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堡。
猛可帖木兒以此作爲王庭,東可防禦韃靼,西可抵禦帖木兒汗國。
至於南方的大明,則是瓦剌虎視眈眈的目標之一。
隱忍兩年,對着明廷卑躬屈膝,將黃金家族的尊嚴拋之腦後。
猛可帖木兒擁有先祖的隱忍,只可惜缺少先祖麾下的得力干將。
“大汗!”
察合臺急匆匆來到營帳,稟報道:“大明使者方孝孺,前來覲見!”
方孝孺?
猛可帖木兒皺眉不止,明廷莫非發現了速不臺的行蹤不成?
萬一雙方爆發戰事,以瓦剌目前的實力,當真能夠抵禦大明?
“快快有請!”
方孝孺披星戴月,此番出使瓦剌,正是奉了大明寧王的意思。
使節團們各個嚇得瑟瑟發抖,他們都不懂這位方先生的想法。
一般出使敵國,都要留好遺書給家眷。
畢竟瓦剌韃靼這等蠻夷之人,可不管什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
偏偏這位方先生,沒有露出絲毫懼色,雙眼中竟然閃過一絲歡喜。
與韃靼人疲於戰鬥,死氣沉沉的部落不同。
瓦剌王庭之內,馬頭琴悠揚,馬奶酒飄香,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方孝孺將此情此景盡收眼底,“回到朝廷後,定要向皇上稟報!瓦剌這些年,過得有些安逸!”
與韃靼人囂張跋扈,對着大明叫囂不同。
瓦剌則選擇裝孫子,對大明俯首稱臣,換取韜光養晦的機會。
結果顯而易見,韃靼人兩次被攻破王庭,可汗也速迭兒,如今也留學大明。
再看瓦剌人,小打小鬧,南下劫掠大同,寧夏附近百姓,卻也遠離明軍邊關。
待到明軍派兵出擊,瓦剌人便撒丫子撤退,可謂事情將“害怕”寫在了臉上。
不怕色厲內荏的莽夫,就怕悶聲磨刀的窩囊廢。
“方先生,您來了!”
猛可帖木兒身爲大汗,親自來迎接方孝孺,滿臉堆笑,表現的甚是謙卑。
“見過大汗!”
方孝孺雙手抱着紫檀木盒,引得瓦剌衆臣好奇不已。
“方先生來我瓦剌,還帶什麼東西?”
“看來大明,依舊害怕我瓦剌!”
“咱們可汗勵精圖治,日後定會奪回中原!”
癡人說夢!
方孝孺聽着一衆瓦剌人蹩腳的漢話,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冷笑。
“說的不錯,此乃我大明送給瓦剌可汗的禮物!”
說罷,方孝孺將木盒交給猛可帖木兒,後者顯然很是受用。
都說明人骨頭硬,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
還不是給我瓦剌人送禮?
“大汗,快打開看看,明人送了您什麼好東西!”
“我纔是山東的東珠!”
“說不定是珍貴的蘇杭茶器!”
氣氛烘托於此,猛可帖木兒笑着掀開木盒。
一股濃厚的血腥氣味,撲面而來!
頭顱的主人,正是猛可帖木兒的心腹愛將!
速不臺!
呼……
“混賬!殺我瓦剌大將,給我拿下!”
察合臺暴怒不已,速不臺可是四獒之首,如今卻身首異處。
瓦剌士兵們,已經拔出刀,虎視眈眈地看向大明使團。
“大人……如何是好啊!”
“寧王殿下指派的任務,分明是讓我等送死!”
“我家有八十老母,下有八歲小孩,我還不能死啊!”
方孝孺回身怒瞪衆人,“怕什麼!我等身後,是神州雄兵百萬,是大明洪武大帝!”
猛可帖木兒咬牙切齒,速不臺之死,讓他如斷一臂!
“大汗不必擔心,此人偷襲我大明鹽池,我知瓦剌對朝廷的忠心。此人行徑跟瓦剌毫無關係,特將此人首級奉上!”
方孝孺躬身行禮,做着最恭敬的動作,卻說着最猖狂的話。
瓦剌衆人聞言,無不大怒。
察合臺卻明白了方孝孺的“歹毒”之處。
爲速不臺報仇,就證明了瓦剌要與大明爲敵。
以如今大明的強大,四位塞王吊打韃靼和瓦剌都不在話下!
君不見,韃靼被收拾成什麼樣子?
部落離散,肥美的草場,以及少數適合耕種的土地,都拱手想讓。
人都火化了,還剩下一張嘴,持續保持硬度。
“方先生所言甚是!此人之舉,與我瓦剌毫無關係。”
猛可帖木兒深吸一口氣,咬牙說道:“來人!將此人首級扔出去喂狗!我瓦剌一向於大明交好,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善!
方孝孺嘴角含笑,腰桿挺直,拱手行禮道;“寧王殿下說過,瓦剌可汗是俊傑!”
俊傑?
猛可帖木兒愕然之際,方孝孺給出了答案:“識時務者爲俊傑!”
這話一般,都是上位者對下位者所說。
顯然大明寧王並未將瓦剌放在眼中。
“對了,寧王殿下還讓我等留下一句話。”
“方大人請講!”
方孝孺負手而立,大袖一揮:“明軍所踏之地,皆爲明土!旁人不可染指!”
——
奉天殿。
半個月不到,韃靼可汗竟然再次派人送上了國書。
朱元璋面露戲謔之色,“咱也奇怪!如今大明跟韃靼交戰,那兔崽子總給咱寫什麼國書?”
大臣們竊竊私語,一直認爲,是某位逆王,又將韃靼人打疼了!
“父皇,兒臣幫你過目。”
“嗯!”
朱標翻閱國書,隨即吟誦道:“大明大皇帝親啓。寧王無道,屢次犯我邊疆,劫我子民,佔我鹽池。”
“漠北草原,一向爲我族生活之地。中原,乃漢家生活之地。”
“臣鬼力赤,以長生天之名起誓,願與陛下劃分邊疆,從此兩不侵害!”
聽聞此言,朝堂羣臣振奮不已。
“韃靼人也知道俯首稱臣了!”
“呵!還得是咱大明的棍棒之下,才能出韃靼瓦剌這般孝子賢孫!”
“端的是無恥,什麼時候草原屬於他們了?”
老朱輕敲龍椅,朝堂瞬間肅靜,等待着洪武大帝發話。
“父皇,韃靼既然已經俯首稱臣,不如就按他們所說,劃分疆域,互不侵犯?”
老朱瞪了一眼長子,不滿道:“秦皇漢武抵禦匈奴,這纔有唐太宗消滅突厥。”
“傳朕的口諭!明軍所踏之地,皆爲明土!旁人不可染指!”
衆臣俯首便拜,“聖上英明!”
這句話,代表着大明不再將國土,侷限於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