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鳥飛舞之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玄鳥旗幟,這個玄鳥旗幟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殷商精神的凝聚,它的出現有着一種說不出的肅穆感!
就連王鐘的心性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這是鐵血鑄就的軍魂,彷彿有一個個武士在裡面和敵人進行英勇的搏鬥!
一個個兇狠的白種人在他們的兵器中倒下,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大。最後匯聚成一道黑色的洪流,只要是阻礙在他們前面的歐羅人,都被他們碾壓成碎片!
“地震了麼?”
感受到來自腳底的震動,小黃有些害怕的說道。
李老的面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不過他並沒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而是大聲的呼喊,讓工作人員進行搶救性挖掘!
要知道墓葬的土層十分的薄弱,如果遭受到地震等意外災害,十分容易崩塌!
王鍾對地面的震動沒有任何反應,他靜靜的站在那裡,他彷彿和四周融爲一體,他的身體彷彿是長在地上一般,隨着大地的震動而不停的上下晃動!
”王先生,我們要撤離了,四周已經出現滑坡的跡象!”
小黃上前焦急的說道,見王鐘沒有任何反應,小黃想要強制拉王鍾離開。不過他失敗了,因爲王鍾彷彿釘在地上一般!
”王先生,快走,在不走就來不及了!”
小黃有些吃力的拉着王鍾,臉色有些發紅的說道。
嘭!
王鐘的左手輕描淡寫的揮動了一下,小黃的身體瞬間被甩了出去。不過王鐘的用力十分的柔和,他沒有摔倒,而是十分神奇的站在墓葬一角。
玄鳥旗幟,出現吧!
王鐘的眼睛中流露出堅毅的神色,只見他的身體低伏,他的拳頭瞬間落下,砸在地面上。
只見墓土瞬間被砸碎,一個巨大的坑陷陡然出現在衆人的面前。一個由青石堆砌的墓道也陡然出現在衆人的面前!
這個墓道十分的古樸,石壁上到處都是上古時期的壁畫,有戰爭圖,也有狩獵圖。還有武丁和婦好幸福的瞬間!
不過李老的目光就沒有離開中間豎立着的那杆大旗上,不知道用什麼材質做的旗杆和旗幟,雖然過去了幾千年的風霜,這杆旗幟依然沒有絲毫的損壞,反而有一種難以說明的氣勢!
“玄鳥旗!”
“真的是玄鳥旗!”
李老一臉激動的看着玄鳥旗。王鐘有些擔心的看着,就怕因爲激動過度,李老有個三長兩短,畢竟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
好在,最壞的結果並沒有發生,因爲小黃適時的讓李老口服了速效救心丸!
李老一臉激動的走上前,他將玄鳥旗輕輕的拔起,他的嘴巴微微的顫抖着,沒有人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但是他的眼睛中飽含着淚花!
就連王鍾都被他這種感情所感染!
彷彿感覺到這股力量。盤踞在京師的國運金龍陡然發出一聲長吟。他興奮的搖擺舒展着身子。
。。。
“王先生,你好!”
王鍾在賓館裡見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雖然沒有通報,但是王鍾瞬間就判斷了出了他的身份,不是商人,而是官員!
無他,他的身上有一股很重的官威,這不是普通商人能夠有的,而且看他的面相,也是一位官場中人!
站在他身旁的是一頭白髮的李老,想來。這個人是李老介紹來的!
但是王鐘有些納悶!
官場中人怎麼會來找自己,要知道現在內地官場對風水還是很排斥的!
他們認爲這是封建迷信的糟粕!
“王先生,你好,我是吳明。這次請您來是請您幫我們爲新城市做一個規劃!”
吳明一臉謙卑的說道。
“城市規劃?打算建立多大面積的城市!”
王鐘的眼睛陡然亮了起來,這樣的工作他還真沒有做過,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也是一個不小的成就!
“王先生,您認爲燕京的風水如何?”
吳明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有些考校的問道。
李老看吳明明顯用考校的語氣。李老的面色不由的微微變化,想要說什麼,但是最後沒有說出來!
“中國有許多優秀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但是京城作爲國都,它的地位自然不同尋常。“京城果然是帝州,三面山,一面南,虎視萬里海盡頭”。的確,作爲中國首/都的京城,背倚山川,俯視平原,坐擁殿宇,起看樓堂,有着不同凡響的氣象。假若是中龍和南龍成就了黃河流域以南的衆多都郡府治,北龍則以天下無比的王氣,構築了舉世囑目的真正帝都。
中國的北幹龍自高原承接崑崙山北支,在黃河以北結爲大穴並最具王氣的,只有現在的京城,其它只能稱得上是中聚或小聚。由於北龍山多而水少,得水不如中龍和南龍,所以自古帶有較旺的殺氣。
京城之所以能夠成帝都、爲興王之地,在外圍的地理形勢上,中幹龍的脊脈秦嶺,在黃河南岸一直延伸到河南中部,成爲京城的朝山;黃河以界水的形式蜿蜒東去成爲朱雀;京城南開一面,廣闊的平原爲明堂。而陰山山脈、大馬羣山和北部的燕山山脈爲送山和主山;太行山、大興安嶺和長白山脈均以東北、西南走向氣發京城,成爲衆山朝拱;懷lai、yan慶間的官ting水庫和mi雲水庫爲東西兩大水口。這樣,鴨綠江在它的最後邊,黃河在前牽着它的頭,朝向迎千山萬水,被擁護環抱、重疊往復,使其形成天然的巨大龍穴,北龍所有的氣脈均結京都。
近案格局更爲奇勝。它雄距在華北大平原的北端,北面和西面爲連綿不斷的山嶺所環繞,僅東南一面開向平原,東距渤海只有150公里。後背所囊括的軍都山、西山的燕山山脈,在南口附近與西南奔來的太行山山脈相交會,形成了一個弧形的山彎。猶如一把太師椅拱衛着京城。而太行山山脈,歷史上被看作是“神京右臂,”八條通道被視爲“太行八徑”,止於居庸關。成爲西北的門戶。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洵河等海河水系都從西北涌來,縱橫交錯流貫京城,加上燕山山脈至渤海,T津海河聚止渤海灣,南有黃河牽首。依山面海,得水藏風,是中南兩幹龍結穴所沒有的。
由於太行山山脈在南口附近與燕山山脈相交,猶如二龍戲珠朝拱了京城,西山是京城的龍脈,崑崙之精、太行之勢落在西山,脈氣由此進入紫禁城。當年,光緒皇帝的祖墳營造在玉泉山上,慈禧聽從白雲觀道士的進言,掘斷了光緒皇帝祖墳邊的兩棵白果樹。蛇爬滿地,最後光緒家族再也沒有出過皇帝。 ”
王鍾並沒有生氣,吳明的謹慎讓他讚賞,畢竟城市風水關係到萬民福祉,謹慎小心是有必要的,而是侃侃而談道。
“王先生,你可能實地進行勘察?”
吳明顯然還是有些擔心王鐘的水平,畢竟侃侃而談的趙括。王鍾雖然說的精彩,但是究竟水平如何,他也不敢下定論!
“沒有問題!”
王鐘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
“王先生。你可以拒絕的!”
等吳明離開後,李老有些擔心的說道。
“李老,你不用擔心我的水平!”
王鍾笑着說道,他對這件事沒有任何的擔心。反而有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設計一座城市,和設計一個別墅,乃至一個大廈有着本質的區別,在古代也只有那種傳說中的風水師纔能有能力爲城市進行選址督造!
第二天,吳明早早的就來到了賓館。王鍾也準備妥當。沒有多說什麼,兩人就在隨從還有嚮導的帶領下進了羣山。
吳明不時用土話和當地嚮導交流,每次交談的時候他都會下意識的瞄王鍾一眼,見他一臉的茫然,這才放下心來!
大約走了兩個多小時,衆人才來到一處開闊地,這片開闊地被四座山前後包圍,是一座天然形成的谷地。站在正面看,彷彿是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
王鍾和吳明站在山地中央,看着四周的山勢,不由的念道:
“從林的前方向後觀看:尚書林門前一對華表像擎天立柱聳立兩旁;一對雄獅對視而立;刻有“劾建”二字的林門牌坊橫跨於林的前方;馬羊及其他吉祥物石刻羣活龍活現;文官武將樹立兩旁;二道牌坊立於石刻羣的後方,上刻有萬曆皇帝諭祭文和諭祭供品的兩龜跌透龍碑更加爲尚書林增加了光彩;南北寬7米,東西長約15米的大過廳建在林的正中;尚書墳墓座中而建,上刻有“明資政大夫工部尚書郭公黃涯之墓”的墓碑立於墓前。”
王鍾看後連聲說:
“好!好!好!林東有鳳凰山,西有九頂蓮花山,兩山好比是鳳凰的雙翼,鳳凰頭正位於林的前方,而玉山就是鳳凰尾。尚書林正建在鳳凰的脊背上,遠遠望去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說它是一塊風水寶地一點也不爲過。郭尚書頭枕玉山,腳蹬曇山,這風水太好了!”
王鍾讚歎的說道。
“此地點穴之人,必定是高人!”
“王先生,你說的不錯,此地點穴之人不僅是一位高人,而且還有一個十分神奇的傳說!”
吳明也來了談性,笑着說道。
“據說,郭尚書1577年告老還鄉後,住在縣城東門裡路北郭尚書府。有一天同朝爲官的好友,當時的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于慎行奉旨去南方視察,路經汶-上,前來探望。在談話中,兩人說到百年後之事,於尚書建議郭尚書選擇一處風水寶地作爲百年之後的墓地,並推薦一位很有名望的風水先生前來看風水。郭尚書同意了於尚書的建議,並託他辦理。
于慎行到達南方,說明此事,老風水先生欣然同意,擇吉日前往。
準備起程這天,一隻鳳凰在風水先生的宅院周圍盤旋飛翔。老風水先生及隨員一行,開始起程前往汶-上。誰知這隻鳳凰卻在前面帶路,他們行走得快,鳳凰飛得就快,他們行走得慢,鳳凰飛得也慢。夜間住宿鳳凰就在所住房頂棲息,從不落地。風水先生這才明白這是一隻神鳳,隨命隨從人員緊跟鳳凰。就這樣一行人等晝行夜宿,不一日來到汶-上境內,路遇一大片生長茂盛的柏樹林。誰知鳳凰卻圍繞柏樹林盤旋三圈隨即向西繼續飛行。到達城東門後,在一棟樓房的頂端站立。風水先生讓隨人問及此府第是何人所住,回答是郭尚書府。風水先生喜出望外,就在此時郭尚書親自迎出門外,寒暄之後迎入府內,設宴款待,待爲上賓。敘談之中,說及鳳凰在城東約五里許,遇有一大片柏樹林是何人家之林地。
郭尚書答曰:“此乃我郭氏祖林也。”
老風水先生恍然大悟口中自語道:“真乃仙鳳也。”隨即隨鳳凰前往,郭尚書親自陪同。時值正午,一行人等來到曇山以北約3華里的地方,鳳凰突然在此盤旋數週,隨即降落,等衆人趕到後,鳳凰卻不見了。老風水先生隨即命人將鳳凰降落的地方做好標記。他說:“此乃仙鳳,它決不落無名之地,此地就是塊風水寶地。我一生爲人看風水甚多,像這種情況乃屬首次,很可能也是最後一次,這事真神也。”回到尚書府,郭尚書命人將這地方買下。又將自己兒孫叫來,命他們磕頭拜見風水先生,並要求他們精心照顧。在郭尚書的再三挽留下,老風水先生從此之後一直在郭尚書兒孫的精心照顧下安度晚年。去世後,尊其所囑,葬於鳳凰山南面平坦而向陽處。”
“郭氏後人現在如何?”
王鐘有些好奇的問道。
“自尚書之後,其後代又有三名五品官,其中兩名被封爲大夫。正如林前華表詩曰:水繞山環鍾靈秀之氣則千年不竭,龍蟠虎踞澎湃騰之區而萬載長an。”
吳明有幾分羨慕的說道:
“就算到了現代,吳氏也是當地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