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磯頭,矗立着一座碑樓,碑座乃是用整塊的玄武岩堆砌而成,護欄則用了潔白無瑕的漢白玉。
石碑高七尺二寸,闊三尺六寸,暗諳天罡之數。
石碑的正面上方用陽刻的手法雕刻出日月圖案,下面則是雲紋託底,正中書寫了兩個斗大的正楷字體:忠義!
這座“忠義碑”的一磚一瓦全都出自民間,和官府一丁點的關係都沒有。
是九紋龍史二爺號召江南百姓一錢一銖募捐出來的錢財,才終於建成這座“忠義碑”。
按照傳統,剛剛建成的石碑就應該用紅布遮蓋,但卻沒有,而是在石碑的左右掛起了兩條胳膊粗細的綵帶。
彩色的帶子用五色絲線交錯,大大小小打了八個接扣。
這東西,是有講究的,正式的名稱叫做“聚義同心繩”,是聚集江湖同道的一種工具。
按照流傳了千年的江湖規矩,無論哪個門派幫會,只要在門前掛出這個東西,就表示有大事發生,號召南北各地的江湖同道前來幫襯。
碑樓之前,已聚起了泱泱三百多人,這些人南腔北調形態各異,有男有女有僧有俗,卻大多攜帶着五花八門的兵器,一看就知道是出身草莽的江湖好漢。
本地的響水幫,江東的黑虎幫,名動天下的丐幫,甚至是西北的華山派,和山西的同福鏢局,亂七八糟的掌門、幫主來了一大堆,還有不少聲名不顯卻急於揚名立萬的“大俠”“少俠”。
作爲江湖中人,九紋龍史二爺藉着這次樹碑的機會廣撒“英雄帖”,號召天下英雄齊聚於此。
俠以武犯禁,這是自古以來的說法,也代表着官府的態度。
所謂的“英雄好漢”“江湖豪傑”其實大多帶着黑幫的性質,動輒就當街毆鬥拔刀相向,官府非常不喜歡這一類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秉承着打壓的態度。
如今天這樣公然進行大規模的聚會,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諸位江湖同道,南北豪俠,南京史二這廂有禮了。”史二爺做了個羅圈揖,朝着三百多江湖好漢行了個江湖禮,衆人紛紛回禮。
大家都是直來直去的豪情男兒,史二也就不客套了,直接開門見山的說明了自家的心思:“這座忠義碑爲何而建?已不必多言,諸家兄弟都心中有數。”
爲什麼修建這座忠義碑?
當然是爲了紀念那些爲了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江湖好漢。
這幾年,山河破碎國祚蒙塵,多少英雄豪傑潑灑出胸中碧血,多少慷慨男兒前仆後繼,一樁樁英雄壯舉,可歌可泣。
“現如今是什麼樣的世道,諸家兄弟都清楚的很,我就不再浪費脣舌,只說這座忠義碑。”
史二轉過身去,面朝忠義碑背對着身後的三百多江湖豪傑和黑壓壓的南京百姓,面色鄭重的朝着石碑拜了一拜,重新又轉過身來朗聲說道:“這忠義碑,是江南百姓一磚一瓦捐出來的,說明了甚?說明老百姓心裡裝着爲國爲民的好漢們,記得英雄們的慷慨壯舉!”
“爲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就大打出手,爲了一點點虛名就好勇鬥狠,那不叫英雄也不是好漢。真正爲國家爲民族的,纔是頂天立地的漢子,是真正的英雄。爲國爲民俠之大者!”
“刻在這石碑上的名字,無一不是心懷家國天下的真英雄硬漢子。”史二動容的說道:“江南第一刀齊敏衛大俠,當不當得起這個俠字?”
所謂的江南第一刀,當然是自封出來的,這位衛齊敏雖然自稱大俠,其實本質上和以前的史二差不多,不過是個好勇鬥狠的刀客,爲了爭奪江南第一刀這個名號,動輒就和人打鬥比武,血濺當場的事發生過很多次,卻引以爲豪邁。
事實上,他的刀法只能說是一般,江南第一刀的名頭本就有很多人不服氣,甚至有人早就向他下了挑戰書,約定在某個地點進行決鬥。
但是現在,誰也不會否認衛齊敏這個“江南第一刀”的名頭,提起他的名字之時也一定會冠以“大俠”二字,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的轉變,就是因爲齊敏衛大俠做了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
爲了救出史公遺女史環,齊敏衛大俠率領十幾個江湖好漢,在半途之中截殺清軍,雖然最終行動失敗身死命喪,但這英雄壯舉卻在一瞬間轟傳天下,成爲俠義精神的象徵。
如齊敏衛大俠這樣的英雄好漢還有很多,比如萬馬莊的馬莊主,旋風山的厲幫主,黑風嶺的司馬幫主……
總之就是一句話,在押送史環的過程中,類似的拯救行動從來就沒有斷絕過,囚車走到哪裡,哪裡的英雄豪傑就奮身而起,一次又一次的截殺,一次又一次的拯救,前仆後繼永不停歇。
一路押送,一路廝殺,碧血潑灑一路,多少英雄豪傑奮不顧身,多少豪情男兒血灑當場。
每倒下一人,忠義碑上的多出一個名字。
只要是上了忠義碑,那就是讓天下人稱頌的真英雄,真豪傑,雖死猶生。
“史公遺女,便是天下英雄的親姊妹,誰要是敢動她毫髮,天下英雄就要他死無葬身之地。”史二聲嘶力竭的高叫着:“我史二今天就把話放在這兒了,清廷若是乖乖的放了史環妹子還則罷了,若是不放,就沒個完!諸位兄弟,你們說是不是?”
“是。”
“史家妹子就是我的親妹子,怎能淪於敵手?清廷一日不放人,我們就攪的他一日不得安寧!”
江湖草莽人士發起的拯救行動,看似有些可笑,但卻有例可追。
當年蒙元滅宋之時,比今時今日的情形要嚴重的多,大宋丞相文天祥失陷被俘,在幾年的時間當中,無數仁人志士屢起屢滅,不停的發動各式各樣的拯救行動,希望能把文天祥救出來,好再次舉起抗元的大旗。
雖然文丞相最終壯烈殉國不屈而死,但卻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那些曾經爲了拯救文丞相而死的豪俠,也全都成了江湖中人心目的偶像和傳奇人物。
拯救文天祥文丞相,和拯救史環,雖然時過境遷,卻是相同的背景相同的意義,自然引得無數豪情男兒胸中血沸。
“今日能應我史二之邀禮來到這燕子磯的兄弟姊妹,俱爲忠義之士,全都懷着救回史家姊妹的壯志雄心。此舉千難萬難,一個弄不好就是身死命喪的結果,諸位兄弟怯了沒有?”
在史二的吶喊聲中,幾百個江湖豪俠齊聲呼喊:“怕個鳥。”
“只要救出史家妹子,縱是九死又有何妨?腦袋掉了碗大個疤,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也好讓清廷看看我漢家兒郎的氣概。”
“好,好,好!”
一臉說了三個好字,史二猛然轉身,朝着右側大喊一聲:“上禮!”
早有人擡出準備好的一個樟木箱子。
衆人原以爲箱子裡裝的是金銀黃白之物,打開之後才知道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箱子裡裝的不是金銀,而是書籍。九紋龍史二什麼都沒有說,而是直接把書籍給一衆的英雄好漢分發了下去。
這些江湖草莽之輩,大多是舞刀弄劍的狠角色,此情此景卻弄出一箱子書來,確實顯得不倫不類格格不入。
但是看到書籍之後,卻無不動容。血紅色的封皮上,寫着五個大字:《草莽英雄傳》。
這本書只有薄薄的二十幾頁紙,但卻裝幀精緻,翻開封皮,扉頁上的一篇序文頓時躍入眼裡:“甲申國變,時年洶洶,社稷遍染腥羶,山河破碎蒙塵,率獸食人之族竊據大器……終有奮起之士肩扛日月力挽狂瀾,我輩聖人門徒心嚮往之。”
“奮不顧身之勇,胸懷天下之志,神往亦昭日月,雖化身成神,俠名長存天地,浩然正氣永留乾坤,漫撒天下之淚,常憶英雄之名,歌之頌之以彰後世!”
這一篇序言出自葉黥的手筆。
葉黥是什麼樣的人物,就不必多說了當朝的尚書大人,更曾組建江南學社,身披毅勇軍軍旗闖宮奪門扶保太子登基稱帝,絕對是文人當中的偶像級人物了。
大明素來重文輕武,文人看不起武人乃是常態,更何況這些個江湖草莽之輩?
但是現在,葉黥卻爲這部《草莽英雄傳》寫了序言,極力歌頌那些拋頭顱撒熱血的江湖好漢,稱之爲英雄,具有非凡的意義。
書的正文總共十三篇,第一篇叫做《齊敏衛列傳》:齊氏者,諱上齊下敏,蕪府衛家莊人氏。少好武,頗有俠義古風……聞史公女落難之訊,眉目欲裂,行截殺之狀以拯之……嗚呼,大俠衛公者,以壯舉身死,烈昭千古。
第二篇叫做《馬雄列傳》,這是江南學社的相公們專門書寫的英雄志書!
爲江湖輩著書,還專門寫了列傳,這樣的待遇相當於太史公給荊軻、專諸的標準了,註定是要名垂千古的。
文人給江湖好漢們寫書,從太史公之後,這還是第一份。
這是現實意義上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了,這樣的待遇絕對比什麼虛頭巴腦的名聲高出了一萬倍都不止。
縱觀千年史籍,能在書本上留名的總共纔有幾個?
千秋百代之後,還有一個“俠”字爲後人敬仰歌頌,又豈是“贛州鐵拳”“湖州第一槍”之類的江湖諢號能比的?
就在衆人深感震驚之際,史二又搬出一個超重量級的人物。
此人是個老婦,約莫六十幾歲的年紀,身材矮小弱不禁風,滿頭華髮似難當江風之重。
當史二恭恭敬敬的介紹了這個老太太的誰之後,那些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好漢草莽英雄們無不大驚失色,紛紛行禮。
這是史家太夫人,史公可法的老母親,史環的祖奶奶。
這是一尊連朝廷都請不動的大神,誰也沒有想到,史二竟然有這麼大的能量,居然把史家太夫人給搬出來了。
這要是能和太夫人說上一句話,都足夠在江湖上吹噓半輩子的了。
“蘇州王炳彪見過太夫人。”
“丐幫郭成城見過老祖宗。”
“黑虎幫成黑虎問太夫人金安。”
“白魚會江蛟見過老祖宗。”
太夫人雖已老邁,卻禮數週全,哪怕是面對這麼多的江湖好漢,依舊一一還禮,禮畢之後卻沒有坐下,而是遙望着江北。
太夫人不開口,誰也不敢大喇喇的先講話,氣氛顯得有些沉悶。
過了好半晌子,太夫人才終於開口:“環兒被俘,也不算什麼,卻要勞動諸位,老身心中實是不安。老身已經聽說了,爲救我家環女,天下英雄奮不顧身,死傷者衆,不值當的,真心不值當的。誰家不是父母精血所化,誰家不是妻兒老小?這事就算了吧,諸位的心意老身心領就是,切在這裡謝過天下的英雄。”
“我家環兒可以不救,也不值得去救,但這英雄氣卻不能短了。還望諸位英雄留得有用之身,再做爲國爲民之壯舉。如此,縱使環兒不在了,亦可含笑九泉之下。”
雖然太夫人已經表明了態度,爲了救一個史環不值得付出那麼大的犧牲,但這僅僅只是一個態度而已,還能真的就此罷手不再去營救了?
“老祖宗放心,環妹子就是我的親妹子,別說是北都了,就算是虎穴龍潭也要闖一闖。”
“韃子若是對環妹子不利,小人一定會帶着兄弟們鬧他一個天翻地覆。”
“誰要是敢動我家妹子一根寒毛,就是看不起我黑虎幫上下兩百四十二號兄弟,定要讓他不得好死。”
充滿江湖氣的豪言壯語聲中,太夫人只是微微一聲嘆息。
“太夫人身子骨不好,”攙扶着太夫人的那個使女小聲說道:“諸位的心意太夫人已經知道了,且先送太夫人回去。”
“恭送太夫人。”
“恭送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