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欠日帝國的人海戰術,廖金天雖然選擇了短兵相接,不過防禦炮火的火力優勢也不會放過。防禦炮臺和艦炮也紛紛開火,打擊欠日帝國的機甲羣。欠日帝國的艦炮當然也是毫不猶豫地開火,射向炎黃聯邦的機甲羣。雖然所有的機甲都在做一些規避動作,但是密集的機甲羣實在是太好的靶子了,雙方的機甲紛紛爆出一陣陣耀眼的光芒。特別是無人駕駛的機甲更是紛紛被擊落,誰讓現在智能機甲的掃描系統還停留在光速階段,面對以光速發出的激光炮火,實在沒有什麼效果。有人駕駛的機甲還好一點,普通戰士的反應速度雖然趕不上光速,但是千錘百煉出來的直覺,往往讓戰士們能夠躲過致命的危機。
雙方的機甲數量在持續減少,也在快速的接近,很快雙方的機甲羣也開始了遠程對射。漫天都是穿梭交織的炮火,無人機甲也更適合這樣的對戰,只有一些喜歡近戰的戰士纔會繼續*近。在這樣的槍林彈雨中穿梭、前進,不僅要有非凡的勇氣,敏捷的規避能力,還要有超強的運氣,稍有不慎就是機毀人亡的下場。時間在不斷的流逝,戰場上的形勢逐漸變得明朗起來。
加的先進,所以漸漸佔據了上風,炎黃聯邦的機甲明顯落後了一些,被擊落的數量越來越多。東天星區換裝的機甲,都是炎黃聯邦得到了欠日帝國的上一代生物機甲技術後研發的機甲,一旦對上了欠日帝國新一代的機甲,差距就十分明顯了。何況,欠日帝國的機甲羣裡,還摻雜着泛美聯邦的先進機甲,炎黃聯邦的機甲羣完全處於劣勢。
看到情況不妙,望天名將軍馬上命令預備隊伍起飛加入戰鬥。又有數十萬的機甲再次升空,這一批機甲可是在獲得了方氏提供的新合金技術後,東天星區纔開始生產列裝的新型機甲,採用了全新材料的機甲,性能超越了老式機甲很多,也成爲了東天星區的殺手鐗。自從方氏授權了新合金的技術專利使用權,東天星區借地利之便,優先列裝了全新設計的機甲,當然這些新合金技術已經傳送到了其他的重點軍區,軍部先擇的企業也開始生產新合金了。不過,沒有方氏的指點,對新技術的吸收使用總要有個過程。
看到炎黃聯邦再次派出了大量的機甲,欠日帝國自然也不會任由優勢局面被破壞,藤原爭雄也馬上下令,再次出動一批機甲。太空中再次熱鬧了起來
,這次由於炎黃聯邦的新機甲性能優良了許多,總算能夠和欠日帝國方面的機甲羣相抗衡了。看到這個場面,廖金天的心情輕鬆了一點,單兵武器方面一直是炎黃聯邦的弱項,這個缺點由於方氏的橫空出世,終於彌補了上來。想想事情很有一點諷刺意義,當年爲了得到欠日帝國過時的生化機甲技術,聯邦高層不惜犧牲方宇將軍,結果這些生化機甲技術並沒有產生任何效果,現在的戰鬥卻是依靠方氏提供的新技術,才讓炎黃聯邦穩住了戰局。
方宇將軍在東天星區絕對是傳奇人物,數十年前,當時的廖金天,還只是東天星區的普通一兵,作爲司令員的方宇將軍在這些普通士兵心目中,可是戰神一般的崇拜
。方宇的意外出事,還讓東天星區的許多士兵悲傷了好久。甚至於望天名將軍來到東天星區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辦法完全消除方宇留下的影響力,當年的許多精銳士兵,現在都像自己一般成爲了軍隊中的中高層軍官,像陶建興等人更是成爲了軍部的高官。方宇將軍對這些人的影響力還是十分巨大的,每個人都很懷念在方宇將軍的帶領下,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現在方宇將軍的強勢迴歸,可以說影響力比以前更甚了。現在的炎黃聯邦政府高層可以說是十分矛
盾的,方氏的先進技術又不能拒之門外,但是任由方氏依靠技術不斷成長,又害怕方氏會逐步滲透,最終取代七大家族的地位。現在像廖金天這樣受到方宇影響較大的軍官,本來許多被調出了東天星區,以方便望天名上將更好的掌控東天星區,現在這些人正在逐步被集中到東天星區,包括陶建興上將,現在也掛着前委的名頭,坐鎮東天星區,在這些政府高層的心裡,估計是存着在必要的時候,用整個東天星區換取方氏的大力支持的心思。
隨着新機甲的出擊,單兵武器方面炎黃聯邦完全可以抗衡欠日帝國,依靠着強大的防禦炮火,戰場上炎黃聯邦逐漸取得了優勢,形勢發生了逆轉。廖金天作爲一線指揮官,纔有心思開始胡思亂想。對於正面戰場的僵持,廖金天完全不擔心,按照參謀部的計劃,只要拖住對方的進攻部隊,就是成功了。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欠日帝國肯定比炎黃聯邦更着急,誰讓他們是勞師遠征的一方呢?何況軍部還有其他的戰鬥部署,方氏最近推出的三倍光速飛船,都沒有留在戰區。根據這一點跡象,廖金天完全可以判斷出,軍部的其他部署。不過這種機密消息,欠日帝國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要是欠日帝國得到了這個消息,恐怕會寢食
難安的。三倍光速飛船現在可是炎黃聯邦的殺手鐗,這支快速部隊既然不在戰區前線,那去向簡直是呼之欲出了。
《孫子兵法》上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各國軍方雖然都十分推崇,炎黃聯邦這本數千年前的兵學奇書,不過欠日帝國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估計和炎黃聯邦不相上下。欠日帝國這次侵略蓉宇星域採用的也是奇兵突出,奇正相合的戰術,先遣支隊就是一招狠辣的奇兵,可惜被早有準備的炎黃聯邦挫敗了。炎黃聯邦當然會來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