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洞庭知曉配備火器的宋軍現在有多麼強大,縱是元軍可能有十餘萬軍卒追擊到繡江,他也並不擔心。
此役勝了,南宋就真正有立足之地,不用再蜷縮在那區區的雷州了。
穿越到這個年代接近四年時間,他彈盡竭慮,如今終於是看到江南宋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希望。
這種成就感讓得他心潮澎湃,但是不足爲外人道。
大軍到宋碧濤軍營外。元軍還正在集結,沒有離開營地。
趙洞庭突然率軍來攻,這無疑出乎宋碧濤的意料。畢竟前幾天,趙洞庭都沒有分兵來打他。
此時正是雙方決戰的時候,誰又能想這個時候趙洞庭會分兵來打他呢?
宋碧濤料不到趙洞庭會這個時候出兵,等到斥候傳報宋軍來襲,想撤,已然是來不及了。
他此時的心情無疑是極爲複雜的。
雙方決戰,楊帆竟然都沒有調撥他離開的意思。這已擺明是想將他牢牢釘在這個死地。
可是,他宋碧濤又能夠怎麼樣呢?
私自率軍回去,這也只會給楊帆以口實。他出行前立下軍令狀,回去,只有被斬頭的份。
看着宋軍緩緩行來,宋碧濤立在軍前,心裡喃喃:“沒想到這輩子竟是被小人所害,也罷……男兒馬革裹屍還,我這輩子,問心無愧。”
他的臉色逐漸沉穩下來。
但是他旁邊的元將、軍卒們卻是個個惶恐。
在月色下,宋軍軍伍看不到盡頭。這怎麼可能是他們區區不到兩千人可以抵擋得住的?
可撤,也撤不掉。
副先鋒大將鄧葉舟看向宋碧濤,道:“宋將軍,宋軍勢大,若不如咱們……”
“你是說投降麼?”
宋碧濤偏頭看向鄧葉舟,神色沒有什麼變化,“可我兩都是叛將,你覺得皇上能夠接納我們麼?”
鄧葉舟以前同樣是宋將,也是個倒黴蛋。不知道怎麼惹到楊帆,也被楊帆派到這裡來。
聽到宋碧濤的話,他的眼神頓時晦暗起來。
是啊,他們已經是降元將領,宋朝新帝還會願意接納他們麼?
宋碧濤忽然又喃喃嘆氣,“元軍無能啊……”
他雖然沒有接到任何軍令,始終呆在軍營中沒有出去,但對於眼下的局勢卻還是有些瞭解。有斥候探到繡江鎮的情況,知道蒙託攻繡江鎮而後敗退的事。
眼下宋軍忽然來攻,這已經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若非宋軍脫困,繡江鎮內不可能會派遣這麼多軍卒前來進攻他們。
宋元之戰看來遠遠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這是宋碧濤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他看過太多的城池破敗,看過太多的百姓慘遭屠戮,心中只想戰事快些休止。這種心態讓得他上回攻繡江鎮時,明明知道眼前就是宋朝新君,卻還是義無反顧地發起衝擊。宋朝滅了,天下就能安定了,百姓們也不用再流離失所了。
可誰能想到,宋軍在佔據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能絕地還生呢?
歸根結底論起來,倒是明珠公主爲宋軍創造了機會。
她被擒後,元軍不敢輕舉妄動的那幾天,柳弘屹、趙與珞兩人得以率軍趕到繡江鎮,才讓宋軍得以險死還生。如果不是她被擒住,元軍當即就向宋軍發起進攻,沒有熱氣球的幫助,宋軍那數十個師部很難有幸存之理。
到得離元軍軍陣數百米處,趙洞庭勒馬。
後頭士卒緩緩停住。
隔着這麼遠的距離,雙方都只能看到對方火把,連旗幟都看不清楚。
趙洞庭運轉內氣,大聲喊道:“宋將軍出來一敘!”
喊罷,他對着旁邊樂無償和洪無天兩人點點頭,率先馳馬向前而去。
樂無償、洪無天兩人緊緊跟着,後頭十餘士卒持着火把跟上。柳弘屹率大軍立在原地。
宋碧濤聽到趙洞庭的喊聲,微微怔住。
他聽得出來趙洞庭的聲音,沒想到宋帝竟然會親至,而且沒有立刻發起衝擊。
旁邊鄧葉舟則是猛地露出喜色來,低聲道:“宋將軍,看來皇上並非是想覆滅你我於此。”
宋碧濤卻道:“可我並不想再投宋。鄧將軍,你說,這戰事何時才能休止啊?”
鄧葉舟有些愕然,而後道:“活着,興許可以看到戰事休止的那天,但死了,就什麼都看不到了。宋將軍你爲天下蒼生而戰,這點讓在下很是佩服。可是你可曾想過,宋元之戰,並非會因你我投向何方而有什麼改變,我們兩人,又能有多少力量呢?若是皇上真是有意招降於你,你起碼能夠保下我們麾下這將近兩千的士卒性命,不是麼?”
宋碧濤動容。
雖然鄧葉舟這番話說得極爲直白,但卻是說到他的心坎裡,對他造成極大震動。
是啊,他雖有解救蒼生之心,可有那種能耐麼?
若是死戰,這兩千士卒不知道得死去多少。他沒法救天下蒼生,可現在投降,還能讓這兩千士卒活命。
宋碧濤不再說話,緩緩驅馬向前而去。沒有讓隨從跟隨,驅馬在月色下獨行。
很快,他和趙洞庭會面,相距不過區區數米。
趙洞庭眼中有着笑意,道:“宋將軍,咱們又見面了。”
宋碧濤道:“敢問皇上,被圍的數萬軍卒是否已經脫困?”
趙洞庭微愣,道:“已經脫困,此役,朕有九分把握能勝。”
宋碧濤嘆息無語。
他心中是真的希望元軍能勝,好讓天下太平。這,無疑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
但他這副模樣落在趙洞庭眼中,卻讓得趙洞庭對他更是佩服起來。
這個年代或是爲宋,或是爲元,或是爲功名利祿,有多少將軍真正是爲百姓而戰的?
宋碧濤當然不算是什麼名將,但是他的這種胸懷,便是死忠於大宋的文天祥,也不能比。
趙洞庭嘴角都勾出笑容來,又道:“此役元軍大敗,我朝可盡得廣西於手,再兵發廣東、夔州、湖南、湖北都是必然之事。不知宋將軍是否願意迴歸大宋,繼續爲我大宋戌疆衛土,保我宋朝百姓之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