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 1295.渤泥文萊

“還未請教你的名諱?”

輕輕頷首後,趙洞庭對着縣令說道。

這讓得縣令露出些許慌張之色來,連忙行禮道:“上差折煞下官了。下官姓李,名繁榮。”

“嗯……”

趙洞庭輕輕點頭,“這個名字不錯。”

他自己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只這老氣橫秋的表情落在李繁榮的眼中,自是頗爲驚訝。

看起來,他倒像是眼前這位年輕上差的晚輩似的。只因趙洞庭身份莫測,是以他自也不會說什麼。

只又問道:“還未請問上差尊姓大名?”

“呵呵。”

趙洞庭輕笑道:“我的名諱你便不必相問了,日後,你自會知道的。”

他算是將李繁榮這個名字給記在心裡了。

這樣有責任心的官員,留在這岑溪擔任個區區縣令,着實有些屈才。

因前方的援救也不需得趙洞庭去插手,其後他便在這和李繁榮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起來。

通過交談,自是對李繁榮的瞭解更深。

原來這李繁榮還是進士出身,且就是兩年前高中的。

這般年紀,實是大齡考生了。

趙洞庭都是些微詫異,“本差觀李縣令行事果斷,有且謀略,怎的到這般年紀才得以高中?”

李繁榮聞言不禁是露出汗顏之色來,有些訕訕道:“不怕上差笑話,下官……下官實是對聖人之學沒有太大的天賦。寒窗苦讀二十餘載都始終未能通過院試。所幸聖上他老人家改革科舉,以專科學術教育、治學、納才,下官連忙轉修專科學識,這才僥倖通過殿試,得以高中。”

趙洞庭有些哭笑不得。

李繁榮這聲聖上他老人家,實在是讓他心裡頗有些古怪。

不過倒也驚喜。

李繁榮能夠在短短時間內就對專業頗有所成,得以高中,說明他在這方面還是有些學識的。

而他所修的專業,正是趙洞庭模仿後世公務員招考所設的治政科。

不得不說,李繁榮這樣的人生下來就該是當官的。

甚至,閒談中他的有些見地,讓趙洞庭眼中都有頗爲發亮的感覺。

論大宋的整體發展佈局,李繁榮自是遠遠不能和趙洞庭相提並論。但在關於小地方的治理上,趙洞庭卻未必見得會比李繁榮更厲害。

大概術業有專攻便是如此。

雖各科教材都是趙洞庭編造出來,但其中有許多東西,其實連他也未曾真正消化,不如李繁榮這些沉浸在裡面的人。

如此,趙洞庭竟是在這煤山下面呆了足足數日時間。

白天和守軍將士還有縣衙小吏們同吃,晚上,則是睡在帳篷裡。

只樂嬋、樂舞等女都被趙洞庭安排武鼎堂供奉送回到岑溪縣城內去。

因知道趙洞庭是不放心煤山上的事,諸女也都體諒,也沒有誰有要催促他離開的意思。

而這數日過去,救援工作也是差不多了。

幾條山道都已經被疏通,那些塌方的地方也被挖空不少。

但正如趙洞庭所料那般,這回的救援工作結果已不僅僅能說是不容樂觀,而是收效甚微。

據負責煤山事宜的府衙官吏統計,被掩埋在煤山上的工人有足足一千零六十四人。而生還者,竟是不過四百九十七人。

也既是說,永遠沉眠在這煤山之上的人有足足將近六百個。

雖這個數目較之沙場上動輒數萬、上十萬的傷亡,總顯得有那麼些不值一提。但這,卻是因爲事故而造成的傷亡。

也幸好好趙洞庭、李繁榮等人補救措施做得及時,那些有家人死在煤礦上的人家都得到頗爲豐厚的體恤,又見得官府的確已經是爲這事付出最大的努力,甚至有將士接連兩三夜不眠不休,是以這纔沒有人鬧事。不然產生的後果可能會無法想象。

隨着新型教育的逐漸普及,大宋的百姓們如今也不再如以前那般盲從了。他們逐漸開始有了人權意識。

看着許多人哀傷至極,久久不願離去,趙洞庭心中也不是滋味。

但卻也明白,到這個時候,已經很難再有生還者了。

岑溪縣內守軍和匆匆趕來的各縣援軍很長時間沒有再帶着生還者下來,救援工作雖仍在繼續,但其實只是在安撫那些百姓而已。

趙洞庭心知自己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用處,終是帶着君天放、樂無償等衆武鼎堂高手離開。

李繁榮等官員要送他們回城,都被拒絕。

路上,趙洞庭、君天放等人臉色都是有些凝重。

他們臉上也都是有着些許疲憊之色。

這數天來,就數他們救下的生還者最多。

樂無償喃喃嘆道:“只希望大宋其餘各地的礦山上莫要發生這樣的事情纔好……”

洪無天忽的仰頭看向天空,“天災面前,縱是我等,也顯得太過渺小啊……”

這回的救援工作,讓他們深深領會到什麼叫做無奈,什麼叫做力有未逮。

縱是以他們的修爲,也只是無力迴天。

趙洞庭聞言也是輕輕搖頭,眼神變得凝重起來。

回到岑溪縣後,他們到客棧內找到諸女。

趙洞庭的心情自然仍是不好,但看着諸女擔憂模樣,卻也是強顏歡笑,問道:“咱們接下來去哪裡?”

樂嬋只問:“煤山那怎麼樣了?”

趙洞庭道:“能救的都救下來了,已兩日沒有再找到生還者,死了足足將近六百人啊……”

“這麼多……”

衆女都是低呼,眼中露出不忍之色來。

然後樂舞咬着脣道:“那我們回皇宮去吧!”

衆女輕輕點頭。

趙洞庭強顏笑道:“你們不是想去雷州看看麼?”

樂舞故意道:“我們這幾日在岑溪玩也玩盡興了,不必要再去雷州了。”

衆女又是連連點頭。

趙洞庭心中感動。

他當然知道衆女這都是在爲他着想。

雖岑溪發生這樣的塌方未必會在皇城引起太大動靜,但他確實能趕回長沙最好。

大宋各地都有煤礦,如今岑溪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就需得讓各地府衙都做提防,免得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原本趙洞庭的想法是傳信回長沙,讓陸秀夫等人安排此事,但如今能親自回長沙,那當然最好。

就在這日,趙洞庭在岑溪縣內找到軍情處駐點,傳密信回往長沙,然後便也就帶着衆人動身往長沙城去。

南海地域。

渤泥王國沿海。

渤泥王國坐落的海島頗大,較之麻逸還要大上不少。只其島上卻有兩個國家,渤泥和大佛。

其中渤泥和麻逸向來親近。

而大佛則是海島上的原勢力,其國力雖是尋常,但百姓們凝聚力卻是極強。這些年來,和渤泥之間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如渤泥這樣的王國尚且還會與外國通商,這大佛國,卻是鮮少有人出海,充滿着神秘色彩。

陳吊眼率着天殺軍和麻納西加納等人在渤泥文萊城靠岸。

文萊城便如同麻逸的美岸城那般,是渤泥王國境內頗爲繁華的港口城市。

只是當陳吊眼率着天殺軍到文萊城外時,這座凝聚着這個年代無數工匠心血的城池已經是滿目瘡痍。

麻納西加納等人剛剛到城前,看到尚且留有不少斑駁痕跡的城牆,便已是微微變色起來。

在城牆上,不僅僅有被巨石擊打出來的大洞,還有許多血跡、刀槍劃痕等等。

城牆下,散落着石頭、兵刃、旗幟、屍體……

還有火焰焚燒過的痕跡。

空氣中都好似還遺留着血腥味和燒焦味。

這座城,顯得是那般的死寂。

麻納西加納等人在經過最初的愣神以後,臉色霎時間變得慘白,踉踉蹌蹌向着城內跑去。

第1388章 1064.桑哥疑慮第2176章 1852.召回皇城第888章 祈福無果第2287章 1963.終是答應第1313章 989.出城決戰(下)第222章 理念之爭第1828章 1504.連下三鎮第623章 趙大請命第910章 勝過嶽月第1794章 1470.年關突破第951章 風雨欲來第1812章 1488.五使齊聚第1000章 血雨淚歌第1107章 太平寨歿(2)第2642章 2318.趙如有喜歡的人了1019.福建節度第795章 打尖兒麼(2)第2689章 2365.山河閣第780章 鬥北威風第139章 炮響瓊州(上)(1)第171章 平南之戰(下)第766章 財要露白第812章 永睦之戰(下)(2)第1745章 1421.再見司空第1817章 1493.又添一人第230章 洞庭醒轉(1)第1555章 1231.四將會面第2113章 1789.接連出營第983章 攻破秀山(上)第2314章 1990.秒殺真武第2483章 2159.戰孔元洲(上)第1306章 戰火漫北疆(上)(2)第152章 八風不動(2)第1581章 1257.寒流天災第91章 分田制度第1568章 1244.答應撤軍第2270章 1946.無奈之舉第2165章 1841.文起探話第785章 黃綢血書第2318章 1994.出宮抓捕第1162章 接連破城(2)第1779章 1455.喪心病狂第1240章 君臨小雪(1)第1773章 1449.旨到倭國第1237章 監察大獄第447章 廣西決戰(十三)(1)第1267章 突圍作戰(2)第523章 權之妙處第134章 人間地獄第278章 一席紅影(2)第2305章 1981.到了襄陽第958章 恩城將戰第2562章 2238.枕簟之心第1687章 1363.一舞傾君第794章 打尖兒麼(1)第375章 大戲上演(七)第1486章 1162.潼川府戰(下)第1287章 理軍投降第20章 饒楊儀洞(2)第1128章 稍觸即退(2)第408章 嶽月受創(2)第1270章 虛空七劍第12章 猛將嶽鵬第16章 靈魂之說第2623章 2299.隔代親第2075章 1751.情報之傲第1325章 1001.成功埋伏第1775章 1451.廣西生亂第554章 青蚨青瓷第2704章 2380.一致反對第1315章 991.俘耶律鑄第861章 破軍高手第2160章 1836.危機解除第2188章 1864.蘇府慘案第1328章 1004.洞庭離軍第472章 燎原之火(2)第2329章 2005.有力證據第2321章 1997.王妃送信第262章 虎將張珏第2439章 2115.發出請柬第1959章 1635.全線後撤第1192章 猛虎神雷(2)第800章 刀王西狂第956章 婦唱夫隨(1)第2691章 2367.名單初定第1506章 1182.天意難測第704章 元皇震怒(2)第1888章 1564.京兆苦戰第2412章 2088.心念神往第2034章 1710.永享榮華第2121章 1797.埋頭趕路第165章 冒死出城(2)第2616章 2292.兩件大事第1300章 戰事升級(中)第593章 龍虎大劫(上)(1)第288章 設暗影殿第2398章 2074.草原雄鷹第755章 舞劍舞袖(1)第2333章 2009.北方強人1155.節前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