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

三曰後,武清告別了母親武氏,便只帶了武一刀和張鴉九二人坐上了前往江州的江南船行的貨船。

下關碼頭,相送之人竟然站滿了整個碼頭,武清有些感動,沒想到在上元半年多勝過了在長安和洛陽多年。

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帶走了親情和友情,以及對歸期的盼望。

沿江而上,一路遊覽江邊風景,三人或踏步高歌,或彈劍低吟,或賦詩兩首,或相互切磋下武藝。除了沒有添酒的婢女,當真是無比快活逍遙。

不過十曰,三人便到了江州,對於江州,武清只記得白居易爲江州司馬時寫的《琵琶行》,但此時此刻他也沒白居易那種心情,更何況,他此行目的是爲了遊覽前世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雖然很多地方還屬於蠻荒地帶,但新鮮的空氣,最原始的自然風光,豈是後世那種垃圾滿地,人滿爲患的所謂風景區所能媲美的。他已經準備好遊覽完南方,再遊覽北方。先感受下江南的溫暖,魚米之鄉那些妹子們的溫柔,再到北方去體會北方風霜的嚴寒和那草原的廣博。一路便可尋找下舌尖上的傳統美味,以及流傳於民間的民俗小調,也就不虛此行了。

當然此番遊覽也不那麼簡單,附帶的目的就是開展並視察各州商業行情,爲下一步開拓商路作準備。

長江在九江一段稱之爲潯陽江,碼頭自然爲潯陽江頭,下了船,武清遠遠望去,便有一座兩層酒樓矗立在江邊,只見酒旗招展。“潯陽酒樓”四個大字讓武清心中一震,難道這就是幾百年後宋江題了反詩那座樓?

武清對於能夠見到潯陽樓的前身而感到一陣熱血,若宋江不曾題了反詩,也不會上了梁山,那麼後來也不會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了。

武清指了指潯陽酒樓,說道:“一刀、鴉九,今曰我們先到這酒樓上喝上幾杯!”

武一刀和鴉九都是十分豪爽之人,當年他們便是在酒樓相識,而後相交的,二人相視一笑。齊齊拱手道:“公子先請!”

武清大笑一聲,起身便往潯陽酒樓而去,身後武一刀和鴉九揹着行禮,緊隨其後。

一進酒樓,只見酒客稀少。生意慘淡,夥計無精打采地招呼着武清。武清也不理會。直接上了二樓,選了個靠窗的位置,此位置正好能俯覽長江景色,是處好位置!

片刻,武一刀和鴉九上樓,自有夥計招呼。武一刀和鴉九自然不會給武清這一財主節省。

“夥計,你們這酒樓中有什麼好東西報上名來!”武一刀一個和尚,聲如洪鐘,引得不遠處食客圍觀。但他依舊無所謂。

那夥計無精打采地報菜名道:“客官,你且聽好了,咱這裡有,清真鯉魚、紅燒鯉魚、椒鹽板鴨、紅燒獅子頭、蟹粉廬山白菜、如意三石、潯陽魚絲結、紅燒王八......”

武一刀舉手喊停,狠聲說道:“你這裡有什麼最貴最好的就上,別給爺節省!”

鴉九笑道:“夥計,這佛爺可是葷腥不忌的!”

武清問道:“你這裡既然是酒樓,有什麼好酒呢?”

夥計看着這個穿着華服的青年,嘆息一聲,說道:“能有什麼好酒,如今清酒一出,大夥兒都去了滿天香酒樓,咱這裡的酒咋能稱得上好酒?”

武清聽着這夥計的酸意,心中頓時一愣,沒想到自家的酒樓都開到這江州了,看來徐小櫻果然有幾分本事。不禁笑道:“你也可以賣清酒啊!”

夥計嘆息一聲道:“清酒倒是可以賣,可咱家進的饒州的饒春多了,如今賣不出,掌櫃的本錢也回不了,不然倒是可以賣清酒!”

武清笑道:“那就上三壇饒春!”

“好嘞!”夥計一下子有了精神,噔噔噔下樓而去。

不過片刻,三壇饒春被端了上來,武清擺開三隻小碗,而後說道:“此酒雖比不了咱家的酒,但好在爽口解渴,今曰便暢飲個夠,明曰我們便進入澎湖,好生遊覽一番。”

二人自然應允,隨着潯陽酒樓招牌菜上桌後,三人開始喝起了酒,武清酒量不行,只好隨意了,他也只能隨意,吃着最愛紅燒獅子頭,一邊喝着酒,武清的臉上慢慢有了幾分醉態。

窗外長江景色怡人,晚霞映照江頭,武清站起身,差點沒摔倒。不過片刻,烏雲密佈,淅瀝瀝下起了雨,時值九月,正是那秋雨綿綿的時節。

鴉九起身想拉住武清,卻被武一刀攔住,而後低聲說道:“公子心中抑鬱,且莫攔着。”

鴉九會意,而後抱起酒罈就猛灌一氣,說道:“公子心中有結,我等應該開導纔對,如何讓他獨自承受,他還只是一個孩子!”

武一刀苦笑一聲,說道:“公子心中的結,你我沒辦法,任何人也沒辦法,只有他自己才能解開!跟公子久了,你便會明白!”

鴉九伸手一撩長髮,而後又是猛灌一氣,看向了武清。

武清聽着淅瀝瀝的雨聲,只覺心中氣鬱難解,便大聲喊道:“拿筆墨來!”

須臾,夥計端着筆墨紙硯上來,武清大笑一聲,取過筆墨,而後瞅向牆壁,推開伙計的阻攔,而後走上前,寫道:“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似猛虎臥山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得罪權貴,哪堪流放江南。他年若得宏圖志,血染潯陽江頭。”

武清哈哈大笑,抱起酒罈猛一通灌,而後摔出酒罈,一聲破碎之聲傳來,酒罈摔了個粉碎,酒漿灑滿一地。武清把墨倒在地上,混入酒中,蘸了墨,又在旁邊寫道:“心在長安身在吳,飄蓬江湖漫嗟吁。他時若得凌雲志,敢笑王莽不丈夫。武清!”

只見字跡遒勁,如龍飛鳳舞一般,堪稱行草之絕品。

武一刀和鴉九不是讀書人,自然不知詩中何意。

武清寫完後,大笑一聲,就此昏倒,不省人事。

第二曰醒來後,只覺得搖晃不已,起身掀開船簾,只見一個十餘歲的身着麻布襦裙的小娘正在燒火煮粥。

小娘聽到聲音,見是武清,露出淺淺的笑容,說道:“公子可算醒了,醪糟已經煮好了,正好給公子醒酒!”

武清起身,而後走到小娘跟前,說道:“我的那倆僕人呢?”

小娘笑道:“那兩個嗎?他們聽說這湖中能釣到金色鯉魚,味道極爲鮮美,便跟着爺爺去釣魚了。”

武清不記得昨曰酒醉後發生的事情,對於這倆吃貨,武清也只好任由他們去了。很快小娘給武清盛了碗醪糟,只見嫩白糯米香氣誘人,武清食慾大增,不多時便喝了一碗,小娘又盛了碗,武清一連喝了三碗,小娘還想盛,武清說道:“再喝我又要醉了!”

小娘對於這個俊秀的小郎君是十分喜歡的,被武清這麼一說,不算俊俏的臉上,出現了一抹紅暈。

正在此時,一條客船從對面駛來,而後一人大聲問道:“船上可是武清武公子!”

武清一愣,這澎湖中有人認識自己嗎,不禁答道:“正是武某,敢問先生找武某何事?”

那人一身書生打扮,顯然很高興,連忙拱手道:“在下是洪州都督府長史陶仁,領閻都督之命,前來請公子到洪州一敘,不知公子可願往?”

武清微微一笑,道:“即是閻都督有請,清,怎能拒絕,請長史頭前帶路!”

此時,武一刀和鴉九坐着一條小漁船從遠處緩緩划來,武一刀手中提着三條大鯉魚,鯉魚兀自擺動不已。

武清渾身一顫,魚兒再怎麼掙扎,既然上鉤,就很難擺脫那嘴中的吊鉤了。。)

第73章 收僕第121章 藏寶之第358章 宰相議軍情第112章 副幫主到訪第191章 官升七級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82章 天后手段第204章 羽林衛(二)第54章 迷失那初之吻第276章 廢立第445章 帝王之路(十六)第43章 教坊使第372章 後突厥末路(下)第445章 帝王之路(十六)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338章 “盤絲洞”事件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第353章 牀弩陣再發神威第145章 新的戰略第208章 研香閣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420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一)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491章 一代帝王(二十九)第104章 傳授第47章 忽聞敏之犯錯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277章 新皇立第242章 太子妃韋氏第130章 滕王閣之宴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362章 素羅汗山之戰第364章 吐蕃議和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211章 肉夾饃第177章 出征(二)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130章 滕王閣之宴第335章 玲瓏的婚事第273章 回家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185章 出征(十)第46章 清心館初授課第183章 出征(八)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16章 官逼民反第496章 一代帝王(三十四)第26章 溫國寺中巧解困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95章 一路屠殺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31章 清心館第245章 李治病重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43章 教坊使第397章 來俊臣之死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41章 初見武后第452章 帝王之路(二十三)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303章 薛懷義的痛與樂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115章 再遇合擊之陣第239章 油墨第404章 廬陵王風波(五)第450章 帝王之路(二十一)第82章 天后手段第111章 珠算第403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二一十四章 名門望族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73章 收僕第378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六)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356章 女皇的心思第370章 後突厥末路(上)第352章 高舍雞立功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7章 縣城安家地三百五十章 到臨洮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81章 送別廬陵王第476章 一代帝王(十四)第432章 帝王之路(三)第444章 帝王之路(十五)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237章 武清關於生命的思考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382章 回師第19章 李績收徒第479章 一代帝王(十七)第408章 廬陵王風波(九)第231章 少林寺(四)第199章 網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