,那是大逆不道,而且也會被士大夫所不喜,於是連忙道:“師父,徒兒覺得能見皇上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徒兒想應該把這種崇敬放在心裡,做到寵辱不驚,方不失爲一個爲將者之道。”

李績瞬間錯愕,而後站起身,走到武清的跟前,仔細盯着武清的眼睛,四眼相對,武清絲毫不避,這個時候他要躲閃了,那不是說明自己在說謊嗎?

良久,李績大笑道:“徒兒果然是非常之人,神童也,吾此生不虧也。”

說罷,李績走到書架跟前,從上面取下一個卷軸,遞給武清道:“這是老夫畢生所學,幾年來,爲師已經都記錄了幾卷,這是其中之一,看完了再來換下一卷,往後你好生鑽研,成爲我大唐棟樑之才,也不枉老夫教導你一番。”

武清激動到了極點,立刻拜了拜,說道:“多謝師父,師父教誨,徒兒永生不敢忘懷。”

“對了,三司會審已經出來了,有幷州法曹狄仁傑的證詞,還有那張元也認罪伏法,張元被秋後問斬,文水張氏一族被流放嶺南,如今你算是真的無罪了。”李績說道。

武清一直爲這事擔憂,就怕一些貪官污吏給自己抹黑,還好看樣子自己再縣學那套說辭沒有傳到京城百官和皇帝的耳中,不然自己至少得蹲下局子了。

如此這般,師徒二人又閒聊一陣後,李績要休息的時候,武清捧着李績所著的《行軍方略》回到了鄰芳居。這算是得到了李績衣鉢了啊,雖然對軍事不是很瞭解,但後世那麼發達的網絡和媒體,對古代戰爭、近代戰爭和現代戰爭還是有了解的。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到高技術兵器時代的發展,對於謀略的運用逐漸減弱。但是在古代則不一樣,冷兵器時代,靠的不僅僅是士卒的戰鬥能力和意志,最重要的還要看主將的謀略。如此出現的謀略兵家如孫武、伍子胥、韓信、范增、張良、賈詡、郭嘉、諸葛亮、曹操、周瑜等等,實在是太多了。

武清懷着崇敬的心情,打開了卷軸,逐字逐句讀了下去。

“夫兵者,詭道也。用兵之道,在於正奇相依......”

晚飯時候,李績讓武清一起用餐,武清也只好放下毛筆,來到了飯堂,看到李績一大家子都在。有兒子從最小的五六歲到五十歲不等,看樣子李績雄風不減啊;有孫子從嬰孩到三十歲不等,最大的長孫李敬業都有三十歲了;有曾孫最大的也有十歲了,可謂四代同堂,幸福滿滿。

李績便把武清叫到身旁坐下,說道:“這些都是吾之兒孫,今日也算是爲師給你的接風宴,你儘管吃好,若想飲酒也是可以的。”

武清忙謝道:“徒兒謝過師父了,能得師父如此厚愛,徒兒很知足了。”

“好了,那就飲些酪漿吧。”李績便給武清舀了一瓢酪漿添到了酒樽裡。

武清感謝,至於酪漿,武清是知道的,這個名字可是貫穿於隋唐貴族飲宴的歷史。看着白色的汁液,武清以爲是奶,喝了之後才發覺竟然有股酸味和酒味,這東西還真的不錯。

不知不覺中,武清整個宴會下來,竟然喝了三杯。李績一旁說着大唐風物,一邊給武清添酪漿。等武清喝完三杯之後,李績大爲驚奇,這小子怎麼這麼能喝,這樣的小孩一般一瓢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這小子喝三瓢,看樣子跟沒事人一樣。

武清打了個酒嗝,說道:“師父,徒兒有些頭暈,這便先告辭了。”

李績點頭答應,看着走路有些不穩的武清,笑着說道:“這小子,還是有自知之明啊。”

而在下首的李敬業,看着武清的背影,嘴角露出了譏笑,低聲罵了句,“這什麼東西,竟然能得到爺爺這麼寵愛,孌童而已,別以爲我不知道。”

大唐達官貴人有養孌童的癖好,自上而下,無不讓人瞠目結舌。武清長得眉清目秀,不由得讓李敬業不往這上面想。

第433章 帝王之路(四)第287章 揚州平叛(二)第195章 上陽宮夜宴第382章 回師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14章 神秘拜師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86章 枯燥之科舉第228章 少林寺(一)第408章 廬陵王風波(九)第224章 差點**了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84章 情何以堪第383章 太平公主的情與愛第432章 帝王之路(三)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8章 買牛第59章 武敏之獸血沸騰第6章 一晃三年第141章 心中那一片寧靜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16章 官逼民反第273章 回家第295章 神都週報誕生第117章 衛士第38章 鋃鐺入獄誰知禍福第349章 隴右軍情急第35章 一羣蘿莉也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三百二六章 魏王的偉大事業第376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四)第32章 突聞噩耗第82章 天后手段第108章 大戰丐幫第95章 一路屠殺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85章 太子死了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301章 太后微服而來第319章 逃出生天第68章 二王鬥雞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464章 一代帝王(二)第155章 元日夜(下)第367章 夜襲吐蕃營寨第266章 有女玲瓏第231章 少林寺(四)第315章 夜宿美人殿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286章 揚州平叛(一)第112章 副幫主到訪第4809章 廬陵王風波(十)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416章 一代帝王(二十四)第260章 事情沒那麼簡單第311章 向宗室伸出的屠刀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382章 回師第388章 魏王的愛情觀第三一十七章 賜名延安大長公主第345章 封禪嵩山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256章 由吳氏殺夫案引起的一場風暴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293章 契約第398章 家宴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第207章 玉樹不見了第207章 玉樹不見了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284章 娶妻素娥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29章 邀請王勃第78章 一晃五年第379章 草原的夜很黑第172章 立家法第398章 家宴第327章 統兵大都督第287章 揚州平叛(二)第287章 揚州平叛(二)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295章 神都週報誕生第131章 遊玩第4809章 廬陵王風波(十)第108章 大戰丐幫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58章 理學之爭(續)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429章 帝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