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佛教在1192年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在日本建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佛教吸引了武士階層,成爲武士們簡樸的象徵,並且迅速滲入到日本生活中。它引發了茶道,對簡樸的審美,強調極強的自制力--可以說,禪是日本的靈魂。”
釋德印長老在路上爲王鍾小聲介紹着日本禪宗的有關信息。
“日本禪宗又被稱作爲武士的宗教,禪宗之所能如此地在日本武士中受歡迎,乃至成爲‘武士的宗教‘,如前所說主要與其修行方式以及幕府統治下的社會環境有關。另外,禪宗的許多宗教特質也被認爲吻合於武士道精神。如禪僧視死如歸,生死一如的思想,對武士的忠孝、武勇、不畏生死的精神就影響很大。又如禪宗以寡慾質素爲宗旨,要求禪僧克服營私縱慾的念頭,這與武士們提倡的廉潔操守也很相似。另外,禪宗把佛教的教理化爲具體的日常生活,搬柴運水,都是佛事,不立文學,以心傳心,見性成法。這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更受廣大武士的歡迎。
總之,日本武士道的德目,以忠孝、武勇、慈悲、禮讓、勤儉、質素爲主。而這些內容,幾乎可說全與禪宗的教義相契合,所以禪宗自中國傳入日本後,進一步激發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武士階層中廣爲流行,乃至被定爲完成武士人格修養的基本方法。武士們對禪宗的修行方式注重,禪宗的高僧可能得到幕府將軍和武士的尊敬、擁戴,無論是‘臨濟將軍‘,還是‘曹洞土民‘。這也就是爲什麼禪宗能在近七百年的幕府政治中,保持繁盛局面的原因之一。
這也是我請你和我一起去的原因!”
“原來如此!”
王鍾明瞭的點了點頭,日本禪宗雖然是法源於中土,但是和當地的武士道精神融合後,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姑且不論他好與壞,但是對中日禪宗的交流來說。是一種隔閡。
所以釋德印長老希望王鍾擔任潤滑劑!
當雙方觀點尖銳衝突的時候,能夠出面進行調解,畢竟王鍾現在在日本武士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王鍾和釋德印侍者的引領下慢慢的走進了有着禪宗庭院之稱的枯山水庭園。!
這座禪宗庭院在日本有着特殊的地位,因爲日本的禪宗大德大多在此修行!
枯山水庭園是源於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疊放有致的幾尊石組,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樂、繪畫、文學一樣,可表達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這也與古代大陸文化的傳入息息相關。
爲反應禪宗修行者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禪宗庭院內,樹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涵着極深寓意,在修行者眼裡它們就是海洋、山脈、島嶼、瀑布,一沙一世界。這樣的園林無異於一種精神園林。後來,這種園林發展臻與及至——喬灌木、小橋、島嶼甚至園林不可缺少的水體等造園慣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礫和自發生長與廕庇處的一塊塊苔地,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園的主要構成要素。而這種枯山水庭園對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驚人的。
王鍾和釋德印長老漫步在庭園之內,這些在常人眼中看似普通的山石,在釋德印長老看來,卻到處充滿了禪韻!
這種震撼很難用言語說的明白!
在釋德印長老參悟山水之間禪韻的時候,以禪僧枡野俊明爲首的日本僧侶也在觀察王鍾他們的一舉一動!
“枯山水,顧名思義,“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則表示乾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種造園形式。所謂枯山水,就是沒有真的山和水,幾塊大大小小的石頭點綴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圓形和長形的條紋,看上去耐人尋味。欣賞時,需坐在庭前的過道上。慢慢觀望,細細琢磨,才能逐漸心領神會。簡而言之,那石頭代表山、島嶼以及船隻,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條紋則代表水的波紋。整體來說它就是一個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觀世界。
“枯山水”庭園屬於禪宗庭園。禪是一種從人自身內部而不是外部尋求真理的信仰,禪僧一無所有,過着簡樸的生活,他們每天都要久久地面壁冥想,以求達悟。“枯山水”庭園最初是爲他們修行而設計的。空落落的庭院,只有黑糊糊的岩石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耙過的白沙地上,即使是走馬看花的遊客,到了這裡也會身不由己地靜坐下來,讓思緒來一次任意的展開。”
釋德印長老在庭園內不停的向王鍾灌輸一些禪宗思想,王鍾也不排斥,笑嘻嘻的聽着。他本就聰慧,心中更無雜念,一教一學,竟然學到了不少東西!
“你對這個庭園有什麼樣的感覺?”
釋德印在傳授王鍾禪學的同時,還不忘發問。
“這個庭園就像是河流中的岩石,或傳說中的神秘小島,但若僅從美學角度考慮亦堪稱絕作;它對組羣、平衡、運動和韻律等充分權衡,其總體佈局相對協調,以至於稍微移動某一塊石便會破壞該庭園的整體效果。通過巧妙地運用尺度和透視感,用岩石和沙礫營造出一條河道。這裡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風,或交錯如門扇,或層疊如臺階,其理石技藝精湛,當觀者遠眺時,分明能感覺到水在高聳的峭壁間流淌,在低淺的橋下奔流。”
“不錯!”
釋德印欣慰的點頭。一臉讚賞的說道。
“王檀越真是好悟性!”
王鐘的聲音剛落地,一直隱身在暗地的枡野俊明也走了出來,對王鐘的參悟給予了肯定!
“兩位不辭千里來此,小僧十分的感激。請到禪堂吃茶!”
枡野俊明笑着說道。
枡野俊明說吃茶而不說喝茶!
其中是有典故的。
“吃茶去!”
釋德印看着枡野俊明,口出禪機。
吃茶去三個字雖然簡單,也很通俗,卻有這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
唐代從諗禪師曾在這個禪院(當時叫觀音院)主持40年,有着“吃茶去”、“庭前柏樹子”等幾樁有名的禪門公案。最有名的就是“吃茶去”公案。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禪院,向禪師請教如何是禪。
禪師問其中的一個。
“你以前來過嗎?”
那個人回答:
“沒有來過。”
趙州禪師說:
“吃茶去!”
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
“你來過嗎?”
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
禪師說:“吃茶去!”
這時,
引領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院就好奇地問:
“禪師,怎麼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禪師稱呼了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
“吃茶去!”
對“吃茶去”這三個字歷來也是見仁見智的,這三字禪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也從而奠定了柏林禪寺是“禪茶一味”的故鄉的基礎。
“吃茶去!”
枡野俊明也是一臉的微笑。笑着說道,並且和釋德印挽手而去,只留下一臉茫然的王鍾。
王鍾獨自一人在院內思索了半晌,隨即彷彿放下了什麼,臉上也流露出欣喜的微笑,灑然向兩人離去的方向走去。
“檀越,你要做什麼去?”
隨行的日本僧侶好奇的問道。
“吃茶去!”
王鍾一臉的微笑,笑着說道。
當王鍾到達禪房的時候,看着他臉上如釋重負的神色,釋德印長老和枡野俊明已經泡好了香茗。見到王鍾灑然而至,兩人的眼睛都流露出欣喜的神色。
“四大茶道之“禪宗茶道” 僧人飲茶歷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於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髮出禪宗茶道。僧人種茶、製茶、飲茶並研製名茶,爲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茶學的發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源於中國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枡野俊明親自爲兩人斟了一杯香茗,一臉自豪的說道。
“僧人爲何嗜茶?”
王鐘好奇的問道。
“其茶道生髮於茶之德。佛教認爲“茶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慾。 這三條是經驗之談。釋氏學說傳入中國成爲獨具特色的禪宗,禪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禪。要求靜坐、斂心,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淨”。其姿勢要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通常坐禪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難以堅持,小和尚年輕瞌睡多,更難熬,飲茶正可提神驅睡魔;飯罷就坐禪,易患消化不良,飲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門雖清淨之地,但不染紅塵亦辦不到,且不說年輕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難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見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難免神不守舍,飲茶既能轉移注意力、抑制性慾,自當是佛門首選飲料。”
釋德印長老笑着爲王鍾解釋道。
“原來如此,想來道門喜歡飲茶,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王鍾輕輕點頭,表示明白。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爲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爲“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爲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爲分享茶食的儀式。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爲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枡野俊明笑着補充道。
“茶道源於中國,揚於日本!”
王鍾心中雖然有些不喜,但也不得不承認,日本的茶道確實走在了中國的前面!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爲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
王鍾見釋德印和枡野俊明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也就沒有在說什麼,只是靜靜的品着茶!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
枡野俊明浸淫茶道幾十年,不論是手法,還是修養都是一流!
對王鍾來說口感還是視覺都是一種享受!
不過這次對王鍾來說,也是一種失敗!
參加了一次迷迷糊糊的談判!
迷迷糊糊的來,迷迷糊糊的走!
禪宗內部達成了什麼默契,王鍾更是一無所知!
不過就算釋德印和枡野俊明沒有透露什麼,王鍾多少也能猜出一些,日本禪宗自從鈴木大拙去世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弱!
而少林禪宗的影響力卻在逐漸的增加!
此消彼長之下,中國禪宗取代日本禪宗只是時間問題!
兩個宗門合作,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在日本禪宗的幫助下,中國禪宗可以短時間內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而日本禪宗也可以藉助中國禪宗,慢慢的休養生息,等待再次崛起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