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個字的課程

說完雙手一攤:“成本問題,我們存在嗎?不說李家溝基金會兩個多億在那裡放着,就說二皮好意思收錢?老堂嫂會收錢?瞿老會收錢?”

“難度問題,我們存在嗎?看看二皮拍攝的視頻質量!再說他哪次跑山不是開心得屁顛屁顛的?現在不正好有機會偷懶了?”

李君閣目瞪口呆:“喂!別瞎說啊!這次可是我李家溝集團爲了保護區建設做出了重大犧牲。爲了拍攝野生動物遷徙和霸王猇的野外繁殖,給保護區來個開門紅,我們將春播大計都放到了次要位置!各位統一口徑啊,走哪裡都得這麼說!會哭的娃子纔有奶吃知道不?”

一羣人都笑壞了,這花花腸子,簡直就是天賦異稟!

司星準笑着擺手,繼續說道:“發行問題,我們存在嗎?現在霸王猇的資料少之又少,全國人民,不全世界人民都等着過眼癮呢。”

“不說別的,就廣大的小學生中學生,這個市場夠不夠?讓孩子們進電影院看這麼一部片子,有沒有教育意義?國外各大記錄頻道,是不是等米下鍋?這點信心我還是有的。”

衆人都在點頭,篾匠叔一部片子都能被網站買走大獲好評,這霸王猇的片子,似乎還真不愁銷路。

司星準說道:“有了這些打底,這片子對別人來說難如登天,對我們來說就是水道渠成,那就要充分利用我們的優勢挖掘出它的價值。所得收益歸基金會所有,我們收穫廣告效應,社會反響是不是就夠了?”

李君閣嘴都笑歪了:“司導的見識可以的,腳底走路,眼睛看遠,嘴裡還不忘吆喝,這纔是優秀趟子手的套路。作爲我們十幾家聯合成立的基金會,這第一炮,就選這部片子了!”

然後大家就興致勃勃地議論開了,這部片子拍出來,就一個簡單的名字——《紫色大貓》。

司星準說道:“以後沒事的時候常來劇組,我還得教教你怎麼運用鏡頭語言,還有金毛和麻頭也得用起來,航拍鏡頭也是少不了的。要不是我這邊太忙,我就和你一起去了。”

李君閣說道:“得了吧,那苦你可受不了。記得你曾經答應過我一件事情,現在事情來了。”

司星準說道:“什麼事情?”

李君閣說道:“是這樣,我寫了一個本子,改天給你看看,你把這東西弄成一個舞臺音樂劇就行。”

說完將創意和大夥兒一說,最興奮的是樑慧麗:“我說二皮你這腦筋真沒白瞎啊!這下影視中心又有吸引遊客的東西了!小準這個可得好好弄!”

李君閣笑道:“這個不着急,慢工出細活,現在馬上整個盤鰲鄉就要進入花季,三月桃李,四月油菜,五月杜鵑,旅遊旺季又要來了。你們還是先想好怎麼接待遊客的事情吧。聽說哥大十八羅漢又來了?我還得去看看去。”

……

次日一早,李君閣來到祠堂,祠堂裡邊哥大學子們正危襟正坐,還有一堆旁聽的遊客愛好者,將祠堂的講廳擠了個水泄不通。

幾處攝像機開着,不過這次講課的不是四爺爺,而是老伯。

就聽老伯說道:“今天我們就講一個字。”

說完在身後黑板上寫下一個“鴻”字。

“這個字大家都認識,有個對聯叫‘鴻是江邊鳥,蠶爲天下蟲’,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鴻,從鳥從江,是一種生活在江邊的水鳥。”

說完又在鴻字的下邊,寫了一個江字。

“大家注意,這裡的江,不是現在的自然大型河流,它從水從工,爲什麼要從工呢?因爲這個字,最早指的是一條人工河道。”

“具體在哪裡?特指今天的魯西地區的東平湖——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一線的水系。因此‘鳥’與‘江’聯合起來,其實表示‘沿着魯西地區五湖水系南北遷徙的鳥’,所指即爲天鵝和大雁。”

“這個字,還和‘洪’字通假,諸如《漢石經?尚書?洪範》:‘鯀陻鴻水,汨陳其五行。’諸如《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鴻。’諸如《楚辭?屈原?天問》:‘不任汨鴻,師何以尚之。’這個意思,都是來自於氾濫的洪水,也有博大,旺盛的意思。”

“因何而通?因爲鴻雁是洪水的先導,見到鴻雁,那洪水很快就會到來。”

“當時龍山文化時代,魯西地區居着一個部族,共工氏。”

“‘共工’就是衆人合力治水的意思。故《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共工氏以水紀,爲水師而水名。’”

“所以魯西地區五湖一線水系,實際上是由共工氏領導實施的大規模治水工程,是在原有天然湖澤系統基礎上,由人工建成的水道,故以‘水’合‘工’,造出了‘江’字。”

“這些東西有沒有關聯?其實我們只要將形容這條水系的兩個字‘洪’‘江’,去掉水旁,答案就清楚了。”

下面聽課的人傳來一陣騷動:“共工,這裡藏着共工……”

老伯笑道:“看,我們中國的文字就是這麼神奇,在造字的過程中,本身就承載着歷史信息,而且它們就簡簡單單地擺在那裡,我們天天用着,卻不一定清楚其來源。”

“夫子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那不是夫子貪嘴,其實是比喻一個道理,學問要往精深裡做。”

“好,鴻字的根脈講清楚了,我們再來講它的意向演變。”

“什麼叫意向?意象,是中國傳統抒情文學的重要範疇。三國時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寫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如象,盡象莫如言。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

“這就說得很明白了,意象是一種內心的觀照,用語言表達出來,是主體心靈同化後的‘人性化的自然’,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

“意象融合了情感與想象。是我國古人‘禽獸比德’、‘物我相親’的審美體驗。具有無限情思之美,幽深而含蓄。”

“這和我們中國古人重視經驗的思維習慣,推崇古籍的學術傳統,講究出處典故的文學表現風習有關。”

“某類意象一經前人使用,成爲名篇佳作的閃光點後,便具備了某種文化能量,之後有可能在不同時代、不同文體的作品中被反覆引用,最終成爲一種文化符號。”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浩如煙海,由於作者主體情感契合度的偏差,使得對同一事物,往往產生了不同的解讀,因此賦予它們的象徵意義也各不相同。”

“於是許多事物的意象變得豐富多采,美不勝收。如梅、柳、竹、雁、杜鵑、月……這些意象可以說每每自成體系,每一類背後都蘊涵着豐厚的文化內容。”

“我們今天單說鴻字。閱讀古代文學作品,誰也不能否認“鴻雁”在傳統抒情文學中出現之頻繁。”

“就《古今圖書集成》來說,其中收錄以“鴻雁”爲題的賦有十八篇,詩詞一百六十七首,紀事、傳說、雜錄若干。至於散見於各文體中的點綴,那就是不計其數。”

“這個字最早的意向,是‘整齊,端肅’的意思,《易經》裡有‘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之句。爲什麼會有此意向?這是因爲古人見到大雁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型遷徙,就好像天子出行,諸侯班列,因而產生的聯想。”

“加上它飛得極高,從此引申,之後又產生了‘清高賢士’的意向,諸如張九齡的‘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諸如王安石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易經》之後的《詩經?小雅?鴻雁》中寫道:‘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大家看,天子之班和流民之師,所見所想是不同的。因此鴻雁的意向,在這裡從端肅整齊,過渡到了‘流民以鴻雁自比’,這個新的意向來自哪裡呢?明顯是來自候鳥每年的遷徙往返,形容勞頓之苦。”

“從這裡引申出去,讓鴻字具備了‘羈旅情懷,遊子思鄉’的意向。後來被詩人引用,這就有了諸如杜牧:‘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諸如薛道衡的‘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諸如杜甫的‘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到了漢代,又出了一個關於鴻雁的典故,蘇武被拘匈奴十九年,使者知道後對匈奴人藉口說漢武帝在上林苑打獵的時候,捕獲了一隻大雁,其足上繫着蘇武的傳書,這才讓匈奴人將蘇武送交回長安。因此從那時起,鴻字,又多了‘傳書寄情’的意向。”

“這就有了諸如李清照‘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商隱的‘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到此意向又是一變,從‘思鄉’轉爲‘思人’也是可以的,因此有了歐陽修‘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有了趙嘏‘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這篇文章理論部分,老周參考了網上幾篇詩詞文學意向的論文,不是老周獨創,其中詩詞部分,大多爲老周自己挑選的,更方便大家理解。然後洪字和江字與共工氏的關係,不管是實有淵源還是有趣的巧合,算是老周自己的發現。有一門比紅學還被批得臭的國學叫考據學,就是深挖文字的根脈,找出其使用的演變過程,老周舉這個例子,其實還是想說那句說過多次的話,任何東西能成一門學問,肯定有它的價值,不能因爲不理解就胡亂批判。至少先弄懂,再張嘴。比如書裡的鯉魚院士,原型是秉志,字農山,原姓翟佳氏,曾用名翟秉志、翟際潛,河南開封人,著名動物學家,中國近現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美國Sigma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研究鯉魚其實帶出了好幾門學科,同樣的研究《紅樓夢》也應該是如此,如果到了中學水平,知道了質數,還認爲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那就是沒有進行過與知識積累同等的獨立思考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 裝逼失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式木樓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族性格第二百七十七章 煤砂罐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九百零六章 抵死你喲第九百五十五章 漁業是大產業第九百一十七章 銀杏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館第七十章 直播第二百五十八章 又可以跑山嘍!第七百一十五章 苗家起源第八百九十四章 盜竊案第三十六章 論蘭第五百二十三章 CHINA第一百六十六章開荒,種地第五十三章 龍門陣第二百八十一章 掛紅鋪牀第八百三十六章 抓週第二百三十五章 卯日打餈粑第八百八十四章 就不飄第二百零四章 戰略合作伙伴第九百五十七章 魚瘋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穀子第九百三十四章 張老師又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又見林旺財第五百五十五章 來頭太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逛縣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掛墳第八百七十九章 去首都第六百六十三章 備席第一百七十七章 釣友跟釣友媳婦第八百八十九章 紀錄片不一定真實第九百六十六章 紅毯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聊第二章 豆花飯第二百七十九章 BBC野生動物攝影獎第九百四十九章 殭屍物種第一百一十七章 蘭石盆景第八百八十八章 白飛飛第九十一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四百一十七章 又見涼粉大叔第五百六十二章 澄州來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又見涼粉大叔第五百章 日出第五百零二章 可怕的火鍋第一百四十八章 採訪第八百五十二章 關聯客戶第六百七十四章 田土的故事第七百二十章 德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笛子,音樂第四百五十二章 杜卡迪第六百九十六章 黑齒雕題第五百七十八章 打壞東西第六百零四章 考察站的建議第八百零一章 苗娃學詩第八百四十一章 書籍和歌劇第一百一十二章 孫老第五百四十章 開會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族性格第九百三十八章 比賽(求月票)第四百七十章 紡線第三百五十五章 桫欏葵菜四月萢第三百四十九章 煤砂泥的改進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六百八十五章 蓉城之光第二十八章 蒜泥白肉第七百三十六章 回來了第十一章 竹竿第七十六章 路亞第五十七章 司星準第六百六十三章 備席第八百二十七章 龍船在哪裡第七百九十一章 最佳攝影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嚇第七百四十章 雞卜第二十六章 獵戶叔第九百三十二章 無娘果第一百九十二章 納豆和芥菜第三百一十三章 育秧田第四百三十三章 打米第三百七十五章 玻璃鋼船第九百二十八章 美食第四百五十四章 上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它的名字叫啥好第八百九十四章 盜竊案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傳片引發的討論第六百九十二章 找補第六百八十三章 首映禮第四百三十一章 《憫農》第九百零九章 樟茶鴨第三百零一章 制藝交流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科學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科學家第四百四十五章 覲見第七百八十章 進蜀山第九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八百零八章 阿瑟來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游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