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指揮帥,帥指揮將,將指揮卒。莫說古代,便是在現代戰爭中,也同樣是如此。
哪怕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他也得依靠下面的將領。
宋朝孱弱,趙洞庭願意給這些將領們鍛鍊的機會。若是戰敗,那也最多是個死,他能來宋朝,這條命等於就是撿的,這些天來,他已然做好心理準備。
其後幾夜,碙州島上衆人都沒有睡得太安穩,似乎,連空氣中都漂浮着濃濃的肅殺氣息。
趙洞庭將己方的戰爭策略反反覆覆的推敲思索,沒再發現什麼遺漏。
他已經竭盡全力。若這樣還是戰敗,那隻能說是天意。
碙州島上百姓早已全部撤走,剩下的文官武將家眷們,全部都聚集在行宮內。
這日夜深,碙州島最高峰處突然有熊熊火焰燃燒起來。
元軍終於來了。
這篝火是瞭望臺的信號。
一時間,蒼涼的號角聲在碙州島的各處響起。
趙洞庭門外的侍衛驚呼:“皇上,篝火燃起來了!”
趙洞庭蹭的從牀上躥起,聽着號角聲,披着衣服便往外面跑去。
李元秀慌忙跟上。
這些天擔心元軍派遣高手偷襲,他都是睡在趙洞庭屋裡。
跑到崖邊。
趙洞庭用望遠鏡一瞧,只見得夜色中密密麻麻的元軍戰船聲勢浩蕩,乘風破浪正向着碙州島涌來。
南宋小朝廷的存亡時刻,到了。
許多人從行宮內跑出來,在崖邊往海上觀望。只是夜色濃濃,沒得望遠鏡,他們卻是瞧不清楚。
趙洞庭兀自站在最前面,臉色凝重,沒有說話。
看元軍戰船,得有數百艘之多,顯然是傾巢來襲。
以前沒見過這樣的場面,趙洞庭只是腦子裡想想,並不覺得有多震撼。現在親眼所見,才發現原來數萬人的軍隊真的能夠讓人心生懼怕。那浩浩蕩蕩的氣勢,便如烏雲滾滾蕩蕩而來。
“黑雲壓城……城欲摧啊……”
趙洞庭握着望遠鏡,盯着元軍的戰船,動也不動。
不多時楊淑妃也過來,心疼自己的兒子,又忙回去接過來大氅給趙洞庭披上。
不到兩刻鐘,元軍戰船就在碙州島沿岸停下。他們的戰船排列有致,顯然訓練有素。
但是他們卻並沒有立刻進攻。
元軍居中帥船甲板上,侍衛林立,正有兩個男子安坐對飲。
左側那人長鬚及胸,濃眉大眼,長相不凡,威嚴極盛。正是元軍主帥張弘範。
和他對坐的那人身材臃腫,臉色白淨,但雙眼中精光隱現,乃是副帥李恆。
大戰在即,兩人卻是從容淡定,有說有笑。
他們兩個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元朝人,是以平常在朝裡的關係也極爲不錯。
元皇帝忽必烈是出名的用人不疑,是以,也不計較派遣這對私下朋友分別爲正副主帥。
對此,元朝廷中有很多外族的將領以及南宋降將,對忽必烈是相當感激涕零的。張弘範、李恆兩人便是。
張弘範擡手指向碙州島,對李恆道:“李恆兄以爲,我們能在多長時間內攻下這碙州島?”
李恆笑道:“南宋小兒皇帝身邊不過區區兩萬軍馬,縱是頑抗,也不能抵擋我軍超過兩日。”
張弘範輕輕哦了聲,饒有興致道:“那我軍該當如何佈置?”
“呵呵。”
李恆端起酒杯,道:“弘範兄這是在考究我啊,想必心中已有良策……圍城必闕?”
說着他也指向碙州島,“宋軍的戰船都在那側,你卻選擇在這側登島,不去將他們最後的希望都給抹殺掉,想來是讓那些宋朝君臣們心中還留下些希望。只待我們發起進攻,他們抵擋不住,必會選擇登船逃逸。到時候,我們依仗海船之快捷,輕易便能追上去,讓宋朝君臣盡皆喪生魚腹。”
“知我者,李恆兄啊……”
張弘範嘖嘖感嘆,舉杯和李恆碰杯,卻是又道:“不過,我可不打算給他們登船的機會。”
“哦?”
李恆微微詫異。
張弘範饒有得意道:“我軍水陸兩路,只需登島將士在南宋君臣逃亡時牽制住他們的尾巴,戰船再從這裡迂迴過去,兩面夾擊。李恆兄以爲,宋軍還會有登船的可能性嗎?”
李恆拱手,“弘範兄神機妙算,李恆自愧不如啊……”
兩人就這般邊飲酒邊談軍事,竟好似全然不將南宋的軍隊放在心上。
南宋軍隊極怕元軍的同時,這也導致元朝上下對南宋軍隊的蔑視。
直到天矇矇亮,元軍都還沒有進攻。張弘範、李恆這兩個主帥,更是回船艙睡覺去了。
崖畔,仍是站滿南宋朝廷的大臣、貴族們。
元軍旗幟,在朦朧的晨光中飄搖。
趙洞庭也還沒有回去歇息。
見得天色都已經亮起來,元軍還不進攻,張世傑在旁邊問道:“皇上,元軍這是何意?”
他其實心裡還是有幾分推測的,故意這麼問,也是有些考究考究趙洞庭的意思。
趙洞庭輕輕笑道:“以逸待勞,想要威懾我軍,讓我軍將士無法休息而已。等到我們的將士疲乏,他們再行進攻,到時候事半功倍。”
張世傑聽得這話,心裡不住讚歎皇上真是天資聰穎。
而後,他卻又道:“那我軍該當如何處置?”
趙洞庭發覺張世傑是在試探自己,笑問道:“張大人以爲該如何處置?”
張世傑微微愕然,沒想到皇上會反問自己,但他到底是南宋名將,心中早有主意,道:“元軍以逸待勞,我軍自然是該靜觀其變。只是……皇上,您覺得元軍會何時進攻?”
這個問題,連他自己也的確拿捏不準。
趙洞庭放下望遠鏡,道:“走罷,回去歇息,讓將士們也都歇息。他們願意何時進攻,就何時進攻。”
“啊?”
張世傑傻眼,“那元軍攻來怎麼辦?”
趙洞庭指指這碙州大地,道:“這裡到處都被我們埋着雷,朕不怕他們來,就怕他們不來。”
碙州島到處都埋着雷,哪怕宋朝將士呆在行宮不動,元軍想要攻上山也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個時代可沒有探雷器,元軍也不會排雷,趙洞庭心裡有這個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