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刺史都懶得嘲諷你,混得比個女人還不如,沒勁。看你也是個單身的命,身邊沒個女人,算了算了。不提錢糧,說說操練精兵吧,這事就更容易了。廣陽郡的兵馬一時不夠,那你就不會帶着廣陽的兵馬去附近掃掃賊寇,將那些佔山爲王的賊寇收編了,充實人數,實在不行,那你就去別的郡搶一些兵馬就是了。錯了,幽州都是本刺史的,是借,借點兵馬湊湊,區區五萬精兵,能算是個事兒?”
劉備還以爲程遠志有多高招呢,原來解決錢糧問題,大手大腳就是靠富婆包養,當小白臉吃軟飯啊。
練兵就更扯鹹淡了,圍剿山賊,蕩盡流寇,還有點可取,可去搶別的郡城兵馬,說白了就是攻打,抓了對方爲俘虜,再勸降成爲自家兵馬,這種事是友軍能做得出來的嗎?
不過,現在程遠志已經拿到大漢天子任命刺史的詔書,幽州的確是自家園地了,想徵兵就徵兵,想調用就調用。一道軍令下去,湊齊幽州各郡兵馬,五萬之數還是有的。
當然,前提是各郡的郡守認程遠志這個刺史,服從軍令。
在幽州各郡眼裡,廣陽郡現在就是個賊窩,黃巾反賊的賊窩。和落草爲寇,佔山爲王的賊寇沒什麼區別。
“末將受教了。這就下去籌備,定當儘快完成刺史的要求。”劉備也不管了,自己只是個討虜將軍,內政治理的事情,又不歸自己管。既然程遠志給瞭解決方案,那就聽程遠志的咯。
找女人要錢要糧,也虧程遠志想得出來。照辦就是咯,程遠志剛擄回來的夫人拿不拿得出錢糧,到時便知。
兵馬的事情,程遠志回來了,打着刺史的名頭,去幽州各郡徵用一些兵馬,還是有點可能的,可以一試。
感受到劉備的不耐煩,程遠志氣得五官冒火,身爲刺史,禮賢下士地教導你們,居然不認真聽講,還想‘逃課’,頓時暴躁起來,決定出兵,吼道:
“本刺史看着你們就煩,做什麼事情都要籌備,籌備到來,黃花菜都涼了。都說了,就不能學學本刺史是怎麼做的?不要有拖延症,身體力行。說要買官,立馬就買官,說要搶兵,那就去搶兵,還非要拖拖拉拉籌備些什麼?”
“當官就要有當官的樣,不要尸位素餐,得講究點效率,全城的百姓都看着你們呢,本刺史的官職可不是養你們這些蛀蟲的。明天,就定在明天。你們三個將軍,每人點起五百兵馬,兵分三路,給本刺史齊攻涿郡,十天之內拿下涿郡,本刺史要把郡守府移到涿郡去。廣陽郡,好是好,始終太小了,發揮不出本刺史逆天的才能。”
程遠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剛剛封官,就給劉備、關羽和張飛帶兵,每人五百,完全沒有因爲三人是雜號將軍,就架空了三人。
英雄惜英雄,重用是實打實的,有所行動的,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之前的劉備只是感到心頭好苦,倍感委屈,現在的劉備,血壓飆升,一口老血堵住胸口,氣都快喘不上來了。
每人五百兵馬,還兵分三路?
這是給涿郡送菜呢,哪怕要尋死,也不能這樣尋死方式,太慘了。
程遠志不瞭解涿郡,劉備可對涿郡的情況和底細,相當清楚。涿郡能成爲幽州的核心,不是因爲位置極佳,而是本來就很強大,民風尚武,幾乎人人皆兵。
最爲主要的是涿郡的郡守也是能人,實力不俗,整個涿郡少說也有二三萬兵馬。
當時,聽聞廣陽郡告急,有黃巾反賊進犯,那涿郡郡守是渾然不在意的,不然也不會派出半截身子快入黃土的鄒靖前來圍剿。
就連兵馬,加上劉備、關羽和張飛的鄉勇,也就五百兵馬。涿郡有兵,除了兵馬要鎮守涿郡之外,還有覺得黃巾反賊只是烏合之衆,不值得出手罷了。
不行,不能下去了,劉備覺得還是得勸勸程遠志,好好在廣陽郡苟着發育,等到涿郡真正出兵來攻的時候,不要阻止人家平叛,直接投降,就算刺史的官職保不住,雜號將軍的職位還是穩的。
劉備醞釀着怎麼澆冷水,眼看程遠志已是連連呵欠,只好直言相告,希望打消程遠志的決定,勸道:
“刺史,廣陽郡剛經過數番大戰,兵疲馬乏,勉強湊出一千五百兵馬,那太勞民傷財了。再說了,涿郡可不好攻打。要是涿郡郡守能聽從刺史的命令,出城而降,那還好。倘若對方不聽,真動起手來,涿郡的兵馬足足有二三萬呢。”
“涿郡易守難攻,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涿郡的郡守,名喚爲公孫瓚,乃是末將的同學,此人有極強的統兵能力,手下有一支騎兵,稱爲白馬義從,皆白馬白甲,來去如風,個個弓馬嫺熟,末將等人不是怕死,是去了真的會死。”
爲了挽救自己的性命,劉備不惜將涿郡郡守的老底透露給了程遠志。
其實,劉備常常自稱出身爲漢室宗親,但那是遠親,沒幾個人認可,而公孫瓚卻是根正苗紅的公孫家嫡子。公孫家盤踞幽州多年,是實力雄厚的豪強世家。
劉備的運氣很背,一生除了走運遇到關羽和張飛之外,就沒遇到什麼好事。比如,求書的時候,拜師盧植,可盧植卻不認劉備的身份,還嫌劉備是納履賣鞋的,不給劉備進門聽課,只能站在門外旁聽。
當然了,公孫瓚同樣也進不了大儒盧植的大門。但是公孫瓚卻走運得到了上一任涿郡郡守的青睞,成了上任郡守的上門女婿。上任郡守一死,郡守一職在公孫家的運作之下,自然就落在了公孫瓚的手裡。
劉備帶着鄉勇去報名從軍,正是藉助了同學公孫瓚的幫助,才能勉強不被定爲反賊,而是鄉勇義軍,領兵來斬殺黃巾大軍立功的。不料,劉備現在不得不從賊,程遠志還要劉備領兵去圍攻老同學公孫瓚,美其名說是借兵,實則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