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現在都已經發話了,要阻止聖戰。
這個反東華聯盟倒是不指望教廷送來多少十字軍的戰士。
他們只希望教廷能夠給他們多送點錢過來。大家都知道教廷是一個土財主嘛。
教廷國現在雖然沒有多少直轄的土地,但是他影響的範圍還是很大的。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爲教廷提供政治獻金。
所以他們這個聯盟要將聲勢搞大,拉來更多的贊助。
同爲白人文明,大家自然是不想看到東華這種帶有反殖民主義色彩的國家出現。
要不然歐羅巴的白人豈不是要縮回歐羅巴的彈丸之地去玩泥巴了。
歐羅巴在幾個大洲中算是最爲狹小的一個了,而且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如果不依靠對外的侵略和掠奪,是不可能發展成爲現在這種程度。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歐羅巴的白人國家都要對這個反東華聯盟進行支持的。
現在大嚶帝國和拿破崙三世都已經對他們表示了支持。英法兩個一流強國帶頭,荷蘭、西班牙等二劉國家紛紛附和。
只有普魯士、奧地利這些沒啥殖民地的中歐國家對此不置可否。
甚至在心中有一些小欣喜,因爲這樣的話,他們還能分到一定的利益。
所以普魯士承認東華並非是完全看在復興軍的面子上,也是出於自己的考慮。
他們確實非常依賴東華的礦產資源。
英法這次說的可不是空話,一船船的裝備已經開始運往東海岸的布宜諾斯城以及北邊的加拉加港。
這些裝備都是以平價的方式,或者是貸款的方式交給反東華聯盟的國家。
另外,真的有很多頭腦發熱的歐羅巴年輕人自己帶着火槍來到南阿米利亞要參加十字軍。
這真是一個瘋狂的時代啊!
瓦內拉共和國以及弛利共和國都向歐洲訂購了最新的鐵甲艦。
而且英法也都給出了優惠價格。
不僅僅如此,他們還向這些國家爬出了軍事教官,幫助他們訓練軍隊。
就連逃到了伊基克的魯斯圖將軍都打出了復國的旗幟。
只是他也是那種雷聲大雨點小的人,見到人家都從歐羅巴那裡得到了好處,自己也眼饞。
總體來說,南阿米利亞這裡還在不斷地積蓄着戰爭動能,什麼時候爆發誰都說不準。現在的平靜只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短暫過渡。
相對於反東華聯盟來說,東華則淡定得多,近十萬的常備軍擺在邊境的重要地帶,擺出了防守的姿態。
這支大軍平時不僅僅要練兵,加強士兵之間的磨合。
還要在邊境地區修築堡壘工事。
總體來說東華在防禦上還是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東華軍雖強,但是現在也無力進攻周圍的國家,因爲他一旦要主動出擊就會分散自己的兵力。
而保持十萬人的軍隊已經是東華現在的極限了。
這還是復興軍在背後支持的情況下。
要不然的話就憑藉東華的人力物力能養活五萬人的軍隊就已經是不錯了。
東華這次與波力威亞之間的戰爭,雖然沒有直接廢掉該國。
但是成功廢掉了波力威亞的武功,另外將領土向西擴張了一大片。
向南面也推進到了的的喀喀湖的南岸,邊境線距離波力威亞的首都也就幾十公里。
波力威亞要是敢有所異動,分分鐘就能夠被東華兵臨城下。
另外,東華還成功解放了波力威亞的幾十萬殷地安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遷移到了從波力威亞划過來的亞馬孫平原地區生活。只有生活在高原至少的殷地安人留了下來。
他們在東華人的幫助下按照部族的形式的組成了一個個村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這些土地也不是白給他們的,他們必須要爲東華軍輸送一定數量的戰士,還要用自己的產出上交稅收。
董書同不是沒有想過將這些殷地安部落進行拆分,與東華人進行混居。
不過後來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爲這樣勢必會讓這些來自波力威亞地區的殷地安人感到不安。
他們一直以來都是以部族的形勢生活。
包括在曾經的印加帝國時期都是這樣的生活方式。
白人統治這裡之後,雖然總是驅趕他們,剝奪他們的土地,但是他們的部落生活方式還是沒有改變。
所以東華的高層最終還是決定讓這些人以部落的形式加入東華國,東華國分給他們土地,他們在內部實行自治,然後整個部落效忠東華,向東華交稅,爲東華作戰。
分給這些印第安人的土地主要在阿克里地區。這裡是亞馬遜上游的平原地帶。
東華派人教導這些殷地安人種植水稻,作爲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經濟方面,當地已經有現成的橡膠林,只要派人教導這些殷地安人如何維護和培育樹苗,還有如何收割橡膠就好了。
現在橡膠種植業纔剛剛開始,國際市場上一直是一種供不應求的情況。
橡膠樹的初產期在九到十一歲,旺產期在十二到三十歲。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建立起來的。
相比於亞馬遜地區,南洋的那些橡膠林的產量要低的多。
而且橡膠是高附加值的商品,運輸起來極爲方便。
想對於化學橡膠,董書恆更希望能夠推動天然橡膠產業。谷
他現在覺得自己權力越大,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也許他能夠影像到全球的發展,讓其進入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模式呢。
所以他一直在推動橡膠產業,還有其他類型的樹脂產業。也許以後都不用再發明塑料這種東西了。就是發明了,民衆的生活也不必對其那麼依賴。
之所以將這些殷地安人安排在阿克里地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華人難以忍受這裡的熱帶雨林氣候。
另外這裡與布西人西部接壤。
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董書同希望用這個地方作爲與布西人的緩衝區。
這個地方除了水上交通之外,基礎設施都比較薄弱,開發的程度較低。在廣大的區域內生活的也大都是一些殷地安人。
正好可以通過武裝這些遷移過來的部族,慢慢征服那些散落在雨林中的部族。
當然了,這些都是比較長遠的規劃了。
董峰的到來,讓東華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董書同開始部署自己的工商業發展。
一場大規模的競拍活動在東華最大的港口城市力馬舉行。
董書同將自己手中掌握的礦山、土地、房屋等資產,全部羅列了出來。
除了那些由王國掌空的產業之外,剩下的都可以拿出來賣。
不過買家大都是從國內來的商人。歐羅巴人只有一些來自普魯士的商人蔘加了競拍。
這幾年普魯士人在南阿米利亞的活動比較活躍,他們主要從這裡進口硝石礦。
普魯士剛剛打了一場大仗,硝石的消耗很大。
另外,地少人多的普魯士對鳥糞肥的需求也比較大。
“執政,那些鳥糞肥礦場全都賣出去啊。咱們自己要不要留一些。”以前文官問道。
“不用了,鳥糞肥的開採只能採用人力,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口,我們做不來。”董書同說道。
東華是一個王國,所以董書同並沒有像弟弟那樣整出那麼多的大型國屬企業。
而且,他現在也做不到這樣,主要就是手中沒人。
現在東華王國的主要的人力都放在打仗上。
放眼望去,周圍全都是敵人。
他只能夠將這些礦場全部承包出去。
那些承包商想要開採自然會去想辦法自己招人。
好在東華手中的礦場很多都是現成的。這些被東華軍沒收的礦場就連採礦設備都是現成的。
只要人員到位之後就能夠開始生產。
“那些鳥糞礦場包給華商之後,他們還會自己招人,到時候,我們不僅僅得到賣礦場的錢,還得到了稅收,最後還能夠收穫大量的人口。這不是一舉三得嗎?要是我們自己來辦的話,沒有那個精力、人力不說,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錢來做前期的投資。”董書同解釋道。
就做生意一塊,董書同還是很擅長的。他爲了這次拍賣會早就算計好了。
等的就是這批華人的買家上門。
這也是爲什麼董書恆將商團的代表放在第一批派到東華去,兄弟倆在這方面還是很有默契的。
董書恆需要將華夏民間過剩的資本向外輸送。
雖然現在他也在搞工業化,但是國內的市場還在逐漸成熟,所以董書恆深刻知道步子不能邁得太大。
現在復興軍內部的很多產業都需要依賴出口,尤其是與歐羅巴之間的貿易。
而與大嚶帝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又讓董書恆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要是哪天坦普爾腦袋抽筋了,真的可能會切斷復興軍與歐羅巴之間的貿易。
他們也有這個能力。從南非到印度地區,再到馬六甲之間的航線可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
所以董書恆必須要加緊建設大華夏圈,創造一個成熟的內部市場。
到時候,即使與大嚶帝國全面開戰的話,依靠整個大華夏圈,豐富的資源以及內部市場,也能夠維護主市場的運行。
而作爲大華夏圈的重要一環,東華必須要建設好。
董書恆知道在將當地的白人上層社會給抹除掉了之後。
東華最缺資本的進駐,以及會運作管理的資本的人才。
而這些在華夏內部卻非常的豐富。
兄弟倆都是商人出身。他們知道,華夏的商人是一個能夠吃苦耐勞,並且擁有創造精神的羣體。
他們一點都不比歐羅巴的商人差,只是歷代的封建王朝將商人給貶低了而已。
滿清過後,商人們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董書恆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營商環境。商人們又從新爆發出了自己的活力。
現在的問題是商人們的活力太旺盛。世世代代積攢下來的資本就像是黃河水一般洶涌地地尋找可以澆灌的土地。
不加以疏導的話就會形成一場大洪水。
而建立大華夏圈正是疏導資本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而且還能夠做好肥水不流外人田!
ps:二更送上,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