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理沙前行的數丈,一回頭卻見着蕭後猶自未動,便停下馬來,回頭招呼。
然則蕭後不僅未曾催動馬匹前來,反而朝魔理沙搖了搖頭,便翻身下馬。
魔理沙心下大奇,回頭看了一眼王郎,便撥轉馬頭回轉。待到得蕭後身前,魔理沙尚且未曾開口,蕭後便已經吩咐道:“幼娘,且下馬前來!替姨母更衣!”
魔理沙聞言心下更爲奇怪。今夜衝殺得一陣,雖則衆人將蕭後護在中間,未曾讓其出多少力,然則蕭後鳳服之上卻也濺上了不少血跡。
如此要更衣倒是可以理解,只是爲何選在此時更衣?爲何選擇此地更衣?周圍可全然沒有遮擋!而且看蕭後馬背,也未曾備得替換衣服。
雖則如此,魔理沙還是翻身下馬,湊近蕭後身前,卻又不知如何下手。
蕭後看了看魔理沙猶豫的樣子,便開口道:“幼娘!且替本宮除去鳳服,拔去釵飾。”
以古時而言,不管是皇帝還是皇后,平日裡都是日常服飾,頂多顏色、繡工上有些異常。唯有祭天祭祖乃至朝廷大典之時,按禮制便得皇帝服龍袞,皇后服鳳服。
韓退之有名言“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由此可見龍袞、鳳服又是何等的構造複雜,非一人之力所能穿戴。
今日於殿中,原本想着同天賜帝正是訣別之時,故此蕭後便換上鳳服前來服侍,以示隆重。
如今遼國覆滅在即,天賜帝危在旦夕,百萬民衆正爲宋人所魚肉,此事究其緣由卻全在自己一人。
到得此時,哪怕是絲毫的希望,蕭後又豈敢放棄?
方纔從楊可世口中見識了王葉的才能,如今要救析津府,就唯有求得此人出手,方纔有一絲希望。
既然求人,那就要有求人的樣子,免冠徒跣方見請罪的誠意。
唯有鳳服無法一人卸下,蕭後便請魔理沙前來幫忙。
魔理沙聽得蕭後此語,心中也有了幾分明白。當下便相幫着蕭後除去鳳服,露出裡面的素衣來。
蕭後便又親手除去頭上釵飾,脫去足下鳳履,赤足素衣,束手肅立於道旁。魔理沙自於一旁伺候。
少頃,王葉領着衆人到得近前。
蕭後乃低頭前行數步,拜伏於王葉馬前,俯首開口道:“本宮失德,得才而不能舉,見賢而不能用,遂至大軍盡散,社稷將頃,萬民見屠。今再拜於先生馬前,以爲前罪之恕!”
古時以禮治天下,正如涑水先生於資治通鑑中所言: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羣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後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
一言以蔽之,禮便是用來區分上下等級,最終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社會關係。
等級不同,待遇便不同。例如以刑法殺百姓,普通的砍頭刀就行了。若是所殺之人爲皇族,便得換上專用的砍頭刀(刀身上鑄有皇族標記)。
不同等級之間,交往、處事的也皆有規矩。便以“禮不下庶人”爲例,此語出自禮記,原文是“國君扶式,大夫下之;大夫扶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
翻譯成現在的話語便是“國君與大夫相見,國君行扶式禮,大夫要下車向國君行禮;大夫行扶式禮,士要下車向大夫行禮,這種禮不適用於庶人,因爲庶人本來沒有車可乘,無法“下之”行禮”。
如此可見,即便連上下等級之間相見的行禮方式都有規矩。
如今蕭後雖爲遼人後妃,到底也是后妃,按禮制同趙官家的妻子地位相同。王葉雖爲宋人,雖爲外臣,到底也是臣屬,於蕭後之間猶自有君臣之分。
按禮制自不可受蕭後大禮,於是王葉也只得翻身下馬,朝蕭後一揖到底,算是還禮。
然則蕭後見狀,便將微微側身避禮,意思是不肯受王葉的回禮。
王葉見狀,只得伸手虛扶,卻也不敢當真觸碰到蕭後的身子,這也是禮制,男女之妨。
蕭後卻繼續伏首開口道:“前有幼娘舉薦先生於駕前,本宮只以爲男女之情,未曾上心,此罪之一也。復有重德密信再度舉薦,本宮雖知先生之才,奈何顧惜自己臉面,未肯大用先生。此罪之二也。再有上天數度示警,本宮猶自未覺,罪之三也!待到與先生一面,本宮猶自倨傲恣睢,未肯俯身求賢,此罪之四也!
皆因本宮之過,遂至大軍盡潰,京城失守,又連累得遼國社稷將傾,民衆遭難。
本宮之罪通於天矣!
重罪之人,亦不敢求先生出手相救!帝后失德,亦不敢求先生存遼!
但求先生上體蒼天好生之德,下體萬民屠戮之苦,乃憤然出手,獻絕世之策,行雷霆之擊,拯萬民於刀下,退虎狼於人前。”
王葉聽得此語,遂再度行禮道:“娘娘行此大禮,外臣萬不敢當。且請起身說話!”
蕭後卻不知郭藥師的刺殺已經把王葉給惹毛了,不管自己跪求不跪求,王葉都會出手破了常勝軍。
聽得王葉此語,蕭後只以爲王葉猶自再推脫,又想起自己連累得天賜帝自盡,遼國覆滅,民衆遭屠。便擡起頭來,慘然一笑,決絕道:“先生何其狠心矣!即是如此,本宮連累得天下若此,也無顏苟活,願死於先生馬前。”說完此話,橫轉長刀便欲要自刎。
旁邊魔理沙趕緊湊了過來,止住了蕭後,卻又一邊有意無意的將手臂上的刀傷只在王郎面前晃悠。
果然,王葉見着魔理沙手臂上的鮮血已經將衣袖浸透,便搶前幾步趕了過來,抓起魔理沙的手臂放於眼前仔細察看。
待見得魔理沙並無大恙,王葉這才長吁了一口氣,只臉色已經通紅,乃憤然怒道:“賊子敢耳!幼娘休急,只今夜便讓你報得此仇。且扶得娘娘起身!”
魔理沙見得王葉緊張自己若此,心中頓時涌上一股甜蜜。便趕緊將蕭後扶了起來。
蕭後聽得此語,心下也是大喜,便感激的看了魔理沙一眼。只幼娘福氣若此,便大遼天下,析津府內百萬民衆,尚且比不過幼娘在其情郎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