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朱翊鈞不解的看施奕文,詢問道。
“致遠,你說來聽聽。”
然後朱翊鈞就是一副煞有興致的模樣,對於內心渴望財富的他而言,最爲欣賞的就是施奕文能夠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商機,然後帶來豐厚的回報。
“陛下,正所謂“柴米油鹽”,這柴是最重要的,沒了柴就不能升火做飯,米油鹽也就成了擺設。不過在京城,大抵上百姓都是用煤,就是宮裡頭也是一樣用到很多煤。”
即便是在萬曆年間,因爲京城方園百里的山上樹木幾乎都已經伐盡,所以京城薪材來源稀少,不得不依賴煤炭,幸好京西的煤礦爲京城提供了足夠的燃料。
而對於剛剛買下門頭溝一帶大小煤窯的施奕文來說,他之所以提到這件事,就是爲了獲得皇帝的支持。
“所以呢,我尋思着,可以在煤上做點文章。”
說話的功夫,他就提起一個紅泥陶爐放到了桌子上。
“這是……”
瞧着那個兩尺高的紅泥爐,朱翊鈞笑道。
“施奕文,莫不是你孟子,就在琢磨着這麼個東西?”
說笑着,朱翊鈞還是打量了一下這個紅泥爐,兩尺高,一尺多粗,這爐子也就大了點。
這兩天施奕文還真的是在琢磨着煤,最後琢磨出來了它,一個利用空間裡的粗水管、圓鋼、鋼板製成的小玩意。
“皇上,陛下,這爐子和普通的爐子不一樣,您瞧……”
施奕文的話讓朱翊鈞疑惑道。
“還能有什麼不一樣的?”
站起身探頭看了下爐子,朱翊鈞立馬看出了它的不同之處。
“似乎燒的煤球不一樣,這煤球上怎麼有眼?”
“回陛下,這爐子裡燒的是蜂窩煤,和普通的煤球差不多,也是用煤和黃泥摻水打成的,”
這個時代的人們很少使用純煤,是因爲優質的煤炭,不是所有家庭都用得起。貧苦人家,多半使用混合黏土和煤渣的煤球,此種煤極適合其封閉式的煤爐。
“由於中間有十二個孔洞,因爲形似蜂窩,才叫這個名字。因爲中間有孔,所以通氣容易,燒起來比普通的煤團火大。這個爐子是專門燒蜂窩煤的。爐膛正是蜂窩煤大小,爐子裡可以放三塊煤。這下面有一個氣孔,平時用蓋子把氣孔蓋住,這樣爐子就悶了火,不過只是悶火,悶火的時候,能持繼六個時辰,只要打開氣孔,就自動升起了火……”
說話的功夫,施奕文把爐子的氣門打開了。
“這樣就省得像現在燒煤團那樣,現用現升火。所以能省下不少木炭,燒那種煤球,每天都要早起生火,所以必得用木炭,有錢的人家可以買百十斤存下,沒錢者則每天向抓零炭者買兩、三文錢的。總之,雖然居民離不開木炭,卻沒有用煤之多。要晚上可以在爐子上面放一壺冷水,早上能得一壺熱水,正好可以用來洗漱。”
瞧着爐子朱翊鈞頓時沒了興致,畢竟這種東西對於他這個皇帝來說,根本就理解不了他的用途。倒是跟着過來的客用,聽得是兩眼放光。畢竟,他可是貧苦人家出身,見皇帝沒什麼興趣,他立即問道。
“施同知,這煤球是怎麼個燒法?一天燒多少?”
“正常用的話,燒三塊就行,早、中、晚三頓只要三個煤球。”
“三塊煤球,這一個煤球有多重?能燒多長時間。”
“兩斤,半個時辰肯定沒問題。”
“兩斤,現在京城裡頭的煤價是一百斤一錢銀子,也就是兩文錢的煤……”
聽着客用在那自言自語的算帳,施奕文在一旁說道。
“這煤球裡還摻了三成的土。”
“我知道要摻土,你這玩意這麼圓,還有孔,本錢肯定不便宜,估計本錢都得三文出去,這正常人家,做頓飯頂破天了也就半個時辰,差不多……嗯,得三四斤煤,一天少說得十二三斤,也就是十三文上下,施公子,你這沒什麼賺頭啊。”
這太監,倒是挺精明的。
原本還瞧不起太監的施奕文,倒是對客用另眼相看起來。其實他那知道,原本自閹後在宮外侯着的客用,沒少燒煤,畢竟現在京城的百姓大抵上都是燒煤。
“確實沒什麼賺頭哇。”
在客用說話時,朱翊鈞一直沒有插話,他不知民間飢寒,可身邊的人知道。一聽沒賺頭,便打了個哈欠。
“明志,這煤球要是用手工團的,自然沒什麼賺頭,可這是用煤球機打出來的。”
說話時,施奕文就從一旁拿出了他在空間裡焊的煤球機,地上還有一箱已經和好煤泥,然後他就踩着煤球機打起了煤球。
“咦……”
原本沒什麼興趣的朱翊鈞,一瞧那東西新鮮,沒見過,立即說道。
“來,我來試試。”
學着施奕文的動作,踩機子灌泥,然後向下一推。
“喲,這麼快就出來了!”
這下朱翊鈞倒來了興致,這煤球打起來可是挺方便的。
“對,只要曬乾了就行。陛下,臣算過,算上人工最多不超過一文八,比煤便宜多了,一百塊賣三錢六分銀子,算着和煤團的差別不大同,也就便宜幾十文,可勝在升火方便,不用天天升火,也就省掉了升火的柴火,而且一天到頭有開水喝,算起來,肯定比燒煤團方便多了。”
接連打了幾塊煤球,已經沒了什麼興致的朱翊鈞瞧着地上的那幾塊溼漉漉的煤球,反問道。
“那個,靠賣煤球,能賣着錢嗎?”
這纔是朱翊鈞最關心的事情。
“明志有所不知,京師軍民百萬之家,差不多都是用石煤代薪,柴薪頂多也就是用來升火,這京師裡那年不得燒上在百萬兩銀子的煤,這生意做起來,確實能掙上幾十萬兩銀子。”
在解釋之餘,客用看了一眼施奕文。
“不過,以小的看,即便是施同知弄了這個煤球爐子和煤球機子,也必定掙不了那麼多銀子!頂破天也就是千兒八百兩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