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利看到李恪迎親隊伍一到門口,便急忙上前。
這邊李恪和房玄齡也不慢,隊伍一停下,兩人就跳下馬背,迎上了前來的突利。
“見過北平郡王!”李恪恭敬道,即便突利的李恪的岳父,但李恪是李世民的兒子,突利也不敢要求李恪稱呼自己爲岳父。
“殿下,你到了,雲兒快等不及了呢!”突利向李恪打趣道,又對一旁的房玄齡道,“見過房相!”
“王爺多禮了!”房玄齡客氣的說道。
這個時候,突利又給李恪和房玄齡引薦了懷德郡王阿史那蘇尼,阿史那蘇尼覲見李世民的是跟房玄齡見過一面,兩人不算很陌生,很快見相互見禮,倒是李恪,他對阿史那蘇尼很陌生,在漠北戰場上沒見過這個阿史那部的王族弟子,而阿史那蘇尼也只聞李恪其人,沒見過李恪真身,這一相見,兩人自然相互注視了片刻。
“見過懷德郡王!”李恪倒是先開口說道。
“見過北王殿下!”阿史那蘇尼也開口說道。
突利將阿史那蘇尼引薦完畢,又讓阿姆和扎德勒對李恪和房玄齡見禮,這才迎着李恪和房玄齡兩人進了北平郡王府。而房玄齡所率領的禮部官員就開始佈置迎接事宜,迎親隊伍裡的宮女們則是前去迎接阿史那雲上轎。
李恪是大唐皇子,是大唐的北方之王,他的婚禮不想民間,不需要自己出行去迎接新娘上轎,這些事情自有禮部操辦。他跟突利還有房玄齡等人來到大廳,房玄齡作爲這次大婚的主辦人,他自然不能免俗的宣佈了李世民的詔書,內容自然就是他奉旨迎親的事情,突利恭敬的接了聖旨,讓侍女奉上茶水,既然開始閒聊。
聊天的時候,李恪多半不怎麼說話,只是好奇了注意了一眼阿史那蘇尼,見阿史那蘇尼也在注視自己,兩人四目相對,淡淡的一笑,隨即避開。
突利今天的心情很好,跟房玄齡兩人聊的很熱乎,李恪跟阿史那蘇尼新認識,不是很熟悉,自然也談不上聊天,只能靜靜的聽突利和房玄齡的談話。
阿史那雲的閨房!穿着火紅婚禮服的阿史那雲,正在一臉焦急的等待李恪。
她今天打扮的比昨天還要漂亮,看到鏡子中自己的嬌美的容顏,阿史那雲淡淡一笑,覺得這樣的她才配得上李恪。
侍女們在意房中等待,看到郡主欣賞着自己的容顏,她們出了妒忌之外,就只有欣喜。
突然,一個侍女跑回房間,對阿史那雲說道,“郡主,北王殿下已經到了府上。”
“啊——”即便是阿史那雲,在聽說李恪的迎親隊伍到了北平郡王府上的時候,她也不由的驚呼道。
她的這聲驚呼中高興和激動等情緒充斥其中!也含有一絲的措手不及和嬌羞在裡面。
“那你們就別站着了,趕快幫我看看,看還有什麼地方要收拾一下是!”阿史那雲隨即恢復了鎮定,開口說道。
“是”侍女們應聲。
其實,一切已經準備就緒,阿史那雲這麼說只是自己緊張而已。
侍女們剛幫阿史那雲查看了一下衣服和裝飾,見沒有什麼地方需要重新在整理,她們也就安心了不少。而就在這個時候,迎親隊伍中的宮女們走進了阿史那雲的閨房。
“參見郡主!”宮女們行禮道。
“不用多禮!”阿史那雲淡淡的說道。
宮女們起身,領頭的那個見阿史那雲穿戴整齊,便跟她說了一些注意的事項,等到時間已到,就將紅蓋頭蓋在了阿史那雲的頭上,讓兩名宮女攙扶着輕輕的出了閨房。
王府大廳,李恪和突利、房玄齡等人聊天甚歡。
就在這個時候,就見一個禮部官員進來說一切準備妥當,隨即,一個宮女進來回稟說新娘已經到了前廳。
李恪看了一眼房玄齡,見後者點頭示意,李恪起身走到了前廳。
前廳裡,在宮女的擁簇下一身紅裝,臉部被紅蓋頭蓋住的阿史那雲亭亭玉立。
李恪上前,輕輕的牽住了阿史那雲的手。
這一刻,阿史那雲的身體微微一顫,但瞬間恢復了神態。
只是紅蓋頭遮住了她的面容,看不清她現在臉上的表情。
這時,房玄齡和突利等已經到了前廳,房玄齡一聲令下,前廳到門口的走道上行人夾道而立,靜靜看着李恪牽着阿史那雲的手走出了王府。
出了王府,李恪將阿史那雲交給宮女,由宮女攙扶她上了一定十六擡的大花轎。
李恪回身,向突利告辭,跟房玄齡上馬向大唐祭天祭祖的祭臺去。
突利目送李恪離開,高興的同時又很失落,在這一刻,他的心裡好似被抽空了一樣。不知不覺,他發現自己的眼角流下了一絲青淚。就連他自己也不清楚,這滴淚水的爲阿史那雲跟李恪喜結良緣高興而流呢?還是爲了她離開自己而傷感而流!
突利不讓衆人看見自己的樣子,他輕輕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淚水,吩咐衆人備車,他要去太極殿跟李世民一同等待李恪和阿史那雲祭完天地宗親後再回太極殿行大禮。
李恪的花轎上已經坐上了阿史那雲,雖然是冬天,但花轎四周用的都是紅色的絲綢包裹,即便是因爲紅蓋頭的緣故不清楚喜娘的容顏,但那嬌美的身影還是讓長安百姓驚爲天人。他們爲北王娶到這樣美麗的嬌妻而感到幸福,他們爲自己有這麼漂亮的北王妃而感到自豪。
只是,誰也沒有注意到的是,人羣之中,貂裘大衣之下,一雙溫柔的眸在緊緊的盯着李恪注視良久,又將目光移向了已經遠去的大紅花轎,等到花轎消失在大街的盡頭,這雙眸子中才留下了滾滾熱淚,讓衆人不能察覺的是,貂裘大衣之下卻傳出了一聲哽咽的自語聲,“殿下!——”
李恪的迎親隊穿過長安大街,走上了朱雀大街,沒多時就來到了朱雀門,經過朱雀門進了皇城,又走了一段路,這纔來到了大唐祭天祭祖的天台前。這裡早就被千牛衛嚴格把守,沒有長安大街上那麼熱鬧,可大唐的所以在京大臣已經全部再次等候李恪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