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種田初體驗

大風搖撼着山林,發出低低的不絕於耳的咆哮。

與本週早些時候的西北風不同,這陣風是從南邊刮來的,風向的轉變使氣溫回暖了,溫度可能在零度左右,水面上的冰堪堪有融化的跡象,但已經足夠暖和,穿着厚實的毛皮大衣在室外待上數個小時不成問題。

凍得人筋骨生疼的嚴寒已經過去,溫煦的空氣令衆人的身體十分受用,孩子們的臉蛋泛出寧靜滿足的紅光。

不必計算時日,人們也能感受到這裡的冷天要比曾經的家園短暫許多,這令習慣了漫長寒冬的族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炎熱的暖天即將到來。

沉寂了一個冷天的山林終於煥發出些許生機,樹木在末梢儲存了食物,預備春天發芽,成羣結隊飛過的鳥兒似乎在爲它們逃過寒冷的死亡而狂歡。

偶蹄類動物的蹄印逐漸多起來,它們在樹林裡搜尋食物,將灌木上新長出來的幼嫩組織攔腰掐斷,吞入瘤胃裡。

之後的一週,天氣變得越來越暖和,正午的暖意使屋檐不斷滴下水滴,到了夜裡又凍結成垂冰,在隨後一天比一天溫暖的日子裡,逐漸形成長長的錐形冰柱,最後終於脫落。

水鏡湖和小南河從更深更冷的冬眠中緩緩醒來,衝去冰凍的外殼,釋放出豐沛的洪流。

和河水一樣受到嚴寒禁錮的人們涌出了竹屋,儘管天氣只是相對暖和了一些,他們還是將受拘束的室內生活轉換成了精力充沛的戶外活動,任何可以外出的藉口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但戶外活動很快又被接連不斷的陣雨限制。

密集的雨水時而猛烈,時而停息,向大地發動了一場持續整整一週的進攻。

入冬前的最後一場雨打落了所有枯葉,開春時的第一場雨催生出片片新綠。

春季的第一批野花嗅到空氣中的這種變化,迫不及待地從落葉堆下面往外擠;苔蘚蔥翠欲滴,在早春的氣息裡歡騰雀躍,朝貴如油的雨水拱起身子,呈現出飽滿的綠色。

冰消雪融已經令水流變得湍急,連綿的雨勢更擡高了水鏡湖的水位,大量的湖水沖刷過山丘和裸岩,一些在秋冬季乾涸的河道再次注滿充沛的水流。

這些季節性河流像血管一般流向這塊廣闊的C形盆地,將散落在各處的孤立的堰塘、水溝和沼澤連接起來,爲其注入新的活力。

同時帶來的還有魚。

非常多的魚!

在冰下熬過了一個沉悶的冬天,魚兒都憋壞了,爭相躍出水面透口氣。

這些新生的河流都是季節性河流,徑流短、集水面小、水又淺,捉魚不要太容易!

雖然已經遷徙到新的家園,衆人卻沒有忘記舊習俗。

各部落的酋長命人取來將融未融的冰雪,燒化燒熱,爲去年新生的嬰孩洗去污穢,在“族譜”上打上屬於他們的繩結。

張天和林鬱也舒舒服服地洗了個熱水澡,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春。

張天向所有人宣告:“春天來了!”

以前在東北的時候,由於春、秋兩季過於短暫,且特徵不明顯,因此在族人的認知裡,一年似乎只有夏、冬兩個季節。

這一認知在去年秋季時就已被打破,族人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季的存在,它沒有暖天那麼熱,也遠比冷天溫暖,而且持續的時間足夠長。

天空祭司說,那是秋季。樹葉變黃的那一刻,是秋天的伊始,樹葉落完之時,就是秋天結束的時候。

而現在,他們又知曉了另一個季節的名稱:春季!

張天說:“冰雪消融的那一刻,是春天的伊始,當森林裡響起蟬鳴,就是春天結束的時候!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今天是開春的第一天,是值得慶祝的日子!值得慶祝的日子稱作節日,今天便是春節!”

族人們原本就有慶祝春天的習慣,不過主要是爲了慶祝部落裡的新生兒順利度過漫長的寒冬,年滿週歲。

天空祭司爲古老的習俗賦予了新的意義!

繼祭祀日之後,他們又有了第二個節日:春節!

衆人歡呼不止,孩子們興奮大叫,他們知道,今天又有好東西可以吃了!

何以過節?唯有美食!

獵人們全副武裝,帶上狼羣,久違地去山中捕獵在樹林裡亂竄的偶蹄類動物;女人們攔河捕魚,一籮筐接一籮筐的魚被打撈上岸。

當然還少不了竹鼠,一個冬天過去,已經有二十來對竹鼠夫婦產了崽,共產下六十多隻健康的幼鼠。幼鼠先交由它們的生母哺育,等長大一些,再把所有幼鼠集中到一起羣養,從小培養感情。

那些消極怠工、逃避繁衍任務的竹鼠則被單獨拎出來,等待它們的是火刑。

林鬱帶女人們去山林裡採集各種各樣的新芽、嫩枝、鱗莖、塊根和花朵。

春生的野花利用樹木的惰性,在樹冠劫走陽光之前,爭先恐後地生長繁衍,這些在春寒料峭中綻開的花朵,是靠着去年儲存的養分來供應能量。只有當葉片長出後,光合作用才能給這些短命植物的資產債務單帶來進賬。

三葉草、蕁麻、香根草、蒲公英和野生萵苣的新生綠葉是常見的素食,百合的鱗莖、香蒲的嫩枝和燈芯草莖備受族人喜愛,還有甘甜可口、清熱祛毒的甘草,經過結冰和解凍後變得柔軟甜美的越橘……全部被採了回來。

主食自然是穀物。

林鬱的試驗田剛收穫了第三批穀物,選取一部分留作種子,其餘的拿來食用。

第三次收穫畝產下降明顯,即便有肥料補充,在經過高強度的開發之後,土地的肥力仍然不可避免地有所消耗。

她打算休耕半年,這期間另開一塊試驗田,這次不使用青石的力量,和族人同耕同種,任其自然生長。

選種育種不能只看產量,還要研究其抗病、抗蟲害、抗倒伏的特性,這些特性在快速生長的過程中無法體現,這是用青石作弊的弊端之一。

食物飄香,男人們的粗嗓門、女人們的載歌載舞、孩子們的笛聲和時不時響起的狼叫交織錯雜在一塊兒,到處洋溢着節慶的氣氛。

經歷了一個疲憊、憋悶、怠惰的冬天,需要有這樣一次盡情的釋放來振奮人心。

可惜少了一樣好東西:酒。不然還能再嗨個好幾倍!

過完節,就該好好工作了。

初春時節,春寒料峭,還不到耕種的時候。

今年無疑是壓力最大的一年,家裡沒有餘糧,一切從零開始,族人不僅要務農,還要通過狩獵採集來獲取食物,任務重,事情多,對體力和意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好在此地資源豐富,靠着湖裡的魚獲和養殖的竹鼠,可以省下不少力氣。林鬱秋天燒荒的土地張天用腳大致丈量過,除去預留給營地的土地,剩下的就算沒有一千畝,少說也有七八百畝。

部落一共四百人,若是精耕細作,一起上陣也種不了這麼多,何況其中還有不少小孩。

青壯男女加一起差不多有250個人,按250人算,考慮到還要狩獵採集,不能全職種地,撐死了每人種兩畝地,一共可種五百畝地,按畝產一百斤算,一年可收穫五萬斤糧,勉強能夠滿足所有人一年的主食需求。

不夠也沒關係,還可以通過狩獵採集補足,可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狩獵採集都不會完全被取代。

在種田之前,先要修渠引水。

經過一番春潮帶雨,盆地裡的水系增加了一倍不止,如今取水要比冬天容易多了。

但這些河流有很強的季節性,在汛期多雨季節有水可用,其他時候河牀都是乾的,很不穩定。

因爲總的耕地面積不算太大,張天的想法是從小南河簡單挖條溝渠過來,小南河的水流量大,即便在枯水期也有充沛的徑流,是理想的水源。

總共得有三四公里的距離,比起後世的漳水十二渠、鄭國渠、靈渠等著名水利工程,這點工程量實在不算什麼,當然,考慮到如今的生產力,也不算短了。

張天囑咐男人們多弄些食物回來,一天至少要弄夠兩天的量,這樣就能騰出時間幹工程。

男人們走後,他帶着孩子們開挖,小孩就該從小幹體力活,才能長得高長得壯。

他揮動工兵鏟,以營地爲起點挖向小南河。

挖差不多一米寬,一米深就足夠了,以後有需求再擴寬或者增加支流。

孩子們終究體弱,忙活一天就挖了不到兩百米,挖斷好幾把石耜不說,還給張天累得夠嗆。他感覺自己起碼挖了七八立方米的土!

好在男人們超額完成任務,一天集齊三天的食物。接下來的兩天,衆人別的事不幹,只擼起袖子拼命挖土,兩天莽了得有一公里,三分之一的路段被打通。

九天後的下午,溝渠終於挖抵河邊,男人們拄着工具呼呼大喘氣,目光灼灼地看着天空祭司。

張天揮起鏟子,將最後一層土層捅破。

白花花的水流瞬間涌入溝渠,朝着營地的方向奔騰而去。

衆人的目光追隨着水流,心底涌起無盡的成就感!

沿着溝渠慢悠悠回到營地,迎接他們的是族人的歡聲笑語和交口稱讚。

家裡通水了,這可是大喜事!

男人們的心情好極了,再累也抖擻起精神,笑呵呵地接受族人的讚美。

張天請巫師大人給新挖的水渠命名。

林鬱想了想,說:“就叫豐收渠吧。”

衆人都咧嘴笑了起來,紛紛表示這個名字好!

豐收渠貫穿整片耕地,距離最遠的地方也不過三四百米,完全可以接受。

第二天,張天又帶人在豐收渠的盡頭處挖了個池塘,注滿水,把當天沒吃完的魚扔進去暫養。

接下來的半個月,族人一邊囤積食物,爲即將到來的春耕做準備,一邊抽空開墾土地。每天都是滿負荷運轉,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

種地這件事張天缺乏實踐經驗,若是水稻和小麥,他還能紙上談兵,粟米他知之甚少,全憑林博士指揮。

林鬱雖然研究植物和農業考古,但實踐經驗不比張天多多少,絕大多數知識都來自課本。

我國黃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區,雨量較少,氣候較乾旱,對農業生產十分不利。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古人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在漢朝創造了代田法和區田法兩種著名的耕作栽培方法。

林鬱推行的是代田法,這是一種在同一塊田裡進行壟溝互換種植作物的耕作技術。

具體點說,便是一畝地開三條溝,起三條壟。第一年將作物播種在溝裡,待出苗後,需經常除草,並不斷用兩邊的壟土壅苗,直到夏季壟盡溝平爲止。次年在原來是壟的地方開溝,再依法種植。

代田法通過壟溝互換的辦法,實現了土地的輪番利用與休耕的原則,達到勞休相均,用養兼顧的目的,堪稱精耕細作農業的典範,增產效果明顯。

她率領族人施糞肥土、開溝作壟。

代田法在北方旱作地區使用了兩千多年,經住了時間的考驗,方法本身沒有問題。

不過,這種新的生產技術是與新的農具聯繫在一起的,綜合反映了漢朝牛耕和農具改革的發展。

他們憑着原始的石耜、骨耜,開墾效率要低下得多,兩百多號人,半天的時間,累死累活也只開墾出三四十畝地來。

就這樣咬牙幹了半個月,堪堪完成了五百畝地的開墾。

即便是強壯如虎頭,此時也恨不得躺下來好好睡上兩天。

然而這時候天氣已經變得溫暖宜人,初春的冷冽已經過去,光腳踏在被人踩得坑坑窪窪的泥土地上,能感受到地面柔柔的暖意。

粟米是典型的春種秋收作物,適合在春暖斷霜時節播種,當然了,這裡指的是自然條件下,如果使用青石,則不必顧慮這些。

林鬱說:“是時候了!”

於是衆人不得喘息,接着下地播種。

好在播種比開溝作壟輕鬆多了,人們用點種棒起土,點進種子,再攏土掩埋,花兩天時間完成了所有耕地的播種。

第233章 森林的盡頭是第209章 史前交際花第212章 來自頭頂的譏嘲第178章第19章 打道回府第67章 客去第262章 牛頭部落第69章 顛覆第36章 隱秘的交流第229章 從掠奪者到生產者第133章 質問第37章 得意忘形第252章 歡欣鼓舞與青青子衿第52章 刀耕火種第29章 從今天起開發廊第286章 變故第58章 射藝大賽第172章 赤石第213章 既分高下也決生死第239章 從養殖竹鼠開始第270章 星核第275章 日空中最亮的星第45章 開工第120章 放逐第4章 釣魚佬之資第251章 醞釀與表彰與祭第227章 河畔部落的謀劃第181章第157章 沒有歸期的旅途第190章 測試與預言與笛第132章 把柄第285章 令人窒息的壓迫感第143章 彩陶第106章 抵達第96章 啓程第124章 冬狩第8章 更高的生產力第12章 石烹第70章 開天闢地第2章 凜冬將至第67章 客去第116章 訪客第57章 走馬上任第128章 偷家第158章 盟誓第94章 飯後的餘興第141章 祭祀第58章 射藝大賽第4章 釣魚佬之資第295章 東海之濱第6章 死亡與星辰第79章 無知者無畏第108章 登高第158章 盟誓第288章 神話的起源第165章 聖石第64章 穀物第22章 聽阿媽的話第62章 放箭!第227章 河畔部落的謀劃第168章 俘虜第149章 祭祀與夢第33章 壁畫第88章 好苗子第40章 靈魂拷問第301章 復活吧!第203章 消失的坑洞第190章 測試與預言與笛第261章 海岸之行與馴牛高手第24章 圍火夜話第261章 海岸之行與馴牛高手第250章 秋收萬顆子第51章 晨議第55章 唧唧復唧唧第210章 河畔部落的困境第265章 桃源style第64章 穀物第125章 巨獸第226章 行走的太極圖第139章 大地祭司第71章 幼崽第283章 河東之行第12章 石烹第165章 聖石第101章 趁少年青澀第26章 飲茶先第253章 忽然增長的信仰值第194章 第三個神術第60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66章 河西集會第133章 質問第174章 大山的怒火第167章 混戰第209章 史前交際花第33章 壁畫第32章 美食家第156章 春日遲遲第39章 藥材第185章 接觸與交流第58章 射藝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