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這統籌安排,軍校們雖然辛苦,但卻是很亂。”
“將就着來吧。慢慢會好的,到時候讓*這個強盜去抓一些舉人回來,或許就有那麼幾個能幹的。先生以爲,這個主意怎麼樣。”
“好,非常好的好辦法。”劉澈跟着笑了。
馬林也笑了:“先生作事,還真的是……不拘小節呀!”
“馬將軍是想說,我行事很邪,只管結果,不管過程。有失風度吧!”劉澈也跟着回了一句,馬林只是笑笑,沒有再接這話。
劉澈卻問道:“將軍,家小這邊安排好了嗎?”
“先生安心,這一戰結束之後,許多將校都戰死了,家小自然會有朝廷的一些安撫,然後再秘密派人將他們接來就是了。”說到這裡,馬林示意四周的人退遠一些,問劉澈:“不過先生,我要問一句,先生憑什麼就以爲,靠一城之力,就可以對抗後金與大明?”
“打完了,你就知道了。雖然眼下只有兩門,但當我擁有十門的時候,就有話語權了。”
“何物?”馬林再問。
劉澈想了想,還是把馬林帶到了戒備森嚴的一處工坊,這裡的鐵匠正日以繼夜的在工作着,眼下只有兩尊半成品。
“神威將軍炮,射程五里,有效殺傷三裡。重四千五百斤,可加裝新式神威火藥十斤,裝彈丸十斤。不利於野戰,但在守城與攻城戰中,這東西有用。十門齊射,野豬皮想不死都難,但眼下就這兩門,工匠們已經辛苦了快五十天了。”
“先生,七十五天,必然能完成。”工匠頭過來後,一臉嚴肅的彙報着。
“七十五天。”馬林心中計算的時間:“先生,我挑選最優秀的炮手五十人,我們怎麼也要用上一次,打不死野豬皮,也要打死他幾個重要的人物。”
劉澈沒有立即回答,他也在思考這種偷襲的可能性。
想來想去搖了搖頭:“馬將軍,四千五百斤,不容易運輸。再議,再議。如果你要偷襲的話,我倒是另有辦法,殺多少算多少?”
“我只是提議,先生不必爲難,既定計劃爲主!”馬林也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也害怕影響到了他們主要的計劃。
說罷,馬林表示自己要回去開原城,負責主持開原軍務,離開了千斤屯。
劉澈呢,卻是去了另一處工坊。
“準備的如何?”
“先生,新式火藥的產量因爲咱們原料不足,已經到了極限了。但我們設計了這個,請先生看看,是否好用。”負責這裡的工匠帶着劉澈去看了一臺機器。
這是一臺小型投石機,然後是一個劉澈給出圖紙的土地雷。
“先生,我們燒製了許多尖利的瓷片,然後製作這個火雷,用投石機投出之後,大約有十個呼吸的時間纔會炸開,按先生要求的時間,我們一共可以製作三千個,一定能派上用處。”
“恩,小心別傷到自己人。”劉澈怎麼想,這東西都感覺不可靠。
但又不能傷了工匠們自我創造的積極性,所以劉澈只是勸了這麼一句,然後說道:“接下來,就是我所說的,炸城門埋在地下的火雷,這個一定要可靠,一但沒有炸開,我們的計劃就會失敗一半。”
而對劉澈的交待,工匠們很是恭敬的回答。
“先生安心,我等工匠本是低賤之人,受先生大禮,自當不敢誤了先生的事。”
劉澈重重的點了點頭。
退回到自己的小屋,劉澈一個人坐在那裡刻着核桃,以及竹製的筆筒等物。
“手疼!”劉澈終於完成了一個筆筒,活動着手指。
“那安排兩個丫環給你按按手?”媺兒問着。
劉澈搖了搖頭,然後一指自己這屋子:“媺兒你看看,這屋內全套的傢俱放在現代,說幾百萬就都是便宜的,這是正宗的精雕細琢的明代千年黃花梨的傢俱呀,可惜我現在連還房貸的錢要自己勞神。”
劉澈說完,看了看自己這次的採購清單,感覺自己都要瘋了。
真的給所有山寨加上中繼站,自己直接就破產了。就算幾百部對講機,都讓自己發瘋呢。而且還有高仿的軍用望遠鏡,戶外用指南針等等,好大一筆錢呀。
“繼續!”劉澈活動了一下自己的雙手,又拿起了一塊木頭。
開原城的士兵與百姓,每天工作至少九個時辰,他們在拼命的作着戰前的準備。劉澈也沒有閒着,每天在不斷的完成着一串又一串的核桃,以及一個又一個的筆筒,準備換到足夠的錢,去買自己所需要的裝備。
終於,距離開原城之戰的歷史時間只有五天了,劉澈扛着一隻大箱子準備出門。
“劉澈!”媺兒突然喊住了劉澈。
“怎麼了?門是綠色的,因爲這些東西被認定了,原料價值低於工藝價值。”
“劉澈,就憑你現在的手藝,你在現代也可以成爲一個小有名氣的人,可以過上相對富有的生活。你付出這麼多,爲大明帶去了那麼多,你認爲值嗎?”媺兒問了一個在許多人看來,屬於價值觀的問題。
劉澈把箱子放下,點了一支菸,慢吞吞的吸了一口。
“媺兒,我說過,這份工作給個米國總統都不換。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堅定過,不是因爲他們叫我一聲先生,而是人生的價值體現,那怕我死在大明瞭,我也不會後悔,我的人生沒有白活一次。從現在開始,不是爲了你,而是爲了我自己。”
說完,劉澈推開門就往外走。
那珠子就在此時,一道光芒閃過。
原本劉澈是可以注意到這道光芒的,可就在開門的瞬間,正好撞到了鄰居。
一看到這位鄰居,劉澈第一個反應是趕緊把自己的門給關上,生怕讓人看到自己屋內的情況。可箱子中有東西掉在地上,他都沒有注意到,因爲視線都在這位新鄰居的臉上,美女,絕對是美女。
“好象,我們見過。”劉澈來了這麼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