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分道揚鑣

回到古代玩機械

丹楓又趁熱打鐵,再向雷曉飛討教湖北的整治方案。

當代的湖北是怎樣的,雷曉飛都不知道,又哪能提出什麼方案來?他連忙調出腦中對前世湖北的記憶,看能否從中找出有什麼共通之處,好尋求整治方案。

本來,雷曉飛可以用沒實地考察過的藉口,來推卻這檔事,但討教的人是他的未來岳丈,他能推搪嗎?只好就全力以赴地絞盡腦汁啦。

前世的湖北,春秋戰國時期,已是楚國的郢都,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據文化遺址的挖掘證明,早在新中國的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水稻的種植。唐代時,湖北地區的稻、麥、麻、茶和蠶絲等農作物有較大發展,江陵也隨之成爲了中國南方經濟中心。元明時就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明中後期,湖北地區引種棉花,到了清中期,棉花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已躍居經濟作物的首位。

而且,唐宋時,湖北武漢即以商業著稱,江夏城(今武漢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並列爲南宋三大都會。

縱觀湖北的歷史,哪看到一絲落後的痕跡,雷曉飛就是不明白,當代的湖北,爲何竟被淪爲大華最落後的地方之一?

雷曉飛冥思苦想了一通,卻沒有想到什麼有用東西。唉,沒有經過考察的東西,要你憑空想象出針對它的方案來,談何容易呢?

一行人見雷小哥陷入沉思中,也就沒有打擾他,只是默默地前行。走了一程,一條大江橫練般地擋在了衆人面前。它這就是湖南境內著名的的湘江。

衆人紛紛下馬,等待渡船過江。

時值初春,湘江的水位並不高,站在江堤上,被那掠過江面的凜厲寒風一吹,登時讓人精神大振。

站在高高的江堤上,面對那望不到邊的江水,迎着那獵獵的寒風,讓人豪情頓生。

觸景生情的雷曉飛,不禁在心中吟誦起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此刻,雷曉飛領略了這首詩中的風采,感染了這首詩中的豪情。

正在雷曉飛聯想翩翩之際,旁邊的丹楓問周學士:“周兄,這條水有沒有過澇情的記錄?”

此時的丹楓,已完全投身到兩湖巡察史的角色中。

周學士思索了一番後,說道:“我沒有記錯的話,大華應該沒有這條水的澇情記載。”

周學士說完,以詢問的目光向女兒求證,周夢蝶認同地點了點頭。丹楓得到了周家父女的肯定答案後,才鬆了一口氣。

浸沉在詩中的雷曉飛,被他們的話驚醒,剛纔苦思無果的問題,被“水澇”的詞引發了一絲靈感。他想到了湖北在前世時,正是澇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他忙問周學士:“周學士,湖北是不是經常出現澇情?”

周學士點頭說道:“對呀,長江的水,幾乎每年都要肆虐一番湖北近江的地區,這也是湖北貧窮的原因之一。”

得到了周學士的證實後,雷曉飛豁然開朗,知道了問題的根源,就能想出辦法對付。前世時,不是有資料記載,宋代時,湖北所在的地區,廣泛挽堤圍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漢平原成爲主要農業區。

想到這裡,雷曉飛轉頭對丹楓說道:“丹叔叔,治理湖北,就要先治這個水患。長期水患的土地,一定是沃土,因爲水把很多的肥料帶到那裡,肥沃了那片土地,所以,只要治好水患,這片土地的用途就無可限量。”

“哦?”丹楓陷入了沉思中。一會後,他自己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對他人說道:“雷小哥你說得有道理,但水患地方那麼多,如何治呀?單是人手已成問題,能否一小段一小段築堤圍來治?但那樣,要修到猴年馬月啊?”

丹楓才話畢,周學士馬上糾正了他的錯誤想法,對他說道:“丹老弟,這水患是不能分隔成一小段築堤圍來治的,那樣一個洪水入侵好後,立刻就把堤圍沖垮。所以築堤圍,一定要整段整段地築,要讓築好堤圍後,堤圍內的範圍洪水不能入侵,才大功告成。”

聽了周學士的話,丹楓更是憂心,說道:“這麼說,一條大堤,動不動就有幾十裡,每一里的堤圍,就需動用萬多個勞力,去哪裡組織這麼多人來築堤圍呀?”

這確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上幾萬人的浩大工程,開支龐大,不要說是貧困的湖北省不能自給,就是皇太子,在現在被忠王控制商業後,要拿出這麼大的一筆款,也不容易。這可能也是湖北一直以來,治不了水患的原因。

在衆人皺眉沉思時,雷曉飛提議道:“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組織成‘合作社’後,以用圍垸得到的地作獎勵,鼓勵近江的‘合作社’參與築堤。”

“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皇太子表態了,他說道:“就按雷小哥說的辦,先盡力治好水患再說。”

“我還有一個提議,不知當不當說。”雷曉飛有點遲疑地說道。

因雷曉飛每次的提議,都能說到關鍵,這次,輪到皇太子迫不及待了,他連忙催道:“又有什麼好主意?雷小哥你快說來聽聽。”

“可不可以把官兵調去參與築堤?”雷曉飛經歷了番山墟的“開荒會戰”後,知道了調動官兵,一定要有兵部的指令,所以,他提出這個建議時,有點遲疑。

雷曉飛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是借鑑了前世抗洪時,部隊當先鋒的事例,試問在雷曉飛的前世,哪次抗洪,少得了部隊?和平時期,部隊當然就要用在爲民造福上嘛。

皇太子沉吟了一番,才說道:“大華還沒有過這種情況下動用官兵的先例,不過雷小哥的提議也確實可行。”

衡量了一番後,皇太子下定了決心,說道:“好,就這樣辦,好在軍隊的控制權還在我們這邊,我回去後,就讓兵部下個指令,任由丹愛卿隨意使用官兵。”

丹楓連忙謝過皇太子。

皇太子這個決議,就是大華歷史上著名的“解甲屯田”。以後大華帝國的和平時期,官兵都要戰鬥在爲民謀福的第一線。

皇太子拍板了雷曉飛的兩個提議,讓湖北從此以後擺脫了貧困,成爲了大華的另一半糧倉,也是從這個決議開始,兩湖的整治,算拉開了帷幕。後來,經過丹楓的苦心經營,兩湖終於成了皇太子的大本營,讓皇太子這方,從經濟上崛起,既充足了國庫,又得到了民心,在當朝的兩派之爭中,爲皇太子這方增添了大量的致勝砝碼。

後來的歷史家評定,大華的穩定,應該是從此時開始打下根基,其中,始作俑者雷曉飛在這次事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主要功臣。

一行人就這樣,邊走邊商討,圍繞兩湖的整改,給丹楓出了不少主意,特別是雷曉飛,他更是把從前世知道的,種植稻、麥、麻、茶和棉花等等資訊,一古腦傳給丹楓。

這次上任之行,讓丹楓晚年後,回想起自己最得意的官場之作——致富兩湖時,他把大部分的成績,都歸功於雷曉飛今天的指點。

幾天後,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長江邊。此時,已到了雷曉飛與衆人分道揚鑣的時候啦。

第639章 暹羅公主第424章 暗中運兵第705章 維修洋船第195章 就職大會第372章 強勢決裂第247章 與人過招第226章 畫舫晚宴第243章 九指神丐第588章 洪欣心事第157章 羣起問之第388章 公審大會第142章 翁婿夜談第350章 武林大會第639章 暹羅公主第355章 備戰四強第387章 趁機立法第110章 偶得啓發第571章 兄弟重聚第650章 退出京都第50章 宏圖大計第135章 如意算盤第667章 沿海地區第674章 洪欣求愛第173章 槓桿原理第376章 巧計集資第458章 白雲山寨第86章 戲耍兩女第19章 初見洪彪第546章 雙修大成第653章 近鄉情怯第419章 傳授管理第790章 草原血戰第221章 小吃熱賣第304章 以歌明志第329章 萬人相送第830章 物流運輸第52章 股權登記第524章 憑鼻破敵第396章 直銷渠道第543章 決定接納第690章 成其好事第501章 皇上懲罰第147章 愛的承諾第560章 藥材攻略第731章 戲弄嬌妻第284章 疊加攻擊第828章 決賽奪魁第712章 踏足海島第640章 力勸皇兄第63章 新年商機第305章 再戰春節第424章 暗中運兵第473章 見雞行事第290章 詠春截拳第154章 下塘圍魚第732章 江中珍品第454章 拒絕美人第104章 妻兒團聚第581章 對陣叛徒第350章 武林大會第238章 舌戰羣英第254章 內憂外患第79章 朝中局勢第28章 請人試菜第209章 建造客棧第652章 沿途變革第373章 表明身份第2章 回到古代第515章 風雨欲來第219章 代傳功法第668章 豐盛海產第315章 發展農業第305章 再戰春節第357章 團結“水派”第300章 年晚飛報第259章 險些受辱第221章 小吃熱賣第137章 初到郡治第844章 急轉直下第707章 策劃遷移第462章 完善設置第83章 元宵佳節第837章 斷骨續骨第111章 製造車牀第585章 敵人心態第2章 回到古代第35章 開業之宴第407章 喜迎豐收第593章 絕妙武器第733章 藥材生意第624章 首領之戰第40章 打開局面第788章 迎頭痛擊第311章 開年晚宴第825章 作弊指導第459章 練功佳境第506章 奉旨成婚第538章 禁忌之愛第326章 初上規模