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
朱棣很快就得到了朝鮮幾乎又又又又被打爆了的消息。
對於李芳遠的實力,燕王再次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父王,朝鮮以後當真能成爲我等助力?”
朱高煦納悶道:“爲何面對韃子和一衆野人,就被打成這般模樣?”
張玉笑着解釋道:“二公子,如今我大明擁有火器,勇賴燕王,智需寧王,方有今日之優勢。”
“即便當年徐達大將軍,也曾在第二次北伐,輸給過王保保。”
朱高熾則皺眉道:“父王,我軍前去支援朝鮮,路途遙遠,可謂是得不償失。”
朱高燧看看二哥,又看了看大哥,眼珠一轉,當即做出了選擇——裝死。
在父王沒有表態之前,他身爲老三,絕對不會亂說話。
“王爺,我大明乃是朝鮮父母之國,如今子女被欺負,父母焉能坐視不管?”
朱能勸說道:“何況李芳遠是您手中重要棋子,我等斷然不能捨棄。”
張玉頷首點頭,表示支持朱能的觀點。
“王爺!寧王派人前來通報,這分明是不懷好意啊!”
“我記得他跟那朝鮮八王子李芳碩交好,他都不去,咱們憑什麼過去?”
“咱燕軍弟兄的性命,可是更爲金貴!”
丘福甕聲甕氣,卻說出了一部分將領的心聲。
大明地大物博,沒有朝鮮依舊能過得不錯,何必踏過鴨綠江,去幫助小老弟?
“不可!”
朱棣力排衆議,坦然道:“且不說朝鮮乃本王的重要棋子!汝等帶兵多年,莫非看不出此地之重要性?”
“若想進攻中原,朝鮮便是一塊跳板!無論那魚皮女真,還是草原上韃子,都不可將朝鮮納入版圖,否則便是我中原大明之隱患!”
“本王已經決定,此番帶高煦、高燧、丘福、李斌四人,率領八千精兵前去救援!”
——
“朝鮮,乃進攻中原之跳板!”
“扶桑島國,若是得之,便沒有了補給之憂慮。”
“魚皮女真、草原韃子同樣是這般想法。”
朱權笑着對手下衆人解釋道:“何況兒子捱揍,當爹的不出面,難免會被人輕視。”
“父皇與大哥英明如此,定會同意出兵。所以,本王打算親自出徵!”
寧王府衆將挺直了腰桿,期待地看向朱權。
“楊文,李飛熊!你們幾個小崽子,這一年都跟隨在殿下身邊!”
平安有些妒忌,隨後坦白道:“這次出征,你們留下守衛大寧!”
瞿能與盛庸同時點頭道:“平獅子雖是莽夫,今日之言,深得我心!”
鐵鉉含笑不語,“汝等還是聽從殿下指揮,我軍出征朝鮮,行正義之舉,豈能像你們這般兒戲?”
平安見鐵鉉又要長篇大論,果斷叫囂道:“鐵鉉!你敢說,你不想追隨殿下出徵?在烏斯藏地區,就你特娘一天絮絮叨叨,還特娘做了不少詩,老子都懶得拆穿你!”
鐵鉉老臉一紅,暗罵一聲“丘八”!
朱權笑着擺擺手,示意衆人安靜下來。
“平安、瞿能聽令!”
“末將在!”
“命你二人爲正副先鋒,先行開路,遇到敵寇,先斬後奏!”
“末將遵命!”
二人之前還是滿臉歡喜,可很快意識到不對勁。
“殿下,兵呢?沒有兵,你讓咱們怎麼打仗?”
“是啊!咱跟平獅子再勇猛,也不能以一當千!”
二人感覺被算計,卻看瞿能與鐵鉉笑而不語。
“去幫人家打仗,還要咱們自己帶兵?”
朱權伸了個懶腰,笑道:“咱們只需要等待燕軍路過,搭個順風車便是!”
“四哥急需功績,可不會放過如此良機,咱們這次前去,就去給燕王打下手。”
衆人聞言,均是一臉不解。
“殿下,咱們寧軍一向功勞頭籌,何時給被人打過下手?”
平安第一個表示不服。
“就是!即便有下手,也該燕軍給咱們打下手纔是!”
瞿能忿忿不平道:“燕王手下那幾個歪瓜裂棗,哪能跟咱們相比?”
盛庸默默點頭,表示同意。
鐵鉉笑道:“都是大明軍人,豈能相互排擠?還是聽殿下解釋吧。”
楊文面面相覷,眼前的四人,便是大寧真正的柱石,他有夏原吉、楊士奇,要超過這四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們記住,這四位大人說話的時候,最好少插嘴!”
李嘉身爲最先追隨朱權的部下,開始傳授經驗。
“平安將軍,人送外號平獅子,俺這頭飛熊,打不過他這頭獅子!”
“瞿能將軍,唯一能與平安將軍平手之人,乃我大寧最強勇將,誰讓他有手落月弓?”
“盛庸將軍,咱大寧衛最擅長火器之人,韃子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可咱們卻擁護於他!”
“鐵鉉將軍,文武雙全,俺最佩服的人,雖然那些大道理俺聽不懂,但俺就是覺得他厲害!”
身爲前輩,李嘉還不忘考究多吉與宋昶。
“你們得出什麼結論了?跟我說說!”
“李大哥你打不過平安、瞿能將軍!不敢打盛庸將軍,以及讀書很重要!”
李嘉一臉黑線,幾個親兵談論之際,朱權已經做出瞭解釋。
“此番前去朝鮮,若是派遣大量精兵,難免造成大寧衛空虛。”
“北平還有大寧衛這一屏障,自然沒有後顧之憂。”
“咱們還要堤防內部的朵顏衛,以及韃靼阿魯臺。”
朱權笑道:“你們放心,本王可不會讓功勞白白溜走,咱們只出五個人,就能與燕軍獲得同樣的功勞,你們覺得是賺了,還是虧了?”
聽聞此言,衆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兩個字——白嫖!
——
三日之後,燕軍路過大寧衛。
朱棣信心十足,有大明雙王出兵援助,此戰獲勝已經是板上釘釘。
朱權更是率領平安、鐵鉉、瞿能、盛庸四人前去,這般強大的陣容,無異於降維打擊。
“十七弟,你的兵馬什麼時候出發?”
“四哥,這就是我大寧衛的全部兵馬。”
走到半路,朱棣恍然大悟,問出了疑惑許久的問題。
“寧王叔只憑借五個人,就去支援朝鮮,獲取戰功?”
朱高煦不屑道:“這戰功未免也太好獲取!”
朱權笑道:“大侄兒,承你吉言,若你在朝鮮戰場被圍,叔叔我一定救你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