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孝便是刀,殺你於無形

李世民現在的心情很沉重,當他在面對大理寺通過徹查呈給自己的奏章時,他的突然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做出迴應,太原的李恪就砍了慕容順的一條手臂送給了李承乾,這使得他處在了被動的位置。要跟要吐谷渾保持現裝?那自己的兒子已經受了傷,皇后爲了這件事情過於擔心而昏迷過去,即便醒來了也是身體很虛弱,這是自己難以容忍的。可要真的爲了此事而跟吐谷渾開戰,作爲大唐的君王,他一百個不贊成不願意。大唐自去年跟突厥一戰,消耗的錢糧無數,新軍損失了七成之多,即便是驍勇善戰的幷州鐵騎也是損失不小。而今想跟吐谷渾打仗,拿什麼打?自己構想中的新軍還爲開始組建和訓練,幷州正在進行兵制改革,就憑朔方那十萬不到的大軍?李世民搖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朔方十多萬大軍,騎兵只佔三成,其餘皆是步兵,想要守城還是可以,想要跟有三十萬控弦之士吐谷渾一戰,卻是難以取勝。

李恪,你究竟在想什麼呢?

李世民對自己這個兒子這才斬殺了慕容順的手臂還將它送回了長安很不滿的作爲很不滿,要是放在平時,他肯定會自己的兒子能夠爲兄受屈挺身而出而大爲高興。但眼前的問題他這麼做,自己倒是出了名,卻將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這是李世民頗爲氣憤。

想到今天的朝議,他的心裡就就覺得更加的憋屈,朝臣們很自然的沒有提到受傷的太子和吐谷渾是事情,但這恰恰觸動這名敏感的君王。特別的長孫無忌所謂,竟然在朝會結束之後匆匆離開前去東宮,這明顯的表達了他對朝會上沒有對太子事件作出處理的不滿。

還是去看看承乾吧!李世民自嘆一聲,信步向東宮而來。

東宮的太子李承乾在長孫無忌的一番疏導之下精神大變,現在的他精神抖擻,根本就沒有之前的頹廢,正在認真的習看《論語》。

李世民來到東宮時,內侍剛要進去稟報李承乾,卻被李世民阻止。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李承乾這幾天的情況怎麼樣?說實在的,李世民覺得這件事情要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未必也不會好受,更何況是李承乾呢?

只是,讓他頗爲驚訝的是,走進李承乾的寢宮,他看到不是頹廢和喪失鬥志的李承乾,而是一個精神抖擻,立志發奮的太子。

李承乾看的認真,沒有注意到已經來到寢宮的李世民,李世民則是上前,來到李承乾的榻前,看到他正在研讀《論語?學而》篇,李世民就這麼靜靜的注視着李承乾,就見李承乾一邊研讀,一邊還在旁邊做筆記。

衆說周知,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仁。仁者,愛人。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鄰居,愛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直至天天下萬事萬物,達到仁者與天下萬物一體的境界。而孔子卻將孝悌作爲仁或者是行仁的根本,可見孔子對其何等重視。孔子認爲,一個人如果能夠孝敬自己的父母兄長,他就不會犯上作亂。因爲犯上作亂的人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也會使其父母兄弟受到牽連,並使自己的家庭蒙羞,玷污了自己祖先宗廟。

所以,《論語?學而》篇主要講的就是仁中之孝道。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人生天地間,最先接觸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理所當然,親情就成爲人最原始,最基本的感情,而孝則是維繫親情最核心的紐帶。一個人在家能孝順自己的父母,就能在社會上尊敬他人,誠實守信,親近仁道,那麼他就可以安身立命,併成就自己的事業。李承乾研讀的就是這麼一段。

李承乾一直沒有發現李世民在自己身邊,而李世民在是靜靜的注視着自己的這個兒子。等到李承乾讀到《論語?學而》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時,他在旁邊提筆寫道:身爲臣子,當以孝侍君,侍父,方爲孝之始也!其身舍,其義舍,其命舍也!

李世民看到這裡,不由的眼中差點流出了盈盈淚水,他很清楚李承乾這句話批註的意思。只是他還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淡淡的說道,“承乾,你很不錯,沒有讓朕失望,在逆境中奮起,不愧是朕的太子!”

李世民的話發自肺腑,真摯感人,李承乾聽在耳中,不覺心中一暖,鼻頭一酸,眼淚控制不住的流出了眼眶。

“兒臣參見父皇!”他說話之際就想起身,卻被李世民制止。

“不用多禮了,你好好養傷吧!”

“多謝父皇!”李承乾哽咽道。

曾幾時,父皇曾這誇過自己呢?好像是很久很久之前,自己還沒有做太子的時候,那時候父皇會時常誇獎自己,可當自己做了太子,他就再也沒有像今天這樣誇獎過自己了!這讓李承乾心中是有喜又酸,喜的是父皇又誇獎自己了,酸楚自己是自己爲了這份誇獎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承乾,你要好好養傷,你墜馬受傷之事,真已經勒令大理寺嚴查,真不會讓你受委屈的!”看到自己兒子眼中的淚水,想到他剛纔那句批註,李世民突然間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憤慨,向李承乾說道。

“父皇,兒臣可否跟你商議一件事情?”李承乾幾經思量,還是說出了這句話。

“說吧!只要是父皇權限之內的,父皇一定會答應你。”李世民慈祥的說道。

大唐施行的三省六部審覈制度使得皇權被限制,皇帝的權利沒有想後世的宋、明清那麼大。很多朝政大事皆有中書舍人起草對策,經過大臣們和皇帝討論,再交給門下審覈,方纔由尚書省施行。所以,李世民纔會有此一說。

“父皇,兒臣身爲太子,理應替父皇分擔國事,分憂解難纔是,怎麼能給你添亂呢?論語所曰,這便不是孝。所以,兒臣之事還請父皇收回成命,無需再查。”李承乾低聲說道,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不敢正視李世民,這讓李世民更加覺得自己確定了這便是李承乾自己心中所想。

“你——”

“父皇,大唐剛經歷突厥之戰,現在還不能跟吐谷渾發生戰爭,兒臣以爲父皇當以國事爲重!”李承乾壯着膽子向李世民勸諫道。

“好——好!好啊!承乾,你終於長大了!”李世民欣喜之餘連說三個好字,他向李承乾道,“這件事情你且不用操心,朕會自行解決,至於你——還是先好好養傷,等傷好了之後便在兩儀殿聽政吧,你也該是到了學政的年齡了!”

“多謝父皇!”李承乾興奮的道。

李世民看到自己兒子興奮之色,內心的愧疚之情消減了很多,他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這是欣慰,也是欣喜!

第129章 華麗的送別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474章 戰鬥吧!騷年第673章 長相守第573章 捷報和噩耗第286章 又見雲妹妹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451章 兩女的相處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468章 入院考試第193章 回家!第18章 冊立太子(二)第287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24章 名將歸心第54章 渭水送別第427章 簡單!簡單!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5章 奇人岑文本第29章 各懷心事第426章 洞房花燭夜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700章 發兵長安(二)第335章 強者的對決(四)第461章 不懼豪門士族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132章 刀鋒入骨不得不戰第450章 孫思邈答應了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665章 定都匹播城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634章 我們可以談談第444章 李淳風,你輸了第276章 細嗅薔薇第548章 你覺得李績敗的蹊蹺嗎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370章 真正的決戰(五)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94章 不敢居後第103章 坐而論軍第344章 李敬玄的選擇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339章 夜襲是怎麼玩的第518章 兩小兒真有福氣第675章 這隻老梟第447章 孫思邈的蹤跡第383章 血染的葬禮第27章 華麗的組合第468章 入院考試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311章 收穫第207章 理想是禽獸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264章 秘密始於開始第164章 黑衣七殺第278章 雲妹妹要來了第641章 不是宿敵第589章 誰在算計誰呢?第21章 初遇馬周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585章 慘戰(二)第39章 朝會風波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37章 組建蹴鞠寺(上)第663章 發現了東吐信使第300章 十萬雄兵第467章 叔舅,咱別這樣第357章 生者偉大第98章 侯君集的決定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95章 燈謎緣分第471章 震撼的三連射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502章 息事寧事第429章 北王的意第590章 亂戰第109章 搶錢搶糧搶女人第501章 留下手臂,你就可以走了第459章 又見鳳翅鎦金钂第500章 死的太快了吧!第494章 能不這麼殘忍嗎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殺一人第647章 青唐城(四)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577章 玩的就是你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481章 李言的處理結果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150章 太宗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