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此話何意,朕豈是那種是非不分的人?”朱由校此時心情不錯,難得的打趣沈庭筠。
“愛卿如此操勞,爲國爲君,此乃是官員楷模、國之棟樑,朕心中疼惜不已,同時也頗爲高興。”朱由校臉上帶着讚賞的說道。
他話題一轉,又帶着關切的說道:“陳洪,給沈愛卿端一杯蔘湯來,另外把朕的長春丹給沈愛卿拿一盒。”
陳洪在一邊躬身答應道:“奴婢這就去。”
長春丹?沈庭筠愣住了。
見沈庭筠有些懵圈,朱由校笑道:“沈愛卿,朕的長春丹乃是一種非常好的丹藥,能夠延年益壽、恢復精力,吃了之後是非常有效果。”
“臣謝陛下!”沈庭筠連忙一臉感激地說道,只不過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就沒人知道了。
朱由校所說的長春丹是什麼東西?
其實就是韓立做的普通的山楂丸加了一點補藥,可以刺激食慾,讓人多吃飯,除了此之外什麼功能都沒有了。
看沈庭筠一臉疲憊的樣子,朱由校就知道他最近熬夜熬的厲害,休息不好,估計食慾也不振。
給沈庭筠一點山楂丸,他身體沒有問題,吃點山楂丸開開胃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這當然也是朱由校在爲將來打埋伏。
一旦有一天需要動用其他丹藥的時候,會讓自己顯得不那麼突兀。
朱由校要嘗試着經常賞賜一些丹藥給大臣,把這變成自己的習慣了,以後再用的時候大家也不會覺得奇怪。
否則自己非常突兀的賞賜給一個大臣一味丹藥讓他吃掉,然後他就死了,這叫什麼事?如果第一個人就吃死了,再賞賜丹藥,別的大臣還敢吃嗎?
朱由校不知道這個丹藥沈庭筠敢不敢吃。反正這兩天自己沒事就嚼一個,感覺倒也不錯。
這也是韓立那邊煉出來的第一種丹藥,最關鍵的是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好。
東西很快就拿來了。
一個長條木頭盒子,看起來很是樸實無華。打開後,裡面鋪着一層紅絨布,上面裝了九粒黑中帶紅的丹藥。
除此之外,托盤裡還有一罐紫砂湯盅,裡面裝的是香氣誘人的蔘湯,還在微微冒着熱氣。
原本朱由校以爲沈庭筠不會吃丹藥,誰想到他就當着自己的面用蔘湯沖服就吃了一粒。
看到這一幕之後,朱由校就笑了。
無論沈庭筠是故意這麼做的,還是做給自己看的,這些都不重要。
當面吃丹藥這就是在表忠心了,對於這種行爲朱由校是要給予充分的肯定的。
“愛卿,朕看你的神色應該是很疲累了,不如再放你幾天假,回家休息一下吧。”朱由校一臉關切地說道。
沒等沈庭筠說話,朱由校轉頭對陳洪說道:“一會兒你安排幾個御醫去一次沈愛卿的府上,讓他們給沈愛卿好好看看。如果需要用到什麼藥材,跟宮裡說一聲,從宮裡拿。”
“是,皇爺。”陳洪在一邊恭敬地答應了一聲。
沈庭筠面露感激之色的說道:“臣謝陛下關懷,這些日子臣一直都在準備這個書院的事宜,倒是有一些熬夜了,所以看着有一些疲態,不過臣身子還好。”
“如此就最好了,愛卿剛剛就任禮部尚書,正是大展拳腳之時,切不可荒廢了自己的身子。”朱由校笑着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既然愛卿準備了許久,想來也是頗有成效,那就讓朕看看吧。”
“是,陛下。”沈庭筠答應了一聲,將手中捧着的一個本子恭敬的呈了上來。
從陳洪的手裡面把沈庭筠呈上來的本子拿了過來,朱由校開始翻看了起來。
在這個本子裡面,沈庭筠詳細的論述了書院的建造。
首先從選址到建築規模到建築風格,這上面都做了詳細的規劃,甚至在每一項規劃後面還有一個大體的預算。
看到這些之後,朱由校就不得不感嘆,這樣的官真的是很難得。做事條理清晰,而且想的面面俱到,真的是讓人省心。
在這本冊子的後面,沈庭筠還寫了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教材的選擇、教師的編制、所需授課程的分類。
他上面寫了很多東西,比如包括弓馬騎射的一些強身健體之法,設的科目也包括軍事,數學等等。
如果按照這個設定來建設的話,那麼這就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可以說是無所不包,什麼科目都有,甚至連軍事都包容並蓄着進來。
朱由校擡起頭,看着沈庭筠,心裡面再次感嘆,這些人真的都是人才。
“沈愛卿果真大才,如此龐大的事情做起來竟然條理清晰、井井有條,不愧是朕看中的臣子,終究沒有讓朕失望!”朱由校面露讚賞的說道。
對於能夠爲自己做事情的官員,朱由校自然是不會吝嗇誇獎的。
聽了朱由校的話,得到了皇帝的認同,沈庭筠的臉上除了高興之外,還有一副鬆了一口氣的表情。
朱由校繼續往後看,在後面沈庭筠甚至寫了關於入學束脩的事情,其實也就是怎麼樣收學費的事情。
免費教育肯定是不可能的,在這上面沈庭筠詳細了說了該怎麼收錢、招收多少學生、每個學生收多少錢。
後面是學校每年的核算開支,算下來之後每年還能有一些結餘,可以投入到下一年的學校經營和擴建之中。
在沈庭筠的計算當中,整個學校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不會爲大明的財政增加負擔。
當然了,每一年的學費也是比較高的,這也就導致了一般的學生讀不起這個書院。
不過後面沈庭筠也給出瞭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在每年招生季的時候,學生可以申請皇家的補貼,也就是朱由校給的補貼。
這個錢當然不會讓朱由校來出,書院會單獨拿出一部分錢來做。
這樣的事情,當然是以朱由校的名義來做,這種收買人心的事情自然是要皇帝來做的。
看到這裡之後朱由校就很無奈了,這擺明了就是沈庭筠耍的一個手段。
你沈庭筠搞出這麼一個東西來,用皇帝的名義,這個錢朱由校怎麼可能真的讓書院去出?
肯定是從自己的內庫來出,這擺明就是爲自己增加了一筆開銷,但是這個錢自己不掏還不行。
這上面說了,凡是申請了補助的學生,皇家和書院會一起派專人去核實他們家的情況。
如果確實是貧困之家,那麼皇家會給補貼,這個補貼可以讓他們不怎麼花錢就把整個書院給讀完。
看到這個東西之後,朱由校有一種創建大學的感覺。同時朱由校也看到了沈庭筠另外更深層次的一些心思。
比如這個學校坐落在京城,它的收費比較貴,但是這個學校裡出來的人才可以分佈到軍事和文官這個領域。
那麼這裡邊會有誰從中走出來?對誰最有利?
答案很簡單,就是那些京城勳貴和勳戚之家的子弟。
這些人家裡不差錢還有地位,也在京城當官。如果陛下真的創辦了這個書院,他們很願意把自己的子弟送進去,成了就成,不成氣就拉倒,反正家裡的子弟就是多,也不差一個半個的。
至於什麼文官反對,勳貴和勳戚他們根本不在意,能把他們怎麼樣?
無非就是罰沒一點錢糧、呵斥一頓,還能把我們罷官奪爵?
再說了,咱們這是支持陛下,那些文官即便彈劾又能怎麼樣?
這又不是上戰場送命,多好的事!
這擺明了是沈庭筠想拉一批盟友,來支持他們的革新。
朱由校已經看明白了,徐光啓、沈庭筠、李之藻他們幾個這是動了革新大明的心思,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徐光啓他們幾個全部上位之後,這種心思估計就壓不住了。
這種心思自然不是爲了他們自己,到了他們這個地步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革新對個人來說意味着什麼,很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但是爲了這個國家,他們依然還願意這麼做,朱由校的心裡也是有些感動。
忠誠之士,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有的。
只不過徐光啓沈庭筠這些人不是空談理想主義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
在進入朝堂之後,徐光啓他們就發現了他們勢單力孤。雖然陛下重用了他們三個人,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太多的實力去推行他們的想法和政策,那麼索性就需要拉一些人了。
朝中的大臣要拉攏,那麼站在一邊看熱鬧的勳貴和勳戚也要拉攏,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顯。
如果做得太明顯了,會讓人覺得喪失了文官的氣節;和勳貴勾結在一起,同時也會讓陛下覺得自己這些人結黨營私,居然勾結到那邊去了。
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所以沈庭筠採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把勳貴勳戚的子弟弄到皇帝的書院裡邊來讀書。
自己也不會去和他們勾連什麼,只要他們在學院裡面讀書,接受了自己這邊的學說和想法,那麼他們就是自己人。
沒有必要用利益勾連在一起,大家可以用理想勾連在一起。
對於沈庭筠的這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朱由校能說什麼呢?
只能說幹得漂亮!
無論前邊提到的皇家獎學金,還是後面的這些東西,沈庭筠可以說設想的面面俱到,怪不得整個人如此的疲憊。
而且朱由校也覺得這應該不是沈庭筠一個人弄出來的,應該是徐光啓他們幾個一起弄出來的。
其中關於預算和財政的那一部分就應該是李之藻怎麼弄的,關於科目設置的就應該是徐光啓搞的。
這是一份他們一起努力構想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