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

“啓稟皇上,因爲糧草和輜重問題還沒有準備妥當,我們還不能調動大軍對突厥頡利開戰,但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是可以的施行的,這樣不但能夠解突厥頡利圍困突利之圍,還能爲大軍的調動爭取時間,是個一舉兩得的辦法。”李靖堅定的說道。

“回皇上,微臣也贊同李尚書的建議,現在我們只能先派一支人數不超過五萬的軍隊北伐,以解困突利之危,而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調集糧草和輜重,等待時機一到就可以跟突厥開戰。”魏徵也出列說道。

“恩!”李世民想了片刻,覺得李靖和魏徵的話很對,又問房玄齡和杜如晦道,“兩位愛卿認爲呢?”

“啓稟皇上,微臣支持李尚書的建議!”房玄齡道。

“臣也贊同李尚書的意見!”杜如晦道。

長孫無忌見房玄齡和杜如晦還有魏徵都支持李靖的建議,再看大唐諸官包括王珪、孫伏伽和戴胄等人都沒有反對,他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定局,便開口支持道,“回皇上,微臣也沒有異議!”

李世民見長孫無忌不反對,心裡安慰了不少,他及怕長孫無忌反對,隨即又向衆臣問道,“那諸位愛卿的意見呢?”

“臣等支持李尚書的意見!”太極殿中的衆臣不是白癡,自然清楚李世民已經同意了,自己何苦在持反對意見呢?再說李靖的建議很正確,現在的大唐要想跟突厥開戰就必須要提前準備糧草和輜重,因此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

“既然大家都贊同,那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李世民將突厥的降表放到玉案上,開口說道,“但北伐之戰是大唐對突厥開戰前最爲重要的一戰,它的勝負關係到大唐對突厥戰爭中軍隊的士氣問題。因此,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不能馬虎大意,而主將的人員也尤爲重要,不能太過草率。”話說道這裡,李世民停頓了一下,但大殿上的衆人心裡開始不由的緊張,因爲議題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北伐主帥的問題關係到他們的貼身利益。只聽李世民繼續說道,“衆位愛卿,我們既然已經確定要北伐,那麼大家也說說這北伐的主帥由誰擔當合適呢?”

李世民的話音一落,大殿上的沉靜被打破,朝堂上發出了議論的聲音,慢慢的議論成了爭吵,一時之間太極殿成了菜市場。作爲皇帝的李世民雖然對早朝吵成這樣頗爲不悅,但見衆臣爲了主帥的問題爭吵激烈,心裡多少有了些安慰,畢竟這樣爭吵的結果可以避免一家之言的出現,根本上來說還是有利於朝政的清明。

突然,聽見有人大聲說道,“稟報皇上,微臣推薦朔方行軍總管李績擔任此次北伐的主帥。”

這句就像一聲驚雷,讓吵鬧的太極殿安靜了下來,而開口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刑部尚書劉政會。劉政會的話一出口,大殿上的羣臣終於明白了太子黨黨魁長孫無忌的意圖,他的目的就是將功勞給李績,同時也給了大家一個情報,那就是李績已經成了太子黨的人。

“皇上,微臣也推薦李績爲北伐的主帥!”說話的人是侍中高士廉,對於高士廉開口支持李績衆人一點都不驚訝,畢竟高士廉身爲長孫無忌的舅舅,可是太子黨絕對的核心人物。

劉政會,高士廉開口說話,支持太子李承乾的朝臣和一些中立派也隨聲附和,大殿中開始了太子黨一家獨大的局面。

“皇上,微臣反對劉尚書和高侍中兩人的舉薦!”然而,就在太子黨行事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展開羣臣末位的一人開口喊道,“皇上,劉尚書和高侍中這兩人的舉薦是是誤國之言啊!”

大殿一片沉靜,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說話的人膽子這麼大,敢說堂堂的門下省侍中和刑部尚書的話的誤國之言。衆人隨着聲音望向說話的人,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說話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御史臺御史馬周。

高士廉和劉政會低頭看了一眼馬周,臉上露出了怒色,只是在大殿上不能出口怒斥,只能怒目不語。而李世民有點欣賞的看了馬週一眼,問道,“愛卿,大殿之上可以暢所欲言,但不能隨便誣陷他人,你給朕說說爲什麼劉尚書和高侍中的話是誤國之言?你要是不說出個道理,朕絕對不會輕饒於你。”

“皇上,突利可汗的牙帳在幽州的北邊,統治突厥草原東部地區,距離朔方數千裡之遠。而朔方行軍道總管李績在朔方已經待了兩年多的時間,對於幽北之地的地形和環境不是很熟悉,試想要讓他從朔方之地到幽州統軍北伐,讓他率領原本就不熟悉的幷州軍攻打對他而言不熟悉地形的幽北草原的頡利,即便他有過硬的軍事能力也不見得能夠取勝。”馬周說道這裡,繼續說道,“而皇上說北伐之戰對大唐和突厥今後的戰爭顯得尤爲重要,因此,臣認爲李績將軍既然沒有絕對的取勝的機會,劉尚書和高始終舉薦他擔任此處的北伐主帥,難道不是在誤國嗎?”

“皇上,臣贊同馬御史的剛纔說的話!”戴胄出列說道,“兩軍交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顯得很重要,而李將軍不熟悉幽州的地形,又率領不熟悉的幷州軍,在地利和人和方面就落了下乘,讓他擔任北伐的主帥似乎不妥。”

“回皇上的話!微臣同意戴少卿的觀點!”大理寺卿孫伏伽出列說道。

馬周的分析,戴胄的誅心之眼,孫伏伽的力挺,讓朝堂上的局面發生了變化,而就是傻子到現在也清楚了他們三人爲什麼會反對李績當北伐的主將,原因就是他們都是漢王李恪的人,他們肯定是支持李恪擔任北伐的主帥。

通過到突厥和談,成功逃脫,幽北草原殲滅頡利血狼衛,成功破獲皇宮下毒案,李恪在大唐朝堂上的聲望很高,馬周、戴胄和孫伏伽三人開始反對李績,朝堂上不少看好李恪的官員也喊出了反對李績的話。

頓時,太極殿兩極分化嚴重,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支持李績的,但也有反對李績的人。

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353章 各方的動靜第167章 鐵案第570章 本王讓你噴血第196章 唐刀文化第573章 捷報和噩耗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115章 六大太保第396章 擴軍計劃第249章 晚上要釣魚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82章 做狼還是做狗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第1章 戒指也瘋狂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114章 一人滅一國第462章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第220章 不詳的預感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272章 我們一起回太原第418章 皇帝和老臣們第335章 強者的對決(四)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173章 我叫七殺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374章 這就是宿命第621章 陰謀的強大第698章 魔鬼的承諾第375章 背水一戰(一)第166章 探監第624章 西北大捷第411章 還有後手第598章 諸將的聚會(三)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246章 各懷心思第379章 背水一戰(五)第108章 突利的心思第286章 又見雲妹妹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523章 這代價未免太大了吧第381章 不已勝利而喜悅第106章 人性本自私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464章 聽到談話了第111章 朝廷的對策第161章 長安城的基佬基地第680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上)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706章 李治和楊妃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5章 奇人岑文本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177章 嚇唬你們滴第135章 彎弓射大雕第454章 火器構想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569章 鬼面騎的血戰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485章 初爲人父第190章 鬼面騎的頹敗第709章 真相的殘忍的第458章 八方名動第540章 三戰三捷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228章 若依的拒絕第94章 蘇定方入主千牛衛第132章 刀鋒入骨不得不戰第163章 驚天!驚天的秘聞啊!第61章 蠢蠢欲動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332章 強者的對決(二)第523章 這代價未免太大了吧第120章 情第59章 羣英匯聚第248章 收網第50章 李世民的誇獎第252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中)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234章 有人在偷聽談話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548章 你覺得李績敗的蹊蹺嗎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634章 我們可以談談第643章 陳其,你想幹什麼第657章 兵臨邏些城第300章 十萬雄兵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600章 祿東讚的陰謀和吐谷渾可汗的想法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677章 父皇你要保重啊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390章 身披白袍的就是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