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以靜制動

回到王府,李恪還沒有坐穩,就見狄知遜和李言聯袂而來,兩人剛跟李恪施禮,就見李淳風和董伯仁、楊師道和許敬宗四人來到了書房。%%(李恪沒有讓三人行禮,大家坐定,李恪便將長安的情況說給了大家聽,六人便陷入了沉思之中。李恪清楚六人正在思考之中,就沒有打擾他們,而是靜靜的等待。

突然,最先開始說話的是李言,他表情很嚴肅,“殿下,既然江南文士集團和山東士族參與其中,那我們關隴士族就更不能坐以待斃,老夫回去磋商以後,必定要上書皇上支持冊立楊妃娘娘爲皇后。”

李言作爲關隴士族在李恪身邊的代言人,思量了片刻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見關隴士族支持,李恪的心裡輕鬆了不少,他沒有告訴大家關於自己和李泰和李承乾交易的內容,就是看緊急時刻關隴士族會會做出什麼決定,現在李言說支持,李恪就覺得楊妃冊立皇后的機率又多了一份,因爲李恪清楚,關隴士族的言行對李世民決定起很大的作用。

“多謝族叔!”李恪拱手道。

“殿下客氣了!”李言淡淡一笑,倒是沒有再說什麼。

第二個說話的確實李淳風,就見他淡淡的說道,“楊妃冊立爲皇后,與國有大利,淳風自然竭盡全力爲殿下出謀劃策!”

李恪很清楚李淳風所謂的出謀劃策是什麼意思,陰陽家的出謀劃策豈能是平常的陰謀論能比擬的?自然是精於天道星象的另一番解釋而已。但在古代,偏偏就是這種學說最爲神秘,也最爲統治者所重視。

“淳風可有妙計?”李恪不禁問道。

“殿下,此策不予外人道也!”李淳風故作神秘的說道。

見李淳風說的這麼高深,李恪倒是也不在過問。

現在,就剩下狄知遜和董伯仁,楊師道及其許敬宗四人沒有說話。相對於李淳風的陰陽學說和李言的世家勢力,狄知遜和楊師道、董伯仁及許敬宗則是真正的謀臣士子,他們纔是給李恪出謀劃策的人。所以,四人的思考的時間也比較長,不像李淳風和李言這麼快就能決斷一切!

半響,狄知遜這才說道,“殿下,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以靜制動!”

狄知遜的話無疑的晴天霹靂,讓衆人茫然了,怎麼在這個時候選擇等待呢?大家都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他,看他怎麼給大家解釋。

狄知遜說出這樣駭人的話,自然有他的想法,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向李恪問道,“殿下,太子李承乾和東王李泰兩人上書皇上冊立楊妃娘娘爲皇后,你覺得皇上會怎麼想?”

“父皇會很吃驚!”李恪毫不猶豫的說道,他很清楚李世民的性格,他清楚李世民瞭解李承乾和李泰的秉性,這兩人同時上書,李世民豈能不吃驚呢?

“殿下,你覺得山東士族和江南文士集團爭吵,他們是真的支持冊立楊妃爲皇后嗎?”。狄知遜繼續問道。

“同懷,你就說出自己的想法吧!”李恪顯得有點焦急,對狄知遜的一問一答方式不是很滿意。

狄知遜微微一笑道,“江南文士集團屬於東王李泰一黨,他們支持冊立楊妃娘娘爲皇后,這點毋庸置疑,但山東士族現在還不屬於任何勢力,即便是跟長孫無忌爲首的太子黨之間的關係曖昧,但也沒有真正的歸順太子李承乾。所以,冊立楊妃爲皇后跟他們沒有任何的利益衝突,可這次他們爲什麼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說話呢?還要跟江南文士集團爭鋒相對,反對太子李承乾和東王李泰的上書呢?其實,他們的舉動很明顯是受人指使,他們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想攪亂政局,讓冊立皇后這件事陷入不斷的爭吵之中,讓皇上產生憤怒而擱置此事!”

李恪很贊同的點頭,書房中的其餘衆人也覺得狄知遜的分析很有道理。

就見狄知遜繼續說道,“所以,對於怎麼這件事情,我們既要支持楊妃娘娘被冊立皇后,還要不將爭吵的事態擴大。”

“那同懷的意思呢?”李恪繼續向狄知遜問道。

“靜觀其變,等待朝廷動向,再瞬間出擊,一擊必殺!”狄知遜冷靜的說道。

“具體該怎麼實施?”李言問道。

“東王李泰和太子上書,爲什麼只是江南文士集團和山東士族在爭吵,其他大臣都沒有表態呢?他們就是在等待皇上的態度,他們不會主動的上書支持或者反對,而是等待皇上的詢問,在沒有得到中樞大臣的意見的情況下,皇上是不會阻止兩方爭吵。而在中樞當中,中書令蕭禹肯定會支持冊立楊妃娘娘爲皇后,王珪屬於東王黨核心人物,即便不支持也不會反對,魏徵肯定會支持,這是微臣對他性格的分析,魏徵決斷多以國事爲重,冊立皇后能夠穩定後宮,他豈能反對?而因爲有公主和駙馬這層關係,房相肯定會支持,即便避嫌的話,他也不會反對,長孫無忌作爲太子黨核心人物,他要是反對,那就表示太子李承乾違約了,在大唐還沒有出兵攻打吐谷渾,北府還有派出精騎的情況下,他是不敢這麼做的。所以,中樞的幾個大臣的意見中,我們佔了很大的優勢。而宗室之中殿下跟任城王李道宗,宗正寺卿李孝恭等關係遲的很好,跟將軍將領也無間隙,他們即便不支持,也不會反對。在這種情況下,綜合勢力我們已經佔了優勢,又何必再去攪亂政局呢?”狄知遜侃侃而談,他的這一番分析充分的體現出了他對朝堂各方勢力之間的揣摩和預判能力。

“那我們在什麼時候該一擊必殺呢?”李恪問道。

“當皇上徵詢完朝中大臣,宗室元老的意見之後,他對有一段時間的思考,會權衡利弊。而我們就在這個時候上書,這時候皇上的思想正處在是左右搖擺之中,我們的上書就會像一擊重拳一樣打破這種平衡。”狄知遜很自負的說道。

長久以來,除了在出使突厥和長安任職的期間,狄知遜有過驚人的表現之外,回到太原做了幷州刺史之後,他就很少給李恪出謀劃策,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處理政務方面。今天,他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話語中透露出無比的自信,這讓李恪和衆人都吃驚不已,開始又重新審視這個善於處理政務才刺史。

“殿下,同懷說的有理,微臣認爲可行!”許敬宗也適合開口說道,“但是,我們不能完全處於被動,也該適當的做出一番行動,這樣才能激勵那些支持者,而不至於招致皇上的惱怒。”

“延族的意思是?”李恪向許敬宗問道。

“我們在長安的力量可以適當發表自己的主張,給大家確立一個方向!”許敬宗意味深長的說道,“這方面你完全可以讓馬周去操作,以他的能力,足以堪當此任,還有,楊妃娘娘也要向皇上表明她自己的立場,那就是堅決不做皇后,而且,理由還要充分。但充分的理由裡面,只能左右而言它,不能說的太過深刻,以便讓皇上產生猶豫之態!”

李恪很清楚,許敬宗向他提出的則是心理戰!只是,他自己也沒有把握讓楊妃既能夠向李世民表明自己艱鉅不做皇后的立場,理由還要充分,還不能說太深刻,說的太多實話。他覺得以楊妃的秉性,她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李恪沉思片刻,還是覺得有必要一試,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情況下,不能放棄任何可行的機會。

書房內的衆人的七嘴八舌,又討論了一些細枝末節,便各自離開了北王府,開始去執行自己的任務。

而李恪也開始陷入了一段時間的焦急的等地中!

第279章 北伐第612章 吐蕃的和親團第481章 李言的處理結果第523章 這代價未免太大了吧第568章 哲羽的兩難境地第503章 高陽的請求第66章 心急如焚第170章 平平淡淡纔是福第546章 敗北的理由的陰謀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432章 大封功臣第85章 渭水相會第468章 入院考試第621章 陰謀的強大第370章 真正的決戰(五)第389章 最後一戰第120章 情第321章 奇兵騎兵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121章 相贈親衛第705章 自白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58章 大唐豪門第380章 背水一戰(六)第392章 就這樣被生擒了!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83章 三百護衛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132章 刀鋒入骨不得不戰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337章 軍人的悲哀第363章 王爺的任務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20章 漢王府第520章 博弈的力量第620章 玩笑開大發了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357章 生者偉大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473章 方天戟對鎦金钂第196章 鬥將第286章 又見雲妹妹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80章 贗品橫行第161章 長安城的基佬基地第24章 名將歸心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682章 遼東危局第37章 組建蹴鞠寺(上)第95章 燈謎緣分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11章 納投名狀,結兄弟義第46章 轟動的結果第636章 老子就想屠城第667章 松贊干布跑路了第425章 婚禮進行時(四)第364章 鷹衛和親衛的對峙第92章 扶持衛王第349章 火攻第647章 青唐城(四)第473章 方天戟對鎦金钂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208章 戰鬥力不到五成的渣第263章 聖心難測否?第210章 又見李泰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425章 婚禮進行時(四)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142章 截殺突厥騎兵第665章 定都匹播城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81章 反思和反擊第670章 回長安,喝老酒第195章 黎明的反擊第634章 我們可以談談第105章 御賜真跡第605章 又是死戰第698章 魔鬼的承諾第688章 將相謀第160章 小強一樣的錢寧第424章 婚禮進行時(三)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385章 又是一場大勝第482章 開學了第398章 皇上對將軍說過的話第279章 北伐第380章 背水一戰(六)第573章 捷報和噩耗第702章 發兵長安城(四)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662章 瑪猛,做人要低調第76章 血戰到底(二)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