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想說的是,你看我不反對,可是不要忽悠的童鞋去砍,這樣很不厚道!另外,每天不到三四十張的紅票很蛋疼,書友們紅票要給力啊!
李恪暈暈乎乎的出了甘泉宮的御書房,朦朦朧朧的來到了千秋殿,楊妃看到李恪神情恍惚的的樣子誤以爲他得了什麼病,急忙讓宮女將李恪扶到了榻上,隨即便要吩咐找御醫來給李恪診治。
李恪被宮女們這一攙扶便緩過神來,阻止了楊妃和宮女們的舉動,將大殿內的侍女遣到店外,這纔對楊妃說出了李世民在御書房對自己的任命。楊妃聽完李恪的敘述,臉色不察覺的微微一變瞬間恢復了正常,可是這麼細微的變化還是被細心的李恪看在了眼裡。李恪本以爲楊妃聽到李世民對他的任命會對他說點什麼,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楊妃並沒有說什麼,他只是跟李恪說了一些他以後要注意身體等方面的關切的話語。李恪知道楊妃可能跟自己隱藏了什麼秘密,只是他知道楊妃不會害自己,她這個時候不說可能有她的顧慮,因此便沒有刻意的詢問。
在千秋殿待到中午時分,李恪跟楊妃、李愔、李蓉和李敬幾人用完飯,這纔在三個小傢伙的依依不捨中離開了千秋殿。當他出了皇宮走到朱雀門的時候正好碰見了前來覲見李世民的高麗和扶桑兩國的使者。高麗使者高壽延和李思齊兩人對李恪的態度很恭敬,扶桑使者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同樣對李恪恭敬有加,倒是扶桑公主盛田理惠子看李恪的眼神有些奇怪。李恪不想理會幾人,跟幾人寒暄了幾句便上了停在朱雀門的車架。
回到府中,李恪將消息告訴了漢王府的衆人,大家都很高興,表示要慶賀一番,特別是柴哲威、李宗和尉遲俊三人好久不見李恪甚是想念,如今李恪回到了長安,他們怎麼也不想錯過這個大家相聚的時刻。李恪無奈,只能答應他們的要求,同時他也想將衆人聚在一起聊聊,順便想讓大家幫他分析下李世民今天對他的任命。他總覺得自己小小年紀就手握數十萬大軍的軍權,這背後肯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絕對不是李世民對自己說的那麼簡單。
晚間,漢王府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像馬周、劉仁軌、鄧同達和左翼等都是漢王黨的中堅力量,而除此之外岑文本,褚遂良和孫伏伽等人也相繼來到了漢王府。同時,宮裡傳出高麗和扶桑使者進宮覲見李世民的目的。因此,李恪將衆人召集到聚義殿商議如何看待高麗和扶桑兩國派出的使者的問題。
皇宮裡傳出的消息是高麗使者請求李世民能夠容許高麗向大唐進貢,讓高麗成爲大唐的附庸國,希望大唐能夠跟高麗開通邊關貿易。而扶桑使者的目的是想向大唐派遣學者學習大唐的文化,同時希望李世民能夠容許扶桑從大唐購買一定數量的兵器盔甲和文獻書籍。
李恪將這兩條消息告訴衆人之後,大殿裡的衆人沉默了好久,馬周這纔開口說道,“高麗使者要求皇上想要跟大唐開通邊關貿易,微臣認爲沒什麼不妥,畢竟前朝三徵高麗都以失敗而終之後就下令封鎖了和高麗的邊關貿易,而大唐立國之初延續了前朝的政策,依然對高麗實施封鎖。因此,皇上登基之後高麗能夠抓住皇后誕皇子這個機會派出使者祝賀對大唐示好,趁機跟皇上提出這樣的要求很合常理。”
“恩!”衆人都點頭表示馬周的分析很有道理。
“至於高麗使者請求皇上容許高麗向大唐進貢,希望高麗能夠成爲大唐的附庸國,這點也很好理解。”馬周繼續分析道,“殿下你想想,如果皇上真答應了高麗的要求,跟高麗開通了邊關貿易,那作爲附庸國的他們得到好處多呢?還是作爲一般的領國得到的好處多呢?”
“馬御史的意思說,高麗請求向大唐進貢,做大唐的附庸國就是想跟大唐開通邊關貿易之後得到更多的好處?”鄧同達不解的問道,“可是高麗既然知道皇上會答應開通兩國邊關貿易,那他們爲什麼還要要求進貢,還要做附庸國呢?爲了邊關貿易區區一點的好處,高麗屈尊低頭向大唐進貢附庸,這樣豈不既損失了錢財,又失掉了顏面嗎?”
“定伯有所不知,高麗不同於大唐,他們爲了利益可以什麼都不顧,何況只是一點顏面呢?”李恪笑道,通過馬周的分析,他覺得高麗第一次向大唐派出使者肯定不會有什麼大的動靜,也許是自己想的太多了而已。
“那對於扶桑使者跟父皇的請求,你們大家有什麼意見嗎?”李恪繼續問道。
“扶桑遠離大唐,兩國之間隔着汪洋大海,而他們能夠遠渡重洋出使大唐,可見他們志向不小。而他們仰慕大唐文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前朝的時候就派出過使者,現在又派出使者,既要向大唐派遣學者學習文化,還要向大唐購買文獻書籍,那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派遣的學者回國可以爲他們所用,書籍正好可以填補他們學而不足之處,而他們真正的目的就是想
通過借鑑和學習的方法發展和壯大自己,由此可見扶桑雖是小國可不能小窺啊!”岑文本分析道。
“恩,秘書郎說的不錯,扶桑想學大唐文化這點我們要支持,可是關於購買書籍兵器和盔甲方面我們還需要慎重。”褚遂良贊同道,“現在還不知道皇上有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如果皇上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那對於扶桑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啊!扶桑國君臣能有這樣的心智,當前他們不會有大的作爲,難不保百年之後沒有什麼野心。”
李恪很驚訝,聽到岑文本和褚遂良的分析,他覺得這兩個人簡直就是妖人,能夠通過這麼簡單的一點內容就分析出了日本人的特點和本性,還提出了戒備的觀點。自己要不是有幾千年的文化知識,也不可能知道日本人學習唐文化之後進行了改革和維新,後來到明朝的時候有了倭寇犯邊之事,到了清朝有了日本侵佔膠州灣和東北的事情。而他們通過隻言片語就能大體判斷出往後日本人發生在中國的的事情,確實不簡單。難怪兩個人在今後的仕途中飛黃騰達,做到了宰相職位,成了李世民託孤的顧命大臣,就憑這份敏銳的分析和判斷力,他們能取得那樣的成就當之無愧。
岑文本、褚遂良和馬周都是當世才俊,他們既然得出了的結論,其他人也就沒有發表什麼個人的見解,而這個時候楊恩回稟酒宴已經備好,李恪便將衆人邀請到了前廳。衆人入席,大家跟李恪同桌而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因此都很放得開,特別是李恪的三個兄弟和酒鬼馬周、劉仁軌及左翼幾人更是喝的興起之時還吟出了李恪的那首的僞《滿江紅》,讓大廳裡的氣氛又活躍了不少。
飯後,早已喝醉的李恪的三兄弟和左翼還有必須回宮值勤的劉仁軌跟李恪告辭離開了漢王府。而李恪將岑文本、褚遂良和馬周還有孫伏伽、鄧同達招到了書房,想詢問他們對於今天李世民對自己的任命他們有什麼意見。
李恪、岑文本。褚遂良、馬周和孫伏伽、鄧同達坐定,等侍女奉上茶後退了出去,李恪又吩咐陳其加派人手守在門外不許別人打擾,之後他才說出了自己上午在甘泉宮御書房和李世民的談話。
“殿下,皇上讓你統領河東道河北道兩地的數十萬大軍,難道就沒有過什麼表示?”自從來到漢王府就沒怎麼說過話的孫伏伽第一個開口問道。
“父皇沒有特別吩咐我要做什麼,只是讓我好好的練兵鎮守而已。”李恪回憶了一下自己和李世民在御書房的對話之後回答道。
“殿下,微臣以爲這是皇上對你懲罰後的一種補償?”馬周皺眉道,“按照皇上的這個任命,殿下今後要統領數十萬大軍鎮守邊關,要想回京的話就必須要通過上書兵部或者奏請皇上的批准才能夠容許回京,這樣就限制了殿下在京城的時間。而皇上給你這個任命,可能就是希望你今後少回京城,同樣…..”
馬周的話說到這裡便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李恪知道他後半句話的意思,那就是李世民希望自己少回京城,不要參與到對太子之位的爭奪當中去。
“因此,微臣認爲,這是皇上對殿下放逐邊關後懲罰的一種補償!”馬周見李恪明白了自己沒有說的那半句話,便繼續說道。
馬周的話振聾發聵,讓書房中的衆人一下子難以適應,大家都沉默不語,都在思考是否真的就像馬周所說的那樣,如果真如馬周所說,李世民的杜絕李恪回京參與到對太子之位的爭奪當中去的話,那這樣的封賞對李恪而言不是喜事而是一種打擊。
畢竟,遠離京城的皇子,如果不出現勤王之類的特殊情況,能夠奪到太子之位,坐上龍椅的機會已經變得很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