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

李然在下面打着自己的算盤,卻忽略了這時朝堂上的精彩。由刑部侍郎羅韞出列,說道:“陛下,臣有事啓奏!”

陸承啓有點詫異地看着羅韞,作爲刑部,應該是最安靜的纔是。畢竟什麼刑事案件,輪不到他們在朝堂裡面出聲,例朝乃是廷議的地方,哪裡有時間給刑部討論案件?除非是有重大案件,大理寺拿不定主意,才由大理寺卿提出,由皇帝斷定,是否交由刑部審訊。

“難道有什麼震驚全國的大案了不成?”沒有經歷過這種事的陸承啓,一時間也沒有表態。待得思慮了一番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刻鐘了。此時,朝堂上寂靜一片,文武百官還以爲小皇帝被羅韞踩到了尾巴,個個都屏住呼吸,想看好戲。

陸承啓思考完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走神了。輕輕地咳嗽一聲,稍稍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尷尬,平靜地好像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如常一般說道:“准奏!”

輕輕飄飄的兩個字,卻讓一直等着下文的羅韞差點跪下了。心中直說道:“我的祖宗啊,不帶這麼嚇人的……”隨着威嚴日重,陸承啓即便出現在文武百官面前不說話,都會對他們產生一股無形的威壓。要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說不定就自己先把自己嚇死了。

好在刑部侍郎羅韞還算是比較膽大的,可就這半刻鐘時間,也被陸承啓唬得冷汗直流,一個勁地回想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不法之事。

陸承啓輕輕巧巧吐出那兩個字,對羅韞來說,簡直就是走在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突然看到一汪清泉一樣,這是獲得新生的賞賜啊!

差點痛哭流涕的羅韞,一激動之下,就忘了自己要說啥來着了。

此言一出,舉朝震驚。太原王家,王元士。這兩個名字,熟知世家歷史的文武百官,肯定是知道的。王家有多牛?按照他們所說,西漢篡位的王莽,就是王家的老祖宗!歷經千年而不衰的世家。豈是一點底蘊都沒有的?

哪曾想,再厲害的世家,在國家機器面前,還是不堪一擊。距離上一次議論出兵的廷議,不過才大半個月而已。禁軍已經趕赴太原,把王元士給捉來了!

文武百官震驚,陸承啓卻是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件事情。先前接到監察司的暗報和禁軍飛馬急報的他,早就把這件事情給放下去了。又設立了常平倉,今後都不虞有人因食鹽糧食而鬧事。心中沒有一點擔憂的陸承啓。自然而然地,在諸多事情要處理的情況下,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期間有個插曲,便是太原府尹樑仲文上奏,說王家餘孽想要劫出王元士,好在盧塵洹早就派出禁軍把王元士羈押回長安城,才避免了又一次震驚朝野的大事發生。

對於樑仲文的說辭,陸承啓半信半疑。在監察司調查來調查去都沒有下文的情況下,陸承啓也只能相信了這個說法。但樑仲文的奏疏上,給出的證據太過牽強。推理能力還算可以的陸承啓,怎麼都不相信有人會這麼傻的。

奈何沒有證據,此案便只能做了無頭懸案。對於遇難的禁軍,只能當做陣亡了事。

此刻舊事重提。陸承啓立時便想起了還有這件事沒有處理。早就有腹案的他,也不急於表露自己的意思,而是想知道,那些花花腸子甚多的文官,對於此事的看法:“哦,原來是此事。朕倒想知道。諸卿有什麼好的辦法?”

武官們自然是插不上話的,對於案件什麼的,根本就沒有他們的話語權。文官中,也少有熟識律法之人,如果不是明法科出身,對於《大順律》還一知半解。若是下放成地方官,多數也是靠胥吏辦事的主,根本沒有一點真材實料。

就連內閣首輔徐崇光,對於此事的意見也不過是交由大理寺審理,再由刑部複查。連相當於宰輔的內閣首輔都這麼說了,餘者還能有什麼意見?皆紛紛附和,說這個辦法好。

陸承啓也明白,因爲歷史出現了偏差,大理寺也不像以往朝代那樣,相當於最高法院。反而是刑部成了最高法院,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覈,大理寺成了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覈刑名的機構。這是最早的二審制度,只有重大案件才能擁有這般的待遇。後世天朝也借鑑了這個制度,可見這個制度自有它的先進之處。

原先陸承啓還想着讓京兆府衙門進行一審,讓更多的百姓能旁聽,背叛朝廷是個什麼樣的下場。但轉念一想,王家的影響力實在有點大,要是宣揚出去,好像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既然如此,還是遵循舊制好了。讓大理寺先進行審訊,再交由刑部複審。

陸承啓也知道,哪怕科舉制再厲害,一時間也不能盡除世家。通過了解科舉制的規律,一些所謂的書香門第,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世家與書香門第,不過是換了個稱謂而已,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其後代,幾乎都能進入官場,做到一般讀書人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官”。

沒辦法,這些人已經掌握到了爲官的真諦,就算偶爾有一代沒能科考得中,也能通過龐大的人際關係,從幕僚提爲一個掛名的從九品芝麻官,也算有了官身。

好在大順的爵位制度,都是世襲不過三代。哪怕是開國功勳,也不過五代罷了。以至於到了現在,大順朝封爵的官員,鳳毛麟角,幾乎近三十年來都沒有一個。前朝那些勳貴王爵禍害朝政的問題,更是無從談起。

但這些掌握了科考規律的人,纔是朝廷的心腹之患。這些人等於霸佔了官位,寒苦讀書人,甚少能考中的了。時日一久,這些比寒苦子弟享受更多教育資源的書香門第,肯定佔據了科考的優勢。誰都不能保證,這些書香門第持續下去,會不會成爲第二種世家?

要想摒除弊端,必須從科舉內容上改革。多重視創新,大局觀和辦事能力,否則一味的標準化答案,絕對會讓有心人鑽了空子。國家選不了人才,時日一久,坑的只會是國家自己。

要是對世家太狠,說不定會引起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不滿。唯有按制審訊,才能確保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不鬧事。然後陸承啓再設定一條底線,讓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知道,過了線就是自取滅亡,這樣的話,便不會有人挑釁朝廷了。到那時候,再調整科舉試題,做到靈活變通,爲國家選取真正的大才。(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九百一十二章:出兵!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631章:開鑼放卷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七百五十二章:買通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二百三十七章:風水“大師”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四十六章:狂歡元宵夜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九百二十五章:馬車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