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本司空麾下的兵馬,由公孫伯圭率領白馬義從,從後軍開始遊走,拉開距離,以攢射爲主,利用箭矢給董卓軍造成傷害。而劉備麾下的漢巾軍充當爲本次大戰的主力,關羽和張飛各率一路,與劉備兵分三路,齊頭並進,扛住董卓軍的鐵騎衝鋒。趙雲麾下的龍威軍充當後軍,掩護好我等各路大軍的後路,不受包抄。如此安排,各位將軍意下如何?”
程遠志說完,一雙虎眼瞪着袁紹、曹操和孫堅三人,若是這三個諸候大佬面帶不愉,或者有任何異議的話,程遠志肯定會單幹,不將其拉攏進來,甚至還會分兵預防着隨時可能拖後腿的人。
畢竟袁紹、曹操和孫堅別看不如董卓,但搞起破壞來,可比董卓有過之而無不及。
好在袁紹、曹操和孫堅三人之前投入的成本太大了,到了這最後一步了,知道不能再內訌了,不然討董不成功,無論是哪一方諸候,都會成爲天下人的恥笑,名聲和威望也會一落千丈,無法翻身。
“謹遵司空之令!”袁紹、曹操和孫堅皆拱手抱拳,隨後離帳而去,各自督促兵馬,守好自身的方位,等着與董卓的生死之戰。
董卓還以爲大軍一出,各諸候肯定還會像虎牢關一樣,作個鳥獸散,不曾想這一回諸候大軍居然死撐着不走,董卓面露冷笑,心想這些諸候還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太不珍惜自己的小命了,董卓懶得與各諸候周旋,暴躁地吩咐道:
“傳本太師軍令,讓牛輔率領三萬西涼鐵騎從左側發起衝鋒,徐榮率領三萬西涼鐵騎從右側進軍,奇襲諸候大軍,本太師親領五萬大軍,掩殺過去。三軍聽令,衆將齊心,殺!給本太師將這些亂臣賊子統統誅殺了。”
董卓穿戴上了盔甲,彷彿回到了當初在西涼縱馬殺敵的情景,這一幕對董卓來說,感覺太過於遙遠了,但董卓卻很享受這種所向無敵的成就感,就像長期尋歡作樂,偶爾下地種種田,也會讓人身心舒服,懷念田園之美。
戰場廝殺亦是如此。
只要經歷過軍中生活的人,無論是武將,還是普通的軍兵,就算某一天不需要再以戎馬爲生了,依然會想念曾經的日子。
董卓揮舞着彎刀,朝着諸候大軍策馬殺去,西涼鐵騎都是董卓一手帶出來的,這支大軍一看董卓身先士卒,頓時士氣大振,根據董卓的軍令安排,紛紛殺了出去。
董卓一出,諸候大軍也跟着動起來。
先是拉開了距離的公孫瓚軍發動了攻擊,公孫瓚帶領着白馬義從跑到了一側,三萬白馬義從原地拋射,沒有任何瞄準,反正就是朝着董卓大軍拋射而去,畢竟董卓有十多萬西涼鐵騎,就算閉着眼睛射箭,也能射中一個。
不過,董卓的西涼鐵騎速度極快,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僅僅拋射了一次,董卓軍就到了諸候大軍的跟前,導致公孫瓚無法發動第二次箭雨。
董卓的大軍殺到,程遠志面不改色,而郭嘉則頻頻地給劉備軍發號施令,讓劉備軍做好應對,只要劉備軍不崩,不給董卓的西涼鐵騎一波衝散了軍陣,那這一戰就還有得打,會進入膠着的白熱化廝殺。
“燕人張飛張翼德在此,誰敢一戰?”
“殺!董卓老賊,納命來!吃俺張飛一矛!”
張飛的性子最急,脾氣暴躁地拍馬出陣,直取董卓,張飛帶着一萬本部兵馬最先殺了出去,充當第一道防線和守盾,減輕董卓的西涼鐵騎衝鋒之下的銳力。
張飛知道憑藉着一萬兵馬,肯定攔不下董卓的大軍,但張飛這是先頭部隊,很快就有第二波兵馬,第三波兵馬加入其中,而董卓的西涼鐵騎只要速度停下來了,那就和普通的步兵沒什麼區別了。
有戰馬而已,沒有戰馬的衝鋒力,西涼鐵騎不過如此。
果然,董卓的西涼鐵騎狠狠地撞上了張飛的兵馬,雖說第一波就帶走了張飛五六千軍兵,可惜西涼鐵騎的衝鋒還是被張飛給攔了下來,畢竟張飛的戰力太猛了。
只見張飛一手提矛,一手策馬,到了董卓軍面前,將手裡的丈八蛇矛捅出,朝西涼鐵騎狂點,瞬間就刺死了五個西涼鐵騎,不僅如此,張飛還將丈八蛇矛一橫,將這些西涼鐵騎胯下的戰馬橫掃一矛,紛紛刺死倒地。
這些戰馬一倒地,就成了天然的戰馬勾欄,隨後殺來的西涼鐵騎戰馬踩在這些馬屍上面,一個不穩,直接馬失前蹄,摔倒了下去,摔倒的戰馬又成了最新的戰馬柵欄,以及類似。
可惜,張飛麾下的軍兵武藝不如張飛,無法像張飛這般給西涼鐵騎形成傷害,只能以身軀擋住戰馬,雖然被戰馬撞得倒飛而去,但戰馬的速度也被止了下來。
“三弟莫慌,二哥來了。關羽關雲長來也,還不束手就擒?跪地投降都不殺,但凡抵擋,吃關某一刀!”
關羽心裡擔心張飛折損在董卓的大軍衝擊之下,當初桃園三結義,說好有福同享的,關羽極念情義,因此帶着麾下一萬兵馬前來支援張飛。
董卓本來快殺穿張飛的兵馬了,沒想到關羽的兵馬又趕到了,從張飛的兵馬後面加入了進來。
尤其是關羽的馬快,沒一會兒就縱馬來到張飛身邊,關羽和張飛兩人聯手,戰力猛地爆棚,一下子將面前的西涼鐵騎殺得紛紛掉落戰馬。
關羽和張飛兩人大逞神威,一些機靈的軍兵迅速地以關羽和張飛有尖刀,跟在關羽和張飛的後頭,給關羽和張飛補刀,從而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大開大合,最適合這種羣體混戰了,只見關羽一招橫掃千軍,身邊的一圈西涼鐵騎皆被一刀給劈死,有的甚至被劈成兩半,身首異處。
至於偶爾有一二個幸運的西涼鐵騎避開了關羽的大刀,卻被張飛眼疾手快地一矛刺出,撿漏似地刺死,無一倖免,死傷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