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盧延巡的介紹後,倒是有了個粗略的認識:這是一門大學問!
只是,這門學問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左右呢?這卻是盧延巡所解答不了的。
可聽了王延路的這番話之後,他知道了,原來,國民經濟這門學問,是讓國家如何累積財富而不傷民本的!
聽到這裡,他對這門學問的好奇則是越進了一步。對王延路所說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聽進了心裡。
當然,就如王延路在開頭所說那般,他儘量避免講大道理,所以,還是以實例來講演。
“要講國民經濟,某要先從一個錯誤的認識開始講起!”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有一個固執的觀點:地上能產出的是一定的,一共就這麼多東西,自然是官府的多了,留給民衆的就少了……”
“確實,如果是給定的一塊地,給定你只能種大米,又限定你只能用眼前所用的工具,那這種認識,是有道理的!”
“但是,人是活的!某等爲什麼,要將這些原本就不存在的限制,強加在自己的身上呢?”
“就比如,同樣是種地,某用上好的鐵犁頭,能深翻土地;某能培植綠肥,讓土地肥力增加……這多管齊下之下,這地裡的產出,難道還會是一定嗎?”
“再以鐵作爲例,此前,泉州鐵作每月鐵料不過幾百斤,現在,泉州鐵作每天的鐵料,也要上萬斤了,這產出,還是一定的嗎?”
“所以,國民經濟的,第一要素,是如何提高所產!”
“在一樣的時間內,用一樣的人力,獲得更高的產出!”
衆人齊齊地一陣點頭,招討使在泉州發家,建官莊、興鐵作,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現在,招討使能坐擁數十州,這些辦法,可是最初的基礎!
原來如此!
然而,話卻還沒說完!
“如果說人們的第一個錯誤的認識是地恆產的話,那麼第二個錯誤認識,便是無視了流通的作用!”
“許多人,一聽到商人,便覺得,商者,買低賣高,賺取差價,損人利己!”
“卻不知道,貨品的流通,正是國民經濟中的第二個要素!”
“占城之道,一年三熟,以一人之力,可飽十人之腹!儋州之棉,可代絲、麻,以一人之力可以暖十人之身!”
“占城、儋州各發揮其所長,再各取所需,便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的條件下,還有大量的米糧、棉布供應外地!”
“可若是沒有這商者,你偏偏要佔城人種棉花,卻讓儋州種稻,何益?”
“泉州產鐵,日產萬斤!而他處,求些許鐵器而不可得。爲何不可借商者之手,運至各地售賣?”
“泉州能得售鐵之利、買者能得用鐵之利,商者亦可得差價之利!”
對這一點,衆人聽完,也是引起了一陣的讚許。
在中國的傳統觀點中,士農工商四業,商業是排最末的,便是以爲這個行業對社會沒什麼貢獻。
從這番言辭看來,這種觀點,確實是大錯特錯!
然而,最讓衆人沒想到的,還是王延路說出來的第三種觀點。
不過,這種觀點,他卻還是通過一段話來引出來的:
“大家發了餉金後,餉金到手了,你們會怎麼去安排你們的餉金?”
聽到這個問題,回答可就五花八門了。
有采買米糧衣布的,有攢起來去購置屋舍、田畝的,當然,還有拿回去給老母安排的等等……
聽完大家的回答後,王延路卻道:“你們所有的處置的辦法,其實,都可以歸納爲兩類:消費和儲蓄!”
“消費,就是將賺到的銀錢,去購買自己所需的東西!”
“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是!聽曲喝茶打賞,也是!”
“一言以概之,消費,就是把賺到的銀錢花出去!”
“而儲蓄呢?則恰恰相反,就是把賺到的銀錢儲藏起來!不花出去!”
“那麼,消費和儲蓄,那種方式,更有利於國民經濟呢?”
聽到這個問題,童繼昌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儲蓄!
對童繼昌來說,這是很顯然的道理啊!消費掉了的銀錢,就沒有了,儲蓄起來的銀錢,纔是財富啊!
可王延路給出的答案卻恰恰相反:“對個人來說,儲蓄,可以實現財富的累積。”
“可對國家來說,太多的儲蓄,卻是不利的!”
聽到這個答案,衆人可是齊聲大呼意外。
當然,要詳細地解釋,必須要用到許多貨幣學的只是,王延路也不好在這裡太過展開地講,便簡單地說道:“對整個國家來說,大家都大量地採買貨品,那麼生產貨品的工坊便能更大量地生產……供應這些工坊原料的人也能擴大產能,加緊生產。”
“工坊和原料場的人獲得了更多的財富,這樣又能促進消費……”
“由此進入另一個良性循環!”
這個道理,若是在後世,那便是一句話的事: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可在這個時代,一點經濟學基礎都沒有,便讓人覺得有如聽天數一般。
當然,也有的人聽懂了,對他們來說,這段話,大致地理解爲,這是一個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模型。
但是,更多人,卻不解,這造了又消耗掉,難道不是浪費嗎?
在聽講的衆人中,大多數,都是象童繼昌這樣的,滿是疑惑的。
所以,講演到了這一步,不可避免地,要開始板書公式,羅列數據了。
可不板書公式、羅列數據還好,數學知識一展開,下面瞢圈的人更多了。
看着助力將一塊一塊早就已經做好的題板臺上來,展示給衆人看的時候,便如盧延巡,也只能半懂不懂地努力地追趕。
至於童繼昌,他們在軍中,只普及了基礎的認知和初等的四則運算,而這上面的計算式,比他們在考試中遇到的還要難得多,他們怎麼可能聽得懂?
聽了好一陣之後,他們只能勉強記住這個結論:讓民衆能掙到錢,同時讓民衆願意將錢花出去,是在保證了民衆的溫飽問題之後,經濟能進一步提高的關鍵所在!
童繼昌細細地念了兩次這個結論後,又用筆將這句話寫下來。
可就在此時,他突然聽到,一旁似乎傳出一陣陣異樣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