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14日
清晨8:40
韓,羣山
海力士工廠門口的廣場上,數千名頭扎白布的員工聚集在一起,工廠門口是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人數比昨天大大增加了。
幾十輛帶着鐵絲網的防爆警車,高壓水龍車和警方大喇叭宣傳車停在工廠門口,留下一條几米寬的狹窄道路通向廠內。
韓棒子工會戰鬥力和煽動力是相當強的,在與資方的對抗中取得過很多次勝利。
尤其是對外來資本敵意非常重,以前是米國、日資企業,現在是香港資本,對抗起來更是打了雞血一樣來勁兒。
這並不是什麼爭取工人權益,純粹是出於狹隘的民族情緒,排擠外來資本。
廣場上
警方的大喇叭不停的宣傳合法集會,要求和平抗爭,合理爭取工人權益,使用暴力將會受到法律懲處等等套話,清亮的女聲迴盪在廣場上空。
工人則一羣羣的組織起來,在工會骨幹的率領下整齊劃一喊口號;
“趕走剝削的外來資本,趕走萬惡的香港資本家,韓棒子是企業的真正主人。”
“絕不屈服於外來壓力,民主自由萬歲!”
……
口號喊得響天動地,現場的形式越發緊張起來,防爆警察們組成人牆高度戒備。
廣場上的工人越聚越多,面對大西洋晶科集團的最後通牒情緒激動起來,開始有組織的衝擊警方防禦線,一波又一波。
現場情況迅速變得糟糕起來,警察用盾牌防禦,警棍回擊,工人們則撿起磚頭、空酒瓶砸過來,不時有人被擊中受傷,地上一片瓦礫和碎玻璃碴子,亂糟糟的混亂而危險。
片刻之後
警方高壓水龍車打開,白色的高壓水槍衝擊示威工人聚集地,強硬的驅散非法集會。
廠區裡的大樓上
大西洋晶科集團的留守人員靜靜的看着這一切,鴉雀無聲,很多沒有遭遇過這種大規模工人抗議集會的人,臉色都嚇得發白。
霍家光總裁神情淡淡的看着,他曾經歷過阿蒙克市工人罷工,對這樣程度的衝擊已經有免疫力了。
“大家注意自我保護,如果工人衝擊進來,我們身上穿的工作服和他們一樣的,可以混在裡面免遭傷害。”
“知道了,霍總。”
張汝鯨總裁見狀搖了搖頭,寶島的工會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從內心同意boss的強硬措施;
不允許工會在廠區裡活動,招募會員。
工會在西方國家工會勢力強大,逐漸從爭取工人權益演化變質,成爲彰顯社會影響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工具,附帶上許多內涵複雜的東西。
工運活動高漲的同時,極大地擡升了企業生產成本,削弱了企業競爭力,歐美地區去產業化浪潮正是在這一趨勢下形成的。
世界跨國企業尋求價格窪地重建競爭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逐漸轉向第三世界,全球合理配置資源這是大勢所趨。
90年代崛起的亞洲四小龍,韓棒子,寶島,香港,新加坡正是歐美產業轉移的受益者。
如今
外國投資者都把目光轉向了改革開放的大陸,那裡擁有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擁有廣闊到讓人垂涎三尺的市場,擁有無盡的機會和無限的可能。
通過在大陸運營八英寸晶圓生產廠,張汝鯨總裁深深的感覺到;
內地是全世界最適宜建立工廠的地方,擁有最好的勞動者,最有紀律性的工人,服從性最好,吃苦耐勞,好處多的說不完。
如果有可能,他還是希望將這些工廠搬遷到大陸,將會減少無數的麻煩,節省大量成本。
香港
太平山頂凌霄閣
“嗯……嗯……
不用和工會接觸,它已經不是企業內合法組織,不具備與企業對話資格。
從現在開始,對於資方來說,那些違反合同被開除的工人,沒有福利也沒有任何的現金補償計劃。
對……直接和羣山警察署聯絡……嗯……
我的要求就是按照法律辦事,一切以合同爲準。
被開除的工人拒絕我方給予重新上工機會的,視爲自動放棄,不可能一而在再而三的給機會。
那些自願簽署排除工會條款合同的工人,先集中安排培訓一週,強調工廠管理制度,嚴肅企業紀律。
嗯……嗯……
恢復生產線並不着急,也不差這點兒現金流,生產多少虧多少。
先給我把工人紀律性抓起來,反覆的灌輸紀律觀念,嚴格的企業制度,違反用工合同將受到嚴肅處理直至開除。
……好,你們注意自身安全,把防範預案反覆檢視。
嗯……嗯……
兩條六英寸生產線暫時關閉,……好……
那現在就開二條八英寸晶圓生產線,有多少人做多少事兒,剩下的設備準備安排人員拆除搬遷。
深市大西洋科技園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接收生產線,最少要保留兩條韓棒子本地生產線。
……嗯……爭取保留三條,嗯,畢竟失業工人太多對我們不利,政府壓力也大。
……可以,好的。”
與正在漢城的大西洋公司總裁張汝鯨通話完畢,放下電話,王耀城苦笑着搖搖頭,這些韓棒子真是槓。
在當地政府和警方配合下,大西洋晶科集團採取一手大棒一手黃油的政策,罷工事件至今快一個月了,差不多解決大半。
一些領頭鬧事工人被警方抓捕,還有部分工人陸續屈服草簽了用工合同,這部分大概有5200多人,正在進行安全和管理培訓。
結束培訓之後,可以維持兩條八英寸晶圓生產線正常開工。
僵局時至今日一個多月了,部分工人逐漸散去,或者另找出路,或者另尋工作,或者前往大城市漢城尋找機會。
還有一小半的工人死硬分子,近兩千人之多依然在採取對抗態度,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產生很大影響。
他們在羣山生產基地附近舉行抗議活動,在道路上設置障礙,阻攔進入企業上工的職工,煽動家屬對立情緒製造麻煩,甚至襲擊資方人員。
這已經不是罷工工人,而是製造騷亂的暴徒。
在工廠外面發生的事情,晶科集團沒必要過問了,特意從國內抽調600多名骨幹人員,其中1/3是安全保衛人員,在廠裡招募員工組成護廠隊維持治安。
對於王耀城來說,他關注的焦點並非羣山工廠,而是位於漢城的海力士研究中心。
海力士研究中心人員高達1400多人,其中核心高級研究員300多人,這部分人員有一多半被派往國內深市未來科技園,還有百餘人派往硅谷紅帽公司實驗室。
剩餘人員經過篩選分離,很快完成了整合工作,除了近兩百名底層科技人員辭職之外,最主要的科研力量得到保存,這就是最大的收穫。
海力士研究中心最新的科技產品,將會在第一時間由金陵J1,J2工廠生產,估計在一個月後全面推向市場,淘汰落後的產品。
隨後在半年之內,淮州H1,H2廠也會引入新產品拓展銷路,跳出主流大路貨血拼的格局,用新產品給企業帶來豐厚回報。
根據計劃
羣山工廠兩座八英寸晶圓生產廠將會遷移到深市晶圓生產基地,組成新的S2,S3廠投入生產,這將會在半年之內完成。
海力士八英寸晶圓廠採用韓棒子國特有生產工藝,每家廠擁有18條內存芯片封裝線,比晶科集團同類晶圓廠12條線多出一半來,生產效率高出一頭。
吸收了海力士的獨有科技,晶科集團可以改造自己的生產線,平白多出來一小半產能。
在應用科技領域,韓棒子國還是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海力士科研中心從三星集團挖來一位世界頂級水平專家樸舜真,令科研中心躋身於世界一流水準。
樸舜真團隊帶來先進科研理念的同時,同時創造了許多達到一流水準的獨有專利技術,包括海力士最新研發的兩個拳頭產品,都是這個科研團隊的傑出成果。
一個科研團隊提升整個研究中心水平,這在十多年後是難以想象的,如今卻真實的發生了。
王耀城知道;
整個八九十年代,正是大規模集成電路騰飛時期,一個科研團隊幾個月的努力,加上天才的想法,就可以創造出暢銷全球的經典級CPU微處理器。
根據經典的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增長率,研發的難度以幾何倍數增長。
直觀的看;
單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目,從1971年4004處理器上的2300個,增長到1997年PentiumII處理器上的七百五十萬個,速龍RISC-V微處理器上的九百七十七萬個,26年內增加了4200倍。
按“每兩年翻一番”的預測,26年中應包括13個翻番週期,每經過一個週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數應提高2×N倍。
對於後發者而言,追趕的難度從困難級提升到地獄級,用不了幾年就會提升到史詩級。
在1994年未,速龍公司開始研發核心產權的RISC-V微處理器。
整個開發過程中,動用了多達1770名高水平研究員,組成數十個專題公關研究小組,耗時一年半才研發完成,研究資金高達6.8億美金。
如今,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英特爾在大力開發新一代奔騰3高性能微處理器。
英特爾公司使用了二千人的設計團隊和頂尖半導體技術,來減少 x86 和 RISC-V 的性能差距,尖端研發投入巨大,這是一個強者恆強的競爭領域。
根據最新的科技情報顯示;
英特爾公司科研人員受到簡單流水線 vs 複雜指令性能優勢的啓發,科技攻關重點集中在指令解碼器在運行中將複雜的 x86 指令轉換爲類似 RSIC-V的內部微指令方面。
然後,將 RISC-V 微指令的執行流水線化。
英特爾公司天才的研究人員發現,RISC-V 設計師關於性能分離指令、數據緩存、芯片二級緩存、深度流水線,以及同時獲取和執行多個指令的任何想法,都可以用在 x86 的設計上,可以借鑑發展。
進入90年代後,電子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
以1989年爲歷史分割,16M內存芯片問世以後,一平方釐米的硅片上集成了3500萬個晶體管,真正進入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而先進的八英寸晶圓生產廠,生產製程也從此進入了亞微米VLSI時代。
芯片尺寸持續減小,最小加工尺寸爲1μm以下,硬件的進步持續推進。
韓棒子國,寶島和大陸半導體產業也在急速成長,臺灣的半導體主要以代工廠方式爲主,成功扮演半導體生產基地的角色。
韓棒子國與王氏財團的大陸晶圓生產廠則以自用爲主,世界市場爲輔,全面展開競爭。
當前的典型產品爲速龍一處理器,奔騰1代處理器,採用0.35μm工藝,後進一步降低至0.25μm製程工藝,生產要求急劇提高。
科技促進總是相輔相成,水漲船高的,速龍公司有幸趕上了歷史機遇的末班車,在微處理研發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之所以上市融資,就在於速龍公司需要不斷地投入鉅額資金研發.
這筆科研費用之高,連世界首富王耀城都無力獨自承擔。
僅速龍公司1998年,速龍2項目列支的研發費用計劃,就達到8.6億美金之巨,以後還將連年增長,到了21世紀初,將會突破16億美金的水平,甚至需要更多。
由此可見
在這個世界頂尖研發領域,有多少錢都不夠燒的,必須集社會民衆之力,彙集社會資源共同研發,始終維持世界先進研究水平。
同樣的,九四年建造一座八英寸晶圓生產廠耗資8~9億美金。
到了九八年之後,建造同樣的八英寸晶圓生產廠,因爲生產工藝提升到65~90mm水準,高精密度設備投入資金巨幅增長,建廠資金迅猛增長14~15億美金水準。
十幾年之後,當芯片尺寸縮小到0.1微米水平時,十二英寸晶圓建廠成本將超過百億美金,比建造一座核電站成本還高,投資總額高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