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辯論

這一堂課的時間很長,將近一個時辰,對於上了年紀的蔡楓華而言,光是聽完這一堂課都顯得有些吃力了。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放學之後都不要急着走,還要給你們發新衣裳。”

對於這些個孩子們來說,能有一身新衣裳穿絕對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頓時歡天喜地拍着整整齊齊的隊伍,分別領取到了各自的春裝。

所謂的春裝,其實就是一身沒有掛襯沒有里布的單薄衣褲,全都是仿照了毅勇軍的黑色軍裝,除此之外還有一頂硬檐的帽子和一塊四方巾,以及一條細細的腰帶。

因爲不是量體裁衣,學生們的新衣大多鬆鬆垮垮顯得過份寬大,不過這樣也好,可以在人長布縮的情況下多穿幾年。

這樣的粗布衣裳其實用不了幾尺布,對於蔡楓華而言根本就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但是相對於那些貧寒的農家而言,則意味着可以不用花錢就平白的得到一套衣褲。

孩子們領到衣褲之後就一鬨而散了,一個個黑色的身影很快就沿着地畔消失在田間地頭。

“課程已畢,若有什麼疏漏之處,還望蔡老先生多多指教。”

“課程尚淺,沒什麼好說的。”

孩子們的年紀還小,課程的內容也非常粗淺,很多知識點都是淺嘗即止,太過於籠統。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真要是講述那些深奧的大道理,孩子們未必能夠聽得懂呢。

“我看這些娃娃多已認識幾個字了,爲何不用《弟子規》《增廣賢文》之書?或者是《千家詩》?就算是教授一些四書當中的內容亦無不可,尤其《論語》和《孟子》,似乎可以學習了。”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最傳統的開蒙課本,差不多就相當於“幼兒園”讀物,基本就是最粗淺的東西。

再往上一點,則就是《唐詩三百首》和《千家詩》了,基本相當於小學低年級的水準,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嘗試着接觸《論語》和《孟子》,這是當時教學的主要流程。

“花團錦繡的妙筆文章不過是求名求利之用,微言大義的聖人教誨也不過是單純爲了科舉之用。”年輕的教書先生笑道:“我們教授學生,並不是爲了虛名,也不是爲了科舉做官。實不相瞞蔡老先生,我從來都不是滿腹經綸的宿儒,僅僅只是在軍校中學了三年多四年不到的樣子,又怎麼能教授出考取功名的斑斑大才?”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道盡了讀書的終極目的。

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爲了求取功名富貴的麼?

不就是爲了金榜題名的嘛?

若不是爲了這些,讀書又有什麼用呢?

“開啓民智。”年輕的教書先生說道:“讓我們的後輩子孫睜開雙眼認識世界,這就是義學堂的初衷。”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年輕的教書先生說不出這麼慷慨激昂的話語,他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爲了讓孩子們增長見識,就是爲了開啓民智,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僅此而已。

讀書不是爲了中狀元,不是爲了應付科舉,而是爲了睜開雙眼用正確的目光從新審視這個世界。

“就算是能夠做出錦繡文章,又有什麼用?還不如多讓孩子們認識幾個字呢。”

“只要識字率能提高哪怕一成,也絕對比一萬篇錦繡文章更有用!”

這個時代的識字率實在是太低了,真的連一成甚至是半成都不到,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認得自己的名字。

那些所謂的才子,就算他們能做出讓人拍案叫絕的佳句詩文,也遠遠不如把整體的識字率提高一個百分點更有現實意義。

我們興辦義學堂,不是爲了培養出學富五車的才子,而是爲了提高民衆的識字率,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最基本的認知能力。

這是一個樸實到了極致的目標,但卻很少有人有真的去這麼做。

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自認爲高人一等,他們整天想着怎樣才能中舉人中進士,然後爲官爲宦富貴榮華,又有誰曾經想過“識字率”這個問題?

就算是大明朝再出現一百個李杜,也不如把讓所有的民衆全都認識自己的名字。

這纔是真正的文治巔峰,不是任何一篇絕妙文字可以相比肩的宏圖偉業。

既然義學堂的初衷和科舉一點關係都沒有,自然也就不必教授那些專門爲了應付科舉的八股文章了。

在張啓陽的心中,包含四書五經在內的聖人教誨,真心不如一成識字率的價值,這兩者根本就沒有比較的可能。

“錦繡文章不能當飯吃,不能當衣穿,何用之有?”年輕的教書先生笑道:“天下洶洶之時,那些個才子們能匡扶天下?還是能解民倒懸?”

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作爲老派的傳統文人,無論如何蔡楓華都不會接受這個觀點。

傳承了千百年的聖人教誨怎麼能說是無用之物呢?

這天下不就是應該由聖人門徒來治理嗎?

“所謂的治天下,不過是愚民而已。”年輕的教書先生很不客氣的說道:“前有隋唐,後有兩宋,哪一個能夠抵禦外辱了?哪一個能夠富國強兵了?”

“隋唐宋元,甚至包括這煌煌大明,除了換一個人做皇帝之外,又有什麼分別?老百姓吃不飽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還是穿不暖,這幽幽千年歲月已經過去了,卻連一點點的進步都沒有,這是爲何?”

作爲前任的“宰相”,蔡楓華竟然啞口無言,他甚至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在長達千年的歷史當中,其實整個社會並沒有什麼進步,作爲昔日的統治階層,蔡楓華當然知道這是一個事實而絕非信口雌黃。

只不過,在這之前,統治階層只想把自己的統治延續的更加長久一點,而底層則在爲了最基本的溫飽而苦苦掙扎,從來就沒有誰真的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當年輕的教書先生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素來博學多知的蔡楓華登時就成了悶嘴的葫蘆,連一句話合理的解釋都給不出來。

“老夫倒要請教了,你說說這到底是因爲何故?”

“無非就是出於統治階層的需要罷了。”這個獨臂的教書先生說的非常坦率:“愚昧的民衆更加容易統治,也更相信所謂的是天命一說,僅此而已。”

“統治”“階層”這些個新鮮的詞彙蔡楓華絕對是第一次聽到,但卻可以揣摩出大致的含義。

這種話說出來簡單,其實就是傳說中的“屠龍術”,或者可以叫做“帝王心術”,從來就是高層秘而不宣的東西,也就只有張啓陽才能如此直白的宣之於口。

“這應該就是張啓陽……勇毅公教授給你們的吧?”

“無論是誰教授的,我只問蔡老先生一句,這話到底對還是不對?”

對,肯定是對的。

連聖賢都曾經說過“可使民由之,而不可使民知之”的教誨,這話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只不過沒有這個教書先生說的這麼直白這麼坦然而已。

“唯有民智開,才能百業興,百業興則國家富,然後纔有強兵,”這個獨臂的教書先生說道:“放才蔡老先生已經聽我講過了地理課程,不知作何感想?”

什麼作何感想?

你講述的課程不就是一些地址知識嗎?

山川河流九州萬方之地,本就是客觀存在的,這玩意兒又能有什麼感想呢?

“佛郎機,不過彈丸之地,卻能遠渡重洋征服地球另一端的南北大西洲,拓地萬里以成西方強國,更能跨越千山萬水征服呂宋諸地,將我大明子民幾百年的辛勤耕耘全部掠走,這是爲了什麼?”

“因爲他們足夠的強盛!”教書先生說的非常果斷:“強者自然要征服弱者,這是萬古不亙的道理。”

“一派胡言。”聽了這番離經叛道的言語,蔡楓華終於給自己找到了合理的論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纔是天下之基礎。自古有道多助無道寡助,以有道伐無道,自然是天下歸心無往不利。”

“要照蔡老先生這麼說……”

“這不是我說的,此乃聖賢教誨。”

“我不管是誰的教誨,我只問一句,到底是李自成有道還是大行崇禎皇帝有道?”

“這……”蔡楓華又一次啞口無言了。

這還用說嗎?

李自成那反賊能和身爲大明正統的崇禎皇帝相提並論嗎?

當然是崇禎皇帝有道了!

既然崇禎皇帝有道,而李自成無道,爲什麼死在煤山之上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崇禎皇帝呢?

“以蔡老先生的身份,可能不大方便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就換一個方式來問,以程老先生看來,到底是趙宋有道還是蒙元有道?”

蔡楓華再一次當起了啞巴。

趙宋王朝治天下三百年,與文人士大夫共有天下,在文人的心目當中就是黃金時代,絕對是有道當中的典型了。

至於蒙元,那不過是率獸食人的強賊而已,強分天下四等,當然是無道當中的典型。

但事實卻是蒙元覆滅了趙宋,而不是有道的趙宋覆滅了無道的蒙元。

鐵一般的事實再次打了聖賢的臉。

“嬴秦暴政,好像是這麼說的吧?但秦國卻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始皇帝開萬古先例。”

不論秦始皇有什麼樣的功績,在文人心目當中的形象都很不好,最主要就是因爲焚書坑儒的暴政,全天下的讀書人當然不會說他的好。

但事實卻是,暴政的秦始皇統一了天下,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模式。

“成敗與否,和有道無道似乎並無關聯,只是弱肉強食罷了。”這個年輕的教書先生面帶微笑的說道:“西方的英吉利,不過是一海外小邦,連自己的皇帝都送上了斷頭臺,這應該算是無道了吧?可他們卻在攻略龐大的天竺,試問我大明有這個能力嗎?”

既然大明是有道的,爲什麼還不如萬里之外的小小英夷?

至少他們擁有攻略天竺的能力,而大明朝卻沒有!

就說佛郎機人吧,早在多年之前就打到了呂宋,屠殺大明旅民,而大明朝卻無力做出反應,只能裝聾作啞,這就是傳說中的巍巍天朝泱泱上國?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一套說辭,佛郎機人會聽嗎?

要是這一套管用的話,又何至於被區區僞清打的幾乎滅國?

從來都不講究這一套說法,更不在乎聖人教誨的張啓陽,卻能夠深入到極北之地與羅剎鬼開戰,實際佔領以前只存在於紙面上的地盤。

這其中的區別,蔡楓華看不出來嗎?

真要是說起能言善辯,蔡楓華絕對比這個一條胳膊的年輕人能說的多,但道理就是道理,不是說僅憑一張嘴皮子就能說通的。

更何況,這個年輕的教書先生的視野遠比蔡楓華要開闊的多,他已經站到了世界的角度和歷史上的高度上。

和蔡楓華這樣的老派傳統文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自然能夠幾次三番說的他啞口無言。

如同不懂事的孩子一樣被一個年輕的晚生後輩這樣教訓了幾句,確實讓蔡楓華非常之窩火,奈何人家說的有道理,實在無從反駁。

其實蔡楓華心中雪亮,這根本就不是爭吵,更不是胡攪蠻纏,而是對於“大道”的一種辯論。

看起來是在和這個年輕的教書先生討論,其實就是在和張啓陽爭鋒,這是一種思想層面上的較量,是蔡楓華和張啓陽之間在世界觀和思想觀上的爭鋒。

只不過是把張啓陽的思想借着這個年輕人說出來而已。

和張啓陽明爭暗鬥的這麼多年,蔡楓華當然不會就此認輸,更加的不會認爲自己真的老了,已經老到了不能理解外部事物的程度。

“你所言及的這些,未必就是全無道理,但也肯定不是全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間從無絕對的完美,萬事萬物都是有缺陷的。”那個年輕的教書先生面帶微笑的說道:“或許我的認識同樣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是眼下看來,仍然是正確的,這就夠了。”

“藉助興辦義學的機會,實則是爲傳播張啓陽的想法,不得不承認這一手確實厲害。”蔡楓華說道:“不過,以我來看,如你這般見識廣博這人應該不多,你一定就是新華軍校當中的翹楚人物俊彥之才。”

“蔡老先生大謬。”那個年輕的教書先生笑道:“我這樣的在,在新華軍校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之所以到此任教,亦沒有經過刻意的選拔。單純就是因爲在戰鬥中丟了一條臂膀,纔不得不退出戰場,轉到此地來做教書匠,這裡就是我的另外一個戰場。據我所知,如我這種從軍中轉到地方上任教的,應該不少於一千三百多人。”

一千三百多人,這就意味着至少還有一千三百多所這樣的義學堂,幾乎已經達到了遍佈天下的程度。

這麼多的學校,這麼多擁有同一個思想的人,假以時日……

蔡楓華已經呆住了!

在新華軍校裡邊,我這個絕對算不上是什麼人才,不過是最普通的一員罷了。

這句話還真不是客套,更不是自謙,而是對於事實的真實描述。

這個年輕的教書先生,是二期生,在軍校內部他這樣的思想已經算是“保守派”了。

雖然他可以算是張啓陽的親傳弟子,但是後來那幾期“再傳弟子”,則必他激進的多,尤其是從第八期以後的學生,甚至可以超越了激進的範疇,開始大踏步的朝着極端的方向邁進了。

這些“比較保守”的言語和思想,已經讓蔡楓華瞠目結舌了,若是他見到那些更加激進的軍校生,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總的來看,新華軍校確實可以極大的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但蔡楓華總是覺得張啓陽的想法並不是很正確,總是覺得有些不對頭的地方,但卻說不出到底是哪裡不對。

蠱惑?

或許有這樣的成分在內吧,但絕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蠱惑,因爲他們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僅僅只是憑藉蠱惑人心的歪理邪說,終究無法長久。

現如今的新華軍校已經成爲許許多多年輕人心目當中的“聖地”,必然有幾分可取之處。

但要是說他們就是絕對正確的,蔡楓華又無法接受。

儒學傳承千年,聖人教誨怎麼可能會因爲一個區區的張啓陽就會黯然失色了呢?

“你我近鄰,不妨多多接觸,假以時日我必能駁你。”

“晚生期待着蔡老先生的指教。”

眼看着蔡老太爺終於要走了,那些個丫鬟、長隨趕緊推着車子過來,卻被蔡楓華一把推開:“我還沒有老到走不動路的地步,區區幾步之遙,坐的哪門子車?憑白的讓人笑話,以後不許這樣。”

“是!”

“告辭。”

“恕不遠送!”

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就應該走了。

那幾個長隨巴巴的跑到學堂裡邊,把那張鋪着厚厚坐墊的太師椅搬了出來。

“你們要做甚?”

“老太爺,小人是想把椅子搬回到家裡去。”

“放下!”蔡楓華說道:“把這張椅子留在這裡吧,明日我還要坐呢。”

故意在這裡留下一張座椅,擺明了想長期聽講的意思,其實他就是想聽聽老對手張啓陽到底給學生們傳授了些什麼,以至於讓自己的孫子都離家出走跑到北方去了。

出門之後,蔡楓華才陡然想起來一件事:交談了這麼久,竟然不知道那個年輕的獨臂先生的姓名。

Www ◆тtκan ◆C○

本想返回去問一句,至少要知道他姓甚名誰,但他卻沒有真的去問個清楚。

獨臂教書先生的真實姓名一點都不重要,蔡楓華很清楚的知道他就是張啓陽的傳承者,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代表張啓陽。

在蔡楓華的心中,這個年輕的教書先生,就是張啓陽了!

第523章:標記第338章:局面恐怖第二十三章:組建民團第496章:召回永王第522章:全部身家第191章:平亂第570章:秘密揭開第396章:是人還是神第367章:兄弟交談第五十九章:陰謀(感謝九仔仔大佬加更)第148章:撤第125章:君臣離心第444章:在上一課第173章:斬殺賀一天第500章:兩道聖旨第509章:繁榮第420章:劫獄第219章:岳飛後人第419章:我叫張臘月第272章:阿濟格第四十三章:驛摩黑的心思第498章:兄終弟及第460章:殺光他們第451章:恩斷義絕第571章:未來第549章:加封公主第522章:退縮第212章:勳章第205章:衝擊第四十一章:殺千戶第350章:救命恩人是旗人第480章:狗屎運第三十章:過生日第三十二章:又見李安寧第141章:狐假虎威閻王劉第590章:獨角戲第326章:就此揭過第589章:反了還是沒反第169章:夜會2第六十八章:債主來了第220章:武穆遺風第208章:逆轉乾坤第478章:見面費第551章:寡婦第302章:兩百萬錢票第275章:張啓陽走了第148章:撤第435章:押送官府第523章:標記第五十一章:擒獲驛摩黑第一百零五章:威名第251章:楊豐第246章:賣題第203章:決戰降臨第198章:抵達第386章:爲了軍功第291章:學第561章:極端思想第169章:夜會2第197章:生產關係第352章:勸降反被勸第五十六章:入京第264章:善惡雙僧第469章:便宜第148章:撤第544章:借錢第212章:勳章第387章:資格第二十六章:親戚又來了第136章:奇襲第三十一章:野孩子第七十一章:救駕第234章:人情冷暖第609章:歸宿第267章:大火第398章:暴怒的張啓陽第608章:謝幕第306章:有人提出攻湖廣第154章:渡人第160章:豎旗第492章:派誰去朝鮮第453章:寧長官第343章:強行過關第277章:準備開戰第248章:復隆皇帝發怒了第557章:葡萄牙公使第422章:跑第423章:這一次是對的第245章:張啓陽的課第600章:神靈歸天第九章:比武第七十八章:炸藥包第239章:六當家第229章:洪大公子第277章:準備開戰第357章:決心第五章:招降第418章:蛤蟆炮第281章:下一個第499章: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