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暫時先不要泄露出去,大齊現在首要的目的就是壯大自己。
最近,不是要征伐塗山部了嗎?這樣,兵部尚書傳令荊州青州守軍各派五千兵力,剿滅塗山之後,於塗山,荊州,青州三地囤軍。
兩年之內,必須將我大齊南方邊界,推進到長江邊。
”
楊浩沉聲道。
武將們一聽又有仗要打,頓時來了精神。
而大多數文官則考慮的更多,少炎道:“大王,苗蠻之地多爲高山叢林河流密集,我大齊向來以騎兵爲主。
在這樣的地方很難發揮出作用。
要是以步軍攻打,恐怕不是段時間內打下來的。
而且我大齊剛滅夏不久,各州都需要大量的錢糧。
此時若是將糧草耗費在苗蠻之上,臣覺得有些不妥。
”
“臣也覺得左相所言極是,大王還請三思。”
寅贊同道。
楊浩沉吟片刻道:“二位丞相所言我如何不知,但時不待我啊,如今我大齊看似強盛,實則只是彈丸之地。
西方有強敵虎視眈眈,本王如何能心安。
這中土之地是我大齊的之天下,若不加快腳步,將來等待我們的可能就是亡國滅種的危險。
”
衆人再次沉默,他們雖然也覺得那個神秘的文明有一定的威脅性,但根本無法理解楊浩此時的心情。
書房的氣氛有些沉悶,良久之後,已經升爲禮部尚書的任仲,開口道:“啓稟大王,臣有一策可解苗人之憂。”
“何策?”
“大王既然苗地地形複雜,強攻不行,我族可徐徐圖之。
”
“不知任尚書怎麼個徐徐圖之?”
少炎問道。
任仲笑了笑道:“大王,諸位同僚!如今苗人很多物資都依賴於我國。
只要我大齊切斷對其的供應苗人必亂。
當然這是雙方徹底撕破臉皮的情況。
臣覺得,既然苗人如此依賴於大齊,我們何不以物資爲誘餌,以物換地,在新得之地築城,以此逐步向南推進。
等我齊人在那邊站穩腳跟摸清當地環境之後,苗人只有敗亡或者歸順之路可走。
”
楊浩聽完之後,目露思索之色。
“若苗人不換又當如何?”
任仲聞言笑道:“大王多慮了,苗人只不過是一些鬆散的部落聯盟,其中一些,臣相信應該很願意把他們的土地獻出來。”
楊浩拍了一下腦袋,暗道自己是老糊塗了,居然沒想到這一層。
“善!任尚書此言極善!就依此策行事,一會兒擬個詳細的章程出來,讓荊州,青州刺史協助完成這件事。”
頓了頓又道:“不管此計能不能起作用,我們都要做好動兵的準備。”
“臣等遵命!”
衆人拜道。
御書房會議散去,數天之後,普通百姓沒有察覺,但齊國的官員們卻隱約的感覺到朝中的氣氛有些詭異。
突然下達的政令,要求各地官府加快各項工程的進度。
尤其是對貪贓枉法,辦事不利的處罰上,其力度讓人看了都覺得頭皮發麻。
而楊浩藉着這個幾乎,將間諜組織徹底的拿到明面上來。
成立有別於都察院的監管組織錦衣衛。
錦衣衛不聽任何部門的調遣,獨屬於天子親軍。
錦衣衛的成立,頓時讓朝中官員如坐鍼氈。
以往他們只是知道楊浩手中有一個特殊的羣體,當拿到明面上來時,才知道這個組織是何等的可怕。
亂世用重典,楊浩兇狠起來連自己都覺得害怕,在一系列嚴密的監察手段之下。
洪武八年這一整年,都沒有任何官員違法亂紀的情況出現。
由於朝廷勒緊褲腰帶,加大的對各項工程的支援力度。
讓齊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的造成着。
直到洪武九年初,朝廷的年終總結時,各州的道路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以這個速度進行下去,再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實現在齊國境內條條大路通長安了。
戶部尚書將統計結果展開繼續念道:“今歲,大齊共修建道路五十三條,除秦州之外其主要路基已經完成。
於秦州發現鐵礦一座,戶部已調配物資着手修建堤壩。
新水壩預期於洪武十一年完工。
南方軌道已經鋪設到荊州,預計一年內,能連通長安。
今歲,平均每戶糧食產量兩千斤,生麻千束,邊境各州已完成農業改造,土地分配初步完成,開春後,便可開始耕種。
以上戶部統計結果已記錄在冊。
”
楊浩聽完後,滿意的點點頭。
這個結果還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這一年雖有些小的動亂,總體來說,齊國還是在平穩的向前發展。
尤其是糧食產量上的提高,讓他的底氣更加的十足。
“如今我大齊人口幾何?”
戶部尚書道:“回大王!根據各州彙報,記錄在冊人口約爲一百三十餘萬人。
未入冊的暫時還不清楚,想來不下於二十餘萬人。
”
wωω✿ Tтká n✿ C〇 “嗯,儘快統計出結果,責令各地官府儘快完善戶籍制度,要做到我大齊一戶一冊。
鼓勵生育政策繼續執行下去,若發現有無故殺嬰者必須嚴懲。
”
“臣領命!”
“兵部如何?”
“回大王!今歲各軍退伍返鄉之人共三萬三千人,都以發放了退伍金,相應的功勞已經結算完畢。
但目前爲止,我大齊軍力一共十萬人整。
今歲募兵四萬七千餘人,講武堂低級軍官三千一百人已經分配到相關軍中。
由於塗山覆滅,張都統所部鎮守此地之外,其餘各部都在自己的鎮守之地,並無異常。
”
楊浩點點頭道:“命張鬆給南邊的小氏族下最後通碟,一是選擇歸順,二讓他們去死!沒有第三條路可選。”
聽着楊浩殺氣騰騰的話,羣臣心中頓時一凜,暗自猜測楊浩如此心急的原因是什麼。
那些窮的叮噹響的地方,說實話,在大多數人心中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征服了那裡,只會增加齊國的負擔,但作爲開國君主,楊浩本就有着無比的威嚴,加上大多數時候,他的決策都是對的,因此並沒有哪個官員跳出來反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