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董?董卓要真那麼好討伐的,人家早就悄悄地幹掉董卓了,又何必大發檄文,唯恐天下人不知呢。
有了郭嘉的獻計,一切就明朗下來了,至少程遠志不用再燒腦了,依計而行即可。
既然戲志才和郭嘉都同意了討董,那討董一事勢在必行了,只是郭嘉說的三個事情,還得從長計議。
虎牢關好說,從酸棗這兒,想去京城洛陽,必經虎牢關。雖說董卓擁立了陳留王劉協爲新帝,登基天子之後,派人駐守了虎牢關,但問題不大,打下來就是了。
至於喚來管亥和吳匡帶兵駐守在酸棗,護住退路,那更是小事,直接派人回幽州和青州一趟就行了,還能順便將廢帝劉辯這個拖油瓶給帶回去,免得礙手礙腳的,真要幹起架來了,萬一打不過莽夫董卓,弄丟了劉辯,可就連天子這杆大旗都沒了。
程遠志想了想,很快就定下了主意,拍板而起,吩咐道:
“本司空決定了,你們衆人聽着。志才,你帶着一千兵馬,將劉辯送回幽州去,順便通知管亥和吳匡領兵前來酸棗,到時以你爲主,讓管亥和吳匡聽令而動,見機行事。玄德統領漢巾軍,雲長和翼德作爲副將,充當中軍;伯珪統領白馬義從,作爲左翼;子龍統領龍威軍,作爲右翼,即日起,三軍齊進,攻打虎牢關。額,差點忘了,奉孝,你負責寫討董檄文。”
程遠志把麾下三路大將各自統領一軍,前去討董,這樣比窩在一塊能夠壯大聲威,且三個大軍的兵種各有不同,混在一起,反倒不好。
“謹遵司空之令!”
程遠志的安排,衆人皆沒有任何異議,齊齊抱拳唱諾,異口同聲地應道。
唯獨郭嘉郭奉孝一臉苦色,趁着程遠志話音剛落,尚未一錘定音,趕緊出列,委屈地叫苦道:
“主公,這討董檄文,嘉真寫不來。要是主公讓嘉想想陰謀詭計,那嘉有一肚子的壞水,但主公要讓嘉寫檄文,那嘉就算懸樑刺股三天三夜,也寫不出花來,擠不出半個字。主公,你就饒了嘉吧,嘉若有這等文采詞賦,不至於混到現在,連個大儒的名頭都沒。主公,你還是另請高明吧,不然這討董檄文,讓志纔來寫,志才寫完再去幽州也不遲嘛,或者讓玄德來寫都行。”
寫詩書詞賦,郭嘉這不是謙虛,是真不行,只好將擔子往戲志才或者劉備身上推,希望能拉個來當擋箭牌,避過這一劫。
然而,郭嘉一提到戲志才和劉備,兩人皆將頭搖成了巴浪鼓,沒人願意在程遠志面前獻醜,況且這可是屬於郭嘉自己的活兒,硬着頭皮接過來,幹好了是本份,幹差了還得背鍋。
戲志才和劉備不情不願,程遠志將目光移開,望向郭嘉,看郭嘉還怎麼嚷嚷,吩咐寫一篇檄文而已,又不是讓郭嘉去殺人放火,這有何難的。
要是郭嘉早一點來,那這檄文還真用不着郭嘉了,有蔡邕和蔡琰在酸棗,舞文弄墨方面,就沒郭嘉等人什麼事了。
好在郭嘉何等聰明之人,很快就想到了一個新的應付方法,戲志才和劉備叫喚不動,那欺負新人,總可以了吧,郭嘉突然胸有成竹地笑了,拱手抱拳說道:
“主公,志才得趕去幽州,時不可緩,而玄德還得整頓大軍,抽不出手,這討董檄文的確不能再讓志才和玄德操心了。嘉有絕好的人選,主公莫不是忘了陳琳陳孔璋了麼?孔璋在京城洛陽,那才名可是家戶喻曉,人所皆知的,乃是洛陽七子之一啊。這檄文由孔璋來寫,最適合不過了,以孔璋的文采,寫出來肯定驚天地,震神鬼。”
陳琳陳孔璋?程遠志想起來了,這陳琳一開始是何進麾下的主薄,三番二次進言被何進呵斥之後,主動投奔了程遠志,當時程遠志給了陳琳的一個從事的官職,先收入幕僚,允諾說陳琳的才能若是不錯,將來會視才而提拔,任命爲郡守也是沒問題的。
程遠志雜事衆多,竟然將陳琳給忘了,現在郭嘉卻提起了陳琳,還說陳琳是什麼洛陽七子,搞得程遠志一陣懵逼。
“奉孝,你說孔璋,本司空自是知道的,孔璋雖在洛陽投於本司空麾下,但孔璋現在人呢?可有在酸棗?倘若沒有的話,還得另派人宣召,恐怕所費時日極多,且容易節外生枝,日久生變。”
陳琳的文采再好,那也得人在酸棗才行,現在的程遠志真沒什麼心思再去請陳琳出山,況且程遠志從來都不會被任何一個謀士或武將給制約住,畢竟這世界少了誰,都照樣運轉。哪怕沒有陳琳和郭嘉,程遠志也搞得定這討董檄文。
實在不行,那就讓張飛來寫檄文,也無不可嘛。反正是討董的檄文,和罵街沒什麼區別,張飛的嗓門還大呢。
郭嘉心知這一劫已是躲過去了,接下來就是給陳琳挖坑了,身爲軍師,讓陳琳一個從事執筆來寫討董檄文,這點權力,郭嘉還是有的。
郭嘉趕緊出列,上前一步,笑道:
“主公,孔璋此時就在酸棗,此乃時來運轉,天時地利人和皆在主公這裡。先前孔璋投奔了主公之後,前來甄家莊院傳達主公之令,後來孔璋得知要撤離洛陽,心憂府上的書籍,回去了一趟,可惜就沒能趕上主公,直到嘉和玄德帶着廢帝撤走洛陽的時候,正好遇上了孔璋,便將孔璋一齊帶上。這些天來,都是孔璋在和廢帝一起生活,廢帝頗信任孔璋,才願意配合我等,不吵不鬧地來到酸棗,與主公相見。”
“主公,這討董檄文一事,非孔璋莫屬,其人之才,遠勝嘉十倍,其文之美,巧奪天工,堪比他山之玉,還望主公能夠人盡其才,賢適其位,讓孔璋有機會向天下揚名,讓天下文人士子皆知主公寬宏大量,人才在主公麾下定能大放光彩。”
郭嘉說了一大堆,只有一個核心主題,那就是甩鍋給陳琳,將這討董檄文給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